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病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50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纯中药配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肿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本发明是治疗水肿病的药物。水肿是指由外感、内伤多种原因造成肺脾肾三脏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致使体內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內陷;水湿內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其它病之后,如乳蛾,心悸、疮毒、紫癜、淋病等久病损伤,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不畅,发为水肿。

水肿,即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的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而全身。一般可根据病程长短、证候虚实,分为阳水和阴水两大类。又可根据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分为肺水、心水、脾水、肝水、肾水等。

一般而言,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热、湿、毒而生,病位在于肺、脾。其病程短,发病急,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有寒热外证。阴水属虚,或因阳水迁延不愈,或因正虚阳衰而致,病位在于心、脾、肾。其病程长,发病缓,肿多由下肢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起,甚而如泥,常有阳气虚衰及脏腑气化严重失调的表现。随着病情的进退,水肿的证候可以发生相应的转化。一般以由实转虚,或由实证转化为虚实兼夹者为多见。值得注意的是,水肿常有阴阳转化、虚实夹杂,从而形成复杂的局面。同时,又因五脏功能失调,心水常见心悸、怔忡,肝水则见鼓胀、癥积,肾水每有癃闭,肺水又可咳喘气逆,脾水又可腹胀纳呆等。

申请号为201010607056.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治疗水肿病的药物。组方:由纯中草药党参、黄芪、薏苡仁、芡实、石斛、车前子等。

申请号为201110216546.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水肿病药枣的制备方法,组方:是将广木香、大麦芽、党参、白术等。

实践中发现两者的效果不好,组方不合理,并且不能治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肿病的药物,具有效果显著,经济实用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肿病的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组成:

山药20-30g,白术40-60g,茯苓30-50g,赤小豆15-30g,车前子30-50g,肉桂4-6g,王不留行15-30g,黄芪30-50g,刘寄奴20-30g,芡实10-15g,熟地15-25g,麦冬10-15g,苏子3-10g,人参10-15g,百合10-15g,山茱萸10-20g,泽泻15-20g,牡丹皮8-12g,牛膝10-20g,薏苡仁40-60g,槟榔10-15g,厚朴6-10g。

本发明的用法用量:

按重量取好药物,放适量水(淹没药物即可),将药物浸泡一小时左右,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15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二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0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三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5分钟后倒出药液,三次所得药液混合,分三次服。

本药方中:

山药,白术,赤小豆,车前子,王不留行,黄芪,人参,刘寄奴,泽泻,槟榔,薏苡仁,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肉桂,芡实,熟地,补命门火,散寒温脾止痛,温煦气血。补脾去湿,益肾固精。养血滋阴,补精益髓。麦冬,苏子,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兼能润肠。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山茱萸,补益肝肾,肝肾亏损;牡丹皮,牛膝,清热凉血,活血袪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引火下行。厚朴。行气,消积,行气燥湿,下气,消痰平喘。

由外感、内伤多种原因造成肺脾肾三脏对水液宣化输布功能失调,致使体內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引起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疾病。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內陷;水湿內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其它病之后,如乳蛾,心悸、疮毒、紫癜、淋病等久病损伤,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代谢不畅,发为水肿。结合临床以补肺脾肾为主,利水行气为辅,来调节脏腑功能,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治愈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药物具有扶正祛邪、利水不损人正气、补中带泻、利湿健脾、利湿除痹,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各组份药理作用为: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主治:脾胃虚弱证;肺虚证;消渴证;肾阴虚证。

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主治:脾胃气虚证。水肿证;痰饮证。气虚自汗证。胎动不安证。药理:抗溃疡,抗肿瘤。

茯苓: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小便不利;水肿;痰饮。脾气虚弱证。心悸;失眠。

赤小豆: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功效:利水消肿,利湿退黄,解毒排脓。主治:水肿;脚气。黄疸。热毒痈肿;丹毒。

车前子:甘、寒。归肾、肝、肺经。功效:利水,清湿热;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主治:水肿;淋病(热淋、石淋、血淋)、湿胜泄泻。目赤;目暗。肺热咳嗽。

肉桂:辛、甘、温。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命门火,散寒温脾止痛,温煦气血。主治:命门火衰证。脘腹冷痛或吐泻;寒疝疼痛。妇女经寒血滞诸证;产后瘀滞腹痛;阴疽、痈疡脓成不溃或久溃;气血虚证。

