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疗系统、输送装置及植入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0304发布日期:2018-07-10 20:2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置到人体选定部位处的植入医疗器械,将该植入医疗器械输送至该选定部位的输送装置,以及包括该植入医疗器械和输送装置的介入医疗系统。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指在某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输送材料、医疗器械和药物至治疗部位这种不开刀方式来完成对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相并列的三大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之一。心脏和血管疾患是介入治疗应用最广泛的领域。

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达到了以往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临床效果,在某些情况具有取代外科手术的趋势。例如,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心房扑动、各种早搏、室速;封堵器材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闲、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和各种血管狭窄等,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预防猝死、治疗心衰等,有些疾病完全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前述疾病已不再单纯采用传统的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所具有的突出优点为:(1)创伤小、痛苦少。由于不开刀,手术仅通过2~3毫米粗细的导管完成,因此创伤很小。(2)恢复快。正是由于创伤小,所以患者术后恢复很快,通常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3)疗效好、安全。由于介入治疗不开刀,不用全身麻醉,没有伤口的愈合等过程,因此避免了外科手术中、手术后常遇到的许多并发症,安全性大大提高。(4)符合现代人要求美观的愿望。由于手术不开刀,治疗后不遗留伤口瘢痕,因此在介入治疗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此点尤其适合儿童、女性及对外观、外貌要求较高的行业从业者。

可见,利用经皮介入技术进行疾病治疗的适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通常采用导管介入的治疗方法,可以放置各种各样的材料、器械和药物到人体的心脏、动静脉血管、气管及支气管系统。比如,可以通过介入式治疗将瓣膜修复器械,心脏缺损封堵器,血管塞,血管滤器,肺减容器械等放置到选定位置处。

