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方法及放射线治疗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1168发布日期:2019-07-20 01:22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方法及放射线治疗装置与流程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方法及放射线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放射线治疗装置中,为了确认患者的病变部的位置,而设置x射线图像的摄影用的x射线管及平板探测器。在这种放射线治疗装置中,将配置于等中心(isocenter)的模体作为基准来进行各种设备的对位的技术为人们所知。

作为这种技术,有日本国的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6-221156号公报(以下,称为特许文献1)。

在前述的技术中,摄影出映现模体的x射线图像,并基于该x射线图像,进行平板探测器的位置的调整。但是,必须使x射线图像的摄影和平板探测器的移动交替地反复,直到平板探测器达到适当的位置为止,存在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的操作效率差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考虑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的操作效率提高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技术。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具备:引导部,设置于平板探测器的表面侧,映现于x射线图像中并且能够通过光学设备测定;以及固定部,使上述引导部相对于在上述平板探测器与其支承部之间设置的位置调整部的上述平板探测器侧或上述支承部侧中的某一方固定。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能够使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的操作效率提高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放射线治疗装置的治疗室的侧剖视图。

图2示出了平板探测器,(a)是表示摄影x射线图像时的平板探测器的摄影位置的主视图,(b)是表示进行放射线治疗时的平板探测器的退避位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概念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位置调整方法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图6,对第1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进行说明。以下,将图1及图3的纸面左侧作为平板探测器及位置调整装置的正面侧(前方侧)进行说明。

图1的附图标记1是放射线治疗装置。该放射线治疗装置1设置于治疗室2。放射线治疗装置1用于对作为被检体的患者k的体内产生的肿瘤等的患部照射治疗用的放射线来进行治疗。治疗用的放射线使用x射线、γ射线、电子线、质子线、中子线、重粒子线。另外,治疗室2是被将放射线切断的混凝土制的墙壁3、天花板4及地板5包围的房间。

在治疗室2中,设定治疗用的放射线最集中地照射的位置即等中心c。在治疗室2的墙壁3上设置有成为用于设定等中心c的基准的基准部6。另外,基准部6被设置在四方的墙壁3的多个位置。

通过用光学设备7对至少3个基准部6的位置进行测定,从而能够确定等中心c的位置。并且,通过用光学设备7测定这些基准部6的位置,能够确定等中心c的横轴c1和纵轴c2。在本实施方式中,等中心c的横轴c1成为水平轴,等中心c的纵轴c2成为垂直轴。通过等中心c的横轴c1和纵轴c2,设定治疗室2的三维基准坐标系。

本实施方式的光学设备7,是能够在光学上测定位置、距离或角度的设备。例如,是光波测距仪、经纬仪(transit)、自动安平水准仪(autolevel)、全站仪(totalstation)、激光跟踪仪(lasertracker)。即,所谓的光学设备7,包括使用操作员的肉眼能够进行测定的设备、使用激光光线能够进行测定的设备。另外,所谓的光学设备7,既可以是测定二维的位置关系的设备,也可以是测定三维的位置关系的设备。

在进行放射线治疗时,必须将充分的输出的放射线精确地照射到患者k的患部的位置。并且,需要抑制患部的附近的正常的组织的被照射量。因此,在即将治疗前摄影到映现有患者k的患部的x射线图像、并确认患者k的患部被配置于等中心c,在此基础上开始治疗用的放射线的照射。

放射线治疗装置1具备供患者k安置的治疗台8、对患者k照射治疗用的放射线的放射线照射装置9、及在即将治疗前对患者k照射x射线并摄影出x射线图像的x射线图像摄影装置10。

在各种装置的设置时或保养时,光学设备7被带入治疗室2。并且,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对各种装置的位置、设置于墙壁3的基准部6的位置进行测定。操作员将各种装置的位置与基于基准部6取得的等中心c的位置进行比较,在各种装置有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进行该装置的位置的调整。

治疗台8通过设置于地板5的可动臂11来支承。通过使该可动臂11动作,治疗台8以载有患者k的状态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移动。并且,在治疗开始前,在通过x射线图像确认患者k的患部的位置的同时使治疗台8移动,从而使患者k的患部配置于等中心c。

