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落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751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脱落输液器。



背景技术:

目前输液器在临床上应用较多,且为一次性耗材,输液器进液针一旦脱出都视为被污染,需及时更换。儿童在输液过程中常哭闹不止,同时由于大量输液会导致患者上厕所等情况,除此外在成人科室,谵妄、躁动、意识不清的患者也都经常出现输液器进液针被扯掉的情况。患者一系列这样那样的活动都会十分容易导致输液器进液针脱落。输液器的更换即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同时也造成了浪费,然而在临床上部分患者家属由于护理知识的缺乏,没有系统的无菌观念及意识,输液器进液针头掉落后自行将其又插入输液瓶中继续输注,这样的输液易造成患者感染,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输液器脱落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输液器进液段输液通道形状及增加悬挂钩,从而避免患者有意无意的动作导致输液器的脱落造成的浪费及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脱落输液器,包括由输液软管依次连通的瓶塞穿刺器、滴斗、过滤器和输液针,所述滴斗与瓶塞穿刺器之间的输液软管近瓶塞穿刺器端为Y字型,包括输液软管分支和悬挂分支;所述输液软管分支和悬挂分支均为螺旋状。

作为优选项:所述悬挂分支包括悬挂绳;所述悬挂绳一端与输液软管连接,另外一端设置有悬挂圈。

作为优选项:所述悬挂绳拉伸时长度小于输液软管分支的拉伸长度。

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传统输液器的进液端设计成了螺旋结构,以缓冲患者的动作对输液器进液针一侧的拉力,避免输液器脱落;

2、本实用新型中悬挂绳并利用悬挂圈在输液时将其固定在输液架挂钩上,虽然螺旋结构起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若患者活动度过大,超过螺旋形变范围,输液器仍然会掉落,该设计改进中间的悬挂钩圈绳拉伸长度较两侧的输液器进液通道短,当输液器被拉伸到一定程度时,该结构起到固定作用,避免输液器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其中:输液软管-1、悬挂绳-2、悬挂圈-3、输液软管分支-11、悬挂分支-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脱落输液器,包括由输液软管1依次连通的瓶塞穿刺器、滴斗、过滤器和输液针,所述滴斗与瓶塞穿刺器之间的输液软管1近瓶塞穿刺器端为Y字型,包括输液软管分支11和悬挂分支12;所述输液软管分支和悬挂分支均为螺旋状。

所述悬挂分支包括悬挂绳2;所述悬挂绳2一端与输液软管1连接,另外一端设置有悬挂圈3。

所述悬挂绳2拉伸时长度小于输液软管分支的拉伸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瓶塞穿刺器数量为2个及以上时,即输液软管1本身存在输液软管分支11时,悬挂分支12直接与输液软管分支11的分支处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上做出改进,将传统输液器的进液段输液通道设计成了螺旋结构,该设计运用弹簧的原理,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恢复原状,此结构设计可以用来缓冲患者有意无意的动作,当患者出现这些动作时,该螺旋结构发生形变,整个输液器会变长,以缓冲患者的动作对输液器进液针一侧的拉力,第一次避免输液器脱落,并以此提醒护理人员或患者家属注意患者的活动度,第二个改进结构为中间的悬挂绳,并利用悬挂圈在输液时将其固定在输液架挂钩上,虽然螺旋结构起了一定的缓冲作用,但是若患者活动度过大,超过螺旋形变范围,输液器仍然会掉落,该设计改进中间的悬挂绳拉伸长度较两侧的输液器进液通道短,当输液器被拉伸到一定程度时,该结构起到固定作用,避免输液器脱落。

尽管本说明书较多地使用了输液软管1、悬挂绳2、悬挂圈3、输液软管分支11、悬挂分支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 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较佳实施例的描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替换或变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 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