目前介入式治疗中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来实现介入式医疗器械和输送体之间的连接。按照螺纹的旋转前进方向,可将螺纹分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当植入医疗器械及输送体包括右旋螺纹时,顺时针旋转输送体,则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连接在一起,若要解除两者之间的连接则需逆时针旋转输送体。然而,由于心脏、动静脉血管系统、支气管系统等人体结构的复杂性,故,将植入医疗器械推送至人体指定区域过程中,植入医疗器械和输送体之间会出现推拉、弯曲、扭转等相互作用。在输送医疗器械至人体指定区域过程中,当医疗器械及输送体之间出现逆时针旋转时,植入医疗器械和输送体之间螺纹连接区域的啮合部分减少,使得植入医疗器械在到达人体指定区域之前有脱落的风险;当医疗器械及输送体之间出现顺时针扭转时,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的之间螺纹连接区域的啮合部分增加,甚至由于啮合过于严密,内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阈值,出现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在后续解脱过程中难以分离,导致手术失败。以上两种情况出现都会对患者造成危害,增加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医疗器械和输送体端部之间的连接问题,提供一种介入式治疗用介入医疗系统、介入式医疗器械及介入式医疗器械输送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包括设有卡接部的器械和设有卡头部的中空的输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输送体内腔的扩张件;所述卡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靠近所述卡头部的纵向中心轴线延伸的卡片,所述卡片具有弹性,在所述扩张件的径向向外作用力的扩张作用下,所述卡头部的卡片与所述卡接部相卡接,使得所述卡接部与卡头部相连,且当所述扩张件相对所述输送体运动至不再径向扩张所述卡片时,所述卡片弹离所述卡接部而使得所述器械与所述输送体分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头部的卡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卡片沿所述卡头部周向均匀分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设有至少一个卡接槽,当所述卡接部与卡头部相连时,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中至少收容有所述卡头部的至少一个卡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沿所述卡接部的轴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近端开口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近端管腔构成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内壁设置有向所述中空管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沿,所述卡头部的卡片的外壁设有朝远离所述卡头部的纵向中心轴线延伸的第二凸沿,所述第二凸沿插入至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中,在所述扩张件的径向向外作用力的扩张作用下,所述第二凸沿与所述第一凸沿相卡接,使得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卡头部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包括多个相互隔开的锁合片,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位于所述卡接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锁合片之间,在所述扩张件的径向向外作用力的扩张作用下,所述卡头部的至少一个卡片插入至所述卡接部的至少一个卡接槽中而使得所述卡接部与卡头部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的近端在所述卡接部周向上的长度小于其远端在所述卡接部周向上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的锁合片的近端沿所述卡接部周向的长度大于其远端沿所述卡接部周向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包括主体段,所述卡接部的锁合片设于所述主体段的近端端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段与所述卡接部的的锁合片为由同一根中空管经切割形成的一体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输送装置,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包括t型结构,且所述t型结构远端在所述卡接部周向上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t型结构近端在所述卡接部周向上的最小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片包括t型片,所述卡片远端沿所述卡头部周向的最大长度大于所述卡片近端沿所述卡头部周向的最小长度,当所述卡头部与所述卡接部相连时,在所述扩张件的径向向外作用力的扩张作用下,所述t型卡片卡接于所述t型结构的卡接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体外还套设有保护鞘,所述保护鞘从远端至近端凹陷形成一个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内腔的最小径长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卡接部外径当所述输送体与器械在所述扩张件的作用下相连时,所述收容槽收容所述卡头部与所述植入医疗器械的连接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入医疗器械,所述卡接部至少设置有一个卡接槽,且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沿所述卡接部的轴向延伸,所述卡接部包括至少一个远端开口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近端管腔构成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向所述卡接槽纵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凸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沿位于所述卡接槽的近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沿的个数为一个,且所述第一凸沿为与所述中空管的纵向中心轴线共轴的环状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植入医疗器械的输送装置,包括输送体,所述输送体包括与所述植入医疗器械可拆卸连接的卡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可移动穿设于所述输送体内腔的扩张件,所述卡头部包括至少一个从近端至远端大致朝靠近所述卡头部纵向中心轴线延伸的卡片,所述卡片具有弹性,所述卡片在所述扩张件的径向向外作用力的作用下扩张,并在所述扩张件相对所述输送体运动至不再径向扩张所述卡片时恢复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头部的卡片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卡头部的卡片相互隔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片包括t型片,且其远端沿所述卡头部周向的长度为所述卡片沿所述卡头部周向的最大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片厚度均匀。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部的卡片远端外壁设置有向远离所述卡头部纵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沿。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体外套设有保护鞘,所述保护鞘从远端至近端凹陷形成一个收容槽,所述保护鞘包围所述卡头部。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在输送体内设置可移动的扩张件,在自然状态下,卡头部的至少一个卡片呈聚拢状态,将其插入至卡接部的卡接槽中,通过移动扩张件,使多个卡片在扩张件的径向扩张作用下与卡接部相卡接,从而完成器械与输送体的连接。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完全避免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来连接植入医疗器械及输送体,确保了植入医疗器械的正常释放,降低手术风险。进一步的,本发明在器械与输送体连接后,由于扩张件会保持在当前位置不动,因此可以保证手术过程中器械与输送体连接的紧固性,同时连接器械与输送体时,由于器械的卡接部的卡接槽槽口较大,而卡头部的卡片是呈聚拢状态,因此卡片更加方便容易地插入至卡接部的卡接槽中,不需要将其完全对准,从而简化了对准操作。在分离时,只需要将扩张件从输送体抽回,使其离开卡片,即可使卡片与卡接槽分离,从而完成器械与输送装置的分离,操作更加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效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介入医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介入医疗系统的植入医疗器械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卡接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植入医疗器械装置的输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介入医疗系统的扩张件逐步伸出输送体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介入医疗系统的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之间处于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介入医疗系统的沿a-a线和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介入医疗系统中的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在垂直于输送体的纵向中心轴方向上的截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医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介入医疗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的介入医疗系统的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图13为图10中的介入医疗系统的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的介入医疗系统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的介入医疗系统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2中的介入医疗系统中的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在垂直于输送体的纵向中心轴方向上的截面上的投影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医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的介入医疗系统的分解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的介入医疗系统的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介入医疗系统-10,器械-110,输送体-200,卡头部-211,导管-201,输送装置-500,卡接部-120,扩张件-300,主体段-121,锁合片-123,卡接槽-125,缆体段-203,卡片-2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介入领域,通常将相对操作者近的一端称为近端,相对操作者远的一端称为远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介入式医疗器械包括医疗器械主体部及与所述医疗器械主体部相连的卡接部。所述医疗器械主体部是介入式医疗器械用于实现医疗功能的部分,卡接部是介入式医疗器械用于与输送体连接的部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的实现方式用于介入式医疗设备上,如图1所示,此医疗设备至少包括介入医疗系统10。介入医疗系统10包括植入医疗器械110、用于移送植入医疗器械110的输送体200。通常植入医疗器械110与输送体200的卡头部211连接后置于导管201内,在病人的组织腔体101内游走,直到位于选定位置后断开输送体200与植入医疗器械110之间的连接,而将植入医疗器械110放置到选定位置实施微创式治疗。组织腔体101可以是组织壁102所构成的腔体,例如,组织腔体101包括血管腔、肠腔、心脏腔室、气管,当然组织腔体101还可以包括目前介入式治疗可以到达的人体组织内各个组织内部腔室,以及未来介入式治疗可以到达的人体组织内任意一个组织内部。本文中提到的植入医疗器械110可以是任意一种介入治疗用的医疗器械,例如,心脏缺损封堵器、瓣膜修复器械、血管塞、血栓过滤器、肺减容器械等等医疗器械。输送体200为介入式治疗用的细长物体,比如钢缆等,其远端用于与植入医疗器械110相连。这里的远端是指图1中距离操作者最远的一端,而相对近端是指距离操作最近的一端。