从放射线照射装置9照射的治疗用的放射线的照射方向r1,朝向等中心c。即,从放射线照射装置9照射的治疗用的放射线在等中心c通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治疗用的放射线的照射方向r1与等中心c的横轴c1一致。

x射线图像摄影装置10具备:照射x射线摄影用的x射线的x射线照射部12(x射线管)、及通过从该x射线照射部12照射的x射线来生成x射线图像的平板探测器13(fpd:平面x射线检测器)。

x射线照射部12被设置于天花板4的升降臂14悬挂。通过使该升降臂14动作,在进行x射线图像的摄影时,x射线照射部12一直下降到摄影位置为止。另外,在开始放射线治疗时,x射线照射部12被上升到退避位置为止。

另外,从位于摄影位置的x射线照射部12照射的x射线的照射方向r2,朝向等中心c。即,从x射线照射部12照射的x射线在等中心c通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射线的照射方向r2与等中心c的横轴c1一致。并且,在该x射线的照射方向r2的前方,配置平板探测器13。

平板探测器13是计算机x射线摄影中使用的拍摄元件。该平板探测器13是呈平面板状的电子设备(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探测器13主视时呈四边形状(参照图2)。通过对该平板探测器13的呈平面状的表面照射x射线,来摄影出x射线图像。

平板探测器13具备将入射的x射线变换为光的闪烁器。闪烁器的光通过构成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变换为电信号。并且,变换后的电信号,通过薄膜晶体管开关而被读出。并且,通过模拟/数字变换元件和低噪声放大电路来处理电信号而生成x射线图像。

如图1所示,平板探测器13被支承于从地板5立起的板状的基部15。在该基部15的正面侧配置平板探测器13。

如图3所示,在基部15的正面侧,固定有上下2列的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轨道16。这些轨道16保持有滑动部17。并且,该滑动部17被固定于支承部18的背面。即,支承部18以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保持于轨道16。另外,在支承部18的正面侧,设置能够相对于支承部18移动的移动部19。在该移动部19的正面侧固定平板探测器13。

平板探测器13,能够在摄影x射线图像时的摄影位置(参照图2(a))与进行放射线治疗时的退避位置(参照图2(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可能。

另外,在基部15,在与放射线照射装置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20。在平板探测器13位于退避位置时,能够从放射线照射装置9朝向等中心c照射治疗用的放射线。另外,在平板探测器13位于摄影位置时,从x射线照射部12照射的x射线入射至平板探测器13。

并且,在移动部19与支承部18之间,设置有操作员手动调整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所用的作为位置调整部的位置调整单元21。

位置调整单元21具备相对于供平板探测器13固定的移动部19而固定的第1部件22、相对于支承部18而固定的第2部件23及用于调整第1部件22与第2部件23之间的距离的操作部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单元21设置于平板探测器13与其支承部18之间。并且,第1部件22经由移动部19,相对于平板探测器13而固定。即,第1部件22是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侧的部件。另外,第2部件23相对于支承部18而固定。即,第2部件23是位置调整单元21的支承部侧的部件。并且,在第1部件22与第2部件23之间设置有距离调整用的间隙。

另外,在第1部件22和第2部件23,分别形成内螺纹。并且,在位置调整单元21设置有与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25。操作员通过手动旋转操作部24,能够使外螺纹25旋转。通过该外螺纹25的旋转,能够调整第1部件22与第2部件23之间的距离。

如图2(a)所示,位置调整单元21与平板探测器13的四边分别对应地各设置有2个。操作员通过对各个位置调整单元21的操作部24进行操作,能够进行平板探测器13的横方向(x轴)或纵方向(y轴)的位置的微调整。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平板探测器13,可装拆地安装有在进行位置的微调整时使用的位置调整装置26。该位置调整装置26具备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接触的引导部27及固定于平板探测器13的周缘的固定部28。

引导部27包括:与平板探测器13的横方向(x轴)对应地延伸的金属线31、与平板探测器13的纵方向(y轴)对应地延伸的金属线32。这2根金属线31、32的各自的端部,被固定于形成框状的固定部28的四边的各自的中央。另外,2根金属线31、32配置为十字形状。金属线31、32彼此的交叉角度为90度。

