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血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0059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血管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在不影响人体血液循环情况下进行血管搭桥的非阻断型释放式人工血管系统。



背景技术:

人体的动脉系统通过心脏的搏动将血液运送到各个脏器,各个脏器通过血液循环来维持正常功能,当人体供血血管发生病变时就会出现脏器的衰竭和坏死。对人体的病变血管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是血管外科常采用的一种手术方式,具体的手术方案是:(1)对病变血管的远端和近端进行阻断;(2)根据阻断时间对供血脏器的影响大小决定是否进行临时性的人工体外循环;(3)将人工血管缝合在正常血管的远端和近端,建立新的血液输送通道;(4)减除对正常血管的阻断和临时人工体外循环。

目前的人工血管具有以下缺陷:(1)由于在进行人工血管搭桥的过程中,必须要阻断目标血管的远端和近端,这将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使得供血脏器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血供,脏器随着急性缺血的时间会出现衰竭和坏死,不仅对医生要求高,而且患者痛苦大,术后并发症多。(2)对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循环的手术,需要建立人工的体外循环,如果影响心脏循环则需要对心脏进行低温停跳、建立人工心脏循环和肺循环系统,术后完成心脏复跳,手术复杂、并发症多,患者死亡率高,在国内只有很少中心能开展;如果病变发生在肾动脉,则需要进行肾脏低温灌注保护,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和肾衰竭的风险;如果涉及到颅内供血则使得脑梗塞的发生率大大增加。(3)将人工血管缝合在自体血管上,不仅增加了手术时间,而且要求医生技术精湛,保证吻合口不能有血液渗出,导致二次修补和患者大量失血的风险很高。(4)人工体外循环系统不仅昂贵而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在撤除阻断后,人体会出现一个缺血后再灌注的损伤,影响预后。(5)手术时,需要使病变血管游离,导致手术的创伤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血管系统,以在直视下通过一种新的非阻断型释放式人工血管系统,能既不阻断目标血管,不干扰正常血液循环,又不需要人工缝合吻合口,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治疗费用。

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包括人工血管、固定线和两个输送杆;所述人工血管的管壁上设有两个输送杆出口,所述输送杆出口设有闭合线,收紧该闭合线能够使所述输送杆出口闭合;所述人工血管的两端均设有锚定伞部,该锚定伞部包括根部,所述根部为圆环状,所述根部的外周上设有若干个凸部,所述凸部沿所述根部的径向延伸;所述输送杆的形状为L型,所述输送杆的一端设有保护阀,所述输送杆的另一端为锥形端;所述两个输送杆均位于所述人工血管中,且两个所述输送杆设有所述保护阀的一端分别从两个所述输送杆出口伸出,两个所述输送杆的锥形端分别从所述人工血管两端的锚定伞部伸出;所述固定线一端捆绑所述锚定伞部所述固定线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输送杆的保护阀;使用时,拧开所述保护阀,拉开所述固定线,使得所述固定线松开所述锚定伞部,所述锚定伞部打开。

其中,所述人工血管的两端的外周均设有防漏袋,所述防漏袋设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有单向阀。

其中,所述输送杆为腔体,所述输送杆的外壁上设有球囊,该球囊包绕所述输送杆一周,所述输送杆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与球囊连通,且所述球囊完全包绕所述通孔,所述通孔和球囊均位于靠近所述输送杆的锥形端的位置。

其中,所述锚定伞部的凸部的宽度与根部的宽度之比为2:1。

其中,所述人工血管的一端与自体血管的夹角为30度,所述人工血管的另一端与自体血管的夹角为40度。

其中,所述锚定伞部的表面设有薄膜。

其中,所述凸部的数量为六个,该六个凸部在所述根部的外周上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锚定伞部上设有交错布置的支撑杆。

其中,所述人工血管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支撑环,越靠近所述人工血管的中部,所述支撑环的分布越稀疏,越靠近所述人工血管的端部,所述支撑环的分布越紧密。

