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515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口腔科上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间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现在的技术,许多牙周病完全可以治愈,组织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如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基因技术、种植义齿等更是为病变牙齿的再生带来令人振奋的希望。但牙周病的治疗必须是一个序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制定一个详细、有效的治疗计划、医生细致精湛的治疗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口腔科大分类主要从口腔疾病、牙齿、牙病变来归类,从这三个大类又可以分为口腔美容、种植牙、牙齿正畸、口腔溃疡、口腔炎症等。

目前,口腔疾病常会导致口腔内部出现溃疡出血的情况,因此,常常需要对患者口腔内溃疡出血的部位进行上药治疗,而在为患者上药时,患者需要张开口腔来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但上药时,往往会使伤口处产生疼痛感进而使得患者口腔张开幅度变小,如此,不利于医务人员观察口腔内的伤口位置而导致上药位置有所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胃管固定装置,包括:

上药件,所述上药件包括出药头、药管、送药活塞及推杆,所述出药头设置于所述药管前端,所述药管后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送药活塞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药管内,所述推杆设置于所述送药活塞后端;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固定框、第一包夹件、第二包夹件及导向杆;所述固定框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及右边框,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相对的开设有枢转孔,所述第一包夹件适于包夹上排牙齿且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上边框,所述第二包夹件适于包夹下排牙齿并与与所述第一包夹件相对的且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固定框的下边框;所述导向杆通过穿设于所述枢转孔内的枢转轴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固定框内;所述导向杆固设于所述连接部后端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药管相连的端面贯穿至所述导向杆的后端开设有通孔,所述推杆自所述通孔内穿出且推动所述推杆可使所述送药活塞向所述出药头的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腔科上药装置,当医护人员为口腔科患者上药时,通过支撑件上的第一包夹件及第二包夹件分别包夹住患者口腔上排牙齿及口腔下排牙齿,以将患者口腔撑开,便于上药件插入口腔内上药,同时,可以防止上药件触碰到伤口时,因疼痛而使得口腔张开的角度变小而影响上药效果;另外,第一包夹件及第二包夹件均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框上,因此,左右转动固定框,即可调节上药件的角度以对左右口腔壁上的伤口进行上药,上下转动导向杆,即可调节上药件的角度以对上下口腔壁上的伤口进行上药,因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化内科用胃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夹件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包夹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块,所述上边框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一转动块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槽内;所述第二包夹件顶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包夹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块,所述下边框上设置有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二转动块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杆沿其轴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枢转轴适于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边框与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相交处均为斜角结构,所述下边框与所述左边框及右边框相交处均为斜角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夹件及所述第二包夹件均为U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照亮口腔的灯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朝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纳槽,多个所述灯珠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每个所述灯珠上罩设有一凹透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包夹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药管10;

连接部100;

出药头20;

推杆30;

支撑件40;

固定框400;

上边框4000;

下边框4010;

左边框4020;

右边框4030;

枢转孔4040;

第一包夹件410;

第一转轴4100;

第一转动块4110;

第二包夹件420;

导向杆50;

导向槽50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包括上药件及支撑件40。

具体的,上药件包括出药头20、药管10、送药活塞及推杆30,出药头20设置于药管10前端,药管10后端设置有连接部100;送药活塞可滑动的设置于药管10内,推杆30设置于送药活塞后端;在药管10顶部设置有一进药口,通过进药口可向药管10内加入药物,通过推杆30推动活塞,即可将药管10内的药物通过出药头20推送至患者口腔的伤口处。

支撑件40包括固定框400、第一包夹件410、第二包夹件420及导向杆50;固定框400包括上边框4000、下边框4010、左边框4020及右边框4030,左边框4020及右边框4030相对的开设有枢转孔4040,第一包夹件410适于包夹上排牙齿且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框400的上边框4000,第二包夹件420适于包夹下排牙齿并与第一包夹件410相对的且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框400的下边框4010;导向杆50通过穿设于枢转孔4040内的枢转轴4100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框400内;导向杆50固设于连接部100后端且连接部100与药管10相连的端面贯穿至导向杆50的后端开设有通孔,推杆30自通孔内穿出且推动推杆30可使送药活塞向出药头20的方向滑动。

