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95956发布日期:2018-06-15 21:28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药品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510838439.6名称为《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膏》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膏,取透骨草10g、三七16g、红花10g、羌活10g、紫丹参12g、独活15g、白芷16g、细辛16g、川芎10g、山栀子10g、黄介子10g、桑皮10g、青风滕10g、鳖甲10g、狗脊10g、生地12g、蜈蚣15g、防风12g、马钱子10g、石菖蒲12g、买麻滕12g、当归8g、没药20g、川断20g、三七15g、香加皮10g、香附12g、苍术30g、白芷12g、骨碎补12g、红花12g、山甲10g、枳壳12g、地夫子10g、虎骨1g放在食用油300g煎药锅内熬,将葡萄滕100g捣拌均匀加入锅内再继续熬,加入研成末的菟丝子15g、伸筋草12g捣均匀即可成药膏。该发明经过多年给病人治疗过骨质增生、腰间盘突出、颈椎炎等均有疗效。然而,该中药膏配方成分多,制作时需要多次熬煮,熬煮的时间、温度和间隔时间不易控制,而且熬煮时加热温度较高影响了部分配方成分的治疗效果,因此该中药膏的制备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本中药配方简单,制成后能疏经通络,有效改善骨质增生。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配方由69~71份透骨草,29~31份鸭跖草,69~71份生姜,29~31份红花,19~21份鸡血腾,19~21份三七,19~21份威灵仙,19~21份独活,19~21份大黄,19~21份芥子,19~21份羌活和19~21份延胡索组成,所述份为重量份。

作为改进,所述中药分配方由70份透骨草,30份鸭跖草,70份生姜,30份红花,20份鸡血腾,20份三七,20份威灵仙,20份独活,20份大黄,20份芥子,20份羌活和20份延胡索组成,所述份为重量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加热,能充分利用配方材料。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透骨草、鸭跖草、红花、鸡血腾、三七、威灵仙、独活、大黄、芥子、羌活、延胡索按配方中的重量份粉碎成粗粉;

二、取配方中相应重量份的生姜,将生姜捣烂,与步骤一中生成的粗粉混匀;

三、用乙醇体积分数为30~42%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浸渍步骤二产生的混合物,每1g浸渍前的混合物对应的乙醇溶液为5~5.5ml,浸渍时间为7~9小时;

四、按照中国药典附录中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将浸渍后的混合物以每1kg混合物每分钟1~3ml的速度渗漉,收集漉液备用;

五、用乙醇体积分数为30~42%的乙醇溶液加入漉液中使总溶液体积调整为整数值,总溶液的体积与步骤二中生成的粗粉的重量成比例,当粗粉重量为340~380g时,总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作为改进,步骤二制成的粗粉重量为360g,步骤三中加入的乙醇溶液为1900ml,步骤五中总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作为改进,步骤三中浸渍的时间可优选为8小时。

作为改进,收集步骤四中收集漉液后剩余的滤渣,压榨滤渣,收集滤渣汁,将收集的滤渣汁静置使其充分沉淀,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与步骤四中形成的漉液混合形成步骤五所需的漉液。

进一步改进,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4小时。

作为改进,抽取步骤五所得总溶液中的部分溶液作为样品,检测样品中大黄素含量,当每1ml总溶液中大黄素含量不少于6.Oμg时,本中药制备合格。

进一步改进,将检测合格的总溶液灌装。

作为改进,步骤三与步骤五中所用的乙醇溶液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配方不使用山甲、地夫子、虎骨等需要熬煮的原料,简化中药制备步骤,无需考虑熬煮温度,时间和间隔时间,降低制备难度,提高成品质量和加工效率;渗漉后的滤渣可以收集后榨汁,并混入渗漉液中,充分利用原材料,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制备方法所需的溶剂,以及粗粉的质量均可以通过量具精确测量,达到理想的成分配比,实现制备目的;制成的中药能疏经通络,活血止痛,能用于肢体活动不利的辅助治疗,有助于减缓和消除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由于制成的中药为液状,因此能方便擦敷在患处,应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用于治疗骨质增生的中药,所述中药的配方由69~71份透骨草,29~31份鸭跖草,69~71份生姜,29~31份红花,19~21份鸡血腾,19~21份三七,19~21份威灵仙,19~21份独活,19~21份大黄,19~21份芥子,19~21份羌活和19~21份延胡索组成,所述份为重量份。

