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3717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补肾养血丸来源于《本草纲目》,据书中记载:“明嘉靖初,邵元节真人以七宝美髯丹方上进世宗肃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矣。”自此,七宝美髯丹名声大噪,成为养生进补的名方;一直延用至今,为十大抗衰老名方之首;1991年收入卫生部药品标准,更名为补肾养血丸;2013年收入《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三增补本;处方由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组成;首乌补肝益肾、涩精固气;枸杞、菟丝子均入肝肾,填精补肾,固精止遗;当归补血养肝;牛膝强健筋骨;以上诸药补肾精、益肝血,药性较平;补骨脂可温补肾阳,此“阴中求阳”之义,可使阴平阳秘,茯苓淡渗以泄浊,乃“补中有泻”;诸药配伍,共奏补肝益肾,涩精固本之功,故可广泛应用于抗衰老,美容美发,治男性不育等证属“肝肾不足”之疾患。

但近年来,随着不良反应收集工作的认真开展,补肾养血丸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大多为胃肠道反应,如胃脘不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停药后即消失;本品为何首乌的复方制剂,其中何首乌为炮制品,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报道的何首乌饮片等比相对较小,不良反应也较轻,没有严重不良反应。

目前对何首乌及其制品所致毒性的机制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何首乌毒性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如大黄素、大黄芬、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大量服用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出现皮肤过敏、肝损害、恶心、呕吐、乏力、腹泻、腹痛、肠鸣等;重者可出现阵发性强直性痉挛,甚至发生呼吸麻痹;蒽醌类物质具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停药后即可回复,为可逆性损害;(2)与遗传性肝脏代谢酶缺陷有关,如患者的肝脏同工酶代谢及其蛋白质分泌缺陷或缺乏;肝脏在外源性化学物质的代谢和处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肝脏内有许多代谢酶;患者体内缺失此酶系时,会造成药物在体内堆积而出现药源性肝损伤;这种原因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显著的家族性特点及较大的个体差异性;(3)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某种肝毒性物质,引起肝细胞脂质过氧化致肝细胞坏死。(4)某种毒性物质干扰肝细胞摄取和胆汁的分泌功能,并破坏细胞膜运载胆盐的受体,影响细胞膜钠-钾泵活性,使肝细胞正常的结构和代谢功能发生异常。

通过分析不良反应的病例,临床上使用的补肾养血丸发生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补肾养血丸中何首乌用量大,服用后一些患者会产生胃肠道不适症状,如加上不间断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肝炎,产生不良反应,停药后即可回复,为可逆性损害;

(2)家族性不良反应,对何首乌过敏,过敏体质者,服用小剂量就会发生不良反应;遗传性肝脏代谢酶缺陷者,服用本品会造成药物在体内堆积而出现药源性肝损伤。

本品为非处方药,常常因为患者对自身病症辨别不清,自行用药,而出现以上副作用。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分析:补肾养血丸中何首乌用量大,难免有重浊黏腻之性,而服用本品的患者均为身体虚弱,血气不足。而身体虚弱、血气不足者,大多脾胃功能也不佳。故服用有重浊黏腻之性的本品后更易出现胃肠道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呕吐、腹痛、泻泄等。

中药中的不良反应即为中药“毒性”,其内涵为(1)毒就是药,(2)毒性即药之偏性,(3)毒即药之害;中药的有毒、无毒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其功效和毒性的表达与证候密切相关。

总之,服用量越大,时间越长,不良反应的的发生率越高;服用生何首乌比服用制何首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但是,解决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减少何首乌用量、也不能通过过度延长炮制时间,降低其蒽醌类成分含量来解决;因为蒽醌类成分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菌、润肠通便等药理作用,还有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何首乌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中国药典》2010年版增加何首乌中结合蒽醌作为何首乌鉴定的第2个指标性成分;常规炮制中,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一定时间范围内),何首乌中第1指标成分二苯乙烯苷和结合蒽醌含量都会逐渐降低,这两种成分均具有保肝作用;二苯乙烯苷能降低肝中甘油三酯的积累,调节肝脏的脂代谢,预防乙型肝炎;降低四氯化碳所引发的肝肿大,阻碍肝脏微粒体中的脂质过氧化,降低血清游离脂肪酸,是保肝的有效成分;结合蒽醌类能结合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抑制肝内沉积,降低胆固醇合成,有效治疗脂肪肝;同时,可有效减少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起到保肝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为完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所述补肾养血丸的原料为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所述的补肾养血丸中还外加有炼蜜和调理剂;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30%;所述的调理剂包括有用以缓和何首乌的重浊黏腻之性的山药、用以改善患者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并缓解药物的毒性的甘草和用以吸附肠内有害物质、减少肠蠕动的涩肠止泻药物;所述山药、甘草以及涩肠止泻药物的质量比为:2~3:1:0.3~0.5;所述补肾养血丸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调理剂的制备:首先在山药、甘草药物中加入重量为二者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100目筛滤过,滤液洁净容器盛装备用;在药渣中再加入8倍量水煎煮1.5小时,100目筛滤过,合并两次滤液,于浓缩罐中浓缩成浸膏,浸膏量为山药、甘草总重量的50%;将所得浸膏与炼蜜混合得到浸膏炼蜜混合物,备用;