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框400的上边框4000及下边框4010,也就是说,固定框400可相对于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自由转动,事实上,固定框400相对于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的转动方向为左右方向上,因而,当向左或者向右转动固定框400时,就可将上药件调整到患者左口腔壁或者右口腔壁上的伤口处,再通过推动推杆30,即可将药物上到患者左口腔壁或者右口腔壁上的伤口处。导向杆50通过穿设于枢转孔4040内的枢转轴4100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框400内,因而导向杆50可相对于枢转轴4100转动,而导向杆50相对于转轴4100转动是在上下方向上的,因此,当向上或者向下转动导向杆50时,即可将上药件调整到患者上口腔壁或者下口腔壁上的伤口处,再通过推动推杆30,即可将药物上到患者上口腔壁或者下口腔壁上的伤口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腔科上药装置,当医护人员为口腔科患者上药时,通过支撑件40上的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分别包夹住患者口腔上排牙齿及口腔下排牙齿,以将患者口腔撑开,便于上药件插入口腔内上药,同时,可以防止上药件触碰到伤口时,因疼痛而使得口腔张开的角度变小而影响上药效果;另外,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均可转动的设置于固定框400上,因此,左右转动固定框400,即可调节上药件的角度以对左右口腔壁上的伤口进行上药,上下转动导向杆50,即可调节上药件的角度以对上下口腔壁上的伤口进行上药,因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包夹件410底部设置有第一转轴4100,第一转轴4100远离第一包夹件41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块4110,上边框4000上设置有第一转动槽,第一转动块4110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转动槽内;第二包夹件420顶部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远离第二包夹件4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块,下边框4010上设置有第二转动槽,第二转动块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转动槽内。第一包夹件410、第一转轴4100及第一转动槽一体设置,第一转动槽实际上为一个内径较大的转动槽及一个内径较小的转动槽组成,内径较大的槽位于内径较小的槽的下方并且相互连通,内径较大的槽的内径与第一转动块4110相适配,内径较小的槽与第一转轴4100相适配,因而,当第一包夹件410的转动实际上就是通过第一转动轴及第一转动块4110在第一转动槽内转动时带动的,与上述第一转动槽及第一包夹件410转动原理相似的,第二包夹件420及第二转动槽也采用同样的原理转动,通过第二转动轴及第二转动块在第二转动槽内的转动来带动第二包夹件420转动。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使得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的转动方式十分简单,如此,固定框400的转动进而调节上药器的上药角度。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导向杆50沿其轴向开设有导向槽500,枢转轴4100适于在导向槽500内滑动,这样,枢转轴4100便可沿着导向槽500向远离连接部100的一端滑动或者向靠近连接部100的一端滑动,换言之,就是说通过枢转轴4100在导向槽500内的滑动可调节上药件插入口腔内的深度,当枢转轴4100向靠近连接部100的一端滑动时,可对口腔内较深处的伤口进行上药,当枢转轴4100向远离连接部100的一端滑动时,就可对口腔内靠近牙齿的伤口进行上药,故而,极大的增加了上药件的上药范围,相应的也就极大的增强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上边框4000与左边框4020及右边框4030相交处均为斜角结构,下边框4010与左边框4020及右边框4030相交处均为斜角结构。在对患者左右口腔壁上伤口进行上药时,需转动固定框400以便将上药件调节到适合的角度上药,而转动固定框400时,固定框400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也就会出现固定框400的左边框4020或者右边框4030转动到患者口腔内,因而,将固定框400的上边框4000及左边框4020及右边框4030相交处以及下边框4010与左边框4020及右边框4030相交处均设置为斜角结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固定框400的大小,并且,在将固定框400转动至患者口腔内时,可防止患者嘴唇对左右边框4030的阻挡而从而使得固定框400转动的角度过小。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均为U型结构,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采用U结构,使得第一包夹件410及第二包夹件420能够更好的将牙齿包夹住,有利于支撑件40将患者的口腔撑开。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框400朝向连接部100的一侧面设置有多个用于照亮口腔的灯珠。多个灯珠环绕设置于连接部100朝向连接部100的侧面上,如此,多个灯珠可多角度的照亮口腔,便于上药时观察伤口位置,防止因口腔内管线较暗而难以准确的找到伤口的位置,并且,灯珠设置于固定框400上,在转动固定框400时,灯珠照亮口腔的角度可随着固定框400一齐变换,更加便于医护人员对口腔内伤口的观察。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框400朝向连接部100的一侧面上开设有多个容纳槽,多个灯珠设于容纳槽内且每个灯珠上罩设有一凹透镜。凹透镜具将光线发散的作用,将其罩设于灯珠上,那么,灯珠发出的光线便可经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发出,如此,便可极大的增强光线的照射范围,进而减小口腔内的视野盲区,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口腔内的伤口情况。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