并且,金属线31、32彼此的交点,设置为与平板探测器13的大致中心位置对应。这些金属线31、32形成为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2轴的直线状。

另外,金属线31、32是金属制的。因此,若在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配置有金属线31、32的状态下照射x射线,则金属线31、32的像会映现于x射线图像。通过使用这些金属线31、32,能够容易地形成映现于x射线图像并且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的引导部27。即,能够通过x射线图像确定引导部27的位置。另外,固定部28既可以是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金属制,也可以是不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合成树脂制。

固定部28固定于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另外,位置调整单元21的第1部件22固定于移动部19的各个四边。即,固定部28相对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侧的第1部件22而固定。

如图2(a)所示,在各种装置的设置时或保养时,对平板探测器13安装位置调整装置26。并且,从x射线照射部12对平板探测器13照射x射线,进行位置调整用的x射线图像的摄影。操作员基于该x射线图像,确认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是否精确地配置在与等中心c对应的位置。这里,在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未精确地配置于与等中心c对应的位置的情况下,操作员参照位置调整装置26的引导部27,调整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

接下来,对使用了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的实施形态进行详述。图5是表示从正面观看平板探测器13的状态的概念图。

关于图5的附图标记,将等中心c的横轴c1(例如,水平轴)与纵轴c2(例如,垂直轴)的交点、而且是与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设为p1。将引导部27的2条金属线31、32交叉的第2位置设为p2。将平板探测器13的中央横轴41与中央纵轴42的交点、而且与x射线图像的图像中心对应的第3位置设为p3。

另外,将第1位置p1与第2位置p2的第1差分设为d1。将第2位置p2与第3位置p3的第2差分设为d2。将第1位置p1与第3位置p3的第3差分设为d3。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差分,是二维坐标的差分。另外,差分包括,位置偏移的方向和位置偏移的距离中的至少某一方。

等中心c及引导部27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因此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确定第1差分d1。并且,由金属线31、32构成的引导部27,映现于x射线图像,因此能够通过x射线图像确定第2差分d2。并且,通过确定第1差分和第2差分,能够确定第3差分d3。

通过确定第3差分d3,把握作为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的第3位置p3和与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p1的位置偏移量。因此,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测定引导部27,并确认第2位置p2,并且对位置调整单元21的操作部24进行操作,而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此时,调整为第2位置p2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成为与第3差分d3对应的方向及距离。

例如,在图5中,第3位置p3向第1位置p1的左上方偏移。因此,操作员使第2位置p2向右下方移动。此时,使第2位置p2的移动方向与第3差分d3的倾斜对应,并且使第2位置p2的移动距离与第3差分d3的长度对应。这样,以第2位置p2移动的方式,操作员通过光学设备7确认引导部27的位置,并且对位置调整单元21进行操作而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

另外,在第1差分d1已被确定的阶段,操作员也可以对位置调整单元21进行操作而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并使第2位置p2与第1位置p1一致。即,可以事先使第1差分d1为零。通过事先使第1差分d1为零,从而省去基于第1差分和第2差分计算第3差分d3的功夫。

另外,引导部27的2条金属线31、32形成为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2轴的直线状,所以能够确认平板探测器13的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移动量。

另外,在基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后,将位置调整装置26从平板探测器13拆下。

接下来,使用图6的流程图对使用了位置调整装置26的位置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步骤s11中,操作员将位置调整装置26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此时,引导部27设置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侧。

在接下来的步骤s12,操作员将位置调整装置26的固定部28固定于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这里,固定部28既可以被螺旋固定到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也可以使用规定的夹具而被固定于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

在接下来的步骤s13中,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测定与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p1、引导部27表示的第2位置p2。

在接下来的步骤s14中,操作员基于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的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确定第1位置p1与第2位置p2之间的第1差分d1。

在接下来的步骤s15中,操作员对x射线图像摄影装置10进行操作,从x射线照射部12朝向在等中心c通过的照射方向r2照射x射线。该x射线入射至平板探测器13,从而进行映现引导部27的金属线31、32的x射线图像的摄影。操作员通过该x射线图像,测定第2位置p2和第3位置p3。

