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5954发布日期:2018-06-15 21:28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膏药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能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疾病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并发性疾病,这些疾病成因复杂,可能诱因为寒冷潮湿、过度劳累、气血不畅、痰湿瘀堵、肌体抵抗力弱等等,用现代仪器往往难以准确找出病因,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效果有限,往往不能根治。故大多数患者倾向于膏药外敷于患处进行治疗。

深究目前市面上多数膏药,不难发现其存在以下弊端:

1、药物配伍不够科学,药效受限。

2、药物有效成分不能被充分吸收,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膏药,所述膏药对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技术方案为:一种膏药,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艾叶提取物150~250份、制川乌60~100份、制草乌60~100份、透骨草15~35份、木瓜15~35份、杜仲15~35份、独活15~35份、川牛膝15~35份、当归15~35份、吴茱萸15~35份、威灵仙15~35份、徐长卿15~35份、红花15~35份、伸筋草15~35份、续断15~35份、大黄15~35份、马钱子15~35份、土元15~35份、全蝎15~35份、川芎15~35份、秦艽15~35份、乌鞘蛇20~40份、苏木20~40份、木香20~40份、栀子20~40份、桃仁20~40份、赤芍20~40份、干姜20~40份、鸡血藤20~40份、防风5~25份、荆芥5~25份、白芷5~25份、白芥子5~25份、肉桂5~25份、樟脑5~25份、乳香5~25份、没药5~25份、丁香5~15份、细辛5~15份、雄黄5~15份、硫黄5~15份、冰片5~15份、人工麝香3~7份、蜂蜡80~120份、广丹800~1600份和芝麻油2500~3500份。

优选的,所述膏药由如下重量份原料制成:艾叶提取物180~220份、制川乌70~90份、制草乌70~90份、透骨草20~30份、木瓜20~30份、杜仲20~30份、独活20~30份、川牛膝20~30份、当归20~30份、吴茱萸20~30份、威灵仙20~30份、徐长卿20~30份、红花20~30份、伸筋草20~30份、续断20~30份、大黄20~30份、马钱子20~30份、土元20~30份、全蝎20~30份、川芎20~30份、秦艽20~30份、乌鞘蛇25~35份、苏木25~35份、木香25~35份、栀子25~35份、桃仁25~35份、赤芍25~35份、干姜25~35份、鸡血藤25~35份、防风10~20份、荆芥10~20份、白芷10~20份、白芥子10~20份、肉桂10~20份、樟脑10~20份、乳香10~20份、没药10~20份、丁香5~15份、细辛5~15份、雄黄5~15份、硫黄5~15份、冰片5~15份、人工麝香3~7份、蜂蜡90~110份、广丹1000~1400份和芝麻油2800~3200份。

所述艾叶提取物通过浸泡、加热回流、过滤和浓缩4个步骤进行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浸泡:取800~1200g艾叶于1800~2000g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重量比为1:1)浸泡20~24h,得混合物A;

(2)加热回流:将混合物A于100~110℃条件下加热回流2~3次,每次2~3h,得混合物B;

(3)过滤:将混合物B滤去艾叶残渣,得混合液C;

(4)浓缩:将混合液C于105~110℃条件下进行浓缩,待水-乙醇混合溶剂蒸发完全后即得艾叶提取物。

所述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艾叶提取物、乳香、没药、丁香、细辛、硫黄、雄黄、白芥子及肉桂进行粉碎后混合,得混合物a;

(2)将制川乌、制草乌、透骨草、木瓜、杜仲、独活、川牛膝、当归、吴茱萸、威灵仙、徐长卿、红花、伸筋草、续断、大黄、马钱子、土元、全蝎、川芎、秦艽、乌鞘蛇、苏木、木香、栀子、桃仁、赤芍、干姜、鸡血藤、防风、荆芥及白芷放入芝麻油中武火搅拌炼油,完毕后滤去药渣得药油;

(3)改为文火继续熬炼所得药油,直至药油能滴水成珠,后将广丹加入药油中,充分搅拌后,冷却,得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加热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冰片、人工麝香、樟脑及蜂蜡,充分搅拌后,即得所述膏药。