为了能够避免因植入医疗器械110与输送体200之间的连接问题而导致的植入医疗器械110难以释放到正确的选定位置、增加医疗危险系数等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介入医疗系统10做了改进。具体改进结合附图参见下文所述。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介入式治疗用医疗系统10。

请参阅图2,介入医疗系统10包括植入医疗器械110及输送装置500。器械110包括位于植入医疗器械110上的卡接部120。输送装置500包括输送体200及穿设于输送体200且可相对输送体200轴向移动的扩张件300。输送体200包括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力的状态)远端相互靠拢的卡头部211。当扩张件的远端移动至卡头部211的远端时,扩张件能够扩张卡头部211。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卡接部120包括中空的主体段121及沿主体段121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锁合片123。在卡接部120的周向上,相邻两个第一锁合片123之间形成一个卡接槽125。每个卡接槽125贯通卡接部120的近端端面,且其近端在卡接部120周向上的长度小于其远端在卡接部120周向上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锁合片123的个数为两个,两个锁合片123设于主体段121的近端端面上,每个锁合片123均为t型片,且其远端沿卡接部120的周向的长度为锁合片123沿卡接部120周向的最小长度。如此,在所述卡接部120的周向上,两个锁合片123之间形成两个t型卡接槽125。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主体段121与两个锁合片123为由同一根中空镍钛管经切割形成的一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主体段121与两个锁合片123的材料也可以为不锈钢或钴铬合金等植入医疗器械常用的金属材料。还可以理解的是,两个锁合片123还可以采用其他机械加工方式实现相同效果,如线切割、粉末冶金、铸造等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卡接槽125的形状也可以为l型、c型等其他形状,可以根据需要来设计。