在接下来的步骤s16中,操作员基于通过x射线图像测定出的第2位置p2和第3位置p3,确定第2位置p2与第3位置p3之间的第2差分d2。

在接下来的步骤s17中,操作员基于第1差分d1和第2差分d2,确定第1位置p1与第3位置p3之间的第3差分d3。

在接下来的步骤s18中,操作员对位置调整单元21进行操作,在第3差分d3变为零的方向上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伴随着该平板探测器13的移动,引导部27也移动。

这样,操作员用光学设备7确认引导部27的位置,并且对操作部24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另外,通过对操作部24进行操作,引导部27与第1部件22连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

另外,引导部27相对于平板探测器13固定,因此平板探测器13与引导部27一起移动,所以容易进行使用了光学设备7的调整。

在接下来的步骤s19中,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测定引导部27表示的第2位置p2。

在接下来的步骤s20中,操作员确认第2位置p2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是否是与第3差分d3对应的方向及距离,即确认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即第3位置p3是否与和等中心c对应的目标位置即第1位置p1一致。

这里,在第3位置p3与第1位置p1不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0中为否),返回到前述的步骤s18。另一方面,在第3位置p3与第1位置p1一致的情况下(步骤s20中为是),进入到步骤s21。

在接下来的步骤s21中,操作员将固定部28的固定解除,将位置调整装置26从平板探测器13拆下,结束作业。

这样,能够使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定位于等中心c。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位置调整单元21进行操作而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时,仅仅通过使用了光学设备7的测定就能完成。即,可以不进行x射线图像的摄影,所以能够在短期间内完成作业。这样,能够削减放射线治疗装置1的点检期间调整。并且,能够维持各种装置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7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接触,从而从平板探测器13到引导部27的距离,比从平板探测器13到x射线照射部12的距离小。因此,能够使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的精度提高。

另外,可以反复执行步骤s13至步骤s20,直到平板探测器13高精度地移动到目的位置为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x射线照射部12照射的x射线在等中心c通过,但在进行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时,也可以是从x射线照射部12照射的x射线未必在等中心c通过。即使在该情况下,引导部27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接近,从而位置调整的精度得以提高。

另外,也可以是,在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完毕后,在等中心c设置校正用模体,摄影出x射线图像,基于该x射线图像,进行x射线照射部12的位置调整,以使x射线在等中心c通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平板探测器13的xy方向的调整进行了说明,但距等中心c的距离方向和平板探测器13的面精度(xy平面)的调整另外有调整机构,在进行该调整以后进行本实施方式所示的xy面内的调整。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7和图8对第2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26a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7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26a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该位置调整装置26a具备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接触的引导部27a和固定于平板探测器13的周缘的固定部28a。

引导部27a包括从形成框状的固定部28a的四边的各自的中央朝向框的中央延伸的4条金属线33、34、35、36。这些金属线33、34、35、36,形成为能够用光学设备7测定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2轴的直线状。

如图8所示那样,将各个金属线33、34、35、36延长后的虚拟线39、40彼此的交叉角度为90度。虚拟线39、40彼此的交点,设置为与平板探测器13的大致中心位置对应。

与平板探测器13的横方向(x轴)对应地延伸的左右2条金属线33、34的虚拟线39设置于纵方向的同一位置。即,通过左右2条金属线33、34,能够确定二维坐标的x轴。另外,与平板探测器13的纵方向(y轴)对应地延伸的上下2条金属线35、36的虚拟线40设置于横方向的同一位置。即,通过上下2条金属线35、36,能够确定二维坐标的y轴。

关于图8的附图标记,将引导部27a的4条金属线33、34、35、36的虚拟线39、40交叉的第2位置设为p2。其他的附图标记即第1位置p1、第3位置p3、第1差分d1、第2差分d2及第3差分d3是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

等中心c及引导部27a的4条金属线33、34、35、36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来测定,因此能够基于金属线33、34、35、36的虚拟线39、40,通过光学设备7来确定第1差分d1。并且,引导部27a的4条金属线33、34、35、36映现于x射线图像,因此能够基于金属线33、34、35、36的虚拟线39、40,通过x射线图像确定第2差分d2。并且,通过确定第1差分和第2差分,能够确定第3差分d3。