所述制备步骤(1)中,混合物a粒度为100~120目。

所述制备步骤(2)中,炼油完毕时油烟由黑色变为白色。

所述制备步骤(3)中,搅拌时间为2~4h,冷却温度为25~30℃。

所述制备步骤(4)中,加热熔融温度为120~150℃,搅拌时间为1~2h;所述膏药在尚未冷却时均匀地摊在布上,制成药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膏药,含多种针对性治疗的成分,其中:艾叶提取物、制川乌和制草乌有散寒止疼,治疗关节冷痛、风寒湿痹之功效,并配伍独活、吴茱萸、徐长卿、川芎、秦艽、乌鞘蛇、干姜、防风、荆芥、细辛、雄黄和白芷,辅以温中散寒、祛风除湿之疗效,另外方中栀子、赤芍、硫黄和冰片亦能消热、解毒,着重排出体内寒湿风邪;透骨草、木瓜、川牛膝、威灵仙、伸筋草、马钱子、全蝎、肉桂、樟脑和人工麝香起疏经通络,治疗关节酸痛、屈伸不利之作用;当归、红花、桃仁、白芥子、鸡血藤和苏木可活血疗伤,并配伍乳香、没药和蜂蜡消肿生肌,增强肌体恢复能力;杜仲、续断重点治疗颈肩腰腿关节酸痛、麻木、无力。方中将能够祛风除湿、疏经通络、活血疗伤、消肿生肌等的成分科学地进行配伍,针对性地制备出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骨质增生和椎间盘突出的膏药。

2、所述膏药,方中可活血化瘀、通经舒络的组分占比大,有效药物在患处的吸收和运输效率高。

3、本发明所述膏药制备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1、制备艾叶提取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浸泡:取800g艾叶于2000g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重量比为1:1)浸泡20h,得混合物A;

(2)加热回流:将混合物A于100℃条件下加热回流3次,每次2h,得混合物B;

(3)过滤:将混合物B滤去艾叶残渣,得混合液C;

(4)浓缩:将混合液C于105℃条件下进行浓缩,待水-乙醇混合溶剂蒸发完全后即得艾叶提取物。

2、制备膏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150g艾叶提取物、25g乳香、5g没药、15g丁香、5g细辛、15g硫黄、15g雄黄、5g白芥子及25g肉桂进行粉碎后混合,得混合物a;

(2)将60g制川乌、100g制草乌、15g透骨草、35g木瓜、15g杜仲、35g独活、15g川牛膝、35g当归、15g吴茱萸、35g威灵仙、15g徐长卿、35g红花、15g伸筋草、35g续断、15g大黄、35g马钱子、15g土元、35g全蝎、15g川芎、35g秦艽、20g乌鞘蛇、40g苏木、20g木香、40g栀子、20g桃仁、40g赤芍、20g干姜、40g鸡血藤、5g防风、25g荆芥及5g白芷放入2500g芝麻油中武火搅拌炼油,当油烟由黑色变为白色,即炼油完毕,滤去药渣得药油;

(3)改为文火继续熬炼所得药油,直至药油能滴水成珠,后将800g广丹加入药油中,充分2h搅拌后,冷却至25℃,得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加热至120℃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5g冰片、7g人工麝香、5g樟脑及120g蜂蜡,充分搅拌2h后,即得所述膏药。

实施例2

1、制备艾叶提取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浸泡:取1200g艾叶于1800g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重量比为1:1)浸泡24h,得混合物A;

(2)加热回流:将混合物A于110℃条件下加热回流2次,每次3h,得混合物B;

(3)过滤:将混合物B滤去艾叶残渣,得混合液C;

(4)浓缩:将混合液C于110℃条件下进行浓缩,待水-乙醇混合溶剂蒸发完全后即得艾叶提取物。

2、制备膏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250g艾叶提取物、5g乳香、25g没药、5g丁香、15g细辛、5g硫黄、5g雄黄、25g白芥子及5g肉桂进行粉碎后混合,得混合物a;

(2)将100g制川乌、60g制草乌、35g透骨草、15g木瓜、35g杜仲、15g独活、35g川牛膝、15g当归、35g吴茱萸、15g威灵仙、35g徐长卿、15g红花、35g伸筋草、15g续断、35g大黄、15g马钱子、35g土元、15g全蝎、35g川芎、15g秦艽、40g乌鞘蛇、20g苏木、40g木香、20g栀子、40g桃仁、20g赤芍、40g干姜、20g鸡血藤、25g防风、5g荆芥及25g白芷放入3500g芝麻油中武火搅拌炼油,当油烟由黑色变为白色,即炼油完毕,滤去药渣得药油;