请一并参阅图5,输送体200的卡头部211包括缆体段203及沿缆体段203周向间隔分布的至少两个卡片215。至少两个卡片215均具有弹性,可在收缩状态及扩张状态之间转换,也就是说,每个卡片215在径向向外的外力作用下均可以径向向外扩张(即扩张状态),当外力撤销后,每个卡片215均可以恢复至自然状态(即收缩状态)。每个卡片215的厚度均匀一致,且每个卡片215从近端至远端均大致朝靠近卡头部211纵向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本发明中,每个卡片215从近端至远端均大致朝靠近卡头部211纵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是指每个卡片215从近端至远端朝靠近卡头部211纵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同时允许每个卡片215的某些部位较其邻近的部位稍微朝卡头部211中轴线远离,只要在扩张件300的径向扩张作用下,每个卡片215可至少部分收容于卡接槽125中将植入医疗器械110与输送体200连为一体即可。

本实施例中,卡片215的个数为两个,两个卡片215设于缆体段203的远端端面上,每个卡片215均为t型片,且其远端沿卡头部211的周向的长度为卡片215沿卡头部211周向的最大长度。如此,在两个卡片215处于自然状态时,在所述卡头部211的周向上,两个卡片215之间形成一个大致呈锥形的空腔,该空腔从远端到近端的径向长度是逐渐变大的。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缆体段203与两个卡片215为由同一根中空镍钛管经切割且热定型后形成的一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片215和缆体段203也可以分开单独成型,然后经由焊接、粘接或者螺接等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还可以理解的是,卡片215还可以采用弹性较好的其他金属材料如钴铬合金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接槽的形状也可以为十字型、工字型等其他形状,此时,卡接槽的近端在所述卡接部周向上的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其远端在卡接部周向上的长度,每个形状与所述卡接槽的形状相匹配的卡片仍然可以在扩张件的扩张作用下收容在一个相应的所述卡接槽中,以将所述卡接部与卡头部相连。

请一并参阅图6及图7,扩张件300为实心柱状结构,其端部设计为圆弧头状,其采用弹性较好的金属材料如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等材质制成,穿设于输送体200内且可相对输送体200轴向移动。当输送体200内的扩张件300的远端相对输送体200向输送体200的远端轴向移动且未触碰两个卡片215时,两个卡片215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相互靠拢的状态(如图6中的1所示);当扩张件300从其两个卡片215的近端穿入至其形成的锥形状空腔中,扩张件300对两个卡片215的径向施加径向向外的扩张力,可将两个卡片215相互靠拢的远端分离(如图6中的2所示),从而使其收容在与之相对应的卡接槽125中,并与之卡接(如图7所示);由于扩张件300一直可以保持在图7的位置,从而可以持续的保证相互靠拢的卡片215处于扩张分离的状态,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卡片215卡接在卡接槽125中,完成器械110与输送体200的牢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扩张件300也可以为细长的中空管状结构。

本实施例的植入医疗器械110,当卡接部120与卡头部211相连时,一个卡片215在扩张件300的径向扩张作用下卡入一个卡接槽125中,当扩张件300相对输送体200向远离器械110方向(即输送体200的近端)运动直至对卡片215没有扩张力的作用时,卡片215恢复至自然状态,卡片215远端相互靠拢,从卡接槽125中弹出,器械110与输送体200相分离。如此,完全避免了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来连接器械110及输送体200,确保了器械110的正常释放,降低医疗风险。此外,释放过程中,仅需扩张件300相对输送体200向远离器械110方向运动至卡片215从卡接槽125中弹出即可,操作过程也较为简单,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病患的手术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卡片215或者卡接槽125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只要在扩张件300的径向向外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卡片215可至少部分收容于卡接槽125中将植入医疗器械110与输送体200相连即可。还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在扩张件300的径向向外的作用力的作用下,每个卡接槽125中还可以收容有两个或者多个卡片215,只要可以将植入医疗器械110与输送体200相连即可,例如两个或者多个卡片215抵接于一个卡接槽125的槽壁或者卡持于一个卡接槽125中。