通过确定第3差分d3,把握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即第3位置p3与和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p1的位置偏移量。因此,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测定引导部27a,确定第2位置p2,并且对作为位置调整部的位置调整单元21的操作部24进行操作,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此时,调整为,第2位置p2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成为与第3差分d3对应的方向及距离。

另外,通过用光学设备7测定多个金属线33、34、35、36,能够测定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轴。即,通过用光学设备7测定多个金属线33、34、35、36的移动量,能够确认平板探测器13的移动量。

在第2实施方式中,多个金属线33、34、35、36成为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多个标记部。并且,位置调整装置26a被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时,金属线33、34、35、36设置于平板探测器13的周缘部。

这样,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多个金属线33、34、35、36,未配置于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所以在作为被检体的患者k的x射线图像的摄影时,金属线33、34、35、36不会成为妨碍。即,在第2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基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后,不从平板探测器13拆下位置调整装置26a,而照射放射线并进行放射线治疗。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9和图10,对第3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26b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将图9的纸面左侧作为平板探测器13及位置调整装置26b的正面侧(前方侧)进行说明。

如图9及图10所示那样,第3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26b为在侧剖视时大致形成c字形状、背面侧开放的箱状的部件。该位置调整装置26b与平板探测器13配合。位置调整装置26b具备在正面侧所设置的引导部27b和与平板探测器13配合的形成箱状的固定部28b。另外,位置调整装置26b可装拆地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

引导部27b包括与平板探测器13的横方向(x轴)对应地延伸的线43、及与平板探测器13的纵方向(y轴)对应地延伸的线44。另外,2条线43、44配置为十字形状。

另外,配置为十字形状的线43、44彼此的交叉角度成为90度。并且,这些线43、44彼此的交点,设置为与平板探测器13的大致中心位置对应。这些线43、44形成为能够用光学设备7测定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2轴的直线状。

固定部28b是不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合成树脂制。该固定部28b的四边固定于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这里,固定部28b既可以被螺旋固定,也可以使用规定的夹具而被固定。另外,在固定部28b的四边也可以设置用于与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卡定的卡定片。

如图9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那样,在固定部28b的正面侧,在引导部27b对应的位置形成v字形状的槽。并且,在该槽中填充含有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金属的树脂,从而形成引导部27b。

在将位置调整装置26b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的状态下照射x射线时,引导部27b的线43、44的像会映现于x射线图像。即,能够通过x射线图像确定引导部27b的线43、44的交点的位置p2(参照图5)。

另外,其他的位置即第1位置p1、第3位置p3、第1差分d1、第2差分d2及第3差分d3,是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参照图5)。通过确定第3差分d3,把握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即第3位置p3和与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p1的位置偏移量。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测定引导部27b,并确认第2位置p2,并且对作为位置调整部的位置调整单元21的操作部24进行操作,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

因此,根据第3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获得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基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前,将位置调整装置26b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并且,在基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后,将位置调整装置26b从平板探测器13拆下。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1和图12对第4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26c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与前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将图11的纸面左侧作为平板探测器13及位置调整装置26c的正面侧(前方侧)进行说明。

如图11及图12所示那样,第4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26c,成为在侧剖视时形成大致c字形状、背面侧开放的箱状的部件。该位置调整装置26c与平板探测器13配合。位置调整装置26c具备在正面侧所设置的引导部27c和与平板探测器13配合的形成箱状的固定部28c。另外,位置调整装置26c可装拆地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

固定部28c是不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合成树脂制。该固定部28c的四边固定于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这里,固定部28c既可以被螺旋固定,也可以使用规定的夹具而被固定。另外,也可以在固定部28c的四边设置与平板探测器13或移动部19卡定的卡定片。

第4实施方式的引导部27c包括: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第1标记部45、46、47、48、及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的第2标记部49。如图11的局部放大图所示那样,第1标记部45、46、47、48由被埋入于固定部28c的正面侧的金属线构成。如图12所示那样,4条第1标记部45、46、47、48被埋入于固定部28c的正面侧。

