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及其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38395发布日期:2018-06-08 19:58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保健食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中,将人体体质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九种类型,多属于亚健康状态。

特禀体质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包括先天性或遗传性生理缺陷、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过敏反应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等几种。特禀质的总体特征为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其中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为: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特禀质人群的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特禀质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特禀体质这一亚健康体质属于慢性病症,病程较长,需要长期用药,逐步调理,以达到固本培源,扶正祛邪的效果。中医常用的剂型有汤剂和中成药如丸剂等,汤剂的药效较好,但是服用时比较繁琐,口感也差,如果长期用药,患者不易坚持,而丸剂的药效又相对较差。

《黄帝内经》中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体质决定了我们的健康,决定了对疾病的易感性。祖国医学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所谓“天人相应”。冬季是人体“收藏”的季节,适当进补可增强体质、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也就是中医学常说的冬令调理或冬令进补。针对特禀体质的亚健康人群,冬令调理选择药物浓度更高,口感佳且携带方便的固体状膏剂将会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冬令调理的中药进补产品,以用于调理特禀体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5-15份、黄芪10-20份、白术5-15份、白蒺藜13-27份、桑葚子15-27份、蝉蜕4-13份、苦参5-16份、枳壳6-19份、生甘草3-8份、乌梅7-18份、路路通9-22份、女贞子9-22份、百合20-40份、丹皮5-16份、地龙5-16份、砂仁1-5份、冬瓜皮13-30份、赤小豆5-17份、茜草13-26份、豨签草12-27份、墨旱莲14-28份、制首乌20-40份、紫草5-15份、龟板胶20-40份、阿胶5-15份、木糖醇15-35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7-13份、黄芪12-18份、白术7-13份、白蒺藜16-24份、桑葚子17-23份、蝉蜕6-10份、苦参7-14份、枳壳9-15份、生甘草5-7份、乌梅9-15份、路路通11-19份、女贞子11-19份、百合25-35份、丹皮7-13份、地龙7-13份、砂仁2-4份、冬瓜皮17-25份、赤小豆8-13份、茜草17-22份、豨签草16-24份、墨旱莲17-23份、制首乌25-35份、紫草7-12份、龟板胶25-35份、阿胶7-13份、木糖醇20-30份。

进一步的,本发明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10份、黄芪15份、白术10份、白蒺藜20份、桑葚子20份、蝉蜕8份、苦参10份、枳壳12份、生甘草6份、乌梅12份、路路通15份、女贞子15份、百合30份、丹皮10份、地龙10份、砂仁3份、冬瓜皮20份、赤小豆10份、茜草20份、豨签草20份、墨旱莲20份、制首乌30份、紫草10份、龟板胶30份、阿胶10份、木糖醇25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的加工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备料、浸泡、煎煮、浓缩和收膏。

进一步的,所述备料步骤为:按照中药膏方组成称取配方量的原料,将除龟板胶、阿胶和木糖醇以外的原料洗净,备用。

进一步的,所述浸泡步骤为:将洗净后的原料加入8-10倍的水浸泡,水埋过原料10~20cm,浸泡8~15h。

进一步的,所述煎煮步骤为: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至药物原料充分膨胀,再用小火保持沸腾煎煮1~2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出药汁,再加清水浸泡过滤后的药渣用小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2~4次,合并过滤后药汁,将残渣压榨、过滤得到压榨液;将煎汁与压榨液合并,静置沉淀2h,过滤,取澄清液备用。

进一步的,所述浓缩步骤为:将煎煮步骤获得的澄清液煮沸、去浮沫,文火煎煮浓缩并搅拌,直至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止,得到清膏。

进一步的,所述收膏步骤为:把木糖醇、烊化后的龟板胶和阿胶,分别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为止,所得膏体罐装,即得。

