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8991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信息科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因而对老年人的健康监控需求越来越大。老年人需要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但是对于运动量不好把握,过于剧烈的运动会导致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进而引起一些其他并发症。而且,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一些退化,老年人在跌倒后有时难以自行站起,有时跌倒时会导致受伤,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救助,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现有的电子医疗器械通常只能独立工作,无法实现监护人(如被监护对象的子女)对被监护对象的远程监控。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终端比如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能将被监护对象实时身体健康状态远程发送到监护人的智能手机上,这必将能帮助监护人更好地完成监护,而且也不再需要监护人时时刻刻跟随在被监护对象身边“寸步不能离”,可以帮助监护人节约很多时间。

而且,现有的医疗方式往往是在人们感觉身体出问题或者已经出问题之后才去医院就诊治疗。这种医疗方式对身体健康状况监测滞后,往往不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对身体的状况进行监控,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后才进行治疗,没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病情的恶化。

因此,研究设计一种既能及时发现身体异常,能够获得及时就诊,又能实现远程监控的监控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不仅能够实时监控病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还能实现远程监控,大大节省了监护人的时间,实现有效照顾与陪伴,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包括信号采集装置、信号传输模块、中央控制中心、通讯模块和移动设备终端;

所述信号采集装置通过无限网络与信号传输模块连接,包括温度传感器、血压监测器、心率监测仪、定位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用来采集病人的实时体温、血压、血糖、心率状况、实时位置及是否摔倒,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

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用于将信号采集装置采集的信息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

所述中央控制中心将接受信号传输模块传来的信号,并进行转化、处理、分析,然后将分析后的数据报告通过通讯模块传送到移动设备终端;

所述通讯模块与中央控制中心电连接,并与移动设备终端通过无限网络连接,用于将中央控制中心分析后的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终端;

所述移动设备终端包括数据显示模块和警报模块,当接收到的数据报告为正常范围时,会再数据显示模块上显示病人实时健康数据,当数据报告超出正常范围时,移动设备终端会启动警报模块发出警报,提醒监护人病人健康有异,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优选地,所述信号采集装置安装在病人手环或者颈部项链上。

优选地,所述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病人项链上。

优选地,所述信号传输模块具有一定的存储结构,对接收到的信息起到临时保存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中央控制中心包括信号收集单元、信号转化处理单元和信号分析单元,所述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传输装置传输的信号,再传送到信号转化处理单元,经过其转化处理,将信号转化成系统可识别的数据信号,然后在传送给信号分析单元,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终端还包括病人健康数据库,包括病人各项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值,当接收到中央控制中心传送的数据报告时,系统会自动开启搜索功能,检索所述数据报告是否在健康数据库记载的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则为正常,如果不在范围内,则为异常。

优选地,所述信号采集装置、信号传输模块、中央控制中心、通讯模块和移动设备终端均有电池或者电源供电。

优选地,所述中央控制中心还连接有太网芯片。

优选地,所述太网芯片设置在上位机上,所述上位机通过太网芯片与所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网络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位机为计算机或者笔记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设置有多个信号采集装置,能够全方位的反馈被监护人的身体状况,不仅能够实时监控被监护人的身体状况,如体温、血压、血糖及心率是否正常,还能获得被监护人实时位置及是否跌倒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了由于病情潜伏,发现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所述监控系统还能实现远程监控,大大节省了监护人的时间,减轻了监护人的压力,实现有效照顾与陪伴,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所述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的信息流程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信号采集装置;2、信号传输模块;3、中央控制中心;4、通讯模块;5、移动设备终端; 31、信号收集单元;32、信号转化处理单元;33、信号分析单元;51、数据显示模块;52、警报模块;53、健康数据库;6、上位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一种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

所述一种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包括信号采集装置1、信号传输模块2、中央控制中心3、通讯模块4和移动设备终端5;

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通过无限网络与信号传输模块2连接,包括温度传感器、血压监测器、心率监测仪、定位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用来采集病人的实时体温、血压、血糖、心率状况、实时位置及是否摔倒,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所述信号传输模块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

所述信号传输模块2用于将信号采集装置1采集的信息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3;

所述中央控制中心3将接受信号传输模块传来的信号,并进行转化、处理、分析,然后将分析后的数据报告通过通讯模块4传送到移动设备终端5;

所述通讯模块4与中央控制中心3电连接,并与移动设备终端5通过无限网络连接,用于将中央控制中心3分析后的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终端5;

所述移动设备终端5包括数据显示模块51和警报模块52,当接收到的数据报告为正常范围时,会再数据显示模块上显示被监护人实时健康数据,当数据报告超出正常范围时,移动设备终端会启动警报模块发出警报,提醒监护人被监护人健康有异,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安装在被监护人手环或者颈部项链上,既方便携带,又能实现身体指标检测。

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还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摄像装置设置在被监护人项链上,能够更清晰的了解被监护人的实时状况。

所述信号传输模块2具有一定的存储结构,对接收到的信息起到临时保存的作用,避免突然断电时,信息丢失。

所述中央控制中心3包括信号收集单元31、信号转化处理单元32和信号分析单元33,所述信号接收单元31接收到信号传输装置2传输的信号,再传送到信号转化处理单元32,经过其转化处理,将信号转化成系统可识别的数据信号,然后在传送给信号分析单元33,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所述移动设备终端5还包括被监护人健康数据库53,包括被监护人各项生理指标的正常范围值,当接收到中央控制中心传送的数据报告时,系统会自动开启搜索功能,检索所述数据报告是否在健康数据库记载的范围内,如果在范围内则为正常,如果不在范围内,则为异常。

所述信号采集装置1、信号传输模块2、中央控制中心3、通讯模块4和移动设备终端5均有电池或者电源供电。

所述中央控制中心3还连接有太网芯片。

所述太网芯片设置在上位机6上,所述上位机通过太网芯片与所述中央控制中心进行网络连接。

所述上位机6为计算机或者笔记本。

作用原理:

将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血压监测器、心率监测仪、定位仪、加速度传感器和摄像装置的信号采集装置安装在被监护人的项链上,按照被监护人的身体状况设置信号采集装置采集信息的频率,设置好后,信号采集装置会按照一定的频率采集被监护人的身体各项指标,包括体温、血压、血糖、心率状况及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将采集到的信息通过信号传输装置传送到中央控制中心,中央控制中心的信号接收单元接收到信号传输装置传输的信号,再传送到信号转化处理单元,经过其转化处理,将信号转化成系统可识别的数据信号,然后再传送给信号分析单元,形成数据分析报告;然后再通过通讯模块将中央控制中心分析后的数据传送到移动设备终端;当移动设备终端接收到中央控制中心传送的数据报告时,系统会自动开启搜索功能,检索所述数据报告是否在健康数据库记载的范围内,当接收到的数据报告为正常范围时,会在数据显示模块上显示被监护人实时健康数据,当数据报告超出正常范围时,移动设备终端会启动警报模块发出警报,提醒监护人被监护人健康有异,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本发明所述的人体健康辅助监控系统,设置有多个信号采集装置,能够全方位的反馈被监护人的身体状况,不仅能够实时监控被监护人的身体状况,如体温、血压、血糖及心率是否正常,还能获得被监护人实时位置及是否跌倒等,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了由于病情潜伏,发现不及时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期;所述监控系统还能实现远程监控,大大节省了监护人的时间,减轻了监护人的压力,实现有效照顾与陪伴,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