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277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



背景技术:

当吸取病人呼吸道内的痰液时,需要用到一次性吸引管,这种吸引管在使用过程中管体末端的吸引口的直径大,容易误吸病人的粘膜组织,且由于管体末端只有一个吸引口,导致吸引效果差,吸引时间长,该吸引过程给病人造成了不必要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吸引效果好、不易发生误吸粘膜组织、大大降低吸引过程中病人疼痛感的一次性使用吸引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它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的尾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均包括通孔左壁和通孔右壁,所述的管体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端头,所述的连接端头的末端开设有吸引孔,所述的管体的另一端连接有引出端,所述的引出端的一侧设置有引出口。

所述的通孔的形状为椭圆形。

所述的通孔左壁的右端面和通孔右壁的左端面的形状均为圆弧形。

所述的连接端头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平滑的圆弧形。

所述的吸引孔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管体的尾部设置有椭圆形的通孔,提高了对患者呼吸道内痰液吸引的效果,同时在管体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端头,连接端头的末端开设有吸引孔,提高了吸引痰液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吸引过程中因误吸黏膜而对病人造成的创伤,也规避了因创伤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实现了安全吸引,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吸引效果好、不易发生误吸粘膜组织、大大降低吸引过程中病人疼痛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的通孔的剖视图。

图中:1、管体 2、通孔 3、通孔左壁 4、通孔右壁 5、连接端头 6、吸引孔 7、引出端 8、引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它包括管体1,所述的管体1的尾部设置有通孔2,所述的通孔2均包括通孔左壁3和通孔右壁4,所述的管体1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端头5,所述的连接端头5的末端开设有吸引孔6,所述的管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引出端7,所述的引出端7的一侧设置有引出口8。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将连接端头5深入到病人需要吸引痰液的部位,对病人进行吸引痰液的操作,吸引过程中通孔2起到辅助吸引的作用,提高了吸引痰液的效率,连接端头5的末端开设有吸引孔6,提高了吸引痰液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吸引过程中因误吸黏膜而对病人造成的创伤,也规避了因创伤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吸引效果好、不易发生误吸粘膜组织、大大降低吸引过程中病人疼痛感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一次性使用吸引管,它包括管体1,所述的管体1的尾部设置有通孔2,所述的通孔2均包括通孔左壁3和通孔右壁4,所述的管体1的末端连接有连接端头5,所述的连接端头5的末端开设有吸引孔6,所述的管体1的另一端连接有引出端7,所述的引出端7的一侧设置有引出口8,所述的通孔2的形状为椭圆形,所述的通孔左壁3的右端面和通孔右壁4的左端面的形状均为圆弧形,所述的连接端头5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平滑的圆弧形,所述的吸引孔6的形状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实施时,将连接端头5深入到病人需要吸引痰液的部位,对病人进行吸引痰液的操作,吸引过程中通孔2起到辅助吸引的作用,提高了吸引痰液的效率,连接端头5的末端开设有吸引孔6,提高了吸引痰液过程中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吸引过程中因误吸黏膜而对病人造成的创伤,也规避了因创伤带来的潜在感染风险;优选的,通孔左壁3的右端面和通孔右壁4的左端面的形状均为圆弧形,降低了通孔2对粘膜组织损伤的概率;连接端头5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平滑的圆弧形,使管体1对粘膜组织的损伤程度大大降低;总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吸引效果好、不易发生误吸粘膜组织、大大降低吸引过程中病人疼痛感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