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粉碎法制备黄连微粉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0496阅读:1161来源:国知局
超微粉碎法制备黄连微粉的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械粉碎,是应用最广的中药加工基本技术,相比中药饮片,能够提高有效组分的溶出率,增加中药材生物利用度,降低药材用量,提高药材利用率,但是很多药材含有芳香性、挥发性组分,往往这些组份是药材的有效成分,利用传统的粉碎技术粉碎时间长,产生过热现象,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挥发损失,尤其是当这些组分含量较少,甚至微量的时候,损失尤多,这就造成许多含挥发性组分的药材难于开发利用。

超微粉碎技术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高新技术,是传统粉碎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其自身的优点,在中药粉碎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技术能使植物细胞破比率达到95%以上,弥补了传统粉碎工艺的缺陷,使粉末的质感均匀性得到了改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加快对药物的吸收,增强药效,减少了中药用量,提高传统中药的临床应用能力,使中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黄连,既是应用广泛的传统中药材,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由于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同时人为环境破坏与无节制的乱采乱伐,导致黄连资源日渐稀少,在开展人工仿野生种植的同时,提高已采药材的利用率显得十分必要。关于黄连超微粉碎方面,经文献查考,“超微粉碎对黄连解毒散中成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表明超微粉碎后可以增加黄连解毒散中栀子苷的吸收利用度,而对小檗碱的影响不明显;“黄连不同的炮制方法和制剂工艺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连超微粉水煎液的抑菌作用优于黄连水煎液;“黄连解毒散超微粉有效成分栀子苷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技术可显著提高黄连解毒散有效成分栀子苷的生物利用度。

“降低血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公开号:103598590B)中,应用了超微粉碎的方法,将多穗石柯叶、玄参、黄芪、葛根和黄精进行超微粉碎至200目得细粉,主要目的是增加溶解性、分散性、吸附性、化学反应性,与本发明相比,其未采用低温法且粉碎粒度不够(普通粉碎机即可达到),无法保证维持药材原有质量的同时显著提升有效成分提取率。

“一种中药细粉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公开号:103393599A)中,对鸡内金、金钱白花蛇、海马等83种中药材进行了相应的细粉制备,得到颗粒粒径小于等于0.1—0.8μm,含量超过98%的中药细粉,过程中添加干冰与液体分散介质,中药材:干冰:液体分散介质=1:1.1—1.5:0.01—0.05,温度在—10℃~—20℃,时间在20~40分钟,设备为重压研磨式超微粉碎机。操作程序复杂,安全性差,能耗高,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步骤简单,安全,节省能源,不需辅料,提取黄连中有效成分效果显著,可明显节约原药材,提高利用率的超微粉碎法制备黄连微粉的工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1、超微粉碎法制备黄连微粉的工艺,该方法采用低温干法超微粉碎法制备,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1)原料处理:将检验合格的黄连药材分级,洗涤后晒干,将晒干后的黄连原料投入切片机中进行切片,厚度1mm—2mm;

(2)粉碎:在D级洁净区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黄连薄片在普通多功能粉碎机中粉碎,过二号筛,得到粗粉,

(3)筛分:将粗粉用药典筛进行筛分,过五号筛,得到细粉,颗粒直径为0.18mm—0.13mm,

(4)超微粉碎:将得到的黄连细粉置于SQW型翻转式超微粉碎机中,黄连细粉占料盒的2/3,设置温度达到—5℃后,开始粉碎,时间为12min,平均粒径在20μm—25μm,即得黄连微粉。

通过对黄连饮片、粗粉和微粉的浸出物及含量分析试验证明,超微粉碎法制备的黄连微粉浸出物和盐酸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含量明显高于普通黄连饮片及粗粉。

本发明对黄连超微粉碎法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考察,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

一、超微粉碎工艺的考察

通过前期研究摸索,同时考虑节省能耗,固定超微粉碎机工作温度为—5℃,对投样量、样品粒径、粉碎时间三者进行因素考察,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筛选工艺,通过分析软件,对单组因素高、中、低水平进行设置,系统自动生成,设置投样量300g、350g、400g,粉碎时间6min、9min、12min,样品粒径(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粗粉(用数字“2”代替)、中粉(用数字“4”代替)、细粉(用数字“6”代替),组合显示15组条件,响应值为超微粉碎粒径,经中科院成都分析检测中心检测15组送样黄连微粉,得到相应粒径检测报告,粒度分析报告软件自动采用50%以下的粒径值即d(0.5)和90%以下的粒径值即d(0.9)作为响应值。分组条件及响应值结果如表1。

