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15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针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穿刺针。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穿刺针是介入治疗时进行血管穿刺的一种医疗器械,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介入成功的第一步,在介入治疗之前,先用穿刺针对靶血管进行穿刺,穿刺针进入靶血管腔内,见针管喷血后再用导丝引导导管鞘插入血管。现有血管穿刺针主要是由一个针体和一个针柄组成,针体是一金属管,其头端是尖锐斜面,针柄单独连接针体,是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针柄内腔为光滑的漏斗状,以便于导丝插入或连接注射器。

股动脉介入穿刺常选用的部位是腹股沟韧带中点至股深动脉发出的一段血管,危重冠心病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时,因心脏骤停等自身疾病导致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及血容量减少,血压降低、脉博触及不到,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充盈度下降,在用穿刺针进行血管穿刺时,因为只有单个穿刺针对应血管穿刺,血管搏动不明显或者无血管搏动,穿刺时血管容易移位,并且对患者抢救的过程紧张紧急,单个针体的穿刺针在穿刺时很难一次性穿刺成功,对血管搏动不明显或者无血管搏动患者血管的穿刺操作都是经过多次穿刺才能成功或不能穿刺成功,由于患者病情危急,抢救过程要争分夺秒,要极大压缩每一个抢救步骤的操作时间,经多次穿刺或穿刺不成功会极大的延长急诊介入操作的时间,延误对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临床医生进行介入急救或抢救时急需一种穿刺针,能在患者血管搏动不明显或者无血管搏动时一次性顺利穿刺血管成功,缩短临床抢救和急救时间,提高急救和抢救成功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针,能够在对血管搏动不明显或者无血管搏动的危重患者紧急抢救时进行血管穿刺,无需感知血管的博动和判断血管的准确位置,一次即可成功穿刺,避免了多次穿刺和多次穿刺不能成功而延误救治时间的情况,极大的缩短了冠心病危重患者治疗抢救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包括7-13个针体、连体针柄、连体针柄内是与针体数量相等的光滑漏斗腔,包括与针体数量相等的针管,所述的针体安装在所述连体针柄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的下口相连接,所述与针体数量相等的针管安装在所述的连体针柄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的上口相连接,所述针体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所述连体针柄内的光滑漏斗腔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所述的针管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一个针体与一个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和一个针管互相连接,一一对应,成为一个整体,每一排针体相邻两个针体的间距是5-11毫米,第二排针体与第一排针体平行排列,针体的数量比第一排针体少一个,第二排针体距离第一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二排针体第一个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一排针体的第一个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缩进1-3毫米,第三排针体与第二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三排针体数量等于第二排针体数量,第三排针体距离第二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三排针体每一个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二排针体起始水平位置缩进1-3毫米。