请一并参阅图7、图8以及图9,在输送体与器械保持连接状态时,截取如图7中所示的a-a截面和b-b截面,在a-a截面中,卡片215的宽度为l1,卡接部120的宽度为l2;在b-b截面中,卡片215的宽度为l1’,卡接部120的宽度为l2’,其中l1的长度大于l1’的长度,l2大于l2’的长度,因此当扩张件300保持在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卡片215与卡接部120之间处于卡接的状态。参阅图9,当扩张件300保持在如图7所示的位置时,在器械与输送体的在输送体沿垂直于输送体的纵向中心轴方向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中,器械的卡接部120与输送体的卡头部211存在重合部分c,单个投影重合部分c的宽度为l3,由于有该重合部分c的存在,使得器械与输送体能够保持连接。

请参阅图10,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医疗系统10a与介入医疗系统10大体上相同,其包括介入式医疗器械110a、中空的输送体200a及穿设于输送体200a且可相对输送体200a轴向移动的扩张件300a。

请一并参阅图10、11、12及13,器械110a的卡接部120a包括一至少近端开口的中空管123a,中空管123a的管腔构成所述卡接部120a的卡接槽125a,所述卡接槽125a近端槽口的内壁设置有朝向中空管123a的纵向中心卡接槽轴线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凸沿127a。在所扩张件300a的径向向外的扩张作用下,所述卡头部的每个卡片215a均插入至所述卡接部的卡接槽125a中,并与第一凸沿127a相卡接,使得所述卡接部120a与卡头部的卡片215a相连。本实施例中,中空管123a及其上的第一凸沿127a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中空管123a及其上的第一凸沿127a还可以通过粘接、螺接等其他连接方法固接为一体。优选的,卡接部120a可以一体成型,例如可以采用车、铣、钻、磨等机械加工方式将一整块材料加工成卡接部120a,又例如可以采用其他成型方式(如粉末冶金、铸造等)形成卡接部120a。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凸沿为一个时,第一凸沿为与所述中空管的纵向中心轴线共轴的环状结构。

输送体200a与输送体200大体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输送体200a的卡片215a远端外壁上设置有向远离纵向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二凸沿217a。

请一并参阅图11与图12,本实施例在进行连接时,输送体的卡片215a远端在自然状态下朝输送体的纵向中心轴线自然靠拢,从而保证从整体上看,输送体的卡片215a从远端到近端,其径向长度是逐渐增大的。当输送体与器械相连接时,首先将卡片215a的远端伸入至器械卡接部110a的卡接槽中,由于远端卡片215a相靠拢,因此与器械卡接部110a并不存在卡接效果;再将扩张件200a的远端向器械的卡接部110a推进,当扩张件200a的远端,触碰卡片215a时,能够对卡片215a起到径向向外扩张作用,即将原靠拢的卡片215a远端相分离,直至将原本靠拢的卡片215a扩张至与输送体200a的纵向中心轴平行的状态,并且在扩张件200a的抵触作用下,卡片215a会一直保持此状态。由于卡头部的卡片215a远端设置有第二凸沿217a,并且卡接槽125卡接槽设置有第一凸沿127a,当卡头部的卡片215a插入至所述卡接部110a的卡接槽中,在所述扩张件200a的径向扩张作用下,所述第二凸沿217a与所述第一凸沿127a相卡接。此时在器械及输送体的轴向方向上,第一凸沿127a与第二凸沿217a相卡接,因此器械及输送体能够牢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沿127a可以设置在卡接槽125a内壁的除卡接槽125a近端槽口之外的位置上,只要其能与第二凸沿217a相卡接即可。还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凸沿217a也可以设置在卡片215a外壁的除卡片215a的远端外壁之外的其他位置上,只要其能与第一凸沿127a相卡接即可。还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凸沿127a的个数为一个时,第一凸沿127a可以为中空环形结构,其与中空管123a的纵向中心轴平行的中心轴与中空管123a共轴或不共轴。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5及图16,在输送体与器械保持连接状态时,截取如图12中所示的a-a截面和b-b截面,在a-a截面中,d1为卡片215a的内径,d2为卡片215a的外径,d3为器械卡接部110a的内径,d4为器械卡接部110a的外径,在b-b截面中,d1’为卡片215a的内径,d2’为卡片215a的外径,d3’为器械卡接部110a的内径,d4’为器械卡接部110a的外径,参阅图16,当器械与连接器处于图12所示的状态时,由于d2的长度大于d3’的长度,器械与输送体在输送体的垂直于输送体的纵向中心轴的横截面的投影中,器械的卡接部110a与输送体的卡片215a存在重合部分d,单个投影重合部分d的宽度为d5,由于有该重合部分d的存在,使得器械与输送体能够保持连接。

