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蛭叮咬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741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装置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水蛭叮咬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水蛭分头,体,尾组成。头部主要有吸盘,口,三角形颚齿,唾液腺组成。当发生叮咬时,头吸盘吸住皮肤,颚齿叮咬,刺破皮肤,输送唾液,唾液里含麻醉物质,叮咬后人体没有疼痛感,水蛭输送的唾液里含有的重要物质就是水蛭素,它叮咬的时间越长,吸血量越多,吐出的水蛭素越多,一般叮咬时间为10分钟。水蛭中含有水蛭素和多肽,水蛭素是世界上公认的溶解血栓首选药物。多肽是细胞再生因子,它决定着人的生命。我国大的医院集团和部分医药研究院正在进行水蛭素针剂研制,开展活体水蛭医疗体验,对椎间盘脱出,颈椎病,黄褐斑,牙松动,甲状腺肿块等疾病分别进行着叮咬体验。在水蛭叮咬过程中,水蛭乱爬、乱串,不在设定区域内叮咬,严重影响医疗进程和医疗效果。

人们迫切希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优良的水蛭叮咬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水蛭叮咬定位装置。能够有效的对进行叮咬的水蛭进行定位,避免水蛭乱爬、乱串,保证水蛭在设定区域内叮咬。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构成如下:透明外套管1、把手4、定位座5和护罩;所述透明外套管1上设置有刻度线,定位座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透明外套管1的前端,定位座5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护罩,护罩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还包括可通过把手4在透明外套管1内往复运动的胶皮套3和透明管柱2,其中,胶皮套3固定连接在透明管柱2的前端,把手4连接在透明管柱2的后端,水蛭位于胶皮套3和定位座5之间的透明外套管1内。

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使用过程如下:在预叮咬处涂抹诱导剂,分辨水蛭的头尾,将活体水蛭置入到胶皮套3和定位座5之间的透明外套管1内,水蛭的头位于靠近定位座5的一端,水蛭的尾位于靠近胶皮套3的一端,利用定位座5使整个定位装置稳固的贴合在预叮咬处,推动把手4,使透明管柱2和胶皮套3向前移动,观察透明外套管1的刻度线和水蛭的位置,促使水蛭头部靠近皮肤,只要水蛭头部接触皮肤,叮咬就会开始,水蛭受到透明外套管1的约束,保证水蛭在设定区域内叮咬。当叮咬完成后,可以将护罩连接在定位座5上,避免水蛭乱跑。

本实用新型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使用方便,能够保证活体水蛭医疗体验顺利进行,避免水蛭乱爬、乱串,保证水蛭在设定区域内叮咬,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水蛭叮咬定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构成如下:透明外套管1、把手4、定位座5和护罩;所述透明外套管1上设置有刻度线,定位座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透明外套管1的前端,定位座5的另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护罩,护罩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还包括可通过把手4在透明外套管1内往复运动的胶皮套3和透明管柱2,其中,胶皮套3固定连接在透明管柱2的前端,把手4连接在透明管柱2的后端,水蛭位于胶皮套3和定位座5之间的透明外套管1内。

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使用过程如下:在预叮咬处涂抹诱导剂,分辨水蛭的头尾,将活体水蛭置入到胶皮套3和定位座5之间的透明外套管1内,水蛭的头位于靠近定位座5的一端,水蛭的尾位于靠近胶皮套3的一端,利用定位座5使整个定位装置稳固的贴合在预叮咬处,推动把手4,使透明管柱2和胶皮套3向前移动,观察透明外套管1的刻度线和水蛭的位置,促使水蛭头部靠近皮肤,只要水蛭头部接触皮肤,叮咬就会开始,水蛭受到透明外套管1的约束,保证水蛭在设定区域内叮咬。

所述水蛭叮咬定位装置使用方便,能够保证活体水蛭医疗体验顺利进行,避免水蛭乱爬、乱串,保证水蛭在设定区域内叮咬,具有较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