烊化的步骤为:将龟板胶和阿胶的胶块打碎成胶丁或粉碎为胶粉,将胶丁或胶粉在黄酒中浸泡软化,将软化后的胶丁或胶粉置于蒸锅中隔水加热,直至完全烊化。

本发明的的中药膏方药物浓度更高,口感佳,特别适宜冬令进补,针对平和体质进行调理,不会产生副作用,对人体完全无伤害,能达到一定的强身健体的功效。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药膏方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外,术语“包括”以及他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原料的产品或一系列步骤的方法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原料或步骤,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方法、产品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原料。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原料组分:防风、黄芪、白术、白蒺藜、桑葚子、蝉蜕、苦参、枳壳、生甘草、乌梅、路路通、女贞子、百合、丹皮、地龙、砂仁、冬瓜皮、赤小豆、茜草、豨签草、墨旱莲、制首乌、紫草、龟板胶、阿胶、木糖醇。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益卫固表,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用于特禀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自汁盗汗,血虚萎黄,阴疽漫肿,特禀水肿,内热消渴。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白蒺藜:苦、辛,平,入肝经。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桑葚子:甘,寒。归心、肝、肾经。滋阴补血,润肠,生津。用于阴亏血虚,阴虚消渴,津亏口渴,眩晕耳鸣,肠燥便秘。

蝉蜕:"味甘、咸,性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急慢惊风,破伤风证,小儿夜啼不安。

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枳壳: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

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乌梅: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路路通:味苦,性平。肝、肾经。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用于关节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明目,清虚热;主治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阴虚发热。

百合:味甘,性寒。归心、肺经。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丹皮: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胃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蒸。用于血热吐衄,发斑,阴虚内热,无汗骨蒸,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疮疡肿痛,肠痈腹痛。

地龙:咸,寒。归肝、脾、膀胱经。清热息风,通经活络,清肺平喘,清热利尿。用于高热惊痫、癫狂,痹证及半身不遂,肺热哮喘,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冬瓜皮:味甘,性凉。归脾、小肠经。利尿消肿。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归心、小肠经。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茜草: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滞经闭,跌打瘀痛,风湿痹痛。

豨签草:苦,寒。归肝、肾经。祛除风湿,强健筋骨,清热解毒。用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墨旱莲:味甘酸,性凉,入肝肾二经,无毒。滋补肝肾、凉血止血,可治各种吐血,鼻出血,咳血,肠出血,尿血,痔疮出血,血崩等症。

制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呜,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高脂血症。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龟板胶:味甘咸,性平。滋阴,补血,止血。用于阴虚血亏,劳热骨蒸,吐血,衄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脚膝痿弱,崩漏,带下。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过敏反应等特禀体质其形成多因禀承于父母,感异气之邪而发,或表现为皮疹,或表现为鼻鼽,或为不孕不育,据其体质特征皆由特禀卫表不固,血热易于风动,素禀不耐异气之邪为患。本发明中药膏方,以益气固表,凉血消风,调体为本,表气固则耐邪,血气和则风平。通过大剂量、多种类的药材,使各味药的功效产生协同作用,具有补益肺气,强身抗敏的作用,可用于调理特禀体质,使其精力充沛,抵抗力强,预防疾病的发生。按体质调理,更加有针对性且不会产生副作用,对人体完全无伤害,能达到一定的强身健体的功效。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调理阴虚体质的中药膏方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备料、浸泡、煎煮、浓缩和收膏,最后进行包装,各步骤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本发明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1:

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15份、黄芪20份、白术15份、白蒺藜27份、桑葚子27份、蝉蜕13份、苦参16份、枳壳19份、生甘草8份、乌梅18份、路路通22份、女贞子22份、百合40份、丹皮16份、地龙16份、砂仁1-5份、冬瓜皮30份、赤小豆17份、茜草26份、豨签草27份、墨旱莲28份、制首乌40份、紫草15份、龟板胶40份、阿胶15份、木糖醇35份。

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按照中药膏方组成称取配方量的原料,将除龟板胶、阿胶和木糖醇以外的原料洗净,备用。

浸泡:将洗净后的原料加入8倍的水浸泡,水埋过原料10cm,浸泡8h。

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至药物原料充分膨胀,再用小火保持沸腾煎煮1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出药汁,再加清水浸泡过滤后的药渣用小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4次,合并过滤后药汁,将残渣压榨、过滤得到压榨液;将煎汁与压榨液合并,静置沉淀2h,过滤,取澄清液备用。

浓缩:将煎煮步骤获得的澄清液煮沸、去浮沫,文火煎煮浓缩并搅拌,直至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止,得到清膏。

收膏:把木糖醇、烊化后的龟板胶和阿胶,分别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为止,所得膏体罐装,即得。