这些第1标记部45、46、47、48,形成为能够通过x射线图像确定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2轴的直线状。将各个金属线延长后的虚拟线彼此的交叉角度为90度。虚拟线彼此的交点设置为与平板探测器13的大致中心位置对应。

第2标记部49,是用不会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涂料印刷于固定部28c的正面侧的部分。该第2标记部49包括与平板探测器13的横方向(x轴)对应地延伸的线及与平板探测器13的纵方向(y轴)对应地延伸的线。另外,2条线配置为十字形状。

另外,配置为十字形状的线彼此的交叉角度为90度。并且,这些线彼此的交点设置为与平板探测器13的大致中心位置对应。这些线形成为能够用光学设备7测定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2轴的直线状。

在第4实施方式中,将各个第1标记部45、46、47、48延长的虚拟线彼此的交点与第2标记部49的线的交点一致。另外,第1标记部45、46、47、48被埋入于固定部28c并且第2标记部49被印刷于固定部28c,从而第1标记部45、46、47、48的位置与第2标记部49的位置彼此固定。

在将位置调整装置26c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的状态下照射x射线时,引导部27c的第1标记部45、46、47、48的像映现于x射线图像。即,能够通过x射线图像确定引导部27c的第1标记部45、46、47、48的交点的位置p2(参照图8)。另外,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引导部27c的第2标记部49的线的交点的位置p2。

另外,其他的位置即第1位置p1、第3位置p3、第1差分d1、第2差分d2及第3差分d3,是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参照图8)。通过确定第3差分d3,把握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即第3位置p3和与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p1的位置偏移量。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测定引导部27c,并确认第2位置p2,并且对作为位置调整部的位置调整单元21的操作部24进行操作,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

在第4实施方式中,被埋入于固定部28c的多个金属线,为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多个第1标记部45、46、47、48。并且,在位置调整装置26c被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时,第1标记部45、46、47、48被设置于平板探测器13的周缘部。

这样,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多个第1标记部45、46、47、48未被配置于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所以在作为被检体的患者k的x射线图像的摄影时第1标记部45、46、47、48不会成为妨碍。即,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基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后,不需要将位置调整装置26c从平板探测器13拆下。

在第4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第1标记部45、46、47、48和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的第2标记部49分别设置于适当的位置。例如,能够将第1标记部45、46、47、48设置于在被检体的x射线图像的摄影时不成为妨碍的位置,并且将第2标记部49设置于容易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的位置。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13和图14对第5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26d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附以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以下,将图13的纸面左侧作为平板探测器13及位置调整装置26d的正面侧(前方侧)进行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那样,第5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装置26d具备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接触的引导部27d、及被固定于支承部18的周缘的固定部28d。

引导部27d包括:与平板探测器13的横方向(x轴)对应地延伸的金属线37、及与平板探测器13的纵方向(y轴)对应地延伸的金属线38。这些金属线37、38是金属制,映现于x射线图像,并且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

第5实施方式的固定部28d固定于支承部18。即,固定部28d相对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支承部侧的第2部件23而固定。这里,固定部28d既可以螺旋固定于支承部18,也可以使用规定的夹具而固定于支承部18。

在将位置调整装置26d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的状态下照射x射线时,引导部27d的像映现于x射线图像。即,能够通过x射线图像确定引导部27d的金属线37、38的交点的位置p2(参照图5)。

另外,其他的位置即第1位置p1、第3位置p3、第1差分d1、第2差分d2及第3差分d3,是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参照图5)。通过确定第3差分d3,把握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即第3位置p3和与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p1的位置偏移量。操作员使用光学设备7测定引导部27d,并确认第2位置p2,并且对作为位置调整部的位置调整单元21的操作部24进行操作,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

在第5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的规定位置,设置用不会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涂料而印刷的平板用标记部50。该平板用标记部50包括与平板探测器13的横方向(x轴)对应地延伸的线及与平板探测器13的纵方向(y轴)对应地延伸的线。另外,2条线配置为十字形状。并且,将2条线的交点作为第4位置p4。

第4位置p4是能够通过光学设备7测定的位置。该第4位置p4用于,在操作员对位置调整单元21的操作部24操作而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时,确定平板探测器13的移动量。

