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庭装修中,非常强调环保装修。但是环保装修并不等于完全杜绝有害物质的残留,家庭装修后,装修材料中有毒气体的释放周期一般都在3-15年,残留时间长,危害性很大。为了消除装修中的有害气体,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采用喷、涂、遮盖、稀释等办法的清除剂、除味剂等,大多是化工原料,使用后即不能消除有害气体残留,还会产生二次污染。臭氧消毒、负离子发生器有抑制细菌病毒生长,清除异味,清洁空气的作用,但无助于消除空气中原有的污染物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吸附率高;采用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以及纳米二氧化硫的组合配方,能够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能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净化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7-9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2-4份、盐酸7-9份、纳米二氧化硅4-6份、增效剂1-2份、纳米银4-6份、纳米二氧化硫3-5份、二氯代苯7-9份、激活剂1-2份、活性炭5-7份、改性沸石4-6份、蒸馏水40-50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7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2份、盐酸7份、纳米二氧化硅4份、增效剂1份、纳米银4份、纳米二氧化硫3份、二氯代苯7份、激活剂1份、活性炭5份、改性沸石4份、蒸馏水40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8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3份、盐酸8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增效剂1.5份、纳米银5份、纳米二氧化硫4份、二氯代苯8份、激活剂1.5份、活性炭6份、改性沸石5份、蒸馏水45份。
进一步: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9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4份、盐酸9份、纳米二氧化硅6份、增效剂2份、纳米银6份、纳米二氧化硫5份、二氯代苯9份、激活剂2份、活性炭7份、改性沸石6份、蒸馏水50份。
进一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预溶釜中注入水,边搅拌边加入减水剂母液、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30分钟,配制成质量百分比为3%的纤维素溶液备用;
步骤二、按照配方比例在第二反应釜中边搅拌边将纤维素、胶凝材料、糖蜜加入到余量水中;
步骤三、再加入剩余原料,然后在第二反应釜中按配方比例加入步骤一,搅拌20min,再经过不锈钢筛过滤杂质后,即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稳定性好,吸附率高;
2、采用纳米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硅以及纳米二氧化硫的组合配方,能够有效去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并能够杀灭空气中的细菌、净化空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7-9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2-4份、盐酸7-9份、纳米二氧化硅4-6份、增效剂1-2份、纳米银4-6份、纳米二氧化硫3-5份、二氯代苯7-9份、激活剂1-2份、活性炭5-7份、改性沸石4-6份、蒸馏水40-50份。
实施例二:
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7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2份、盐酸7份、纳米二氧化硅4份、增效剂1份、纳米银4份、纳米二氧化硫3份、二氯代苯7份、激活剂1份、活性炭5份、改性沸石4份、蒸馏水40份。
实施例三:
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8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3份、盐酸8份、纳米二氧化硅5份、增效剂1.5份、纳米银5份、纳米二氧化硫4份、二氯代苯8份、激活剂1.5份、活性炭6份、改性沸石5份、蒸馏水45份。
实施例四:
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由以下质量份数配方成分组成:纳米二氧化钛9份、锐钛型纳米二氧化钛4份、盐酸9份、纳米二氧化硅6份、增效剂2份、纳米银6份、纳米二氧化硫5份、二氯代苯9份、激活剂2份、活性炭7份、改性沸石6份、蒸馏水50份。
实施例五:
一种纳米级空气净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预溶釜中注入水,边搅拌边加入减水剂母液、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30分钟,配制成质量百分比为3%的纤维素溶液备用;
步骤二、按照配方比例在第二反应釜中边搅拌边将纤维素、胶凝材料、糖蜜加入到余量水中;
步骤三、再加入剩余原料,然后在第二反应釜中按配方比例加入步骤一,搅拌20min,再经过不锈钢筛过滤杂质后,即制成。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