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精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8238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禽养殖装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输精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养猪行业的规模化发展,母猪的受孕方式不再是自然的交配方式,而是采用人工受精,具体是需要采用输精器将提前储备的种猪精子输送到母猪的子宫内,实现母猪的受孕。现有的输精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分为两种结构,一是固定在母猪身体上,由输精管、固定架、输精瓶组成,输精瓶悬挂在高处的挂钩上,并通过软管与输精管连通,输精管的外端通过绑带固定在固定架上。另一种就是固定在母猪定位栏上,由输精管、固定线、输精瓶组成,输精瓶与输精管连通后,将输精瓶用固定线固定在固定杆上。这两种固定结构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种固定结构在母猪定位栏中使用时容易导致固定框、输精瓶脱落,扭动身体时输精管容易导致母猪子宫受损。第二种固定结构,在母猪向前移动时,出现输精管被拔出、输精管与输精瓶无法连接;在母猪向后移动时,输精管向内挤压导致母猪子宫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精瓶可随着母猪移动且不易脱落的输精瓶固定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输精瓶固定结构,包括输精瓶、固定杆、卷线盒、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套设在输精瓶上,所述卷线盒内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卷绕在卷线盒内,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弹性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精瓶为葫芦形或圆柱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均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的材质为尼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固定杆和输精瓶上套设弹性结构,通过卷线盒中的连接线来连接两个弹性结构,使得母猪在移动过程中输精瓶与固定杆之间的间距可自动调节,从而避免出现输精管被拔出、输精管与输精瓶无法连接以及母猪子宫受损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输精瓶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输精瓶; 3、固定杆; 4、卷线盒; 41、连接线; 5、第一弹性结构; 6、第二弹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固定杆和输精瓶上套设弹性结构,通过卷线盒中的连接线来连接两个弹性结构,使得母猪在移动过程中输精瓶与固定杆之间的间距可自动调节,从而避免出现输精管被拔出、输精管与输精瓶无法连接以及母猪子宫受损情况发生。

请参照图1,一种输精瓶固定结构,包括输精瓶1、固定杆3、卷线盒4、第一弹性结构5和第二弹性结构6,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套设在输精瓶上,所述卷线盒内设有连接线41,所述连接线卷绕在卷线盒内,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弹性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结构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固定杆和输精瓶上套设弹性结构,通过卷线盒中的连接线来连接两个弹性结构,使得母猪在移动过程中输精瓶与固定杆之间的间距可自动调节,从而避免出现输精管被拔出、输精管与输精瓶无法连接以及母猪子宫受损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输精瓶为葫芦形或圆柱形。

由上述描述可知,输精瓶为圆柱形时,第二弹性结构也为圆柱形,其内径与输精瓶的外径相匹配;

当输精瓶为葫芦形时,第二弹性结构套设在输精瓶的腰部,第二弹性结构的直径为一端大、一端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均为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

一种输精瓶固定结构,包括输精瓶1、固定杆3、卷线盒4、第一弹性结构5和第二弹性结构6,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套设在输精瓶上,所述卷线盒内设有连接线41,所述连接线卷绕在卷线盒内,所述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弹性结构连接,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结构连接。所述输精瓶为圆柱形。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均为弹簧。所述第一弹性结构和第二弹性结构的材质为聚丙烯塑料。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输精瓶改为葫芦形,第二弹性结构的形状与输精瓶的外部形状相配,可以更好的防止输精瓶掉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精瓶固定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固定杆和输精瓶上套设弹性结构,通过卷线盒中的连接线来连接两个弹性结构,使得母猪在移动过程中输精瓶与固定杆之间的间距可自动调节,从而避免出现输精管被拔出、输精管与输精瓶无法连接以及母猪子宫受损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