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祛湿拔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734阅读:8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拔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风湿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多种组织多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可致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损害。此外,大多数风湿性疾病都有关节症状,由于该病症的特殊性,药物治疗方法居多。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可分为如下几类:非甾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又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物(羟氯喹、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环磷酰氨)。上述各种西药治疗方式都存在较多的风险,非甾体抗炎药主要对胃肠,肾,肝和血液系统有损伤,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用法,副作用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药理上讲,其并非根治药物,长期大量使用可诱发感染,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精神异常等。

中医对于风湿的认识较早,《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同时指出“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上均说明风寒湿之邪皆可致痹”。在《素问·评热论》指出“风寒湿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正虚是风湿发病的内因,是病本。而风寒湿热等六淫外邪入侵,是发病的外在因素,是病标。只有内外两种因素结合,才导致风湿病的发生。所以,可以说风湿病是人体正气亏虚,营卫失调,感受六淫之邪,合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乃至脏腑气血闭阻而致的肢体疼痛、麻木、肿胀、变形、僵直等症状的总称。故风湿病,亦称痹证。风湿病主要是感受风寒湿邪,导致经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治疗应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为主。本发明针对病理分析,基于祖国医学的强大积累,发明一种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拔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拔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临床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骨节绞痛、胸腹胀满、肿毒初起等症状。具有疗效好,毒性低,价格低廉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拔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如下中药成分组成:

川乌、草乌、当归、川芎、肉桂、赤芍、三棱、乌药、栀子、连翘、白芨、白芷、白芍、杜仲、青皮、陈皮、防风、黄芪、威灵仙、木鳖子、甲珠、血竭。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各组分药材的用量范围为:

川乌、草乌各2-3份,当归6-8份,川芎5-9份,肉桂2-4份,赤芍、栀子、防风、威灵仙各6-9份,三棱、乌药各5-9份,白芨3-6份,白芷、杜仲、青皮、陈皮各3-9份,白芍、连翘各10-15份,黄芪20-25份,木鳖子0.5-1份,甲珠2-3份,血竭1-2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其制备及使用方法如下:

按照既定比例选取炮制后中药材,研细、混匀,过200目筛,然后将蜂蜜加入至上述组份中,混匀,制成膏剂,涂抹外用。

本发明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拔毒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参考了多种医学药典,同时辅以多年临床应用的优化,克服了禁忌组合的问题,具体选用中药的药理学基础为:

川乌:味辛、苦,性热。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

当归:味甘、辛、苦,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药,调经药,止痛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川穹: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肉桂:味辛、甘。主治:肾阳不足。

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三棱:味辛、苦,性平。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癥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

乌药:具顺气、开郁、散寒、止痛功效,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

栀子: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清利湿热。

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

白芍:味苦,性平。《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杜仲: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安胎的功效。

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陈皮: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经、脾经、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

黄芪:味甘,性微温。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叶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能补脾益气,补肺固表,利尿消肿,排脓,敛疮生肌。

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

木鳖子:消肿散结;解毒;追风止痛。

甲珠:活血散结;通经下乳;消痈溃坚。

血竭:活血散瘀,生肌敛疮。

本发明所选用药材,不含毒性及成瘾性成分。

本发明采用膏剂给药,外用涂抹,活性药材经局部皮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避免了传统煎剂的复杂和口干不适问题。且易于携带使用。

本发明膏剂的配方,经过数次微调,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治疗疗效。

主要参考文献:[1]杨虎天,魏强华.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进展及评述[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2,6(6):389.[2]王建强,童树洪.中药治疗风湿性痹痛的处方用药分析[J].传统医药,2011,20(24):80.[3]汪庆生.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32(1):83.[4]陈家旭,季绍良.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现状、问题与展望[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6):42.[5]杨德才,刘珍意,郑新春.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方法[J].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0):20.