王不留行:味苦、平。归肝、胃经。功效:活血通经,下乳。主治:痛经;经闭;乳汁不下;乳痈。

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主治:脾气虚弱证;气不摄血证;中气下陷证;脾肺气虚证;气血双亏证;气虚发热证。体虚多汗证。痈疽日久不溃或溃后久不生肌收口。气虚水肿证。血痹麻木证;中风后遗症;消渴证。

刘寄奴:苦、温。归心、肝、脾经。功效:破血通经;散瘀止痛;消食化积。主治:经闭;产后腹痛;癥瘕。跌打损伤;创伤出血。食积腹痛。

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功效:补脾去湿,益肾固精。主治久泻久痢。滑精、遗溺、白带多。

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主治:血虚证;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证。肝肾阴亏证;消渴证;精血亏虚证。用于肾虚喘咳。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脾、胃、心经。功效: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兼能润肠。主治:燥邪伤肺证;阴虚劳嗽。胃阴不足证;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苏子: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消痰平喘。润肠通便。主治:痰涎雍盛气逆喘咳。肠燥便秘证。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主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证。脾气亏虚证;肺气虚弱证。气津两伤之口渴证;消渴证。气血双亏神志失养诸症。

百合:甘、微寒。归肺、心经。功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主治:肺虚劳嗽证。心神不安证。

山茱萸:味酸、微温。归肝、肾经。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主治:肝肾亏损;眩晕;阳痿。滑精遗尿;虚汗;崩漏。

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功效:利水渗湿,清肾火。主治:小便不利;水肿;淋病;湿泻;停饮眩晕。遗精。

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主治:血热发斑疹;吐衄;月经先期;经前发热;阴虚发热。血滞经闭,癥积;外疡內痈。

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功效:活血袪瘀,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引火下行。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跌打伤痛。腰膝痠痛乏力证。尿血;小便淋痛。吐血;衄血;齿痛;口舌生疮;头痛眩晕;难产。

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湿健脾、利湿除痹,清热排脓。主治:水肿;脚气;淋病;脾虚泄泻;湿温病。痹证。肺痈;肠痈。

槟榔:味辛、苦、温。归胃、大肠经。功效:杀虫,行气消积,利水,截疟。主治:绦虫病;蛔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水肿;脚气肿痛。疟疾。

厚朴: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功效:行气,消积,行气燥湿,下气,消痰平喘。主治:脾胃气滞证;积滞。湿阻中焦证;泄泻。咳嗽气喘。

实施例一

临床实验对象:

徐某,女,50岁,患全身性水肿,经多方医治无效。

用本实施例药物:

山药30g,白术60g,茯苓30g,赤小豆15g,车前子30g,肉桂6g,王不留行15g,黄芪30g,刘寄奴30g,芡实15g,熟地15g,麦冬15g,苏子3g,人参10g,百合15g,山茱萸20g,泽泻20g,牡丹皮12g,牛膝20g,薏苡仁40g,槟榔10g,厚朴10g。

用法:

按重量取好药物,放适量水(淹没药物即可),将药物浸泡一小时左右,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15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二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0分钟后倒出药液,再加适量水,熬第三次,用大火烧开后,减至小火熬25分钟后倒出药液,三次所得药液混合,是为一剂,分三次服用,饭后服用。

效果:

服用五剂后水肿消退,再继续服用十五剂后痊愈,跟踪一年未复发。

实施例二

临床实验对象:

陈某,女,53岁,患两脚水肿,经多方医治无效。

用本实施例药物:

山药20g,白术40g,茯苓50g,赤小豆30g,车前子50g,肉桂4g,王不留行30g,黄芪50g,刘寄奴20g,芡实10g,熟地25g,麦冬10g,苏子10g,人参15g,百合10g,山茱萸10g,泽泻15g,牡丹皮8g,牛膝10g,薏苡仁60g,槟榔15g,厚朴6g。

用法:同实施例一。

效果:

服用五剂后水肿消退,再继续服用十二剂后痊愈,跟踪一年未复发。

实施例三

临床实验对象:

李某,女,72岁,患全身性水肿,经多方医治无效。

用本实施例药物:

山药22g,白术50g,茯苓40g,赤小豆20g,车前子40g,肉桂5g,王不留行10g,黄芪40g,刘寄奴22g,芡实12g,熟地20g,麦冬12g,苏子8g,人参12g,百合12g,山茱萸15g,泽泻18g,牡丹皮10g,牛膝15g,薏苡仁50g,槟榔12g,厚朴8g。

用法:同实施例一。

效果:

服用五剂后水肿消退,再继续服用十二剂后痊愈,跟踪二年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