其中,所述人工血管端部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人工血管的轴线平行。

本发明的人工血管系统具有以下效果:使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系统时,将输送杆的锥形端送入自体血管内,同时也实现将锚定伞部送入自体血管内;拧开保护阀,拉开固定线,锚定伞部打开;缓慢回撤人工血管,使得锚定伞部与自体血管壁充分贴合,锚定伞部能够防止人工血管沿着自体血管上的破口从自体血管中脱落,从而将人工血管固定于自体血管中,锚定伞部也能够防止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漏血;向输送杆中注入水,使球囊扩张,进而使锚定伞部更充分地打开;收紧自体血管目标吻合部位预制的荷包缝合线,若吻合口周仍有渗血,则通过注射器往防漏袋内灌注盐水;撤除输送杆。使用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时,不需要医生手工缝合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之间通过锚定伞部固定连接,这样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并发症。使用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时,不需要阻断自体血管,避免了游离、控制和阻断自体血管,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没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并发症,实现了在不干扰人体正常血流的情况下完成人工血管搭桥的手术,对人体各脏器血供无影响,极大的降低了手术难度,节省了资金,减少了手术并发症,让手术变得简单、微创,受益于医生和患者。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的人工血管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的人工血管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人工血管系统的人工血管的右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的输送杆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闭合状态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的人工血管与自体血管连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人工血管系统包括人工血管、固定线和两个输送杆。如图1-2所示,人工血管10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个支撑环101,该支撑环101的材料可以为塑料,越靠近人工血管10的中部,支撑环101的分布越稀疏,越靠近人工血管10的端部,支撑环101的分布越紧密,以增加人工血管10端部的支撑力,避免人工血管10受压后闭塞;人工血管10端部的管壁上还设有若干个加强杆102,加强杆102与人工血管10的轴线平行,加强杆102用于进一步增加人工血管10端部的支撑力。人工血管10的管壁上设有两个输送杆出口14,该两个输送杆出口14圆心的连线与人工血管10的轴线平行,输送杆出口14设有闭合线15,收紧该闭合线15,能够使输送杆出口14闭合,以防止输送杆出口14漏血,其中,输送杆出口14的作用为: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即病变血管)密封吻合后,输送杆将从输送杆出口14撤除,下文会有详细介绍。人工血管10的两端均设有锚定伞部11,图1中,锚定伞部11处于闭合状态,图2中锚定伞部11处于打开状态,如图3所示,锚定伞部11包括根部112,该根部112为圆环状,根部112的外周上设有若干个凸部111,该凸部111沿根部112的径向延伸,凸部111均匀分布于根部112的外周,凸部111为弧形,凸部111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其中,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凸部111的数量为6个,但并不是把本发明方案中凸部111的数量限定为6个,凸部1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锚定伞部11上设有交错布置的支撑杆113,支撑杆113可以是金属材料,支撑杆113的作用一方面是增加锚定伞部11的支撑力,另一方面是使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系统时,锚定伞部11能够更充分地打开。

优选地,人工血管10的两端部的外周均设有防漏袋12,防漏袋12设有注水管13,注水管13上设有单向阀,通过注水管13能够向防漏袋12中灌注盐水,而防漏袋12中的盐水不会从注水管13流出。

如图4所示,输送杆20的形状为L型,输送杆20的一端为锥形端24,输送杆20的另一端设有保护阀21,该保护阀21是医疗器械领域现有的装置,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的固定线一端固定于保护阀21,保护阀21的作用下文会有介绍。输送杆20为腔体,即输送杆20的内部中空,优选地,输送杆20为单腔体。输送杆20设有保护阀21的一端(以下简称注水端)设置有注水孔25;输送杆20的外壁上设有球囊22,该球囊22包绕输送杆20一周,输送杆20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23,该通孔23与球囊22连通,且球囊22完全包绕通孔23,通孔23和球囊22均位于靠近输送杆的锥形端24的位置。通过注水孔25能够向输送杆20的内部腔体中注入水,注入到输送杆20内部的水经过通孔23流入球囊22中,以使球囊22扩张。

如图5所示,两个输送杆20均位于人工血管10中,且两个输送杆20设有保护阀21的一端分别从两个输送杆出口14伸出,两个输送杆20的锥形端24分别从人工血管10两端的锚定伞部11伸出,即一个输送杆20的注水端从输送杆出口14伸出,该输送杆20的锥形端24从人工血管10一端的锚定伞部11伸出,另一个输送杆20的注水端从另一个输送杆出口14伸出,该输送杆20的锥形端24从人工血管10另一端的锚定伞部11伸出。固定线30一端捆绑锚定伞部11,使得锚定伞部11处于闭合状态上,固定线30沿着人工血管10的外壁延伸,直至固定线30另一端固定于输送杆20上的保护阀21;使用时,拧开保护阀21,就能够拉动固定线30,使得固定线30松开锚定伞部11,解除固定线30对锚定伞部11的捆绑,然后锚定伞部11就会打开。

