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替换药囊式微针注射贴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84786阅读:643来源:国知局
可替换药囊式微针注射贴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替换药囊式微针注射贴片。



背景技术:

微针经皮给药系统是一种潜在的能部分替代传统口服用药、注射器注射给药的理想给药方式。目前已有的关于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通过微针刺入皮肤角质层形成微米级的孔道,到达表皮而不触及真皮,能促进外部用药的吸收并且避免疼痛,取出微针后皮肤能快速复原。与口服用药和传统注射相比,此给药方式主要具有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副作用,微创无痛,用药范围广(可实现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患者可自主用药等多种优点。

现有研究的载药方式主要有涂在微针表面或储存在中空微针内两种方式。微针晶片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硅、金属、复合材料。应用较广泛的主要在美容微针领域,也有研究用于胰岛素、疫苗等的给药。但是这些给药方式的给药量都非常小,药物涂抹式微针刺入时,皮肤会刮蹭掉部分表面药物,而使药物不能很好地深入;中空微针的制造工艺相对复杂,增加了成本,并且中空微针易折断,残留于皮肤中造成不良反应。同时,由于载药量小,限制了此给药方式的推广应用。故拟制作一种新型微针注射贴片,通过可替换的药囊与特殊的微针阵列解决载药量与易折断的问题,使该给药方式可以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替换药囊式微针注射贴片,以解决现有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给药量少,易折断,给药效率不高,成本高,难以推广用于较大量给药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替换药囊式微针注射贴片,包括基板和微针,所述微针为四联微针,由四个四分之一圆锥形的实心微针构成,且相邻的两个实心微针之间留有间隙通道;所述四联微针的阵列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上设有与四联微针阵列同侧的凹槽通道和与四联微针阵列异侧的中空管道,所述凹槽通道连通四联微针阵列在横向和\或纵向上两两相邻的四联微针的间隙通道,所述中空管道为多个呈阵列式凸起设置,且中空管道下端与所述凹槽通道连通,上端设有尖部;还包括呈半球状的药囊,所述药囊相对于基板与中空管道同侧布置,且药囊的平底部设有与中空管道相吻合并可被中空管道尖部刺破的穿刺部。

进一步,所述基板由上板和下板组成,四联微针阵列位于下板上,中空通道位于上板上;所述凹槽通道包括在所述下板背离四联微针阵列的一面设有连通四联微针阵列在横向和\或纵向上两两相邻的四联微针间隙通道的下半凹槽以及在所述上板对应下板的一面设有与所述下半凹槽相配合形成管道结构的上半凹槽,所述上板背离下板的一面设置有连通上半凹槽的所述的中空管道。

进一步,所述上板和下板通过胶粘接或热熔接形成所述的基板。

进一步,所述基板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

进一步,所述药囊由医用橡胶或硅胶制成。

进一步,所述基板背离四联微针阵列的一面以及所述药囊的平底部均设置有创口贴样式的胶布贴,且基板与药囊叠放时,两者的胶布贴呈交叉布置。

进一步,所述中空管道的阵列数量由所述药囊的容量大小来确定。

进一步,所述药囊的顶部设有调压器,所述调压器内安装有用于对药囊施加压力的压带,所述药囊的顶部在压带远离调压器的一端安装有与压带相配合的卡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药囊解决普通微针注射载药量太小的问题,并且药囊可替换,便于调节药物注射量和注射不同药物;同时,特殊的四联微针阵列与药囊间连接,能较好解决中空微针易折断,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的优点,具备良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正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药囊正视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图1的仰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和药囊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联微针三维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基板,2为四联微针,3为药囊,4为凹槽通道,5为中空通道,6为间隙通道,7为穿刺部,8为胶布贴,9为调压器,10为压带,11为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可替换药囊式微针注射贴片,包括基板1和微针,该微针为四联微针2,由四个四分之一圆锥形的实心微针构成,且相邻的两个实心微针之间留有间隙通道,用于刺入皮肤并与在皮肤内建立给药通道;该四联微针2的阵列形成于所述基板1上;基板1上设有与四联微针2阵列同侧的凹槽通道4和与四联微针阵列异侧的中空管道5,凹槽通道4连通四联微针阵列在横向和纵向上两两相邻的四联微针2的间隙通道6,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该间隙通道6还可以是单独的横向布置或纵向布置或斜向布置,中空管道5为多个呈阵列式凸起设置,且中空管道5下端与凹槽通道4连通,上端设有尖部,该尖部为斜口状,便于穿刺;还包括呈半球状的药囊3,该药囊3相对于基板1与中空管道5同侧布置,且药囊3的平底部设有与中空管道5相吻合并可被中空管道5尖部刺破的穿刺部7。