其中,胶类药物烊化的步骤为:将龟板胶和阿胶的胶块打碎成胶丁或粉碎为胶粉,将胶丁或胶粉在黄酒中浸泡软化,将软化后的胶丁或胶粉置于蒸锅中隔水加热,直至完全烊化。

实施例2:

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5份、黄芪10份、白术5份、白蒺藜13份、桑葚子15份、蝉蜕4份、苦参5份、枳壳6份、生甘草3份、乌梅7份、路路通9份、女贞子9份、百合20份、丹皮5份、地龙5份、砂仁1份、冬瓜皮13份、赤小豆5份、茜草13份、豨签草12份、墨旱莲14份、制首乌20份、紫草5份、龟板胶20份、阿胶5份、木糖醇15份。

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按照中药膏方组成称取配方量的原料,将除龟板胶、阿胶和木糖醇以外的原料洗净,备用。

浸泡:将洗净后的原料加入10倍的水浸泡,水埋过原料20cm,浸泡15h。

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至药物原料充分膨胀,再用小火保持沸腾煎煮2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出药汁,再加清水浸泡过滤后的药渣用小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2次,合并过滤后药汁,将残渣压榨、过滤得到压榨液;将煎汁与压榨液合并,静置沉淀2h,过滤,取澄清液备用。

浓缩:将煎煮步骤获得的澄清液煮沸、去浮沫,文火煎煮浓缩并搅拌,直至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止,得到清膏。

收膏:把木糖醇、烊化后的龟板胶和阿胶,分别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为止,所得膏体罐装,即得。

其中,胶类药物烊化的步骤为:将龟板胶和阿胶的胶块打碎成胶丁或粉碎为胶粉,将胶丁或胶粉在黄酒中浸泡软化,将软化后的胶丁或胶粉置于蒸锅中隔水加热,直至完全烊化。

实施例3:

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7份、黄芪12份、白术7份、白蒺藜16份、桑葚子17份、蝉蜕6份、苦参7份、枳壳9份、生甘草5份、乌梅9份、路路通11份、女贞子11份、百合25份、丹皮7份、地龙7份、砂仁2份、冬瓜皮17份、赤小豆8份、茜草17份、豨签草16份、墨旱莲17份、制首乌25份、紫草7份、龟板胶25份、阿胶7份、木糖醇20份。

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按照中药膏方组成称取配方量的原料,将除龟板胶、阿胶和木糖醇以外的原料洗净,备用。

浸泡:将洗净后的原料加入9倍的水浸泡,水埋过原料12cm,浸泡10h。

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至药物原料充分膨胀,再用小火保持沸腾煎煮1.5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出药汁,再加清水浸泡过滤后的药渣用小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3次,合并过滤后药汁,将残渣压榨、过滤得到压榨液;将煎汁与压榨液合并,静置沉淀2h,过滤,取澄清液备用。

浓缩:将煎煮步骤获得的澄清液煮沸、去浮沫,文火煎煮浓缩并搅拌,直至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止,得到清膏。

收膏:把木糖醇、烊化后的龟板胶和阿胶,分别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为止,所得膏体罐装,即得。

其中,胶类药物烊化的步骤为:将龟板胶和阿胶的胶块打碎成胶丁或粉碎为胶粉,将胶丁或胶粉在黄酒中浸泡软化,将软化后的胶丁或胶粉置于蒸锅中隔水加热,直至完全烊化。

实施例4:

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13份、黄18份、白术13份、白蒺藜24份、桑葚子23份、蝉蜕10份、苦参14份、枳壳15份、生甘草7份、乌梅15份、路路通19份、女贞子19份、百合35份、丹皮13份、地龙13份、砂仁4份、冬瓜皮25份、赤小豆13份、茜草22份、豨签草24份、墨旱莲23份、制首乌35份、紫草12份、龟板胶35份、阿胶13份、木糖醇30份。

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按照中药膏方组成称取配方量的原料,将除龟板胶、阿胶和木糖醇以外的原料洗净,备用。

浸泡:将洗净后的原料加入9倍的水浸泡,水埋过原料15cm,浸泡12h。

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至药物原料充分膨胀,再用小火保持沸腾煎煮1.5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出药汁,再加清水浸泡过滤后的药渣用小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3次,合并过滤后药汁,将残渣压榨、过滤得到压榨液;将煎汁与压榨液合并,静置沉淀2h,过滤,取澄清液备用。

