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1995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



背景技术:

目前,股骨粗隆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复位钳多用于骨折手术中的骨折处固定,有利于骨折处的愈合。但当前市面所用的复位钳为双边进入,股骨粗隆部解剖不平整,手术中皮肤切口在大腿外侧,股骨粗隆周围有很丰厚的肌肉包裹,复位钳固定时,一侧固定端需要通过大腿外侧皮肤切口内有限空间进入,很难直接绕到大腿内侧小粗隆骨折部位固定骨折块,同时复位钳稳定时力度不够,难以维持稳定状态。

因此需要有一种复位钳能够通过皮肤切口轻松滑到大腿内侧的小粗隆然后加压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复位钳加压力度不足,难以固定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

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包括弯曲部及直臂部,所述弯曲部的一端为固定端,固定在直臂部的手柄上,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与直臂部的上端部遥遥相对,所述弯曲部的自由端用于实现与需固定的部位接触,所述直臂部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的部分旋转臂的外部套有手柄,所述直臂部在旋转装置的旋转加压的作用下通过导向装置实现对需固定的部位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弯曲部的靠近自由端的向内的一面设置有锯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弯曲部为弓形臂,所述弓形臂为长条状半圆柱弯曲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弓形臂的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为132mm,半圆柱截面半径(弓型臂厚度)为6mm,直径(弓型臂宽度)为1.2mm。

进一步的,所述直臂部还包括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通过轴承固定在旋转装置上。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与便于扭动的转子相连,另一端通过轴承与弧形结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的表面设置有增大摩擦的凹凸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直臂部的弧形结构上的小孔及设置在弯曲部靠近自由端的截面上的小孔,两个小孔相呼应,用于确定打入钢钉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直臂部的弧形结构长为45mm,连接弧形结构与螺杆的固定装置长12mm。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半径为R6,长度为167mm。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半径为R8,长度为108mm。

本实用新型的复位钳直臂部向前旋扭至贴合股骨,与弓形臂自由端端一起使骨折处复位。该复位钳不仅可以克服加压力度不足,难以固定等问题,螺杆上标有刻度,可以准确测量出所需要的钢钉长度,增加了导向装置,避免了插入钢钉时方向无法固定的问题,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弓形臂的自由端处与骨的接触面积小,在减少对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同时,增加了牢固性。

(2)直臂部顶端弧形处有一直径为6mm的小孔,与上方的弓形臂上的小孔相呼应,可确定打入钢钉的方向。

(3)降低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难度,减少患者的痛苦。

(4)以轴向螺旋式加压方式取代传统的剪刀式的加压方式,增加力大小的同时,又可以固定防止滑落。

附图说明

图1复位钳主视图;

图2复位钳剖面图;

图3复位钳各组成部分的尺寸示意图;

图中,1、弧状结构,2、螺杆,3、手柄,4、直臂尾端,5、轴承,6、小孔,7、锯齿,8、弓形臂的自由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分为上部分和下部分两部分。

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的上部分为弓形臂。弓形臂先行贴于股骨和肌肉之间,由外侧切口绕到股骨内侧,调整复位钳与骨之间的角度,使弓形臂头部正对需固定的部位,并与复位钳的直臂端遥遥相对。弓形臂头部内侧呈锯齿状,可增大摩擦,防止脱落。待角度调整完毕,直臂螺旋式前推,固定骨折部位。

弓型臂螺旋加压式复位钳的下部分为直臂。直臂内有螺杆,螺旋式向上运动。直臂顶端为弧状结构,可增加接触面积,防止滑落,弧形与直臂交界处有固定的轴承,避免任意转动,划伤组织,同时保证弧状结构与骨头精密连接;直臂尾端有旋转把手,可在直臂垂直的平面上旋转,不仅方便手施加切向力,而且由于力臂较长可以有效省力。

弓形臂的横截面设计为半圆形,弧形面向外,减少组织划伤,矩形面向内,增大与骨的接触面积,由于弓型臂设计成半圆柱结构,可以减少一半的质量,减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额外负重,方便使用。

直臂向前旋扭至贴合股骨,与弓形臂自由端一起使骨折处复位,螺旋扭动的设计可以保证更大的力度。

弓形臂的自由端8,内侧有锯齿状凸起,可增大摩擦。弧状结构1,弧形而非延续直臂可增大接触面积,防止滑落。螺杆2,可螺旋扭动向前推进。手柄3,凹凸表面的设计可增大摩擦,防止手术中的滑动。直臂尾端4,有一个便于扭动的旋转把手,旋转把手为转子,采用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轴承5,连接螺杆2和弧状结构1,防止在向前推进时弧形端运动,损伤组织。直径6mm的小孔6,弧状结构1和弓形臂部分上下各一相对,可放置钢钉。弓形臂的自由端8的锯齿7,增大摩擦,防止滑落。

如图2-3所示,弓形臂自由端与固定端之间的距离为132mm,半圆柱截面半径(弓型臂厚度)为6mm;弧状结构1长为45mm,连接弧状结构与螺杆的固定装置长12mm;直臂内部螺杆半径为R6,长度为167mm,外部手柄半径为R8,长度为108mm。

弓形臂先行贴于股骨和肌肉之间,由外侧切口绕到股骨内侧,调整角度,使弓形臂头部正对需固定的部位,并与复位钳的直臂弧状结构1遥遥相对。待角度调整完毕,直臂前推,固定骨折部位。

如果需要钢钉固定,直臂顶端弧形处有一直径为6mm的小孔,与上方的弓形臂上的小孔相呼应,可确定打入钢钉的方向。通过该孔穿入钢钉,固定骨折处。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