(3)改为文火继续熬炼所得药油,直至药油能滴水成珠,后将1600g广丹加入药油中,充分搅拌4h后,冷却至30℃,得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加热至150℃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15g冰片、3g人工麝香、25g樟脑及80g蜂蜡,充分搅拌1h后,即得所述膏药。

实施例3

1、制备艾叶提取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浸泡:取800g艾叶于1800g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重量比为1:1)浸泡20h,得混合物A;

(2)加热回流:将混合物A于100℃条件下加热回流2次,每次2h,得混合物B;

(3)过滤:将混合物B滤去艾叶残渣,得混合液C;

(4)浓缩:将混合液C于105℃条件下进行浓缩,待水-乙醇混合溶剂蒸发完全后即得艾叶提取物。

2、制备膏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180g艾叶提取物、20g乳香、10g没药、15g丁香、5g细辛、15g硫黄、15g雄黄、10g白芥子及20g肉桂进行粉碎后混合,得混合物a;

(2)将70g制川乌、90g制草乌、20g透骨草、30g木瓜、20g杜仲、30g独活、20g川牛膝、30g当归、20g吴茱萸、30g威灵仙、20g徐长卿、30g红花、20g伸筋草、30g续断、20g大黄、30g马钱子、20g土元、30g全蝎、20g川芎、30g秦艽、25g乌鞘蛇、35g苏木、25g木香、35g栀子、25g桃仁、35g赤芍、25g干姜、35g鸡血藤、10g防风、20g荆芥及10g白芷放入2800g芝麻油中武火搅拌炼油,当油烟由黑色变为白色,即炼油完毕,滤去药渣得药油;

(3)改为文火继续熬炼所得药油,直至药油能滴水成珠,后将1000g广丹加入药油中,充分搅拌2h后,冷却至30℃,得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加热至120℃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5g冰片、7g人工麝香、10g樟脑及110g蜂蜡,充分搅拌1h后,即得所述膏药。

实施例4

1、制备艾叶提取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浸泡:取1200g艾叶于2000g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重量比为1:1)浸泡24h,得混合物A;

(2)加热回流:将混合物A于110℃条件下加热回流3次,每次3h,得混合物B;

(3)过滤:将混合物B滤去艾叶残渣,得混合液C;

(4)浓缩:将混合液C于110℃条件下进行浓缩,待水-乙醇混合溶剂蒸发完全后即得艾叶提取物。

2、制备膏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220g艾叶提取物、10g乳香、20g没药、5g丁香、15g细辛、5g硫黄、5g雄黄、20g白芥子及10g肉桂进行粉碎后混合,得混合物a;

(2)将90g制川乌、70g制草乌、30g透骨草、20g木瓜、30g杜仲、20g独活、30g川牛膝、20g当归、30g吴茱萸、20g威灵仙、30g徐长卿、20g红花、30g伸筋草、20g续断、30g大黄、20g马钱子、30g土元、20g全蝎、30g川芎、20g秦艽、35g乌鞘蛇、25g苏木、35g木香、25g栀子、35g桃仁、25g赤芍、35g干姜、25g鸡血藤、20g防风、10g荆芥及20g白芷放入3200g芝麻油中武火搅拌炼油,当油烟由黑色变为白色,即炼油完毕,滤去药渣得药油;

(3)改为文火继续熬炼所得药油,直至药油能滴水成珠,后将1400g广丹加入药油中,充分搅拌4h后,冷却至25℃,得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加热至150℃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15g冰片、3g人工麝香、20g樟脑及90g蜂蜡,充分搅拌2h后,即得所述膏药。

实施例5

1、制备艾叶提取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浸泡:取1000g艾叶于1900g水-乙醇混合溶剂中(水与乙醇重量比为1:1)浸泡22h,得混合物A;

(2)加热回流:将混合物A于105℃条件下加热回流2次,每次2h,得混合物B;

(3)过滤:将混合物B滤去艾叶残渣,得混合液C;

(4)浓缩:将混合液C于110℃条件下进行浓缩,待水-乙醇混合溶剂蒸发完全后即得艾叶提取物。

2、制备膏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将200g艾叶提取物、15g乳香、15g没药、10g丁香、10g细辛、10g硫黄、10g雄黄、15g白芥子及15g肉桂进行粉碎后混合,得混合物a;