具体的,基板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具有制造成本低,易加工的优点;四联微针阵列的各组微针微针间有凹槽通道4连通,并通过阵列式的中空通道5向上连接药囊3,而药囊3中药物由中空通道5进入下方与四联微针间隙通道6相连的凹槽通道4内,并通过凹槽通道4与皮肤贴合形成管道样结构,使药物能流向四联微针刺穿皮肤形成的间隙通道6,被人体吸收。同时,药物在凹槽通道4内流动也增加了药物的作用面积,一定程度加快了吸收速度;中空通道连接药囊一端为一斜面穿刺口样结构,外径2㎜,便于穿刺入药囊内;中空通道5为圆形中空结构,内径500μm,一端连接四联微针阵列一侧的凹槽通道4,一端带有穿刺斜口,连接药囊6,连接凹槽通道4的一端位于两相邻四联微针阵列间,并直接与凹槽通道相连,药物通过中空通道5时,可直接流向周围凹槽通道内,远大于凹槽通道间距的中空通道保证了药液能及时流入凹槽并迅速流通于其中,使较少的中空通道就能满足整个凹槽通道内的药液循环流动。四联微针的单个微针长度约150μm,底部半径50μm;四联微针阵列的各组四联微针间,有凹槽通道4连通,同一方向相隔最近的凹槽通道间距离为1㎜;凹槽通道4的深度约50μm,宽度约50μm。四联微针由于凹槽通道遮挡,实际刺入深度约150μm,可在保证完全刺穿角质层的情况下到达表皮,而不触及真皮,不引起疼痛;药囊3的平底部有与中空通道5相吻合的可刺破穿刺部7,并用医用薄膜封口,药囊3主体由医用橡胶或硅胶制成,上部呈球面状,并可按需调节,即由外部绷带施加压力,促进药物释放吸收;本实用新型药囊与基板分离,可在不更换基板的情况下更换药囊,便于更换不同药物或增加药物用量,延长基板(微针)使用时间,降低成本。同时,还通过四联微针刺开皮肤,形成类似于中空微针的孔道,但是相比于中空微针,更不易折断。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基板1由上板和下板通过胶粘接或热熔接形成,四联微针阵列位于下板上,中空通道位5于上板上;凹槽通道4包括在所述下板背离四联微针阵列的一面设有连通四联微针阵列在横向和纵向上两两相邻的四联微针间隙通道6的下半凹槽以及在所述上板对应下板的一面设有与所述下半凹槽相配合形成管道结构的上半凹槽,所述上板背离下板的一面设置有连通上半凹槽的所述的中空管道5。这样,该凹槽通道4可形成密闭空间用于药物的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1背离四联微针阵列的一面以及所述药囊3的平底部均设置有创口贴样式的胶布贴8,且基板1与药囊3叠放时,两者的胶布贴8呈交叉布置。这样两者可方便使用,且固定可靠。药囊平底部的穿刺部7,在其直径略小于中空通道5,并在竖直方向上有与中空通道5上部长度一致的圆筒状延伸。医用橡胶制成的药囊有一定延伸性,中空通道5刺入时产生形变,被穿刺部7紧密包裹该中空通道5,使液体不易从结合部漏出。同时,穿刺部7竖直方向上的延伸,使药囊顶部在受到外部压力下陷时,不会被通道5刺破;此外,药囊顶部可具有一定的厚度,以防止被刺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管道5的阵列数量由所述药囊6的容量大小来确定。这样在保证给药的同时利于结构优化。

本实施例中,所述药囊6的顶部设有调压器9,所述调压器9内安装有可收折的用于对药囊6施加压力的压带10,所述药囊6的顶部在压带10远离调压器9的一端安装有与压带10相配合的卡扣11。这样,可在药囊给药过程中,由于药囊药液减少而导致其瘪下后,可通过该调压器中的压带对药囊实加压力,从而保证给药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并使得根据需要获得不同的压力,以便针对不同的患者或药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