2)将何首乌清蒸、牛膝盐制、补骨脂盐制,然后将炮制后的何首乌、牛膝以及补骨脂与当归、黑豆、茯苓、菟丝子、枸杞子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药物混合粉备用;

3)药丸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药物混合粉与步骤1)制得的浸膏炼蜜混合物按照1:0.5~0.6的比例在混合机内混合制软材;然后于制丸机内制湿丸,湿丸于糖衣锅内旋转使丸粒圆整;在药丸表面喷洒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然后在喷洒有浸膏炼蜜混合物的药丸上用涩肠止泻药物进行包衣、干燥;最后将包衣后的药丸放置于糖衣锅内并在药丸上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喷洒,使干药丸表面润湿,以便旋转磨光,再加入蜂蜡撞光即得补肾养血丸。

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5~25%。

所述的涩肠止泻药物为枣树皮炭、乌梅炭、石榴皮炭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

包衣后药丸的干燥条件为:微波干燥温度75℃、湿丸厚度9mm、履带运行速度1.25m/min,至水分≦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在补肾养血丸的原料中加入山药、甘草和涩肠止泻药物;山药具有健脾益胃宽肠止泻、滋阴利湿之功,使补而不腻,用以缓和本品中何首乌的重浊黏腻之性;甘草具有补气益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之偏性,使温而不燥,用以调和本品之偏性;涩肠止泻药物能吸附肠内大量化学物质、毒素及气体,阻止毒物的吸收,还可减轻肠内容物对肠壁的刺激,使肠蠕动减少,起到止泻作用;综上所述,本发明所制得的补肾养血丸可以用来对抗本品中何首乌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所述补肾养血丸的原料为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所述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的组分采用现有药典中常用的组分,即何首乌80份、当归20份、黑豆40份、牛膝盐制20份、茯苓20份、菟丝子20份、补骨脂10份、枸杞子20份;所述的补肾养血丸中还外加有炼蜜和调理剂;所述炼蜜的加入量也采用药典中的加入量:40~50份;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30%;该实施例中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所述的调理剂包括有用以缓和何首乌的重浊黏腻之性的山药、用以改善患者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并缓解药物的毒性的甘草和用以吸附肠内有害物质、减少肠蠕动的涩肠止泻药物;所述山药、甘草以及涩肠止泻药物的质量比为:2~3:1:0.3~0.5;所述补肾养血丸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调理剂的制备: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涩肠止泻药物为枣树皮炭;其中山药15份、甘草8份、枣树皮炭4份;首先在山药、甘草药物中加入重量为二者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100目筛滤过,滤液洁净容器盛装备用;在药渣中再加入8倍量水煎煮1.5小时,100目筛滤过,合并两次滤液,于浓缩罐中浓缩成浸膏,浸膏量为山药、甘草总重量的50%;将所得浸膏与炼蜜混合得到浸膏炼蜜混合物,备用;

2)将何首乌清蒸、牛膝盐制、补骨脂盐制,然后将炮制后的何首乌、牛膝以及补骨脂与当归、黑豆、茯苓、菟丝子、枸杞子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药物混合粉备用;

3)药丸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药物混合粉与步骤1)制得的浸膏炼蜜混合物按照1:0.5~0.6的比例在混合机内混合制软材;然后于制丸机内制湿丸,湿丸于糖衣锅内旋转使丸粒圆整;在药丸表面喷洒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然后在喷洒有浸膏炼蜜混合物的药丸用涩肠止泻药物进行包衣、干燥;最后将包衣后的药丸放置于糖衣锅内,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喷洒,使干药丸表面润湿,以便旋转磨光,再加入蜂蜡撞光即得补肾养血丸。

所述的涩肠止泻药物为枣树皮炭、乌梅炭、石榴皮炭中的一种或两种或三种

包衣后药丸的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75℃、湿丸厚度9mm、履带运行速度1.25m/min,至水分≦5%。

临床试验: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要求选择10名志愿者采用间歇式服用方法用药三个疗程;7例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病情均得到治愈;3例仍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等,中止试验,但较以前发生时间较晚;没有新的不良反应发生。