下面结合图5-6介绍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的使用方法:(1)对自体血管(即病变血管)目标吻合部位外膜进行保护性荷包缝合并预置缝线,使用尖刀(即手术刀)点状切开目标吻合部位中点,使自体血管产生破口,该破口较小。医生手持输送杆20伸出输送杆出口14的一端,将一个输送杆20的锥形端24沿着破口送入自体血管内,同时也将锚定伞部11沿着破口送入自体血管内。

其中,利用输送杆20的锥形端24自身的形状(即锥形),能够更容易将锥形端24和锚定伞部11沿着自体血管的破口送入自体血管内,其目的是将锚定伞部11送入自体血管内,锚定伞部11的材质较软,单独将锚定伞部11穿过自体血管上较小的破口进入自体血管内很难实现,所以利用输送杆20带着锚定伞部11进入自体血管内。在自体血管上进行保护性荷包缝合并预置缝线的目的是避免自体血管的破口出血,因为用尖刀切破血管时会有出血。

(2)如图6所示,拧开保护阀21,然后就可以拉开固定线30,使得固定线30松开锚定伞部11,即解除固定线30对锚定伞部11的捆绑,锚定伞部11就会打开。保护阀21的作用一是使固定线30固定,二是防止锚定伞部11被送入自体血管前固定线30被意外拉开,导致锚定伞部11打开。医生手持输送杆20伸出输送杆出口14的一端,缓慢回撤人工血管10,使得锚定伞部11与自体血管壁充分贴合。锚定伞部11与自体血管壁贴合后,锚定伞部11能够防止人工血管10沿着自体血管上的破口从自体血管中脱落,从而将人工血管10固定于自体血管中。

其中,锚定伞部11包括根部112和凸部111,如图3所示,凸部111为六个,该六个凸部111形成一个花瓣状的结构,每一个凸部111能够独立地打开延伸,这样能够使整个锚定伞部11更充分地打开。

(3)通过输送杆20的注水孔25向输送杆20中注入水,注入到输送杆20中的水经过通孔23流入球囊22中,使输送杆20头端的球囊22扩张,球囊22的扩张会使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吻合部扩张,从而使锚定伞部11更充分地打开,锚定伞部11更充分地打开一方面能够使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更好地贴合,更稳固地连接,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即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接口)漏血。

(4)收紧自体血管目标吻合部位预制的荷包缝合线,以预防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吻合口处漏血,若吻合口周仍有渗血,则将注射器与注水管13连接,以通过注射器往防漏袋12内灌注盐水,防漏袋12中灌注盐水后,由于水是柔软的,所以防漏袋12很容易发生变形,而且防漏袋12位于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附近,利用防漏袋12易变形的特点,充分密封吻合口。

(5)沿着输送杆出口14将输送杆20从人工血管10的内部撤除,因为人工血管10较软,能够发生弯曲,所以可以先将人工血管10稍微弯曲,再沿着输送杆出口14将输送杆20从人工血管10的内部撤除。然后收紧输送杆出口14的闭合线15,以使输送杆出口14闭合,防止漏血。这样就完成了人工血管10的一端与自体血管的吻合连接。

(6)同理,按照上述步骤(1)-(5),利用另一个输送杆20,将人工血管10另一端的锚定伞部11送入自体血管内,完成人工血管10的另一端与自体血管的吻合连接。

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的锚定伞部11能够将人工血管10固定于自体血管中,球囊22的扩张会使锚定伞部11更充分地打开,向防漏袋12中注入水能够充分密封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本发明人工血管系统一方面实现了在不干扰人体正常血流的情况下完成人工血管搭桥手术,对人体各脏器血供无影响,且不需要阻断自体血管,不需要建立体外循环,没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并发症,极大的降低了手术难度,节省了资金,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另一方面不需要医生手工缝合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也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并发症。

优选地,如图7所示,人工血管10的一端与自体血管31的夹角α为30度,人工血管10的另一端与自体血管31的夹角β为40度,这样增加了血液在人工血管10内流动的顺应性和通畅率。如图3所示,锚定伞部11的凸部111的宽度L与根部112的宽度H之比为2:1,这样一方面能够使锚定伞部11更充分地打开,提高锚定伞部11与自体血管的贴合效果,使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连接更稳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的密封效果。锚定伞部11的表面设有薄膜,这样也能提高人工血管10与自体血管的吻合口的密封效果,防止漏血。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