如上所述的穿刺针,所述的针体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针体内径是1毫米。

如上所述的穿刺针,所述的第一排针体的长度是6.5厘米,所述的第二排针体的长度是7.3厘米,所述的第三排针体的长度是8.1厘米。

如上所述的穿刺针,所述连体针柄制作材料是不锈钢、聚丙烯,针柄的厚度是5-10毫米。

如上所述的穿刺针,所述针体远端部位的斜面朝向是从针体数量多的一侧朝向针体数量少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穿刺针,所述的针管制作材料是聚丙烯,针管的长度是1.5厘米,针管的内径是5毫米,针管远端边缘向外凸出,凸出的部位有1圈螺纹。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的优点和积极的效果是:现有的穿刺针基本组成结构包括一个针体、针柄、针管和针芯部分,有的含有止血装置(专利申请号201520163518.7),有的含有套管和支管装置(专利申请号201220289413.2),单个的针体的穿刺针在进行血管穿刺时适合血管充盈良好、血管搏动良好、血管位置在穿刺时不易移位的血管;本发明专利穿刺针制作工艺不是由单个的针体、针柄、针管组成,本发明专利穿刺针包括7-13个针体、连体针柄、连体针柄内是与针体数量相等的光滑漏斗腔,包括与针体数量相等的针管,所述的针体安装在所述连体针柄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的下口相连接,所述与针体数量相等的针管安装在所述的连体针柄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的上口相连接,所述针体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所述连体针柄内的光滑漏斗腔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所述的针管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一个针体与一个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和一个针管互相连接,一一对应,成为一个整体,每一排针体相邻两个针体的间距是5-11毫米,第二排针体与第一排针体平行排列,针体的数量比第一排针体少一个,第二排针体距离第一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二排针体每个针体的水平起始位置比第一排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缩进1-3毫米,第三排针体与第二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三排针体数量等于第二排针体数量,第三排针体距离第二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三排针体每个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二排针体水平位置缩进1-3毫米;针体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针体内径1毫米;所述的第一排针体的长度是6.5厘米,所述的第二排针体的长度是7.3厘米,所述的第三排针体的长度是8.1厘米;连体针柄制作材料是不锈钢、聚丙烯,针柄的厚度是5-10毫米;针体远端部位的斜面朝向是从针体数量多的一侧朝向针体数量少的一侧;针管制作材料是聚丙烯,针管的长度是1.5厘米,针管的内径是5毫米,针管远端边缘向外凸出,凸出的部位有1圈螺纹。本发明专利第二排针体和第三排针体与第一排针体的垂直位置在血管走行方向上补充第一排针体之间的空隙,在心脏骤停危重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救治时,血管搏动减弱和触摸不到血管搏动以及出现血管移位情况下,使用本发明专利穿刺针进行穿刺时可以不用精确判断血管位置和血管血液充盈度迅速进行穿刺血管,一次即可顺利穿刺成功,本发明专利三排穿刺针在垂直方向上虽然有距离,但在与血管走行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所有穿刺针是依次排列开,在穿刺血管时与血管的走行垂直方向没有间隙可以遗漏所要穿刺的靶血管,第二排穿刺针针体、第三排穿刺针针体长度比第一排穿刺针针体依次延长0.8厘米,使三排针体的针尖部在同一个斜向的水平面上,在穿刺时三排针体的针尖部可以同时接触待穿刺部位皮肤,同时进针,只要此部位有血管就一定会迅速穿刺成功,待血液从一个针管中持续流出时迅速放入导丝,进行介入治疗的后续操作,本发明专利穿刺针的制造工艺极大缩短了对血管搏动减弱和触摸不到血管搏动患者的穿刺和救治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专利侧面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专利正面观结构示意图,从针管一侧向针体一侧直线观察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3个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本发明专利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这3种。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穿刺针,包括平行排列成3排的7个针体1-a、2-a、3-a,包括连体针柄c,包括排列成3排的连体针柄内7个光滑漏斗腔1-b、2-b、3-b,排列成3排的7个针管1-d、2-d、3-d,针体a安装在所述连体针柄c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b的下口相连接,针管d安装在连体针柄c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b的上口相连接,所述针体a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所述连体针柄内的光滑漏斗腔b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所述针管d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每一个针体与一个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和一个针管互相连接,一一对应,成为一个整体,每一排针体相邻两个针体的间距是11毫米,第一排针体1-a 的数量是3个,第二排针体2-a的数量是2个,第三排针3-a的体数量是2个,第二排针体与第一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二排针体距离第一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二排针体每个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一排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缩进3毫米,第三排针体与第二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三排针体距离第二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三排针体每个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二排针体水平位置缩进3毫米;针体的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针体内径是1毫米;第一排针体的长度是6.5厘米,第二排针体的长度是7.3厘米,第三排针体的长度是8.1厘米;连体针柄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针柄的厚度是6毫米;每一个针体远端部位的斜面朝向是从3个针体的一侧朝向2个针体的一侧,每一个针体远端斜面的角度是30度;针管制作材料是聚丙烯,针管的长度是1.5厘米,针管的内径是5毫米,针管远端边缘向外凸出,凸出的部位有1圈螺纹。