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671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ecompressionandfusion,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术式,早期有效的椎间融合是影响acdf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目前常用的椎间融合器通过终板间植骨而获得椎间融合,但临床观察发现其早期融合率并不乐观。颈椎侧方及钩椎关节区域由于上下骨面距离短、周围血运丰富,临床观察发现于该区域植骨骨愈合效果更佳。植骨材料与植骨床之间的充分接触和紧密结合是获得满意骨愈合的基础。

专利文献(cn203291002u)公开了一种颈椎钩椎关节融合器,但该融合器植骨材料无法和钩椎关节紧密接触,不利于植骨融合。此外,该椎间融合器存在植骨材料向后移位、进入椎管的可能,从而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再有,目前所公开椎间融合器均为终板间或侧方区域单一植骨,植骨材料与植骨床之间的接触较少,影响植骨融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颈椎椎间融合器,具有推压功能,可以使植骨材料与关节或骨面紧密结合,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体和撑开滑块,所述支撑体内有植骨内腔,支撑体的左、右侧各设有一个植骨窗,植骨窗与植骨内腔相通;撑开滑块设于植骨内腔内并可在植骨内腔内滑动;支撑体正面有一条水平设置的滑槽,滑槽与植骨内腔相通;撑开滑块上有直臂,直臂从滑槽处伸出,所述直臂上有外螺纹;所述撑开滑块有两个,所述支撑体上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钉钉道。

进一步的,位于左侧的撑开滑块向左侧的植骨窗单向滑动;位于右侧的撑开滑块向右侧的植骨窗单向滑动。

进一步的,支撑体外壁上植骨窗的后方设有挡板,挡板与滑槽平行。

进一步的,支撑体中央有竖直设有分隔块,分隔块将植骨内腔分割为左、右两个独立的腔室,两个撑开滑块分别设置在其中一个腔室中。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隔块中央有竖直设置的植骨通道,植骨通道贯穿支撑体的顶面和底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直臂适配的锁紧螺母。

其中,所述固定钉钉道有两个,其中一个固定钉钉道始于支撑体正面止于支撑体顶面;另一个固定钉钉道始于支撑体正面止于支撑体底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固定钉钉道适配的固定钉。

优选地,所述植骨内腔底面或前后侧壁有两组倾斜的弹片,一组弹片朝右倾斜,另一组弹片朝左倾斜。

进一步的,支撑体后侧壁中设有不透x光的显影标记,撑开滑块朝向植骨窗的端面设有不透x光的显影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撑开滑块可使植骨材料与钩椎关节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椎间融合效果;

2.支撑体还有上下贯通的植骨通道,可提供在上、下终板及两侧钩椎关节间进行植骨,从而于手术间隙行环绕式植骨,增大了植骨材料与植骨床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椎间融合效果;

3.两个撑开滑块可分别向一个植骨窗单向滑动,操作更方便;

4.两侧植骨窗的后方设有挡板,阻挡植骨材料向后方移位,避免植骨材料进入椎管,降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三维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主剖视图;

图4是图1的俯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1中在植骨内腔内放入植骨材料后未进行挤压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中在植骨内腔内放入植骨材料后挤压后的示意图;

图7是在支撑体上安装固定钉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固定钉安装好后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9是撑开滑块未撑开时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撑开滑块撑开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3的三维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主剖视图;

图13是实施例3的俯剖视图;

图14是实施例3中在植骨内腔内放入植骨材料后未进行挤压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3中在植骨内腔内放入植骨材料后挤压后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5中撑开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撑开滑块未撑开时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撑开滑块撑开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体、2-撑开滑块、3-植骨窗、4-滑槽、5-直臂、6-固定钉钉道、7-植骨内腔、8-锁紧螺母、9-植骨材料、10-植骨通道、11-挡板、12-固定钉、13-显影标记、14-分隔块、15-弹片、16-滑轨、71-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体1和撑开滑块2,支撑体1内有植骨内腔7,支撑体1的左、右侧各设有一个植骨窗3,植骨窗3与植骨内腔7相通;撑开滑块2设于植骨内腔7内并可在植骨内腔7内滑动;支撑体1正面有一条水平设置的滑槽4,滑槽4与植骨内腔7相通。如图4所示,撑开滑块2上有直臂5,直臂5从滑槽4处伸出,直臂5上有外螺纹;撑开滑块2有两个,支撑体1上有用于安装固定的固定钉钉道6。根据安装部位的不同,固定钉钉道6的位置和结构会适应性作出改变。支撑体1采用解剖型设计,其形态与上下终板及钩椎关节形态相适应,与终板紧密接触,支撑体1材质采用聚醚醚酮(peek)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