扩张件300a与扩张件300大体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实际需要扩张件300d的厚度及尺寸可以不同于扩张件300的厚度及尺寸,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卡片215a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如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卡片215a中有一个卡片215a省略不要),只要在扩张件的径向扩张下,卡片215a远端可远离输送体的纵向中心轴线,并且可伸入至器械的卡接部的卡接槽中,在扩张件的抵触下,卡片215a能够与卡接部相卡接,从而将植入医疗器械与输送体相连即可。

请一并参阅图17、图18以及图19,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介入医疗系统10c与介入医疗系统10b大体上相同,其包括具有卡接部120c的植入医疗器械110c、中空的输送体200c及穿设于输送体200c且可相对输送体200c轴向移动的扩张件300c。

输送体200c与输送体200大体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输送体200c外壁上还套接有一个中空的保护鞘400c。保护鞘400c的远端向近端凹陷形成一个收容槽41c。收容槽41c内腔的最小径向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卡接部120c的外径。保护鞘400c的材质为介入手术中常用的金属材质或塑料材质,其近端焊接在输送体200c外壁,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将保护鞘400c的一端与输送体200c外壁相连接,这里不做具体的限定。保护鞘400c的远端较卡头部的远端远离输送体200c的近端,将卡头部的卡片215c部分或者全部包覆。当输送体200c与卡接部120c相连接时,卡片215c伸入至器械卡接部120c的插槽中,保护鞘400c随着卡片215c的插入,而能够将卡接部120c的近端包覆,从而将整个输送体200c与所述植入医疗器械110c的连接处相包覆(即当所述输送体200c与植入医疗器械在所述扩张件300c的作用下相连时,所述收容槽41c收容卡接部120c与卡片215c的连接处)。

设置保护鞘400c的目的在于,当器械110c与输送体200c连接后,在植入过程中,器械110c与输送体200c连接成的介入系统10c会产生弯曲,而在连接处外设置有硬度较高的保护鞘400c时,在植入过程中,由于保护鞘400c的存在,在器械110c与输送体200c连接处的位置发生弯曲的可能性较小,从而能够降低扩张件300c从输送体200c中撤离的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有效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需要输送体200c的各个元件的厚度及尺寸可以不同于输送体200的各个相应的元件。

扩张件300c与扩张件300b大体上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实际需要扩张件300c的厚度及尺寸可以不同于扩张件300b的厚度及尺寸,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卡片215c或者卡接槽125c的个数也可以为一个,只要在扩张件300c的径向扩张作用下,卡片215c可与卡接部120c卡接而将植入医疗器械110c与输送体200c相连即可。还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在扩张件300c的径向束缚下,每个卡接槽125c中还可以收容有两个或者多个卡片215c,只要可以将植入医疗器械110c与输送体200c相连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输送体的外壁上也可以套接有一个中空的保护鞘,此时,只要保护鞘的从远端至近端凹陷的收容槽的内腔的最小径向长度大于或者等于卡接部的外径的径向长度,且保护鞘的远端较卡头部的远端远离输送体的近端,也可以实现保护鞘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