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4917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内科穿刺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穿刺针。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心包液患者的治疗,多采用穿刺抽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传统的针头进行穿刺。但是现有技术的穿刺装置存在以下问题:一、由于针头前端较为尖锐,而穿入心包后,由于心脏一直跳动,针尖很容易刺伤心肌,在穿刺效果上也很不理想;二、现有技术无法调节引流液流出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心内科穿刺针,可以通过挡头的弹性缓冲适应心脏的跳动进而使本实用新型保持接近静止的状态,还可以通过旋转所述吸液内管来调整引流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心内科穿刺针,包括针刺外管、滑动中管、吸液内管;

所述针刺外管前端成型为尖状,所述针刺外管外壁后端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孔;

所述滑动中管侧壁上设有可滑动插设在所述滑孔内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螺接有固定螺母,所述滑动中管前端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内壁前端螺接有螺接环,所述螺接环外壁前端周向均布有防滑凸头,贯穿所述螺接环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前端设有半球形的挡头,所述滑杆后端位于所述螺孔内的部分设有挡板,所述螺孔内位于所述挡板后方的部分还设有压缩弹簧,所述滑动中管侧壁设有一通孔,所述滑动中管后端向内成型有环形凸沿;

所述吸液内管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滑动中管内,所述吸液内管上与所述通孔对应处设有一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吸液内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液内管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凸沿配合的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挡头的球径与所述滑动中管外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所述针刺外管刺入心包,然后通过拧松所述固定螺母,使所述滑动中管沿所述针刺外观向前推进,直至所述通孔显露出来后再将所述固定螺母拧紧,心包积液经由通孔、入口、吸液内管后被收集装置收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挡头抵接在心包上,随着心脏跳动,所述挡头带动所述滑杆克服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而进行往复运动,对心脏跳动引起的形状变化进行缓冲,使本实用新型保持接近静止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旋转所述吸液内管,使得所述入口与所述通孔之间的位置相对移动,控制心包积液的流出速度;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环形凸沿配合使得所述吸液内管旋转时不会脱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针刺外管,11.滑孔,2.滑动中管,21.螺栓,22.固定螺母,23.螺孔,24.螺接环,24a.防滑凸头,25.滑杆,25a.挡头,25b.挡板,26.压缩弹簧,27.通孔,28.环形凸沿,3.吸液内管,31.入口,32.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一种心内科穿刺针,包括针刺外管1、滑动中管2、吸液内管3;

所述针刺外管1前端成型为尖状,所述针刺外管1外壁后端设有一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滑孔11;

所述滑动中管2侧壁上设有可滑动插设在所述滑孔11内的螺栓21,所述螺栓21上螺接有固定螺母22,所述滑动中管2前端设有螺孔23,所述螺孔23内壁前端螺接有螺接环24,所述螺接环24外壁前端周向均布有防滑凸头24a,贯穿所述螺接环24设有滑杆25,所述滑杆25前端设有半球形的挡头25a,所述滑杆25后端位于所述螺孔23内的部分设有挡板25b,所述螺孔23内位于所述挡板25b后方的部分还设有压缩弹簧26,所述滑动中管2侧壁设有一通孔27,所述滑动中管2后端向内成型有环形凸沿28;

所述吸液内管3可滑动的插设在所述滑动中管2内,所述吸液内管3上与所述通孔27对应处设有一入口31,所述入口31与所述吸液内管3的内腔连通,所述吸液内管3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环形凸沿28配合的环形凹槽32。

进一步的,所述挡头25a的球径与所述滑动中管2外径相等。

具体使用方法: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所述针刺外管1刺入心包,然后通过拧松所述固定螺母22,使所述滑动中管2沿所述针刺外观1向前推进,直至所述通孔27显露出来后再将所述固定螺母22拧紧,心包积液经由通孔27、入口31、吸液内管3后被收集装置收集。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挡头25a抵接在心包上,随着心脏跳动,所述挡头25a带动所述滑杆25克服所述压缩弹簧26的弹力而进行往复运动,对心脏跳动引起的形状变化进行缓冲,使本实用新型保持接近静止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旋转所述吸液内管3,使得所述入口31与所述通孔27之间的位置相对移动,控制心包积液的流出速度;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凹槽32与所述环形凸沿28配合使得所述吸液内管3旋转时不会脱出。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