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外用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1519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外用中药,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发病与饮食、环境、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由于容易复发,并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症状表现为皮肤会变得极度瘙痒,挠抓患处会导致皮肤红肿、龟裂、浸出透明液,最后甚至变硬、脱屑。

目前治疗过敏性皮炎的药物为抗组胺药物或激素,治标不治本,容易导致反复发作且容易引起嗜睡等副反应,因此研究开发一种安全有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非常有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缓解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外用中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荞麦10-15、亚麻子9-15、冬瓜皮8-12、桃仁6-8、艾叶7-9、柏子仁5-7、苦参6-8、黄芪5-7、土茯苓5-7、制首乌4-6、半边莲6-8、徐长卿5-7、羌活4-6、防风4-6、白花蛇舌草3-5、桑叶4-6、车前草2-3、金银花5-7、薄荷3-5、花斑叶5-8、山乌桕1-3、青叶胆3-5。

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荞麦12、亚麻子11、冬瓜皮10、桃仁7、艾叶8、柏子仁6、苦参7、黄芪6、土茯苓6、制首乌5、半边莲7、徐长卿6、羌活5、防风5、白花蛇舌草4、桑叶5、车前草2.5、金银花6、薄荷4、花斑叶6、山乌桕2、青叶胆4。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洗净,混合加入适量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取滤液,用醋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三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1-3周内即可治愈。

本方中黄芪、荞麦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亚麻子、冬瓜皮可解风热,消浮肿;桃仁、柏子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养心安神之功效;艾叶、苦参、土茯苓、制首乌、半边莲合用具有温中除寒,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利关节,杀虫,利尿消肿之功效;制首乌可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徐长卿、羌活、防风可祛风,化湿,散寒,止痛,止痒;桑叶可以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之功效;白花蛇舌草、车前草、金银花、薄荷合用可清热解毒,宣散风热,消肿利尿;调和诸药,对治疗过敏性皮炎疗效显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外用中药安全性高,见效快,疗效佳,无任何毒副作用。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宣散风热,抗菌消炎,活血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同时能够保护皮肤,防止炎症复发,标本兼治。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外用中药,其组成原料的重量(g)为:荞麦12、亚麻子11、冬瓜皮10、桃仁7、艾叶8、柏子仁6、苦参7、黄芪6、土茯苓6、制首乌5、半边莲7、徐长卿6、羌活5、防风5、白花蛇舌草4、桑叶5、车前草2.5、金银花6、薄荷4、花斑叶6、山乌桕2、青叶胆4。

用量及用法: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洗净,混合加入适量水,武火煮沸后,文火煎40分钟,取滤液,用醋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日三次,一周为一疗程,一般1-3周内即可治愈。

典型病例:

病例1,顾某某,女,18岁,双臂内侧及颈背部出现红肿,小丘疹,瘙痒,抓挠后浸出透明液,皮肤脱皮,到医院就诊为过敏性皮炎。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一个疗程后,皮肤转好,痒痛感消失,痊愈。

病例2,鲁某某,男,49 岁,患过敏性皮炎两年多,双臂及腿脚部皮肤有红斑,水肿,灼热感,痒痛剧烈,皮肤变硬、脱屑。期间服用其它药物治疗,治愈后复发。后经人介绍,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 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1个疗程,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病例3,秦某某,女,35岁,涂抹化妆品,两小时后,皮肤红,肿痛,紧绷,发痒,起水泡,诊断为过敏性皮炎,期间服用其它药物治疗,药效缓慢。后改为涂覆本发明的外用中药,连续2个疗程,皮肤恢复正常。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