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5700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治疗脊椎疾病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进行椎间融合手术,椎间融合手术包括自体骨移植融合和异体骨移植融合,自体骨移植来源有限使得椎间融合术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异体骨移植又存在费用高和免疫排斥等问题。

因此,为提高骨移植融合率,减少外固定依赖性,改善和保持脊柱的弯度,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椎间融合器临床应用于颈、胸和腰椎椎间盘骨性融合,利用手术植入患者的椎间,撑开并导正椎体间的距离,并能够使得上下椎体融合在一起,使椎节间更加稳固。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在临床应用中还存植入后支撑块移位,脱出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压迫硬膜囊和神经,甚至需要翻修手术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如何研制出一种在植入人体后能够在椎间保持长期稳定的椎间融合器是目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椎间融合器在植入人体后易松动、易从椎间脱出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主体,所述融合主体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螺钉拧入的螺纹孔,所述融合主体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内部设置有能够沿所述定位孔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柱状体,所述柱状体远离所述螺纹孔的一端设置有突起,所述突起能够在螺钉拧入所述螺纹孔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刺入椎体。

优选的,所述柱状体远离所述突起的端面与所述螺纹孔侧壁相切。

优选的,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融合主体的侧面中心。

优选的,位于所述柱状体同一端面上的突起的个数为两个以上。

优选的,位于所述柱状体同一个端面上的所述突起之间设置有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网状结构为环形网状十四面体晶格结构。

优选的,所述突起表面上设置有粗糙表面层。

优选的,所述突起的形状为齿状或锥状。

优选的,所述柱状体外侧面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壁紧密贴合。

优选的,所述融合主体采用钛合金材料或聚醚醚酮材料制成。

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融合主体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融合主体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设有可沿定位孔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柱状体,柱状体远离螺纹孔的一面设有突起,突起能够在螺钉拧入所述螺纹孔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刺入椎体终板。如此,当融合器植入人体内,将一枚螺钉拧入螺纹孔,随着螺钉拧入,柱状体受到挤压能够沿定位孔内壁移动使得突起结构刺入手术部位的椎体内,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且不易松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融合器在植入体内后易从椎间脱出的问题,实现了融合器植入体内后的长期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椎间融合器在螺钉未拧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椎间融合器在螺钉拧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椎间融合器,包括融合主体1,所述融合主体1侧面上开设有用于螺钉拧入的螺纹孔2,所述融合主体1的顶部与底部均设置有定位孔3,所述定位孔3内部设置有能够沿所述定位孔3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柱状体4,所述柱状体4远离所述螺纹孔2的一端设置有突起5,所述突起5能够在螺钉拧入所述螺纹孔2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刺入椎体。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椎间融合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在融合主体侧面上开设有螺纹孔,融合主体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设有可沿定位孔轴线方向上滑动的柱状体,柱状体远离螺纹孔的一面设有突起,突起能够在螺钉拧入所述螺纹孔的过程中受到挤压而刺入椎体终板,如此,当融合器植入人体内,将一枚螺钉拧入螺纹孔,随着螺钉拧入,柱状体受到挤压能够沿定位孔内壁移动使得突起结构刺入手术部位的椎体内,避免了融合器植入体内后从椎间滑动脱出的现象,从而保证了本融合器植入体内后的长期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椎间融合器,融合主体1侧面开设螺纹孔2,该螺纹孔2内可置入一枚螺钉,为达到优良的紧固的效果,避免融合器植入体内后出现零件松动的情况,螺纹孔2和螺钉采用过盈配合,在螺钉拧入螺纹孔2的过程中,由于螺纹孔2和螺钉过盈配合,螺纹孔2内壁受到螺钉的径向压力产生形变,螺纹孔径向扩张,柱状体4受到来自螺纹孔2孔壁的压力产生位移,逐步地向椎体内挤入,直至设置在柱状体4外表面的突起5进入椎体终板内。由于突起5刺入椎体终板内,手术后即使经过很长时间本融合器也很难从椎体中滑移脱出。

融合主体1的外形结构可以根据手术部位的特殊需要设计为圆柱体、肾形体、方形体等多种形体结构,融合主体1的体积大小同样取决于手术部位,融合主体1由无数个相互连通的孔隙状结构构成,孔隙结构的孔隙率在100um至1800um之间,孔隙结构取该范围内的孔隙率有利于骨组织的长入,促进融合器与上下椎体间的融合。

柱状体4的长度以及设置在柱状体4外表面上的突起5高度视手术部位具体组织结的情况而定,如若融合主体1的结构恰好与手术部位组织结构相配,融合主体1相应表面能够和手术部位相应组织贴合,则突起顶端不应超出定位孔3;如若融合主体1与手术部位组织之间还存有间隙,则此情况下突起5顶端可超出定位孔3一段距离以保证在突起5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刺入椎体。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状体4远离所述突起5的端面与所述螺纹孔2侧壁相切,以使得柱状体4能够在螺钉拧入所述螺纹孔2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因受到挤压力而产生位移,从而突起5更加容易受到挤压而刺入椎板中,且由于柱状体4内端面与螺纹孔侧壁相切,钉拧入后,螺钉尾端能够卡住柱状体4内表面,使得柱状体4在体内不会由于受力而产生位移,增强融合器植入椎体后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螺纹孔2位于所述融合主体1的侧面中心。

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柱状体4同一端面上的突起5的个数为两个以上。多个突起的设置可以更好地使融合器接入上下椎体内,更有利于融合器植入体内后保持长期的力学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柱状体4同一个端面上的所述突起5之间设置有网状结构。

该网状结构内部为连通的空间,可以促进上下椎体以及周围骨组织长入,在本融合器植入人体一段时间后,人体组织和网状结构成长为一体,从而促进了上下椎体和椎间融合器的融合。

当然也可以是,在本实施例中,柱状体4远离所述螺纹孔2的端面设有表面粗糙的网状结构,柱状体4表面可设有涂层,涂层的材料可为羟基磷灰石或其他有助于骨长入的材料,如此,在融合器植入体内后更有利于骨长入,提高融合率,保证融合器在体内的长期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网状结构为环形十四面体晶格结构。环形十四面体晶格结构的抗压性能远远高于其他三维网状结构,可以在上下椎体对椎间融合器实施压力时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突起5表面上设置有粗糙表面层。粗糙表面的厚度约为0.1mm-0.3mm,突起表面粗糙能够使得网状结构很好地固定在突起间,不容易移位或脱落。

本实施例中,所述突起5的形状为齿状或锥状。在植入椎间时,与椎体终板接触的齿状或锥状突起能够很好的接入终板,不会发生侧向移位,有利于融合器植入体内后具有长期的力学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柱状体4外侧面与所述定位孔3的内壁紧密贴合。如此,在螺钉拧入螺纹孔2内的过程中,柱状体4可稳定地在定位孔3轴线方向上移动,避免了柱状体4在定位孔3内产生径向位移从而导致融合器植入体内后易发生松动脱出等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融合主体采用钛合金材料或聚醚醚酮材料制成。

钛合金材料的弹性模量更接近生理状况,有利于骨融合。

聚醚醚酮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体液呈惰性,可以透过X射线,便于对植骨融合的观察。

本申请提供的椎间融合器既可以采用3D打印技术一体成型,实现个性化制作,也可以将传统制作工艺和3D打印相结合,实现批量化制作,满足不同需要。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