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气体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8020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到在病人手术中用到的一种麻醉气体过滤器。



背景技术:

当医院在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时,手术过程中的麻醉,一般可采用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他们可以分别采用药液、气体、针灸三种麻醉方式。目前最安全的是从气体麻醉机上将麻醉气体通过呼吸罩直接进入病人的呼吸道中,通过药理作用,取得麻醉效果。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处理剩余的麻醉气体,目前采用麻醉气体过滤器,其大都是一次性使用产品,使用后则成为废品,这样浪费资源,增加医疗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麻醉气体过滤器,其在手术过程中,可正常输送麻醉气体,手术结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吸收麻醉呼吸机回路中的麻醉气体,从而终止麻醉过程,并且可重复使用,节省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麻醉气体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为圆筒状的密封空腔体,所述壳体的顶壁中央固定有用于与麻醉呼吸机连接的进气管,进气管的底端伸入壳体的腔体底部与壳体的腔体连通,所述壳体的腔体内中部固定有水平布置的环形隔板,隔板密封套在进气管外周壁上将壳体的腔体分割为上部的过滤区和下部的缓冲区,过滤区内填有吸附剂,隔板上设有连通过滤区和缓冲区的连通管,过滤区的周壁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壳体的底壁中央固定有用于与呼吸罩连接的出气管,出气管与缓冲区连通,排气管的末端连接在出气管上,出气管上于排气管和壳体之间安装有出气阀。

所述隔板上中部设有圆筒状的导流板,导流板将过滤区分割为内环过滤区和外环过滤区,导流板的上端与壳体的顶壁之间设有连通内环过滤区和外环过滤区的导流口,所述连通管与内环过滤区连通,排气管安装在过滤区周壁底部且与外环过滤区连通。

所述壳体的顶壁上设有罩在进气管外周的环形保护套。

所述连通管设有两个,两个连通管对称安装在隔板上。

所述排气管设有两个,两个排气管对称安装在过滤区的周壁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隔板密封套在进气管外周壁上将壳体的腔体分割为上部的过滤区和下部的缓冲区,手术过程中,麻醉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缓冲区,然后通过出气管输送给病人,手术结束后,打开排气阀关闭出气阀,麻醉气体从缓冲区通过连通管进入过滤区被吸附剂吸收过滤,其能够快速吸收麻醉呼吸机管路中的麻醉气体,然后再通过排气管进入出气管输送给病人,使得病人能够快速复苏,并且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节约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麻醉气体过滤器,包括壳体1,壳体1为圆筒状密封空腔体,壳体的顶壁中央固定有用于与麻醉呼吸机连接的进气管2,进气管2的底端伸入壳体的腔体底部与壳体的腔体连通,壳体的腔体内中部固定有水平布置的环形隔板3,隔板3密封套在进气管外周壁上且与壳体的腔体内壁密封固连,隔板3将壳体的腔体分割为上部的过滤区和下部的缓冲区,过滤区内填有吸附剂4,吸附剂可选用氧化铝吸附剂,隔板3上设有竖向布置的连通管5,连通管5贯穿隔板3从而将过滤区和缓冲区连通,过滤区的周壁上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与过滤区连通,排气管6上设有排气阀7,壳体的底壁中央固定有用于与呼吸罩连接的出气管8,出气管8与缓冲区连通,排气管6的末端连接在出气管8上,出气管8上于排气管和壳体之间安装有出气阀9。

隔板3上中部设有筒状的导流板10,导流板10将过滤区分割为内环过滤区和外环过滤区,导流板10的上端与壳体的顶壁之间设有连通内环过滤区和外环过滤区的导流口11,连通管5与内环过滤区连通,排气管6安装在过滤区周壁底部且与外环过滤区连通,这样增加了麻醉气体的流程,使得麻醉气体能够与吸附剂充分接触而被吸收干净。

壳体的顶壁上设有罩在进气管外周的保护套12,保护套12可避免进气管与壳体连接处被损坏。

连通管5设有两个,两个连通管对称安装在隔板上,排气管6设有两个,两个排气管对称安装在过滤区的周壁上,使得麻醉气体流通顺畅,净化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在对病人正常手术麻醉时,打开出气阀9,关闭排气阀7,打开麻醉呼吸机,使得麻醉气体经过进气管进入缓冲区,然后通过出气管输送给病人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打开排气阀7,关闭出气阀9,麻醉气体从缓冲区通过连通管5进入过滤区被吸附剂4吸收过滤,将麻醉气体内的药物吸收,然后再通过排气管进入出气管输送给病人,使得病人能够快速复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