临床疗效

1.样本信息

样本均为各型风寒湿痹、骨节绞痛、胸腹胀满、肿毒初起患者,病例44例。其中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28岁,年龄最大者77岁。

2.用法用量

外用涂抹,根据病情每日2~3次,每次1~2毫升。涂抹前尽量清洁皮肤部位,创伤面禁止涂抹。

3.治疗结果

数年来使用该中药组合物治疗各种风寒湿痹、骨节绞痛、胸腹胀满、肿毒初起,结果显示本中药组合物,疗效显著,能快速消除临床症状,使用3~5天,可明显改善症状,停用同类西药,用药10~30天,临床症状基本可消除,恢复健康,针对顽固性风湿痹症,则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

4.典型病例

(1)、患者刘某某,男,64岁。因罹患风湿性关节炎20多年,逢变天时经常疼痛,多处求医未愈,后来我处医治,使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膏剂擦患处,一月而愈,后未复发。

(2)、患者郑某某,女,36岁。2007年经历创伤治疗后留下后遗症,臂膀因愈合不好经常发炎,每次发炎就需要抗炎药吊水,时间长了身体抵抗力下降,且肤色发黑,肝肾功能下降。2010年10月来我处求医求治,使用本发明中药膏剂擦涂,15天后完成拔毒消肿,25天后臂膀伤处恢复正常,能发力劳作,至今未发。

(3)、患者陈某某,男,25岁。因五年前从高空摔下二落下残疾,经人民医院治疗,表面痊愈,但经常疼痛难忍,检查显示体内炎症,肿大,长期服用消炎药,导致牙齿脱落,头晕,抵抗力差等多种副作用。后经人介绍来我处求医,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成搽剂,每天擦洗患处数次,嘱其防寒,持续使用一月而愈,患者甚是欢喜而多次深表感谢,介绍很多患者前来求助。

(4)、患者徐某某,男,50岁,渔民。因长期在水上捕捞,寒冷变天时,四肢关节疼痛,因其家庭困难无钱入医院求治。经亲友介绍而来我处求治,诊断发现其四肢关节肿胀,痛苦不堪,外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膏剂擦拭患处,日十余次,嘱其停止水上作业,经20余天治疗,疼痛大减,30余天后基本未发。

(5)、患者肖某某,女,46岁。2012年3月,来我处看病,告知最近经常腹胀胸闷,呼吸困难,经诊断,确认其内气淤积,检测血压偏高,白细胞水平也很高,体内炎症所致。嘱咐其尝试使用本发明中药膏剂每日涂抹后背,一天十余次,半月后,效果出现,腹胀胸闷不再,呼吸顺畅,基本正常。

具体实施例

实施实例一

1、药材准备

取川乌2克、草乌2克、当归6克、川芎6克、肉桂2克、赤芍7克、三棱5克、乌药9克、栀子8克、连翘12克、白芨4克、白芷5克、白芍6克、杜仲8克、青皮9克、陈皮6克、防风8克、黄芪20克、威灵仙8克、木鳖子0.5克、甲珠2克、血竭1克。将上述药材混合,使用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网,得药粉备用。

2、制膏

将过筛所得药粉,加入锅中,加入蜂蜜200克,加热80-90℃熬30分钟,充分混匀,制得膏剂。使用时涂抹于患处即可。

实施实例二

1、药材准备

取川乌3克、草乌3克、当归8克、川芎6克、肉桂4克、赤芍9克、三棱8克、乌药8克、栀子9克、连翘15克、白芨6克、白芷9克、白芍9克、杜仲8克、青皮9克、陈皮9克、防风8克、黄芪25克、威灵仙6克、木鳖子1克、甲珠3克、血竭2克。将上述药材混合,使用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网,得药粉备用。

2、制膏

将过筛所得药粉,加入锅中,加入蜂蜜400克,加热80-90℃熬40分钟,充分混匀,制得膏剂。使用时涂抹于患处即可。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药膏,孕妇禁用,创伤面禁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