(2)将80g制川乌、80g制草乌、25g透骨草、25g木瓜、25g杜仲、25g独活、25g川牛膝、25g当归、25g吴茱萸、25g威灵仙、25g徐长卿、25g红花、25g伸筋草、25g续断、25g大黄、25g马钱子、25g土元、25g全蝎、25g川芎、25g秦艽、30g乌鞘蛇、30g苏木、30g木香、30g栀子、30g桃仁、30g赤芍、30g干姜、30g鸡血藤、15g防风、15g荆芥及15g白芷放入3000g芝麻油中武火搅拌炼油,当油烟由黑色变为白色,即炼油完毕,滤去药渣得药油;

(3)改为文火继续熬炼所得药油,直至药油能滴水成珠,后将1200g广丹加入药油中,充分搅拌3h后,冷却至25℃,得混合物b;

(4)将混合物b加热至135℃熔融后,加入混合物a、10g冰片、5g人工麝香、15g樟脑及100g蜂蜡,充分搅拌1.5h后,即得所述膏药。

现选取如下典型病例,对本发明所述膏药效果进行说明。

病例1:

个人信息:吴某,男,48岁,矿工。

诊断时间:2008年10月1日。

症状:双膝关节有肿大、疼痛、发软、无力,走路需人搀扶,发病一周。

诊断结果:外感寒湿,经脉瘀滞,劳累过度,筋脉失养。

治疗: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8贴,每次同时外贴膏药2贴(双膝部位),每贴3天。外贴膏药第1次后症状减轻,第2次后能自行走路,疼痛基本消失。后为巩固治疗又继续外贴2次,随访2年症状未复发。

病例2:

个人信息:吕某,男,46岁,务农。

诊断时间:2008年10月11号。

症状:右手腕红肿、疼痛,抓握困难,从手腕向手指有放射性疼痛。

诊断结果:腱鞘炎。因风寒侵袭、劳累与用力过猛所致腱鞘损伤。

治疗: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4贴,每次外贴膏药1贴,每贴3天。外贴膏药第3次后症状痊愈。后为巩固治疗又继续外贴1次,随访1年症状未复发。

病例3:

个人信息:程某,女,56岁,退休。

诊断时间:2009年8月2号。

症状:腰、臀疼痛并发向右腿外侧有放射性针刺感,转侧困难,行步疼痛加重,病程1月余。

诊断结果:肝肾亏虚,劳累致腰部受损从而引起腰椎间盘突出,进而压迫神经。

治疗: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24贴,每次同时外贴膏药3贴(腰、臀及右腿),每贴3天。外贴7次后痊愈。后为巩固治疗又继续外贴1次,随访2年症状未复发。

病例4:

个人信息:李某,女,69岁,退休。

诊断时间:2009年9月4号。

症状:颈部、腰部及双膝疼痛难忍,全身浮肿,站立、行走困难。

诊断结果:风湿类风湿疾病,风湿因子已沉积至关节各部位,形成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及双膝关节炎。

治疗: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进行持续治疗2个半月,期间辅以2次拔火罐进行调理,患者每次同时外贴膏药4贴(颈、腰及双膝),每贴3天。患者病愈后随访2年半症状未复发。

病例5:

个人信息:柴某,男,55岁,教师。

诊断时间:2016年5月6号。

症状:左脚、腿疼痛,行动不便,左上肢不自主抖动,自理困难,病程8月余。

诊断结果:因血压高而引起的中风后遗症,左半身偏瘫。

治疗: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进行持续治疗4个月,期间辅以5次针灸进行调理,患者每次同时外贴膏药4贴(左脚、左腿、左肩及左肘),每贴3天。患者病愈后随访至今症状未复发。

病例6:

个人信息:李某,男,67岁,退休。

诊断时间:2017年2月3号。

症状:腰部疼痛,时轻时重,劳累、受凉后加重,病程1年余。

诊断结果:腰肌劳损及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进行持续治疗2个月,患者每次同时外贴膏药2贴(均贴于腰部),每贴3天。患者病愈后随访至今症状未复发。

病例7:

个人信息:张某,男,40岁,工人。

诊断时间:2017年8月6号。

症状:肩部疼痛不适,遇热疼痛减轻,遇凉疼痛加重,病程3月余。

诊断结果:肩周炎。风寒入侵、劳累过度所致。

治疗:患者使用本发明所述膏药5贴,每次外贴膏药1贴,每贴3天。外贴膏药第4次后症状痊愈。后为巩固治疗又继续外贴1次,随访至今症状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