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手术台系统的马达驱动的支承面运输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8739发布日期:2018-06-08 20:0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用于手术台系统的马达驱动的支承面运输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用于手术台的支承面运输工具。在手术台中常见的是,将用于支承患者的支承面可取下地安装在底座上并且可以为了运输支承面和患者使用马达驱动的支承面运输工具。这种支承面运输工具通常包括用于容纳手术台的支承面的上部和带有滚轮以便移动支承面运输工具的下部。



背景技术:

这里,通常使用四个双转向滚轮,由此能够沿行驶方向和横向于行驶方向推动支承面运输工具。如果应推动支承面运输工具直行经过较长的路段,则需要起稳定作用的附加滚轮。所述附加滚轮保证了直线移动并且防止在转弯行驶时支承面运输工具发生侧滑。必须以确定的力将附加滚轮压向地面,以便防止在转弯行驶时发生侧滑。但如果使用者希望横向于运输工具的行驶方向移动,则必须能够重新从地面上抬起附加滚轮。

附加滚轮的这种降低/抬高通常通过脚踏板来操纵,其方式是,从上面将踏板向下压并由此使弹簧或气体弹簧张紧,所述弹簧或气体弹簧又将其力经由杠杆机构或鲍登线传递到附加滚轮的悬挂机构上并由此将附加滚轮压向地面。

如果应使附加滚轮重新抬高,则以足尖将踏板向上抬并使附加滚轮重新从地面上抬起。与从上向下通过踩踏操作踏板相比,对于使用者来说,用足尖向上抬起踏板在人体工程学上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已知的支承面运输工具必须连同支承面和患者一起用手推动。此时可能要移动高达630kg的总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承面运输工具,所述支承面运输工具能够特别简单地在较长的路段上直线行驶,也能沿任意方向在较短路径上进行调整。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运输的托架,所述托架能够简单且有效地马达驱动地以及手动地运动。

所述目的通过一种支承面运输工具来实现,所述支承面运输工具具有用于容纳要运输的物品、如例如手术台的支承面的上部并且具有下部。所述下部包括:至少三个双转向滚轮,用于沿任意方向手动推动所述支承面运输工具;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驱动滚轮;以及升降机构,用于有选择地相对于双转向滚轮降低和抬高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占据用于手动推动支承面运输工具的上部位置和用于马达驱动地使支承面运输工具移动的下部位置。由此,在驱动滚轮的上部位置中,通过双转向滚轮能够简单沿任意希望的方向推动支承面运输工具,而在下部位置中,驱动滚轮可以向地面上施加驱动力。此外,驱动滚轮在下部位置中能够稳定支承面运输工具的直线行驶并防止在转弯时出现侧滑。

这里,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能沿操作方向被操作,就是说,例如通过向下压来操作踏板。所述升降机构设计成,使得沿操作方向第一次操作所述踏板使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从所述上部位置降低到下部位置,而沿操作方向第二次操作所述踏板使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从下部位置抬高到上部位置。由此,使用者通过多次向下推压踏板既可以调整到驱动滚轮的上部位置,也可以调整到驱动滚轮的下部位置,使用者不必实施困难的并且在人体工程学上不利的运动,如例如利用足尖抬起踏板。

根据一些实施形式可以设定,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扭杆弹簧,在驱动滚轮的下部位置中,所述扭杆弹簧朝支承面运输工具的基础的方向向驱动滚轮施加力。由此可以在驱动支承面运输工具时防止驱动滚轮发生滑转/空转(Durchdrehen)。这里所述踏板可以这样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扭杆弹簧上,使得沿操作方向操作所述踏板使扭杆弹簧扭转。由此扭杆弹簧可以通过操作踏板张紧,其中,可以通过施加到踏板上的压力提高扭杆弹簧用以将驱动滚轮压向地面的力。

根据一些实施形式所述升降机构可以包括凸轮盘和在凸轮盘中的槽中引导的导向销,在操作所述踏板时,所述导向销沿闭合的路径在初始位置和卡锁位置之间运动。由此,可以通过凸轮盘和导向销实现的是,在沿相同的操作方向前后数次操作踏板时,导向销的位置分别在初始位置和卡锁位置之间交替。这里,导向销的初始位置可以配设给驱动滚轮的上部位置,而导向销的卡锁位置可以配设给驱动滚轮的下部位置。

这里,所述导向销在沿操作方向第一次操作踏板时沿第一路径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第一止挡并从第一止挡运动到卡锁位置。例如可以设定,第一次踏板操作使导向销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第一止挡,并且由使用者施加到踏板上的力在减弱时,导向销就从第一止挡滑动进入卡锁位置。此外,在沿操作方向第二次操作踏板时,导向销沿第二路径从卡锁位置运动到第二止挡并从第二止挡运动到初始位置。这里例如可以设定,第二次踏板操作使得导向销从卡锁位置运动到第二止挡,并由使用者施加到踏板上的力在减弱时,导向销从第二止挡滑动到初始位置。当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扭杆弹簧时,在导向销从初始位置运动到第一止挡期间所述扭杆弹簧可以张紧或扭转,并且在从第二止挡运动到初始位置期间所述扭杆弹簧可以放松。