中药分配方可优选由70份透骨草,30份鸭跖草,70份生姜,30份红花,20份鸡血腾,20份三七,20份威灵仙,20份独活,20份大黄,20份芥子,20份羌活和20份延胡索组成,所述份为重量份。

本实施例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透骨草、鸭跖草、红花、鸡血腾、三七、威灵仙、独活、大黄、芥子、羌活、延胡索按配方中的重量份粉碎成粗粉;

二、取配方中相应重量份的生姜,将生姜捣烂,与步骤一中生成的粗粉混匀;

三、用乙醇体积分数为30~42%的乙醇溶液作为溶剂浸渍步骤二产生的混合物,每1g浸渍前的混合物对应的乙醇溶液为5~5.5ml,浸渍时间为7~9小时;

四、按照中国药典附录中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将浸渍后的混合物以每1kg混合物每分钟1~3ml的速度渗漉,收集漉液备用;

五、用乙醇体积分数为30~42%的乙醇溶液加入漉液中使总溶液体积调整为整数值,总溶液的体积与步骤二中生成的粗粉的重量呈比例,当粗粉重量为340~380g时,总溶液的体积为1000ml。

步骤二中透骨草70g,鸭跖草30g,生姜70g,红花30g,鸡血腾20g,三七20g,威灵仙20g,独活20g,大黄20g,芥子20g,羌活20g和延胡索20g,步骤三中加入的乙醇溶液为1900ml,步骤五中总溶液的体积为1000ml。步骤三中浸渍的时间为8小时。收集步骤四中收集漉液后剩余的滤渣,压榨滤渣,收集滤渣汁,静置收集的滤渣汁使其充分沉淀,取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与步骤四中形成的漉液混合形成步骤五所需的漉液。所述静置的时间为24小时。抽取步骤五所得总溶液中的部分溶液作为样品,检测样品中大黄素含量,当每1ml总溶液中大黄素含量不少于6.Oμg时,本中药制备合格,将检测合格的总溶液灌装即得本发明的中药。步骤三与步骤五中所用的乙醇溶液乙醇的体积分数为40%。

本发明实施例制得的成品为红棕色液体,以下称本发明制得的成品为本品。

鉴别

(1)取本品30ml,置水浴上蒸干,加水1ml湿润,再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超声处理30分钟,吸收上清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放置使分层,取上层溶液蒸干,残渣中加甲醇1ml使残渣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三七皂甙R1、人参皂甙Rb1、Rg1,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2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收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2)取本品30ml,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乙醚1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中加甲醇2ml使残渣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独活对照药材0.5g,加乙醚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线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25ml,置水浴上蒸干,加水10ml使本品溶解,再加盐酸1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30分钟。立即冷却,滤过,滤液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中加三氯甲烷1ml使残渣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黄对照药材0.lg,加甲醇20ml,浸渍l小时,滤过,取滤液5ml,蒸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线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置氨蒸汽中薰后,日光下斑点变为红色。

(4)取本品30ml,置水浴上蒸干,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微热使残渣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残渣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lg,加甲醇5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7.5:4:1)为展开剂,置以展开剂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以碘蒸汽熏至斑点显色清洗,置紫外线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检查

乙醇量应为30%-42%(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X M)。

精密量取本品澄清液10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置水浴上蒸干,在105℃干燥3小时,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称定重量,遗留残渣不得少于3.0%。

其它应符合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N)。

含量测定

依据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1%磷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0nm。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减压干燥24小时的大黄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l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10ml,用三氯甲烷振摇提取5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水浴蒸干,残渣用乙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方法为,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1ml含大黄以大黄素(C15H10O15)计,不得少于6.Oμg。

本中药的功能为,疏经通络,活血止痛,用于骨质增生引起的疼痛,肢体活动不利的辅助治疗。

本中药的用法为,外用,擦敷于患处,配合按摩数分钟,一次约2ml,一日3~5次。

使用的注意事项为,婴儿及皮肤破损者禁用;酒精过敏者慎用。

灌装后的规格为,每瓶装30ml,或,每瓶装100ml。

本中药需密封贮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