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903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



背景技术:

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闹血管病的“金标准”。在以前,全脑血管造影通常选用经股动脉入路,但因该选择途径会带来如出血、大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并且会导致术后一定时间内行动不便,近年来,不少医疗机构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行全脑血管造影。

申请号为201420049950.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包括带有尾端接头的长导管段和通过连结管段与所述长导管段连接的短导管段,在所述短导管段的前端连接有前导管段,所述前导管段与短导管段具有一个夹角。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短导管段与长导管段呈平行设置,并且连结管段为与长导管段垂直的直导管段。该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所存在的问题是:直导管段与长导管段、直导管段与短导管段以及短导管段与前导管段的接合部位在弯折时容易发生管壁贴合的情况,从而造成整个管路的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发生管路堵塞的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导管、短导管、直导管和前导管,所述长导管与所述短导管呈平行设置,所述直导管的一端垂直连接所述长导管的一端,所述直导管的另一端垂直连接所述短导管的一端,所述短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导管的一端,所述前导管与所述短导管之间具有夹角;在所述直导管与所述长导管、所述直导管与所述短导管以及所述前导管与所述短导管的结合部位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部件,每一所述支撑部件为一个圆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直导管与长导管、直导管与短导管以及前导管与短导管的结合部位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圆环,可以起到支撑结合部位的管壁的作用,保证接合部位发生弯折时管壁不会贴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发生管路堵塞。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导管与长导管、短导管结合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短导管与前导管结合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合部位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内造影导管,它包括长导管1、短导管2、直导管3和前导管4,其中,长导管1与短导管2呈平行设置,直导管3的一端垂直连接长导管1的一端,直导管3的另一端垂直连接短导管2的一端,短导管2的另一端连接前导管4的一端,前导管4与短导管2之间具有夹角。在直导管3与长导管1、直导管3与短导管2以及前导管4与短导管2的结合部位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支撑部件,每一支撑部件为一个圆环5(如图5所示)。圆环5的作用是支撑结合部位的管壁,保证接合部位发生弯折时管壁不会贴合在一起,从而避免发生管路堵塞。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