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733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
背景技术
:脓疮属溃烂性皮肤病,可出现在人或动物身上,是指皮肤在感染过程在脓周围形成的区域。目前脓疮的治疗主要是抗炎杀菌,以消毒针穿破,以无菌棉球吸取脓液,然后用抗生素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外涂,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然而目前所用药物往往治标不治本,停药后易复发,而且往往为激素类药物,对人体副作用较大。技术实现要素:基于
背景技术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针对脓疮的病因病机,能够清热燥湿,消肿解毒,还能活血通经,敛疮生肌,安神定惊,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用于缓解脓疮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中药组合物1.5~2.5份,花生油5~7份,蜂蜡1~1.5份,硬脂酸2~4份;其中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炉甘石24~27份,儿茶21~24份,败酱3~6份,五倍子18~21份,夏枯草3~6份,法半夏1~2份,漏芦3~6份,黄柏6~9份,黄芩6~9份,金银花6~9份,三棱3~6份,丹参6~9份,赤芍3~6份,刘寄奴3~6份,珍珠粉1~2份,冰片1~2份。炉甘石,味甘,性平。归胃经。能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儿茶,味苦、涩,性寒。归肺经。能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败酱,味苦,性平。归肝经、大肠经。能清热解毒,活血排脓。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痢疾;产后瘀滞腹痛。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具有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的功效。主治咳嗽,咳血,自汗,盗汗,久泻,久痢,遗精,滑精,崩漏,便血痔血,湿疮,肿毒。夏枯草,味苦、辛,性寒。入肝、胆经。能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病。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味辛,性温。入脾、胃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漏芦,味苦,性寒。入胃经。能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主治痈肿疔毒初起,红肿热痛,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热毒血痢,暑热烦渴,咽喉肿痛。三棱,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刘寄奴,味苦,性温。归心、脾经。能破血通经,敛疮消肿。主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焮肿。珍珠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能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敛。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肺经。能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亦翳膜,蛲虫病。优选地,中药组合物中,珍珠粉、冰片的重量比为1.5~1.7:1.4~1.8。优选地,中药组合物中,三棱、丹参、赤芍、刘寄奴的重量比为4~5:7~8:4~5:4~5。优选地,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炉甘石25~26份,儿茶22~23份,败酱4~5份,五倍子19~20份,夏枯草4~5份,法半夏1.2~1.6份,漏芦4~5份,黄柏7~8份,黄芩7~8份,金银花7~8份,三棱4~5份,丹参7~8份,赤芍4~5份,刘寄奴4~5份,珍珠粉1.5~1.7份,冰片1.4~1.8份。优选地,中药组合物中,黄柏、黄芩、金银花的重量比为1:1:1。优选地,中药组合物中,炉甘石、儿茶、败酱、五倍子、夏枯草、法半夏、漏芦的重量比为25.5:22.5:4.5:19.5:4.5:1.4:4.5。本发明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制得。本发明采用炉甘石、儿茶、败酱、五倍子、夏枯草、法半夏、漏芦相互配合,清热燥湿,活血止血,解毒排脓,止痒生肌,消痈敛疮,消痞散结;以黄柏、黄芩、金银花相互配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杀菌;而三棱、丹参、赤芍、刘寄奴相互配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敛疮消肿,清心除烦,养血安神;再辅以安神定惊、解毒生肌的珍珠粉和散热止痛的冰片,使本发明针对脓疮的病因病机(脾胃湿热,外感毒邪),能够清热燥湿,消肿解毒,还能活血通经,敛疮生肌,安神定惊,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用于缓解脓疮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中药组合物1.5份,花生油7份,蜂蜡1份,硬脂酸4份;其中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炉甘石24份,儿茶24份,败酱3份,五倍子21份,夏枯草3份,法半夏2份,漏芦3份,黄柏9份,黄芩6份,金银花9份,三棱3份,丹参9份,赤芍3份,刘寄奴6份,珍珠粉1份,冰片2份。实施例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中药组合物2.5份,花生油5份,蜂蜡1.5份,硬脂酸2份;其中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炉甘石27份,儿茶21份,败酱6份,五倍子18份,夏枯草6份,法半夏1份,漏芦6份,黄柏6份,黄芩9份,金银花6份,三棱6份,丹参6份,赤芍6份,刘寄奴3份,珍珠粉2份,冰片1份。实施例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中药组合物1.8份,花生油6.5份,蜂蜡1.2份,硬脂酸3.5份;其中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炉甘石25份,儿茶23份,败酱4份,五倍子20份,夏枯草4份,法半夏1.6份,漏芦4份,黄柏8份,黄芩7份,金银花8份,三棱4份,丹参8份,赤芍4份,刘寄奴5份,珍珠粉1.5份,冰片1.8份。实施例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中药组合物2.2份,花生油5.5份,蜂蜡1.4份,硬脂酸2.5份;其中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包括:炉甘石26份,儿茶22份,败酱5份,五倍子19份,夏枯草5份,法半夏1.2份,漏芦5份,黄柏7份,黄芩8份,金银花7份,三棱5份,丹参7份,赤芍5份,刘寄奴4份,珍珠粉1.7份,冰片1.4份。实施例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脓疮外用的中药膏剂,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中药组合物2份,花生油6份,蜂蜡1.3份,硬脂酸3份;其中中药组合物中,炉甘石25.5份,儿茶22.5份,败酱4.5份,五倍子19.5份,夏枯草4.5份,法半夏1.4份,漏芦4.5份,黄柏7.5份,黄芩7.5份,金银花7.5份,三棱4.5份,丹参7.5份,赤芍4.5份,刘寄奴4.5份,珍珠粉1.6份,冰片1.6份。将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治疗脓疮的中药膏剂进行临床试验:选择200例脓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其中实验组男性49人,女性51人;对照组男性52人,女性48人。治疗方法:实验组涂抹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治疗脓疮的中药膏剂于患处,而对照组涂抹百多邦软膏于患处;每天三次,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期间忌生、冷、辛辣,停止其他中西药及保健品。其疗效评判标准如下:治愈:停止渗出脓液,皮肤愈合结痂,肿痛消失;显效:基本停止渗出脓液,皮肤基本愈合结痂,肿痛基本消失;有效:脓液渗出减少,皮肤开始愈合结痂,肿痛减轻;无效:主要症状没有减轻,皮肤无法愈合结痂,红肿疼痛加重。3个疗程后,结果如下所示:组别n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无效实验组10048311998%2对照组10021303788%12由上表可知:本发明针对脓疮疗效显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