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涂抹上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895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皮肤病涂抹上药器。



背景技术:

水痘、风疹等疾病是常见的传染类皮肤病,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如果接触正常人群,将会把病菌传染给他人,造成疾病的扩散传播,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敷药和治疗时需要格外注意。目前使用的上药工具存在功能简单,使用操作不方便、费时、费力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对皮肤病患者进行上药或清洁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的皮肤病涂抹上药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皮肤病涂抹上药器,包括上药器主体、传动杆、支撑弹簧、压塞以及渗药板;所述上药器主体包括柄和设置在柄端部的投药部;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设置端帽,且在端帽靠近所述传动杆的一端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端面上设置轴向的螺纹沉孔;在所述上药器主体的投药部上端面设置沉槽,所述沉槽的底面上设置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底面上设置弹簧腔,所述弹簧腔的底面上设置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的孔径与所述传动杆的外径一致,同时小于所述弹簧腔的内径;在所述投药部的下端面设置集药腔;所述支撑弹簧套置在所述传动杆外,并置于所述弹簧腔内;所述支撑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传动杆设有螺纹沉孔的一端经所述导向通孔伸入所述集药腔;所述端帽上的凸缘置于所述导向槽内,同时在所述投药部上端面的沉槽内安装盖板压在所述凸缘上端面,所述端帽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盖板并相对所述盖板的上端面向外延伸;所述压塞的外周面与所述集药腔的内壁型面接触配合;所述压塞的上端与所述传动杆的螺纹沉孔连接;所述渗药板螺纹连接在所述集药腔的端口。

优选地,所述渗药板的外端面相对所述集药腔的端口端面向外延伸。

优选地,在所述渗药板上设置的渗药层为橡胶垫,在所述橡胶垫的端面上分布设置渗药孔。

优选地,在所述渗药板上设置的渗药层为棉布垫或者海绵垫。

优选地,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一端的端帽上设置的凸缘为环状凸缘,与所述环状凸缘对应的导向槽在圆柱腔。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内径大于所述弹簧腔的内径。

优选地,在所述压塞的外周壁上设置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的骨折护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皮肤病患者进行上药或清洁时安全实用;能够根据患者需要敷药的皮表面积大小,通过控制盛装在集药腔内的药膏或者药水的量,一次且连续地完成敷药操作,提高了上药工作的操作效率,省时省力,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渗药板的外端面相对集药腔的端口端面向外延伸,使得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仅更换渗药板后便可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上药器主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上药器主体,11投药部,111导向槽,112弹簧腔,113导向孔,12盖板,2传动杆,3支撑弹簧,4集药腔,5压塞,51密封环,6渗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便结合附图对其技术内容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皮肤病涂抹上药器,包括上药器主体1、传动杆2、支撑弹簧3、压塞5以及渗药板6。

所述上药器主体1包括柄和设置在所述柄的左端部的投药部11。

在所述传动杆2的上端设置端帽,且在端帽的下端设置径向延伸的凸缘,优选为环状凸缘。在所述传动杆2的另下端端面上设置轴向的螺纹沉孔。

在所述上药器主体1的投药部11的上端面设置沉槽(优选方形槽),所述沉槽的底面上设置导向槽(优选圆柱槽)111,所述导向槽111的底面上设置弹簧腔(优选圆柱腔)112,所述弹簧腔112的底面上设置导向通孔(优选圆柱光孔)113。所述导向通孔113的孔径与所述传动杆2的外径一致,同时小于所述弹簧腔112的内径。在所述投药部11的下端面设置集药腔4。当所述导向通孔113为棱柱孔时,所述传动杆2的径向截面也为多棱形的,即导向通孔113的孔壁与传动杆2的外壁之间为型面接触式的配合。所谓的所述导向通孔113的孔径与所述传动杆2的外径一致,意指导向通孔113的径向截面形状与传动杆2的径向截面形状完全一致。

所述支撑弹簧3套置在所述传动杆2外,并置于所述弹簧腔112内。组装完毕后,所述支撑弹簧3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最好使支撑弹簧3的内壁不接触传动杆2的外壁,支撑弹簧3的外壁与弹簧腔112的腔壁接触,从而避免与传动杆2之间形成摩擦,防止支撑弹簧3轴线相对垂直方向产生偏角。

所述端帽上的凸缘置于所述导向槽111内,同时在所述投药部11上端面的沉槽内安装盖板12压在所述凸缘上端面,所述端帽的上端穿出所述盖板12上的轴向通孔并相对所述盖板12的上端面向外延伸一定高度,一般在3mm至8mm范围内,如果药膏的浓度比较大,此时需要将端帽的上端面相对盖板12的上端面向外相对延伸出的距离增加至10mm以上。

所述压塞5的外周面与所述集药腔4的内壁型面接触配合(即塞腔配合形式)。所述传动杆2的下端经所述导向通孔113后伸入到所述集药腔4内与所述压塞5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渗药板6螺纹连接在所述集药腔4的端口。

为了使本装置能够连续使用,同时又避免在相同病症的患者之间连续使用时造成交叉感染,优选地,使所述渗药板6的外端面相对所述集药腔4的端口端面(即投药部11的下端面)向外延伸,向外相对延伸的距离控制在5mm以上。最好将渗药板6设置成轴向的中部具有径向凸缘的柱状体,柱状体设有轴向通孔。使所述径向凸缘的外径大于投药部11下端的外形尺寸,径向凸缘的厚度可为3mm,置于径向凸缘上侧的柱状体部分与集药腔4的端口之间螺纹连接,置于径向凸缘下侧的柱状体部分的轴向孔段内设置渗药结构(即使柱状体的轴向通孔的上段形成存贮药物的腔体)。

当涂覆的药物为膏体时,在所述渗药板6上设置的渗药层为橡胶垫,在所述橡胶垫的端面上分布设置渗药孔。渗药孔的孔径不易太小,直径应大于1mm。

当涂覆的药物为液体时,在所述渗药板6上设置的渗药层为棉布垫或者海绵垫。

作为最优形式,设置在所述传动杆2上端的端帽上设置的凸缘为环状凸缘,与所述环状凸缘对应的导向槽111为圆柱腔。所述弹簧腔3亦为圆柱腔,且所述导向槽111的内径较所述弹簧腔3的内径大1mm。所述支撑弹簧3外径与弹簧腔112内径一致,弹簧腔112的轴向深度大于支撑弹簧3的轴向长度的2/3。

为增强压塞5与集药腔4腔壁之间的密封性,在所述压塞的外周壁上设置密封环51,且优选地使所述密封环51的外周面为球形曲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对皮肤病患者进行上药或清洁时安全实用;能够根据患者需要敷药的皮表面积大小,通过控制盛装在集药腔内的药膏或者药水的量,一次且连续地完成敷药操作,提高了上药工作的操作效率,省时省力,极大地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渗药板的外端面相对集药腔的端口端面向外延伸,使得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仅更换渗药板后便可继续使用。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