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7352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可调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韧带是人体内进行骨骼连接的重要纤维组织,当由于人体由于运动不不慎摔伤导致韧带受损时,需要对韧带进行修复,由于韧带自身的特性导致其不具备再生性,因此导致其修复需要借助一定的医疗器具来实现。常见的修复方法包括使用取自同类尸体或患者自己的组织的韧带移植物进行修复。以人体膝盖的韧带修复为例,当修复膝盖的十字韧带撕裂时,修复手术通常包括在股骨和胫骨中形成孔,然后将韧带移植物的相对末端固定在这些孔中,将韧带移植物与外科植入物连接并固定至股骨。常见的股骨固定装置包括细长“纽扣”,有时被称作皮质纽扣。所述皮质纽扣被附接到缝合线环,所述缝合线环的大小允许将足够长度的软组织移植物置于股骨隧道内,同时提供牢固的外皮质固定。

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纽扣和缝合线形成的固定装置存在不足之处,常见的纽扣和缝合线并不能提供期望的强度或可调节性。例如,通常在手术修改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系一个或多个结来保证缝合线环相对于皮质纽扣的位置,手术后,所述缝合线环的周长存在变大的情况,从而造成移植物移动远离期望的位置。另外,通常需要对缝合线进行打结操作以保证缝合线的缝合强度,由于所述结的额外表面积会增加对周围组织的创伤风险,因此需要限制与这样的装置结合使用的结的数目,进一步导致了所述结的松动的可能性。除此之外,现有的纽扣及缝合线在许多情况下也缺乏可调节性。

因此,需要改进的用于修复手术中的移植物固定装置,以便于安全可靠的提供对韧带移植物的固定强度,同时满足可调节性,并使所用的结的数目最小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节固定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固定装置的主体和缝合线能够有效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固定装置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的固定装置,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沿着自身延伸的纵向轴线,在所述纵向轴线上分布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缝合线,所述缝合线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缝合线的具有由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构成的接收部,所述缝合线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进入所述接收部,从所述第二开口端离开所述接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缝合线的一端在分别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进入和离开所述主体后,从所述接收部的第一开口中间穿过缝合线中的第二开口离开缝合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所述主体的纵向轴线上还分布有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孔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孔径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 第三通孔、第四通孔的在所述主体内的朝向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主体上分布有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呈椎台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具有多个通孔的主体,以及可以灵活配置的缝合线,并在缝合线上设置具有多个出入口的接收部,进而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装置容易松动、不易调节的缺点,主体和缝合线能够有效的配合使用,提高了固定装置的易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装置的示意图;

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本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示意图。由图1可知,固定装置1包括主体11,主体11为常见的规则形状,主体11具有沿着自身延伸的纵向轴线,在所述纵向轴线上分布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 112。

除此之外,固定装置1还包括缝合线12,具体而言,缝合线12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缝合线12延伸穿过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

常见的缝合线通过线结的方式进行固定,缝合线长度不可调节,使用起来不够方便,同时由于线结的存在,线结和软组织摩擦会导致软组织的损伤。为此,在缝合线12上设置具有由第一开口端121和第二开口端122构成的接收部,所述缝合线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进入所述接收部,从所述第二开口端122离开所述接收部。通过在缝合线上设置具有摩擦阻尼的接收部,能够避免使用线结,且缝合线组成的线环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调节,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缝合线12可以是交织或编织缝合线,通过牵拉缝合线12的单个自由端,可调缝合线组成的节环的长度,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距离的最小值至约40mm,从而使得当组织移植物附接缝合线24时,在主体11和组织移植物10之间的距离能够在0mm和约20mm之间调节。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热封刀使缝合线在缝合线12的第一开口端121和第二开口端进行融化结合操作,进而防止缝合线松开。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去生产和制造主体11,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可以灵活定制,作为一个例子,主体11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可以为9mm×4mm×1.2mm。

图2A-B展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展示的的主体11的一个示意图。所述主体11可以具有细长的、稍微矩形的形状,具有圆形的或弯曲的末端端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可以彼此邻近,并定位成使得它们的中心位于主体11的纵向轴线上。为了便于缝合线的使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可以朝向不同的方向,参见图2B可以,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的112的延伸方向与本体11的延伸方向呈一定的夹角。

除了图2A-B所示的实施方式之外,本体11上还可以设置多个通孔,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体11上还包括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

第三通孔可以定位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之间,并且它的中心可以从纵向轴线偏移一定距离。

主体11还可以包括第四通孔和第五通孔,它们定位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12外面在主体的末端端部附近。这些通孔的中心还可以在纵向轴线214上,为了特殊情况的需要,可以将第五通孔设计为椎台状,缝合线从椎台的面积较大的底部孔面进入,从椎台的面积较小的顶部孔面穿出。

第一至四通孔可以具有基本上相同的孔径,也可以设置为部分相同或全部不同的孔径。

具体的,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本体11上设置更多的通孔,这些通孔可以具有不同的规则和朝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