根据一些实施形式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固定在所配设的摇杆上,在摇杆和支承面运输工具的下部之间张紧有弹簧,使得所述弹簧朝上部位置的方向向所述驱动滚轮施加力。由此可以确保,当应手动地沿不同方向调整支承面运输工具时,能使驱动滚轮可靠地重新返回上部位置。

根据一些实施形式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不可操纵/偏转(lenkbar)地固定在下部上,从而驱动滚轮的轴与例如下部的纵梁之间的角度是恒定的。这种附加于双转向滚轮与地面接触的刚性的驱动滚轮稳定了支承面运输工具的直线行驶并且防止在转弯时支承面运输工具发生侧滑。

根据一些实施形式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包括无刷式外转子电机。由此可以实现特别紧凑的驱动装置,这里转子可以直接承担轮缘的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形式可以设定,设有至少两个驱动滚轮,这些驱动滚轮在其下部位置中通过至少两个弹簧元件压向所述地面,这里每个驱动滚轮都配设有自己的弹簧元件。由此,在行驶期间可以对地面不平度和门槛作出补偿,其方式是,驱动滚轮单独地向上或向下运动,同时通过弹簧元件分别确保了在地面上的足够压紧力。支承面运输工具因此可以马达驱动地在不平的地面上行驶,而驱动滚轮不会与地面失去接触或由于过低的压力而发生滑转。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手术台和前面所述的支承面运输工具,所述手术台具有能取下地安装在底座上的支承面。这种系统使得能够在术前和术后转移患者,患者可以保持停留在手术台的支承面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用于运输负载的托架的滚轮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双转向滚轮,用于沿任意方向手动推移所述托架;至少一个马达驱动的驱动滚轮;和升降机构,用于有选择地相对于双转向滚轮降低和抬高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所述驱动滚轮占据用于手动推动托架的上部位置和用于马达驱动地使托架移动的下部位置。由此即使是沉重的负载也能由一个使用者移动,因为双转向滚轮一方面使得能在狭窄的空间中沿任意方向调整托架,而马达驱动的驱动滚轮对于使用者而言能使得以较少的体力在较远的路段上运输托架。

这里,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踏板,所述踏板能沿操作方向被操作,并且所述升降机构设计成,使得沿操作方向第一次操作所述踏板使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从所述上部位置降低到下部位置,而沿操作方向第二次操作所述踏板使所述至少一个驱动滚轮从下部位置抬高到上部位置。由此,使用者可以通过多次向下按压踏板而将驱动滚轮调整到上部位置以及下部位置,使用者不必实施困难的并且人体工程学上不利的运动,如例如利用足尖抬起踏板。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形式,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分别标注相同或彼此对应的元件。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支承面运输工具下部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所示的支承面运输工具中的升降机构的各部件的视图;

图3示出图1所示的支承面运输工具中的升降机构的细节视图;

图4示出图3中所示凸轮盘的局部放大图;以及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驱动滚轮的示意性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说明中,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形式。这里各附图不必是符合比例的,而是只需示意性地示出相应的特征。

这里要注意的是,无论下面说明的各特征和部件是否结合单一的实施形式说明,这些特征和部件都可以分别相互组合。各相应实施形式中的特征组合只是用于显示所要求保护的装置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原理。

根据一个实施形式,支承面运输工具1主要由下部2和上部3组成。上部3设计成,使得可以容纳手术台的支承面,以便将支承面和躺卧于支承面上的患者运送到希望的地点。上部3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功能这里不进行详细说明。

图2示出这种支承面运输工具1的下部2,所述下部包括框架5,所述框架在所示实施例中由两个纵梁5a和一个横梁5b构成。为了能手动地沿任意方向推动支承面运输工具1,设有多个双转向滚轮6。在图1和2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中,在框架5上安装四个双转向滚轮6,但备选地也可以设有三个、五个、六个或更多双转向滚轮6。在框架5上安装有踏板7,用于有选择地锁定和释放双转向滚轮6,以便可靠地将支承面运输工具1固定在希望的位置。

在图1和2中所示的实施形式中,在框架5上设有两个马达驱动的驱动滚轮8,这两个驱动滚轮借助于人工操作的踏板9和升降机构10(见图3和4)能够相应地从地面上抬起或压向地面。根据本发明另外的实施形式,替代这里示出的两个驱动滚轮8可以仅设置单一的驱动滚轮或多于两个驱动滚轮。

此外可以还可在框架5上设置用于对支承面运输工具1的上部2进行高度调节的踏板11,例如通过液压机构和能通过该踏板10操作的泵来进行所述高度调节,两个用于术前/术后支承面运输的脚踏开关12和一个控制单元13可以容纳在框架5的横梁5b上或中。

下面参考图3和4说明用于驱动滚轮8的升降机构10。升降机构10分别通过向下按压踏板9来操作,就是说通过沿分别相同的方向操作踏板9、即在所示实施形式中通过向下推压踏板9来实现使驱动滚轮8下降以及抬高。为了实现通过分别从通过从上面推压来操作踏板9,开发了一种机构,该机构模仿类似于圆珠笔的原理。此时可以实现升降机构10的两个不同的位置。