实施例2

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所述补肾养血丸的原料为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所述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的组分采用现有药典中常用的组分,即何首乌80份、当归20份、黑豆40份、牛膝盐制20份、茯苓20份、菟丝子20份、补骨脂10份、枸杞子20份;所述的补肾养血丸中还外加有炼蜜和调理剂;所述炼蜜的加入量也采用药典中的加入量:40~50份;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30%;该实施例中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30%;所述的调理剂包括有用以缓和何首乌的重浊黏腻之性的山药、用以改善患者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并缓解药物的毒性的甘草和用以吸附肠内有害物质、减少肠蠕动的涩肠止泻药物;所述山药、甘草以及涩肠止泻药物的质量比为:2~3:1:0.3~0.5;所述补肾养血丸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调理剂的制备: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涩肠止泻药物为乌梅炭;其中山药50份、甘草25份、乌梅炭10份;首先在山药、甘草药物中加入重量为二者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100目筛滤过,滤液洁净容器盛装备用;在药渣中再加入8倍量水煎煮1.5小时,100目筛滤过,合并两次滤液,于浓缩罐中浓缩成浸膏,浸膏量为山药、甘草总重量的50%;将所得浸膏与炼蜜混合得到浸膏炼蜜混合物,备用;

2)将何首乌清蒸、牛膝盐制、补骨脂盐制,然后将炮制后的何首乌、牛膝以及补骨脂与当归、黑豆、茯苓、菟丝子、枸杞子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药物混合粉备用;

3)药丸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药物混合粉与步骤1)制得的浸膏炼蜜混合物按照1:0.5~0.6的比例在混合机内混合制软材;然后于制丸机内制湿丸,湿丸于糖衣锅内旋转使丸粒圆整;在药丸表面喷洒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然后在喷洒有浸膏炼蜜混合物的药丸上用涩肠止泻药物进行包衣、干燥;最后将包衣后的药丸放置于糖衣锅内,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喷洒,使干药丸表面润湿,以便旋转磨光,再加入蜂蜡撞光即得补肾养血丸。

临床试验: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要求选择10名志愿者采用间歇式服用方法用药三个疗程;

结果:6例病情均得治愈,均没有出现以前的肠胃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4例产生了新的不良反应,便秘,2例在第2个疗程中出现,2例在第三个疗程中出现,中止实验。

实施例3

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所述补肾养血丸的原料为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所述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的组分采用现有药典中常用的组分,即何首乌80份、当归20份、黑豆40份、牛膝盐制20份、茯苓20份、菟丝子20份、补骨脂10份、枸杞子20份;所述的补肾养血丸中还外加有炼蜜和调理剂;所述炼蜜的加入量也采用药典中的加入量:40~50份;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30%;该实施例中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5%;所述的调理剂包括有用以缓和何首乌的重浊黏腻之性的山药、用以改善患者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并缓解药物的毒性的甘草和用以吸附肠内有害物质、减少肠蠕动的涩肠止泻药物;所述山药、甘草以及涩肠止泻药物的质量比为:2~3:1:0.3~0.5;所述补肾养血丸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调理剂的制备: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涩肠止泻药物为枣树皮炭;其中山25份、甘草10份、枣树皮炭5份;首先在山药、甘草药物中加入重量为二者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100目筛滤过,滤液洁净容器盛装备用;在药渣中再加入8倍量水煎煮1.5小时,100目筛滤过,合并两次滤液,于浓缩罐中浓缩成浸膏,浸膏量为山药、甘草总重量的50%;将所得浸膏与炼蜜混合得到浸膏炼蜜混合物,备用;

2)将何首乌清蒸、牛膝盐制、补骨脂盐制,然后将炮制后的何首乌、牛膝以及补骨脂与当归、黑豆、茯苓、菟丝子、枸杞子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药物混合粉备用;

3)药丸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药物混合粉与步骤1)制得的浸膏炼蜜混合物按照1:0.5~0.6的比例在混合机内混合制软材;然后于制丸机内制湿丸,湿丸于糖衣锅内旋转使丸粒圆整;在药丸表面喷洒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然后在喷洒有浸膏炼蜜混合物的药丸上用涩肠止泻药物进行包衣、干燥;最后将包衣后的药丸放置于糖衣锅内,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喷洒,使干药丸表面润湿,以便旋转磨光,再加入蜂蜡撞光即得补肾养血丸。

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要求选择10名志愿者采用间歇式服用方法用药三个疗程;10例均治愈,没有已有不良反应发生,也没有新的不良反应产生。