本实施例中固定钉钉道6有两个,其中一个固定钉钉道6始于支撑体1正面止于支撑体1顶面;另一个固定钉钉道6始于支撑体1正面止于支撑体1底面。

如图6、7、8所示,颈椎椎间融合器还包括与固定钉钉道6适配的固定钉12,以及与直臂5适配的锁紧螺母8。固定钉12可将钩椎关节融合器固定于上下椎体上,锁紧螺母8与直臂5上的外螺纹配合,用于锁紧固定撑开滑块2的位置。撑开滑块2可直接与植骨内腔7滑动配合,也可在植骨内腔7内设置两条与撑开滑块2适配的滑轨,将撑开滑块2内镶嵌于两条滑轨之间。

使用时,如图5,植骨前,将两个撑开滑块2位于植骨内腔7的中央,然后从两个植骨窗3向植骨内腔7中放入植骨材料9,撑开滑块2未撑开时植骨材料9位于植骨窗3内;将支撑体1置入椎间隙中,待位置合适后,如图6所示,用撑开器械撑开两个撑开滑块2,两个撑开滑块2分别向一个植骨窗3滑动,继而将植骨材料9由植骨窗3被推出,并压实植骨材料9,使其紧密贴附在两侧钩椎关节上,可有效提高了椎间融合效果。最后,将撑开滑块用锁紧螺母8锁定,并用固定钉12将支撑体1固定于上下椎体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撑开滑块3可分别向一个植骨窗3单向滑动,具体的,位于左侧的撑开滑块3向左侧的植骨窗3单向滑动;位于右侧的撑开滑块3向右侧的植骨窗3单向滑动。单向滑动的实现结构有多种,例如在植骨内腔7底面设置两组单向齿,两组单向齿分别朝向左侧和右侧,在撑开滑块3上设置与单向齿的弹性片。又如图9、10所示,植骨内腔7底面有两组倾斜的弹片15,一组弹片15朝右倾斜,另一组弹片15朝左倾斜。当撑开滑块3撑开时,可顺势压倒弹片15向植骨窗3滑动;但是当撑开滑块3滑过某一个弹片15后,该弹片15在自身的弹力下弹起阻挡撑开滑块3反向滑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的区别在于:如图11、12、13所示,支撑体1中央有竖直设有分隔块14,分隔块14将植骨内腔7分割为左、右两个独立的腔室71,两个撑开滑块2分别设置在其中一个腔室71中。分隔块14中央有竖直设置的植骨通道10,植骨通道10贯穿支撑体1的顶面和底面。

使用时,如图14、15所示,可提供在上、下终板及两侧钩椎关节间进行植骨,从而于手术间隙行环绕式植骨,增大了植骨材料与植骨床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椎间融合效果。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前面三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6所示,支撑体1外壁上植骨窗3的后方设有挡板11,挡板11与滑槽4平行。两侧植骨窗3的后方设有挡板,阻挡植骨材料向后方移位,避免植骨材料进入椎管,降低手术风险。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前面四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如图17所示,支撑体1后侧壁中设有不透x光的显影标记(图中未示出),撑开滑块2朝向植骨窗3的端面设有不透x光的显影标记13,例如显影针。方便术后观察两个撑开滑块2之间距离,以及支撑体1的位置。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如图18、19所示,弹片15设于植骨内腔7前后壁上,一组弹片15朝右倾斜,另一组弹片15朝左倾斜。当撑开滑块3撑开时,可顺势压倒弹片15向植骨窗3滑动;但是当撑开滑块3滑过某一个弹片15后,该弹片15在自身的弹力下弹起阻挡撑开滑块3反向滑动。

实施例7

如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植骨内腔7内设置两条与撑开滑块2适配的滑轨16,将撑开滑块2内镶嵌于两条滑轨16之间,滑轨16材质为钛合金。当设置滑片15时,可将滑片15设置在滑轨16上。

本发明中的撑开滑块可使植骨材料与钩椎关节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椎间融合效果;支撑体还有上下贯通的植骨通道,可提供在上、下终板及两侧钩椎关节间进行植骨,从而于手术间隙行环绕式植骨,增大了植骨材料与植骨床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强椎间融合效果;两个撑开滑块可分别向一个植骨窗单向滑动,操作更方便;两侧植骨窗的后方设有挡板,阻挡植骨材料向后方移位,避免植骨材料进入椎管,降低手术风险。尤其适用于颈椎钩椎关节。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