结果表明,d(0.5)响应值最小的是24.966μm,d(0.9)响应值最小的是71.791μm,不管是以d(0.5)还是d(0.9)响应值进行评价,编号12的处理方式均为最佳,即黄连超微粉碎最佳工艺为:选择黄连细粉350g置于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min使得黄连微粉平均粒径在20μm—25μm,工作温度为—5℃。黄连超微粉碎—响应面分析曲面结果附后。

二、黄连微粉浸出物及含量测定

选择上述第12号黄连微粉和过筛的黄连细粉及粗粉与普通饮片进行浸出物与含量测定,详细如下:

2.1浸出物测定

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另外,由于实际生产中提取黄连黄连素多采用热水,因此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水作溶剂进行了浸出物测定。结果见表2。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物料的粉碎粒度变小,超微粉碎后的黄连,其水溶性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均明显高于饮片、粗粉和细粉,提示超微粉碎有利于黄连中物质的溶出。

2.2含量测定

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g,再以磷酸调节pH值为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90.5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试验样品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盐酸(100:1)的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共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以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的峰面积为对照,分别计算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的含量,用待测成分色谱峰与盐酸小檗碱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确定。

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峰位,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范围之内,即得。相对保留时间如表3:

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

表4 含量测定结果(n=2)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物料的粉碎粒度变小,超微粉碎后的黄连,其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含量均明显高于饮片、粗粉和细粉,相比黄连饮片,黄连微粉小檗碱含量高21.7%,黄连碱、巴马汀、表小檗碱总含量高35.8%,提示超微粉碎对于提取黄连中有效成分效果显著,可明显节约原药材,提高利用率从而保护环境。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与本发明对比,重压研磨式超微粉碎机的功率为9kw至13kw,是本发明所用翻转式超微粉碎机(1kw)的9—13倍;维持温度在—10℃~—20℃,是本发明(—5℃)所需能源的2倍;粉碎时间20~40分钟所需能源是本发明(9分钟)的2—4倍;且使用干冰一方面会明显提升原材料购买与储存成本,另外干冰用于物料的粉碎中很容易发生升华爆炸事故,存在安全隐患;中药材作为多成分多靶点起效的传统药物,使用液体分散介质是否会对原药材化学性质产生影响亦没有进行论证。由于本发明主要用于保证原药材性质不变的基础上提高黄连的提取率,只需破损黄连细胞壁(高等植物细胞直径约30—100μm)即可,并不是越细越好,粒径在20μm—25μm即可提高提取率20%,与该发明专利的0.1—0.8μm颗粒提取率无明显区别。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可在显著节约能源(四十分之一)并保证不改变药材性质的同时提高提取率20%,减少对野生资源的无序采伐,操作程序简单,无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粒径、粉碎时间、投样量曲面图。

图2为粒径、粉碎时间、过筛粒径曲面图。

图3粒径、投样量曲面图。

图4盐酸小檗碱对照品HPLC色谱图。

图5黄连饮片HPLC色谱图。

图6黄连粗粉HPLC色谱图。

图7黄连细粉HPLC色谱图。

图8黄连超微粉HPLC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超微粉碎法制备黄连微粉的工艺,该方法采用低温干法超微粉碎法制备,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1)原料处理:将检验合格的黄连药材分级,洗涤后晒干,将晒干后的黄连原料投入切片机中进行切片,厚度1.5mm;

(2)粉碎:在D级洁净区将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黄连薄片在普通多功能粉碎机中粉碎,过二号筛,得到粗粉,

(3)筛分:将粗粉用药典筛进行筛分,过五号筛,得到细粉,颗粒直径为0.15mm,

(4)超微粉碎:将得到的黄连细粉置于超微粉碎机中,占料盒的2/3,—5℃粉碎12min,平均粒径在20μm—25μm,即得黄连微粉。

步骤(4)设置投黄连细粉350g粉碎时间12min,样品粒径(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细粉(用数字“6”代替)响应值为超微粉碎粒径,经中科院成都分析检测中心检测15组送样黄连微粉,得到相应粒径检测报告,粒度分析报告采用d(0.5)和d(0.9)作为响应值。分组条件及响应值结果见表1编号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