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上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282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口腔科上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



背景技术:

口腔科,医学学科分类之一,主要口腔科疾病包括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颌下间隙感染、颌面部淋巴管瘤、齿状突发育畸形、上颌窦恶性肿瘤、颌骨造釉细胞瘤、慢性筛窦炎、下颌后缩、四环素牙、舌白斑等疾病。现在的技术,许多牙周病完全可以治愈,组织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如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基因技术、种植义齿等更是为病变牙齿的再生带来令人振奋的希望。但牙周病的治疗必须是一个序列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制定一个详细、有效的治疗计划、医生细致精湛的治疗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口腔科大分类主要从口腔疾病、牙齿、牙病变来归类,从这三个大类又可以分为口腔美容、种植牙、牙齿正畸、口腔溃疡、口腔炎症等。

目前,口腔疾病常会导致口腔内部出现溃疡出血的情况,因此,在为患有口腔疾病的患者上药前,通常需要对口腔内溃疡出血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消毒之后才能上药,而现有的操作,消毒与上药均分开操作,也即先通过镊子夹取棉球对溃疡出血的部位进行消毒后,再取出镊子,而后再通过上药装置为患者上药,因而,消毒与上药均为单独的两个操作,如此,使得为患者上药就显得较为繁琐且费时费力,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胃管固定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胃管固定装置,包括:

送药件,所述送药件包括管体、送药活塞及第一推杆;所述管体前端为直角梯形结构并开设有一出药口,所述管体外壁沿所述管体轴向设置有倒置的T型滑轨;所述送药活塞设置于所述管体内且所述送药活塞适于沿所述管体滑动至与所述出药口齐平,所述送药活塞后端与所述第一推杆相连;

夹持件,所述夹持件包括推送部、镊子及按压部,所述推送部上端开设有与所述T型滑轨相适配的T型卡槽且所述T型卡槽与所述T型滑轨滑动配合;所述推送部前端开设有一容纳槽,后端设置有第二推杆;所述镊子的两个镊臂相互连接形成的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镊子的两个镊臂自所述容纳槽内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外;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推送部底部并与两个所述镊臂之一相抵贴,当按压所述按压部时,两个所述镊臂可相互靠拢。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科上药装置,在送药件底部设置有夹持件,夹持件包括推送部及镊子,其中,推送部上设置的T型卡槽可相对于管体上的T型滑轨滑动,在推送部前端设置有镊子,后端设置有第二推杆,通过按压设置于推送部上的按压部可使镊子相互靠拢,如此,在为口腔科病人上药时,可通过镊子夹取棉球对口腔内溃疡出血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推送第二推杆使得推送部滑动至管体前方,如此,即可对溃疡出血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完毕后,向后拉动推杆,使得出药口位于镊子前方,即可进行上药,如此,将消毒处理过程与上药过程结合在一起,可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并且可节约大量时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消化内科用胃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上端开设有一进药口,与所述进药口相匹配的设置有密封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包括滚轮及连接于所述滚轮两侧的转轴,所述推送部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的滑槽,所述滑槽相对的两侧壁设置有滑道,所述滚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转轴适于在所述滑道内滑动,所述转轴及所述滑道上设置有相互卡紧配合的卡槽,当所述滚轮向前转动时,所述滚轮可滚压所述镊臂并使两个所述镊臂相互靠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镊臂延伸至所述容纳槽外的一端为圆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后端设置有把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送部截面呈跑道状结构且所述推送部上下两端面均为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送部上设置有一用于盖合所述镊子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相对的两内壁上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适于沿设置于所述推送部两侧的导向槽滑动,所述保护盖上端面开设有一缺口,所述缺口适于容纳所述滚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夹持件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管体10;

出药口100;

进药口110;

T型滑轨120;

送药活塞20;

第一推杆30;

夹持件40;

推动部400;

镊子410;

导向槽420;

第二推杆430;

滑槽440;

T型卡槽450;

按压部50;

保护盖60;

缺口610;

突起620;

把手7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口腔科上药装置,包括送药件,夹持件40及按压部50。