实施例4

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所述补肾养血丸的原料为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所述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的组分采用现有药典中常用的组分,即何首乌80份、当归20份、黑豆40份、牛膝盐制20份、茯苓20份、菟丝子20份、补骨脂10份、枸杞子20份;所述的补肾养血丸中还外加有炼蜜和调理剂;所述炼蜜的加入量也采用药典中的加入量:40~50份;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30%;该实施例中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25%;所述的调理剂包括有用以缓和何首乌的重浊黏腻之性的山药、用以改善患者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并缓解药物的毒性的甘草和用以吸附肠内有害物质、减少肠蠕动的涩肠止泻药物;所述山药、甘草以及涩肠止泻药物的质量比为:2~3:1:0.3~0.5;所述补肾养血丸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调理剂的制备: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涩肠止泻药物为乌梅炭和石榴皮炭;其中山42份、甘草20份、乌梅炭和石榴皮炭共8份;首先在山药、甘草药物中加入重量为二者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100目筛滤过,滤液洁净容器盛装备用;在药渣中再加入8倍量水煎煮1.5小时,100目筛滤过,合并两次滤液,于浓缩罐中浓缩成浸膏,浸膏量为山药、甘草总重量的50%;将所得浸膏与炼蜜混合得到浸膏炼蜜混合物,备用;

2)将何首乌清蒸、牛膝盐制、补骨脂盐制,然后将炮制后的何首乌、牛膝以及补骨脂与当归、黑豆、茯苓、菟丝子、枸杞子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药物混合粉备用;

3)药丸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药物混合粉与步骤1)制得的浸膏炼蜜混合物按照1:0.5~0.6的比例在混合机内混合制软材;然后于制丸机内制湿丸,湿丸于糖衣锅内旋转使丸粒圆整;在药丸表面喷洒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然后在喷洒有浸膏炼蜜混合物的药丸上用涩肠止泻药物进行包衣、干燥;最后将包衣后的药丸放置于糖衣锅内,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喷洒,使干药丸表面润湿,以便旋转磨光,再加入蜂蜡撞光即得补肾养血丸。

临床试验: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要求选择10名志愿者采用间歇式用用方法用药三个疗程;9例病情得到治愈,没有出现以前的肠胃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1例患者在第三个疗程中出现了大便干结,产生了新的不良反应,实验中止。

实施例5

一种补肾养血丸的制备方法,所述补肾养血丸的原料为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所述何首乌、当归、黑豆、牛膝、茯苓、菟丝子、补骨脂和枸杞子的组分采用现有药典中常用的组分,即何首乌80份、当归20份、黑豆40份、牛膝盐制20份、茯苓20份、菟丝子20份、补骨脂10份、枸杞子20份;所述的补肾养血丸中还外加有炼蜜和调理剂;所述炼蜜的加入量也采用药典中的加入量:40~50份;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10~30%;该实施例中所述调理剂的加入量为原料总重量的20%;所述的调理剂包括有用以缓和何首乌的重浊黏腻之性的山药、用以改善患者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并缓解药物的毒性的甘草和用以吸附肠内有害物质、减少肠蠕动的涩肠止泻药物;所述山药、甘草以及涩肠止泻药物的质量比为:2~3:1:0.3~0.5;所述补肾养血丸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为:

1)调理剂的制备:该实施例中,所述的涩肠止泻药物为石榴皮炭;其中山30份、甘草15份、石榴皮炭5份;首先在山药、甘草药物中加入重量为二者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2小时,100目筛滤过,滤液洁净容器盛装备用;在药渣中再加入8倍量水煎煮1.5小时,100目筛滤过,合并两次滤液,于浓缩罐中浓缩成浸膏,浸膏量为山药、甘草总重量的50%;将所得浸膏与炼蜜混合得到浸膏炼蜜混合物,备用;

2)将何首乌清蒸、牛膝盐制、补骨脂盐制,然后将炮制后的何首乌、牛膝以及补骨脂与当归、黑豆、茯苓、菟丝子、枸杞子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得药物混合粉备用;

3)药丸的制备:将步骤2)得到的药物混合粉与步骤1)制得的浸膏炼蜜混合物按照1:0.5~0.6的比例在混合机内混合制软材;然后于制丸机内制湿丸,湿丸于糖衣锅内旋转使丸粒圆整;在药丸表面喷洒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然后在喷洒有浸膏炼蜜混合物的药丸上用涩肠止泻药物进行包衣、干燥;最后将包衣后的药丸放置于糖衣锅内,用1倍量纯化水稀释的浸膏炼蜜混合物喷洒,使干药丸表面润湿,以便旋转磨光,再加入蜂蜡撞光即得补肾养血丸。

临床试验:按照实施方案中的要求选择10名志愿者采用间歇式用用方法用药三个疗程;10例均治愈,没有出现以前的肠胃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也没有出现新的不良反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