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
背景技术:
当人们受伤或出现疾病影响行走时,往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需要护士搀扶患者,这样给护士的体力造成极大负担,所以设计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可以帮助护士减少体力的消耗,也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底部的脚轮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病人可以扶着手把杆向任何方向行走,并且设有吊瓶架和座板,使病人在康复训练中可以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包括主杆、吊瓶架、手把杆、座板、孔、座架、轴杆、支架、圈形架、底架、脚轮座、脚轮和槽,底部的脚轮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病人可以扶着手把杆向任何方向行走,并且设有吊瓶架和座板,使病人在康复训练中可以使用。
主杆上端焊接有手把杆,主杆下端焊接有底架,手把杆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吊瓶架,主杆上焊接有座架,支架一端与座架通过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主杆通过焊接连接,座架上设有槽,座板通过轴杆与座架相连接,座板上设有孔,主杆上焊接连接有圈形架,底架上焊接有脚轮座,脚轮通过螺钉连接在脚轮座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所述脚轮允许360度旋转。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所述主杆材料为不锈钢。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所述座板可平放或抬起。
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底部的脚轮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病人可以扶着手把杆向任何方向行走,并且设有吊瓶架和座板,使病人在康复训练中可以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主杆1;吊瓶架2;手把杆3;座板4;孔5;座架6;轴杆7;支架8;圈形架9;底架10;脚轮座11;脚轮12;槽1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包括主杆1、吊瓶架2、手把杆3、座板4、孔5、座架6、轴杆7、支架8、圈形架9、底架10、脚轮座11、脚轮12和槽13,底部的脚轮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病人可以扶着手把杆向任何方向行走,并且设有吊瓶架和座板,使病人在康复训练中可以使用。
主杆1上端焊接有手把杆3,主杆1下端焊接有底架10,手把杆3上通过螺纹连接有吊瓶架2,主杆1上焊接有座架6,支架8一端与座架6通过焊接连接,另一端与主杆1通过焊接连接,座架6上设有槽13,座板4通过轴杆7与座架6相连接,座板4上设有孔5,主杆1上焊接连接有圈形架9,底架10上焊接有脚轮座11,脚轮12通过螺钉连接在脚轮座11上。病人康复训练时,可在护士的指导下,用手扶着手把杆3,或者将两只胳膊插入手把杆3形成的圈中靠康复训练护理车辅助行走,脚轮12可以360度旋转方便病人转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果遇到内急的情况护士可在圈形架9中放入桶,将座板4放下后,病人即可坐上去方便,座板4也可供病人训练过程中休息使用,训练时入股需要输液,可将吊瓶挂在吊瓶架2上即可输液。
具体实施方式二: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脚轮12允许360度旋转,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装置向任何方向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三: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主杆1材料为不锈钢,不锈钢强度高,不易生锈,可以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四:
下面结合图1、图2、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座板4可平放或抬起,这样的设计可以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康复训练护理车的工作原理:病人康复训练时,可在护士的指导下,用手扶着手把杆3,或者将两只胳膊插入手把杆3形成的圈中靠康复训练护理车辅助行走,脚轮12可以360度旋转方便病人转弯,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果遇到内急的情况护士可在圈形架9中放入桶,将座板4放下后,病人即可坐上去方便,座板4也可供病人训练过程中休息使用,训练时入股需要输液,可将吊瓶挂在吊瓶架2上即可输液。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