具体的,送药件包括管体10、送药活塞20及第一推杆30;管体10前端为直角梯形结构并开设有一出药口100,管体10外壁沿管体10轴向设置有倒置的T型滑轨120;送药活塞20设置于管体10内,送药活塞20适于沿管体10滑动至与出药口100齐平,送药活塞20后端与第一推杆30相连。通常,在使用固体药物为口腔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将药物捣成粉末状以便伤口能更好的吸收药物,那么在上药时,可通过第一推杆30推送送药活塞20在管体10内向着出药口100滑动,使得药品经出药口100至患者伤口处。管体10前端为直角梯形结构,送药活塞20适于沿管体10滑动至与出药口100齐平,也就是送药活塞20前端为与出药口100相适配的形状,如此,通过推送第一推杆30可使送药活塞20滑动至出药口100并且送药活塞20可与出药口100齐平,这样便可将管体10内的药物通过送药活塞20经出药口100全部推送至患者伤口处,如此,可避免管体10内残留粉末状药品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夹持件40包括推送部400、镊子410及按压部50,推送部400上端开设有与T型滑轨120相适配的T型卡槽450且T型卡槽450与T型滑轨120滑动配合;推送部400前端开设有一容纳槽,后端设置有第二推杆430;镊子410的两个镊臂相互连接形成的连接部固设于容纳槽内,镊子410的两个镊臂自容纳槽内延伸至容纳槽外,按压部50设置于推送部400底部并与两个镊臂之一相抵贴,当按压按压部50时,两个镊臂可相互靠拢。管体10与夹持件40通过T型卡槽450与T型滑轨120的滑动配合来实现管体10与夹持件40的相对滑动,如此,T型卡槽450或者T型滑轨120具有导向作用及卡设作用,使得夹持件40可沿着管体10的轴向滑动,并且可防止夹持件40脱离于管体10上而影响使用。推送部400上的T型卡槽450可相对于管体10上的T型滑轨120滑动,也就是说,向前推送第二推杆430,可将夹持件40推送至管体10前方,向后拉动夹持件40,可将夹持件40拉动至管体10后方。通常在进行上药前,首先需通过棉球对伤口处进行擦拭,一方面是为了消毒处理,另一方面是为了清除残留在伤口处未吸收的药品,那么,按压按压部50使得两个镊臂相互靠拢夹取棉球时,通过推送第二推杆430,可使得夹持件40沿着T型滑轨120滑动至管体10前端,即可通过棉球擦拭口腔内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擦拭完毕后,再向后拉动第二推杆430,使得夹持件40滑动至管体10后方,进一步的,推送第一推杆30,使得送药活塞20沿着管体10向出药口100滑动,同时将管体10内的粉末状的药品推送至出药口100,经出药口100推送至患者伤口处,如此,便完成了上药过程,并且整个过程中,消毒处理过程与上药过程结合于一体,十分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腔科上药装置,医护人员在为口腔科患者上药时,向前推送第二推杆430可将夹持件40上夹取有棉球的镊子410推送至管体10前端,以便对患者口腔内的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毕后,向后拉动第二推杆430将夹持件40上夹取有棉球的镊子410拉动至管体10后端,再通过送药件为患者伤口推送药品,实现对患者口腔内伤口的消毒换药,如此,将消毒处理过程与上药过程相互结合,可减少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并且可节约大量时间,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管体10上端开设有一进药口110,与进药口110相匹配的设置有密封盖。进药口110用于向管体10内加药,如此使得本装置可循环使用,进药口110设置于管体10靠前的位置,在通过第一推杆30将送药活塞20向后拉动至极限位置时,进药口110位于送药活塞20前方,如此,在推送送药活塞20时,便可使得管体10内的药品在活塞的推送下向出药口100运动,防止残留。与进药口110相匹配的密封盖与进药口110螺纹连接,如此,无论打开进药口110或者关闭进药口110均十分方便。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按压部50包括滚轮及连接于滚轮两侧的转轴,推送部400底部开设有与容纳槽相连通的滑槽440,滑槽440相对的两侧壁设置有滑道,滚轮可转动的设置于滑槽440内且转轴适于在滑道内滑动,转轴及滑道上设置有相互卡紧配合的卡槽,当滚轮向前转动时,滚轮可滚压镊臂并使两个镊臂相互靠拢。镊子410的两个镊臂自容纳槽内延伸至容纳槽外,那么,两个镊臂之间的夹角由容纳槽内向容纳槽外逐渐增大,因此,当按压其中一个镊臂时,可使得两个镊臂相互靠拢,这样镊子410便可夹持住棉球。那么,在向前推动滚轮时,滚轮及其两侧的转轴便可沿着滑道向前转动,而滚轮向前转动时,便可对与滚轮相抵的镊臂进行滚压,使得两个镊臂之间的夹角变小,也就是说通过滚轮的滚压起到按压镊臂的作用,进而使得两个镊臂之间的夹角变小而对棉球进行夹持,而转轴及滑道上设置有相互配合卡紧的卡槽,那么,通过转轴及滑道的卡紧配合,使得滚轮始终处于按压镊臂的状态,对应的镊子410始终处于夹持状态,如此,便于在将镊子410推送至患者口腔内擦拭伤口。而取下棉球时,只需向后推动滚轮,使得两个镊臂之间的夹角增大,即可将使用过的棉球取下,因而使用十分方便。为使滚轮滚压镊臂的效果更好,可以将滑道倾斜设置,滑道高度由靠近容纳槽槽口的一端向远离容纳槽槽口的一端逐渐升高,如此可使得滚轮对镊臂的滚压力度更大,有利于镊子410夹持棉球擦拭伤口。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两个镊臂延伸至容纳槽外的一端为圆滑结构,两个镊臂延伸至容纳槽外的一端也即是夹取棉球的一端,在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时,棉球需要深入至口腔内对伤口进行擦拭,而口腔内的口腔壁均较为脆弱,因此,为防止镊子410划伤口腔壁,故而,将镊臂延伸至容纳槽外的一端设置于圆滑结构,如此,便可有效的防止镊子410将患者口腔壁划伤。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管体10后端设置有把手70,在消毒处理完毕后,推送第一推杆30使得送药活塞20沿着管体10向送药口滑动,在管体10后端设置把手70,便于推送第一推杆30。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推送部400截面呈跑道状结构且推送部400上下两端面均为平面,如此,夹持件40上便没有棱角,那么,在夹取有棉球的夹持件40深入患者口腔内时,可防止推送部400在进出口腔时划伤患者的嘴唇。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推送部400相匹配的设置有一保护盖60,保护盖60用于盖合镊子410,保护盖60相对的两内壁上设置有突起620,突起620适于沿设置于推送部400两侧的导向槽420滑动,保护盖60上端面开设有一缺口610,缺口610适于容纳滚轮。在存放本装置时,为防止镊子410误伤人,因而,需设置一保护盖60,保护盖60相对的两内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突起620,并且,在推送部400两侧的壁上设置有导向槽420,突起620适于沿导向槽420滑动,那么,在盖合保护盖60时,将保护盖60上的突起620对应滑入导向槽420内,即可盖合镊子410,防止镊子410误伤他人,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将保护盖60沿着导向槽420滑出即可,因而十分方便。在保护盖60的上端面开设的缺口610适于容纳滚轮,如此,当盖体盖合时,滚轮可容纳于保护盖60的缺口610之中,从而不会阻碍保护盖60的盖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