浓缩:将煎煮步骤获得的澄清液煮沸、去浮沫,文火煎煮浓缩并搅拌,直至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止,得到清膏。

收膏:把木糖醇、烊化后的龟板胶和阿胶,分别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为止,所得膏体罐装,即得。

其中,胶类药物烊化的步骤为:将龟板胶和阿胶的胶块打碎成胶丁或粉碎为胶粉,将胶丁或胶粉在黄酒中浸泡软化,将软化后的胶丁或胶粉置于蒸锅中隔水加热,直至完全烊化。

实施例5:

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防风10份、黄芪15份、白术10份、白蒺藜20份、桑葚子20份、蝉蜕8份、苦参10份、枳壳12份、生甘草6份、乌梅12份、路路通15份、女贞子15份、百合30份、丹皮10份、地龙10份、砂仁3份、冬瓜皮20份、赤小豆10份、茜草20份、豨签草20份、墨旱莲20份、制首乌30份、紫草10份、龟板胶30份、阿胶10份、木糖醇25份。

其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备料:按照中药膏方组成称取配方量的原料,将除龟板胶、阿胶和木糖醇以外的原料洗净,备用。

浸泡:将洗净后的原料加入9倍的水浸泡,水埋过原料18cm,浸泡13h。

煎煮:把浸泡后的药料上火煎煮,先用大火煮沸至药物原料充分膨胀,再用小火保持沸腾煎煮1.5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出药汁,再加清水浸泡过滤后的药渣用小火煎煮1小时,如此反复3次,合并过滤后药汁,将残渣压榨、过滤得到压榨液;将煎汁与压榨液合并,静置沉淀2h,过滤,取澄清液备用。

浓缩:将煎煮步骤获得的澄清液煮沸、去浮沫,文火煎煮浓缩并搅拌,直至药液滴在纸上不散开来为止,得到清膏。

收膏:把木糖醇、烊化后的龟板胶和阿胶,分别倒入清膏中,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不断用铲搅拌,直至将膏汁滴入清水中凝结成珠而不散为止,所得膏体罐装,即得。

其中,胶类药物烊化的步骤为:将龟板胶和阿胶的胶块打碎成胶丁或粉碎为胶粉,将胶丁或胶粉在黄酒中浸泡软化,将软化后的胶丁或胶粉置于蒸锅中隔水加热,直至完全烊化。

实验例1:以下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制得的用于调理特禀体质的中药膏方效果测试。

基本病例情况:临床100例特禀体质病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4岁。过敏体质,即使不是感冒也经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患哮喘10例;容易对药物和食物过敏15例;容易对气味和花粉过敏10例;容易对季节过敏10例,皮肤容易起荨麻疹,皮肤常因过敏出现紫红色瘀点、瘀斑,皮肤常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25例,其他特禀体质症状30例。

用法用量:每次25克,每天1次。取25g药膏放杯中,将沸水冲入,搅拌使之溶化后服下开水冲开后服用。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

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各项体征逐步好转。

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结果统计:治愈57例,有效36例,无效7例。即总有效93例,总有效率93%。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1~5仅仅是用于实现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部分实施例,不应当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仅局限于上述的5个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发明原则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改进。

例如,本发明中药膏方的原料组分并不局限于各实施例所列举的,还可以继续添加其他的中药饮片,进一步完善本发明中药膏方的药材配伍。

再如,本发明中药膏方的制备方法过程中,在浓缩步骤中,在药汁浓缩至清膏时,边搅拌边均匀撒入酸枣壳粉。上述的酸枣壳粉通过将酸枣壳充分粉碎研磨后获得,其粒度级在100~400微米之间。酸枣壳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木质素,其粉体颗粒内的孔隙特别发达,是天然的药物载体,加入中药膏方中,酸枣壳粉内部的孔隙中会充满中药膏方的药物成分,由于纤维素和木质素在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所以可以起到缓释效果,小部分的药物成分储存在酸枣壳粉中,可以不断的释放出药物成分,使得药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存在时间延长。不会因为消化系统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大剂量的药物成分吸收,而造成药物成分的浪费。酸枣壳的粉的加入量为胶类中药用量的1%~3%,不可过多使用,过多使用一方面会造成膏方形态质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因其无法被人体吸收,过多加入会增加肠胃负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