使用本穿刺针在穿刺血管搏动减弱患者的血管时,进针3秒后,即可见一针管持续流出血液,证明穿刺成功,迅速放入指引导丝进行介入相关治疗后续步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穿刺针,包括平行排列成3排的10个针体1-a、2-a、3-a,包括连体针柄c,包括平行排列成3排的连体针柄内10个光滑漏斗腔b,平行排列成3排的10个针管1-d、2-d、3-d,针体a安装在所述连体针柄c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b的下口相连接,针管d安装在连体针柄c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b的上口相连接,所述针体a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所述连体针柄内的光滑漏斗腔b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所述针管d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每一个针体与一个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和一个针管互相连接,一一对应,成为一个整体,每一排针体相邻两个针体的间距是8毫米,第一排针体1-a的数量是4个,第二排针体2- a的数量是3个,第三排针体3-a的数量是3个,第二排针体与第一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二排针体距离第一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水平位置,第二排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一排针体的水平位置缩进2毫米,第三排针体与第二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三排针体距离第二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三排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二排针体水平位置缩进2毫米;针体的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针体内径是1毫米;第一排针体的长度是6.5厘米,第二排针体的长度是7.3厘米,第三排针体的长度是8.1厘米;连体针柄制作材料是聚丙烯,针柄的厚度是8毫米;每一个针体远端部位的斜面朝向是从4个针体的一侧朝向3个针体的一侧,每一个针体远端斜面的角度是30度;针管制作材料是聚丙烯,针管的长度是1.5厘米,针管的内径是5毫米,针管远端边缘向外凸出,凸出的部位有1圈螺纹。使用本穿刺针在穿刺触摸不到血管搏动患者的血管时,进针3秒后,即可见一针管持续流出血液,证明穿刺成功,迅速放入指引导丝进行介入相关治疗后续步骤。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穿刺针,包括平行排列成3排的13个针体1-a、2-a、3-a,包括连体针柄c,包括平行排列成3排的连体针柄内13个光滑漏斗腔b,平行排列成3排的13个针管1-d、2-d、3-d,针体a安装在所述连体针柄c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b的下口相连接,针管d安装在连体针柄c上,并与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b的上口相连接,所述针体a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所述连体针柄内的光滑漏斗腔b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所述针管d分为三排平行排列,每排的编号分别为1、2、3,每一个针体与一个连体针柄内光滑漏斗腔和一个针管互相连接,一一对应,成为一个整体,每一排针体相邻两个针体的间距是5毫米,第一排针体1-a的数量是5个,第二排针体2-a的数量是4个,第三排针体3-a的数量是4个,第二排针体与第一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二排针体距离第一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二排针体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一排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缩进1毫米,第三排针体与第二排针体平行排列,第三排针体距离第二排针体垂直距离是6毫米,从三排针体的同一端开始排列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第三排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比第二排针体的起始水平位置缩进1毫米;针体的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针体内径是1毫米;第一排针体的长度是6.5厘米,第二排针体的长度是7.3厘米,第三排针体的长度是8.1厘米;连体针柄制作材料是不锈钢,针柄的厚度是6毫米;每一个针体远端部位的斜面朝向是由5个针体的一侧朝向4个针体的一侧,每一个针体远端斜面的角度是30度;针管制作材料是聚丙烯,针管的长度是1.5厘米,针管的内径是5毫米,针管远端边缘向外凸出,凸出的部位有1圈螺纹。使用本穿刺针在穿刺触摸不到血管搏动患者的血管时,进针3秒后,即可见一针管持续流出血液,证明穿刺成功,迅速放入指引导丝进行介入相关治疗后续步骤。

以上的实施方式表明按本发明专利方法设计制造的穿刺针在对血管搏动减弱和触摸不到血管搏动患者的血管进行穿刺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穿刺成功,并以实施例3为最优化的实施方案,对血管搏动减弱和触摸不到血管搏动患者进行介入操作穿刺时,可以极大缩短穿刺时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