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引流装置的管体规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2995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双套管引流装置的管体规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套管引流装置的管体规整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使用的引流双套管需要负压,双套管通过连接管与负压瓶连接,目前临床负压瓶的连接管用夹子夹在被子上,连接管较长,散落在床边很凌乱,不仅不美观,而且影响护士和家属在床边的活动;此外连接管在负压瓶的顶端管经常折起来,不畅通,起不到负压作用,体内液体达不到引流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套管引流装置的管体规整装置,避免管体弯折,或者被意外牵扯导致引流不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双套管引流装置的管体规整装置,所述的双套管引流装置包括双套管、连接管、负压瓶和负压吸引器,双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的外管套在所述内管的外部,连接管连接内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瓶,负压瓶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体规整装置包括连接管固定装置和设置于负压瓶上的防折弹簧管;

所述的连接管固定装置包括床沿挂扣、圆柱体和U型夹;所述的床沿挂扣为可拆卸的组装结构,包括U型的上拼接板和L型的下拼接板,上拼接板的外侧设置有插孔,下拼接板上设置有与插孔配合的连接柱;

所述的下拼接板上设置有圆柱体以及与圆柱体连接的U型夹,所述圆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拼接板上,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所述的U型夹连接;所述圆柱体的外周设置有管体置放凹槽;所述的凹槽盘旋设置在圆柱体的外周;所述U型夹的夹体与圆柱体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连接管的直径;

所述的防折弹簧管的一端与负压瓶上的管体连接座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管道固定夹;所述的防折弹簧管包括弹簧管本体,所述弹簧管的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纵向开口,构成弹簧本体的弹簧丝在纵向开口处形成断面,纵向开口每一侧的断面中,从上往下数第奇数个断面和第偶数个断面通过弧形弹簧丝连接;所述的管道固定夹包括连接体、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所述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通过扭转弹簧与所述的连接体连接,所述的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通过卡扣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床沿挂扣上还设置有防滑脱装置,包括防脱槽和卡件;所述的防脱槽设置于插孔的两侧;所述的连接柱包括下部的柱体和上部的锥体;锥体的两侧设置有容腔,容腔内设置有卡件,所述的卡件通过第二扭转弹簧安装于锥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下拼接板内设置有防滑移装置,所述的防滑移装置包括设置于下拼接板内的压板,压板上设置有防滑硅胶层;压板通过压簧与下拼接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双套管引流装置的管体规整装置,能够将引流装置使用的连接管很好的收纳,避免管体过长,凌乱的散落在床边不仅不美观,还容易被意外牵扯。在负压瓶接口处设置有防折弹簧管,防止管体弯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连接管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的放大图。

图4为防折弹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管道固定夹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6为管道固定夹闭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套管引流装置的管体规整装置,所述的双套管引流装置包括双套管、连接管1、负压瓶和负压吸引器,双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的外管套在所述内管的外部,连接管连接内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负压瓶,负压瓶2与负压吸引器3连接;管体规整装置包括连接管固定装置4和设置于负压瓶上的防折弹簧管5;

连接管固定装置4包括床沿挂扣、圆柱体41和U型夹42;床沿挂扣为可拆卸的组装结构,包括U型的上拼接板43和L型的下拼接板44,上拼接板的外侧设置有插孔45,下拼接板上设置有与插孔配合的连接柱46;下拼接板44上设置有圆柱体41以及与圆柱体连接的U型夹42,圆柱体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拼接板上,另一端通过复位弹簧47与U型夹连接;所述圆柱体的外周设置有管体置放凹槽48;所述的凹槽盘旋设置在圆柱体的外周;所述U型夹的夹体与圆柱体侧壁之间的间隙小于连接管的直径;

防折弹簧管5的一端与负压瓶上的管体连接座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管道固定夹9;防折弹簧管包括弹簧管本体,所述弹簧管的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纵向开口 51,构成弹簧本体的弹簧丝在纵向开口处形成断面,纵向开口每一侧的断面中,从上往下数第奇数个断面和第偶数个断面通过弧形弹簧丝52连接;所述的管道固定夹9包括连接体91、第一夹片92、第二夹片93,第一夹片92和第二夹片 93通过扭转弹簧与连接体连接,第一夹片92和第二夹片93通过卡扣94扣合。

引流装置连接时管线较长,首先将床沿挂扣挂置在床沿上,然后,将较长的管体部分固定在连接管固定装置上(管体可放入圆柱体的凹槽内,卷绕在圆柱体上,然后用U型夹夹住圆柱体的外周固定)。

床沿挂扣上还设置有防滑脱装置,包括防脱槽491和卡件492;防脱槽设置于插孔的两侧;连接柱包括下部的柱体461和上部的锥体462;锥体462的两侧设置有容腔463,容腔463内设置有卡件492,卡件通过第二扭转弹簧464安装于锥体上。

病床的床沿为矩形板;上拼接板置放在矩形板,骑跨在矩形板上,通过插孔与连接柱的配合将L型的下拼接板拼装在上拼接板上,下拼接板的底边抵住床沿的下表面。过长的管体卷绕在圆柱体的凹槽内,然今后用U型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卡件初始位置为水平设置,在第二扭转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向上和向下翻转,将连接柱推入插孔,在插孔侧壁的作用力下,卡件57向下翻转进入锥体542两侧的凹槽内,使得连接柱顺利进入插孔,到达插孔内的防脱槽 591的位置时,插孔侧壁的作用力消失,在扭转弹簧的作用力下卡件恢复原始位置,卡入定位槽内,实现定位;需要拿下挂扣时,用力抽拉下拼接板,在外力作用下,连接柱往后运动,在插孔侧壁和扭转弹簧的配合下卡件向上翻转,便于连接柱脱离插孔,即可将下拼接板与上拼接板分离。

下拼接板内设置有防滑移装置,所述的防滑移装置包括设置于下拼接板内的压板6,压板6上设置有防滑硅胶层7;压板通过压簧8与下拼接板连接。

挂扣装好后,压板6通过压簧压紧床沿,在防滑硅胶层7挂扣不会在床沿上移动,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