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形透气创口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3833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蝶形透气创口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护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蝶形透气创口贴。



背景技术:

目前,各医疗机构或血站采血后多采用简易止血贴或创口贴对伤口进行止血,现有的止血贴或创口贴多为简单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结构,存在边角处粘贴不牢易翘角脱落的问题,且拔针时针头(柄)易与创口贴上的粘贴材料粘连,影响拔针的速度和创口贴的粘贴效果,同时拔针时空气或手上的细菌易碰触针眼,引起交叉感染。

现在技术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5126569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U型止血贴,在U型止血贴本体的一端设置U型槽,为避免针头与止血贴粘连且易于拔针,需要等拔针后才能揭掉U型口一侧的剥离纸,操作繁琐,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现有创口贴结构不同的蝶形透气创口贴,该创口贴采用横向粘贴,并在创口贴的前端设弧形凹槽,弧形凹槽周围留取的胶面宽度既保证粘贴牢固又不至于粘连针头,可一次性揭掉剥离纸,方便针头插拔,使用方便,减少了操作步骤。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蝶形透气创口贴,包括创口贴本体,创口贴本体下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止血垫,止血垫下部设有分别与创口贴本体两端相粘连的V形剥离纸和底层剥离纸,所述底层剥离纸覆盖在止血垫上,底层剥离纸的一端与创口贴本体的粘贴层相粘连,另一端与V形剥离纸的V形面压合,V形剥离纸的另一面与创口贴本体相粘连。所述创口贴本体的左右两端为对称的弧形端,创口贴本体前端的中部设有向内凹进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创口贴本体前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的过渡部。

创口贴的左右两端设计为弧形结构,可使其两侧边缘与皮肤粘贴牢固避免翘边脱落。创口贴前端的中部设置弧形凹槽,可有效缩短针头与创口贴粘贴面接触的长度和粘贴面积,克服普通创口贴粘连针头的缺点,便于拔针。弧形凹槽与创口贴的连接处设置弧形的过渡部,避免连接处翘边而导致外界细菌侵入伤口,造成感染。

基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做如下改进和优化:

优选的,所述弧形凹槽向内凹进的深度与创口贴本体的宽度比例为1:12-1:6,弧形凹槽内凹的深度过大会导致创口贴与针头粘贴不牢,深度过小不利于拔针。

所述创口贴本体的顶面为分别位于创口贴左右两端的相互配合的第一剥离纸和第二剥离纸,第一剥离纸与第二剥离纸的端部压合,用于保护创口贴下层的粘贴层且便于揭开操作。

所述创口贴本体的底面为与皮肤接触的粘贴层,粘贴层采用包括PU膜制成的半渗透膜粘贴材料,防水透气且方便观察针眼。

如上所述的蝶形透气创口贴,其使用方法如下:

(1)进针后撕掉粘贴层下方的V形剥离纸和底层剥离纸,使露出的创口贴本体的粘贴层覆盖于穿刺远端的皮肤处;

(2)创口贴采用横向粘贴,使止血垫中间部分对准针眼,针柄居于弧形凹槽的中间位置,弧形凹槽周围的粘贴层悬浮于针柄上端避免按压;

(3)采血或透析结束后,轻压止血垫从弧形凹槽内抽出针头,粘贴层与皮肤均匀粘合;

(4)将创口贴本体上层的第一剥离纸和第二剥离纸分别撕下,嘱按压1-2分钟内即可止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创口贴前端的中部设置弧形凹槽,可有效缩短针头与创口贴粘贴面接触的长度和粘贴面积,克服普通创口贴粘连针头的缺点,拔针方便顺畅且不影响其他位置与皮肤的有效粘连,有效防止水分或异物接触针眼,避免交叉感染。

2、弧形凹槽与创口贴的连接处设置弧形的过渡部,可避免连接处翘边使得边缘处粘贴松动,导致外界细菌侵入针眼造成感染。创口贴的左右两端设计为弧形结构,可使其两侧边缘与皮肤粘贴牢固避免翘边脱落。

3、创口贴粘贴层采用包括PU膜制成的半渗膜胶贴材料,防水透气、柔软舒适、贴后无异物感、方便观察针眼、粘贴牢固,使用当天不影响洗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中:1-创口贴本体,11-第一剥离纸,12-第二剥离纸,2-止血垫,3-V形剥离纸,4-底层剥离纸,5弧形端,6-弧形凹槽,7-过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蝶形透气创口贴,长度为68mm,宽度为40mm。所述蝶形透气创口贴包括创口贴本体1,创口贴本体下部的中心位置设有止血垫2,止血垫2下部设有分别与创口贴本体两端相粘连的V形剥离纸3和底层剥离纸4,所述底层剥离纸覆盖在止血垫2上,底层剥离纸的一端与创口贴本体1的底部相粘连,另一端与V形剥离纸3的V形面压合,V形剥离纸的另一面与创口贴本体1相粘连。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所述创口贴本体1的左右两端为对称的弧形端5,弧形端的圆弧半径35mm,创口贴本体前端的中部设有向内凹陷的弧形凹槽6,弧形凹槽6的圆弧半径为7mm且弧形凹槽向内凹陷的深度为3.5mm,所述弧形凹槽6与创口贴本体1前端的连接处设置有弧形的过渡部7,过渡部7的弧形半径为2mm。创口贴前端的中部设置弧形凹槽6,可有效缩短针头与创口贴粘贴面接触的长度和粘贴面积,避免创口贴与针头粘连影响拔针,拔针方便顺畅且不影响其他位置与皮肤的有效粘连,且有效防止水分或异物接触针眼,避免感染。弧形凹槽与创口贴的连接处设置弧形的过渡部,可避免连接处翘边使得边缘处松动,导致外界细菌侵入针眼造成感染。创口贴的左右两端设计为弧形结构,可使其两侧边缘与皮肤粘贴牢固避免翘边脱落。

如图4所示,所述创口贴本体1的顶面为分别位于创口贴左右两端的相互配合的第一剥离纸11和第二剥离纸12,第一剥离纸与第二剥离纸的端部压合,用于保护创口贴下层的粘贴层。所述创口贴本体的底面为与皮肤接触的粘贴层,粘贴层采用包括PU膜制成的半渗透膜粘贴材料,防水透气且方便观察针眼,在炎热的夏季不影响当天洗澡。

本实施例所述的蝶形透气创口贴,其使用方法如下:

(1)进针后撕掉V形剥离纸3和底层剥离纸4,使露出的创口贴本体1底部的粘贴层覆盖于穿刺远端的皮肤处;

(2)创口贴采用横向粘贴,使止血垫2中间部分对准针眼,针柄居于弧形凹槽6的中间位置;

(3)采血或透析结束后,轻压止血垫2从弧形凹槽6内抽出针头,粘贴层与皮肤均匀粘合;

(4)将创口贴本体1上层的第一剥离纸11和第二剥离纸12分别撕下,嘱按压1-2分钟内即可止血。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以及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