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1318发布日期:2019-06-11 22:13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人工角膜植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预防人工角膜植入手术后感染的载药接触镜。



背景技术:

人工角膜是用于取代混浊角膜组织,由异质成形材料制成的一种特殊屈光装置,通过手术植入患眼,以获得一定视力。人工角膜植入例数在近年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其中一个原因是患者在术后终身使用抗细菌和抗真菌的抗生素,使得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大大下降,虽然此举使得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但细菌性眼内炎仍然是人工角膜植入术后的一大担忧,过去10年内的文献报道此并发症的发生率在3.2%~16.7%之间;另一方面术后终身应用抗生素,患者的依从性是一个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在患者眼中缓慢释放抗生素的载药角膜接触镜,其能避免患者术后需要每天多次滴加抗生素眼药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包括软性接触镜和包覆所述软性接触镜的载药层,所述载药层由抗生素和载有抗生素的载体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软性接触镜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聚丙烯酰胺类化合物、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类化合物、聚丙烯酸酯类化合物、聚硅氧烷ps类化合物、聚氨酯p类化合物或硅水凝胶。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抗生素为奎诺酮类化合物、大环内酯类化合物、β-内酰胺类化合物、氨基糖苷类化合物、多肽类化合物和抗真菌药物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奎诺酮类化合物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洛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雷沙星、芦氟沙星、克林沙星、巴罗沙星和曲伐沙星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为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β-内酰胺类化合物为青霉素类化合物、头孢菌素类化合物、新型β-内酰胺类化合物、β-内酰胺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氨基糖苷类化合物为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多肽类化合物为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抗真菌药物为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5-氟胞嘧啶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载体为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聚己酸内酯、壳聚糖、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乙基纤维素和尤特奇s-100中的至少一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载有抗生素类药物的角膜接触镜上,抗生素类药物以包裹于高分子载体中的形式附载到角膜接触镜上,患者佩戴后,抗生素在患眼中缓慢释放,维持一定的眼内浓度,达到预防人工角膜术后眼表及眼内炎症的作用;本发明把抗生素负载于患者术后需要佩戴的软性接触镜上,患者佩戴后,抗生素以一定的速率从软性接触镜中缓释出来,维持眼表的抗生素浓度在最低起效浓度以上,达到预防眼内炎发生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载药的角膜接触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软性接触镜,2、载药层,3、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如图1所示,包括软性接触镜1和包覆软性接触镜1的载药层2,载药层2由抗生素和载有抗生素的载体3制成;

其中,软性接触镜1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抗生素为洛美沙星;载体3为丙氧化甘油三丙烯酸酯。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如图1所示,包括软性接触镜1和包覆软性接触镜1的载药层2,载药层2由抗生素和载有抗生素的载体3制成;

其中,软性接触镜1的材质为聚n-乙烯基吡咯烷酮类化合物;抗生素为妥布霉素;载体3为聚己酸内酯和尤特奇s-100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1:3。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如图1所示,包括软性接触镜1和包覆软性接触镜1的载药层2,载药层2由抗生素和载有抗生素的载体3制成;

其中,软性接触镜1的材质为硅水凝胶;载体3为壳聚糖;抗生素为克拉霉素和万古霉素的混合物,两者的质量比为5:2。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如图1所示,包括软性接触镜1和包覆软性接触镜1的载药层2,载药层2由抗生素和载有抗生素的载体3制成;

其中,软性接触镜1的材质为聚硅氧烷ps类化合物;载体3为聚己酸内酯;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化合物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其中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6%。

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如图1所示,包括软性接触镜1和包覆软性接触镜1的载药层2,载药层2由抗生素和载有抗生素的载体3制成;

其中,软性接触镜1的材质为聚氨酯p类化合物;载体3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抗生素为伊曲康唑。

实施例6

本发明的一种载药的角膜接触镜,如图1所示,包括软性接触镜1和包覆软性接触镜1的载药层2,载药层2由抗生素和载有抗生素的载体3制成;

其中,软性接触镜1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聚丙烯酰胺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中两者的质量比为1:4;载体3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抗生素为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两性霉素b的混合物,三者在载体上的载药质量比为1:1:1;

上述软性接触镜的制备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聚丙烯酰胺类化合物在37℃、紫外线触发条件下共聚交联成软性接触镜。

上述软性接触镜1与载有抗生素的载体3以共混浇铸或浸泡渗透的方式形成载药的角膜接触镜。

实施例7

初步动物实验表明,实施例6的角膜接触镜植入兔眼后,释放的药物在兔眼内呈零级药代动力学释放,释放时间长达2周,2周内兔眼房水内可检测出测试药物(即抗生素)的浓度均在3.6mg/ml以上。

本发明的软性接触镜本身带有湿润人工角膜植入术后术眼眼表以及初步的预防感染的功能。实验表明,本发明的载有抗生素的软性接触镜在术眼内以零级药代动力学能缓慢释放,足以达到抗生素的最小起效浓度。佩戴本发明载药软性接触镜,解决了患者术后终身使用抗生素的依从性问题,从而进一步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抗生素负载于患者术后日夜佩戴的软性接触镜上,使抗生素在患者患眼表面缓慢释放从而达到抗生素的最低起效浓度;本发明解决了患者术后每天多次滴抗生素眼药水的难题,进一步降低眼内炎等人工角膜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