升降机构10包括扭杆弹簧15,踏板9固定在所述扭杆弹簧上,并且所述扭杆弹簧分别通过杠杆16与摇杆17连接。在摇杆17的另一个端部上分别支承一个驱动滚轮8。在摇杆17的转动轴19上设置有螺旋扭力弹簧18,使得所述螺旋扭力弹簧将驱动滚轮8保持在其抬高的位置中。

此外,所述升降机构10还包括固定在框架5上的凸轮盘20和固定在踏板9上的导向销21,在操作踏板9时,所述导向销沿凸轮盘20中的闭合路径被引导。如图4中所示,凸轮盘20中的路径限定了一个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中,驱动滚轮8从地上抬起并且因此能够手动地沿所有方向推动所述支承面运输工具1。在操作踏板9时,导向销21跟随在图4中用箭头标记的路径并到达第二位置23,在第二位置中,导向销21被保持在一个凹部中。在导向销21的这个第二位置23中,扭杆弹簧15通过相应的杠杆16使摇杆17绕其轴19转动,使得驱动滚轮8降低并与地面接触。

因此,根据该实施形式,升降机构10通过扭杆弹簧15与凸轮盘20的配合作用来工作,所述扭杆弹簧产生压紧力,利用所述凸轮盘实现驱动滚轮8的所述两个位置。

下面根据在图2至4中示出的实施形式分步说明升降机构10的功能:

a.为了使驱动滚轮8降低和压紧,使用者操作踏板9并由此经由扭杆弹簧15和杠杆16使摇杆17连同支承在其上的驱动滚轮8朝地面的方向运动。同时位于踏板9的另一个端部上的导向销21在凸轮盘中朝第一止挡的位置24运动。

b.在驱动滚轮8利用其各自的摇杆17朝地面摆动期间,摇杆轴19上的螺旋扭力弹簧18张紧并由此使得驱动滚轮8可以摆动返回。

c.当驱动滚轮8已经到达地面上并且使用者继续推压踏板9时,两个扭杆弹簧15发生扭转,直至导向销21在凸轮盘20中到达第一止挡24。

d.如果使用者将脚从踏板9上移开,则扭转应力使踏板9重新返回运动一个小角度,从而导向销21运动进入卡锁位置23并保持在这里。在这个位置中,驱动滚轮8对于每个滚轮以确定的力压到地面上并可以进行自动的行驶运行,此时,通过驱动滚轮8使支承面运输工具运动。

e.如果现在应使驱动滚轮8重新向上摆动,以便能够手动地沿不同方向调整支承面运输工具1,使用者重新推压踏板9并由此使导向销21向第二止挡25运动。

f.如果使用者重新将脚从踏板9上移开,扭杆弹簧15放松并使踏板9向上运动,并使导向销21朝初始位置的方向运动。

g.如果扭杆弹簧5完全放松,而驱动滚轮8仍在地面上,则在步骤b中张紧的螺旋扭力弹簧18使摇杆17连同固定在其上的驱动滚轮8向上摆动,直至导向销21在凸轮盘20的导向槽中到达初始位置22。

通过所述机构,可以仅从上面操作踏板9并由此使驱动滚轮8抬高或降低,此时驱动滚轮被压向地面,以便实现驱动机构的力传递。通过扭杆弹簧15产生防止驱动滚轮8在地面上打滑或滑转所需的必要的力。使用者因此不必手动地推动支承面运输工具1,而是使用者可以在需要时以马达驱动的形式移动所述运输工具并且此非常高效地移动运输工具,此时可以向前、向后运动,也可以进行转弯行驶。

在图1-4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中,两个马达驱动的驱动滚轮8这里分别在框架5的两个纵梁的下面支承在能摆动的摇杆17上并使得可以进行自动的并且防侧滑的形式运行。位于框架5的横梁下面并利用踏板9操作的升降机构10实现了驱动滚轮8的以下两个位置:

第一位置:驱动滚轮8向上摆动并由此使得能手动地使支承面运输工具1横向移动。

第二位置:驱动滚轮8以确定的力压向地面,以便在支承面运输工具1马达驱动行驶时防止驱动滚轮打滑。

在所示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扭杆弹簧15,其中每个驱动滚轮8可以分别由自己的扭杆弹簧15压向地面。由此实现了,两个驱动滚轮8能够彼此独立地向上和向下运动,以便补偿地面不平度,而驱动滚轮8向地面的压紧力继续由相应的扭杆弹簧15提供。这可以通过相应地设计扭杆弹簧15(的弹簧变形曲线)来实现。由此也可以实现对电梯门槛的补偿或克服电梯门槛。

图4示出马达驱动的驱动滚轮8的示意性剖视图。根据一个实施形式,驱动滚轮8分别是无刷的外转子电机,其中,覆盖有橡胶的转子26承担轮缘的功能。定子载体27和轴28旋拧在摇杆17上并容纳用于转子26的绕组或轴承29。

通过这种高度集成的构造,马达驱动的驱动滚轮8可以以非常节省空间的驱动装置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