操作员在进行使用了光学设备7的调整时,能够将基于引导部27d的第2位置p2作为基准而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例如,以第2位置p2为基准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以使第4位置p4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成为与第3差分d3对应的方向及距离。

另外,操作员能够以基于等中心c的第1位置p1为基准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例如,以第1位置p1为基准而使平板探测器13移动,以使第4位置p4的移动方向及移动距离成为与第3差分d3对应的方向及距离。

另外,在第5实施方式中,在基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前,将位置调整装置26d安装于平板探测器13。并且,在基于位置调整单元21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后,将位置调整装置26d从平板探测器13拆下。

基于第1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对本实施方式的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装置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在某一个实施方式中应用的构成应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将各实施方式中应用的构成组合。例如,可以将第5实施方式的引导部相对于支承部固定的构成应用于第2至第4实施方式的引导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对应的二维坐标的2轴(x轴和y轴),包含于与水平面(地板面)垂直的垂直面。因此,等中心c的横轴c1形成水平轴,等中心c的纵轴c2形成垂直轴。即,等中心c的横轴c1及纵轴c2与水平轴及垂直轴一致。假定在平板探测器13相对于垂直面而倾斜设置的情况下,等中心c的横轴c1及纵轴c2也可以与水平轴及垂直轴不一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探测器13作为医疗关联设备而使用,但也可以在医疗关联设备以外的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中使用位置调整装置26。例如,平板探测器13也可以用于作为非破坏检查的一环而进行的放射线透过检查、用于调查化石等的地质学调查、美术品的真伪调查、科学考察、考古学上的遗物的调查中。另外,也可以在相对于某基准高精度地设置放射线或粒子线的检测器、例如闪烁摄影机或气泡室等的对位中使用位置调整装置。即,被检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另外,在使用x射线图像或光学设备7进行各种装置的对位时,也可以在等中心c设置校正用模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27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接触,但在引导部27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之间也可以有间隙。即,只要引导部27接近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即可。另外,也可以将引导部27以不能装拆的方式附着于平板探测器13的表面。

另外,在使用了位置调整装置26的位置调整的作业中,x射线图像的摄影与平板探测器13的移动并不交替地反复。即,通过1次的x射线图像的摄影来完成平板探测器13的位置调整,但也可以是x射线图像的摄影与平板探测器13的移动交替地反复。即使在该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x射线图像的摄影次数也大幅减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作为第3位置p3,使该第3位置p3和与等中心c对应的第1位置p1一致,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形态。例如,第3位置p3可以不是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只要是图像中的映现有患者k的患部的部分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平板探测器13的图像中心即第3位置p3为平板探测器13的中央横轴41与中央纵轴42的交点,但第3位置p3也可以不是平板探测器13的中央横轴41与中央纵轴42的交点。该第3位置p3只要是在进行x射线摄影时配置成为对象的目标的部分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引导部而使用了金属线,但也可以使用金属线以外的构成。例如,也可以使用映现于x射线图像的多个金属球来构成引导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通过具备用于使引导部相对于位置调整部的平板探测器侧或支承部侧中的某一方固定的固定部,能够使平板探测器的位置调整的操作效率提高。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提示的,意图不是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省略、置换、变更、组合。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主旨中,同样地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放射线治疗装置,2…治疗室,3…墙壁,4…天花板,5…地板,6…基准部,7…光学设备,8…治疗台,9…放射线照射装置,10…x射线图像摄影装置,11…可动臂,12…x射线照射部,13…平板探测器,14…升降臂,15…基部,16…轨道,17…滑动部,18…支承部,19…移动部,20…开口部,21…位置调整单元,22…第1部件,23…第2部件,24…操作部,25…外螺纹,26(26a,26b,26c,26d)…位置调整装置,27(27a,27b,27c,27d)…引导部,28(28a,28b,28c,28d)…固定部,31、32,33、34、35、36,37、38…金属线,39、40…虚拟线,41…中央横轴,42…中央纵轴,43、44…线,45、46、47、48…第1标记部,49…第2标记部,50…平板用标记部,c…等中心,d1…第1差分,d2…第2差分,d3…第3差分,k…患者,p1…第1位置,p2…第2位置,p3…第3位置,p4…第4位置,r1,r2…照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