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4745发布日期:2019-08-27 20:05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植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骨科植骨器。



背景技术:

外伤、炎症、骨肿瘤摘除等各种病变治疗造成的骨缺损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骨缺损达到一定距离后不能骨性愈合,一直是骨科修复领域中的难题。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修复骨缺损最好及最常用方法是移植自体骨。自体骨主要来源于自体髂骨凿取及手术治疗过程中咬出的骨质,植入这些骨质时需将其咬成碎颗粒状,将骨粒一颗颗植入骨缺损处,这种植入方法费时费力,而且骨粒容易散落和散漏其他处,特别是深处植骨如脊柱横突间植骨或骨囊性病变植骨就是如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植骨器,其具有便于将碎骨装入漏斗并方便压紧推入骨缺损处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科植骨器,包括漏斗本体、手柄、套管、活塞,连接杆、把手,所述漏斗本体外侧壁设有所述把手,所述漏斗本体下端与所述套管上端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套管密封滑移连接,所述活塞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用于连通所述套管两端的气流,所述连接杆下端伸入所述套管中并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连接杆上端伸出所述漏斗本体上端,并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漏斗本体上端设有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开设有第一投料口,所述漏斗本体上端还转动连接有活动盖板,所述活动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投料口相同的第二投料口,所述套管下端外壁卡接有封盖,所述封盖底部内壁设有多个竖直的阻挡片,多个所述阻挡片沿所述封盖轴线圆周阵列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添加碎骨时通过转动活动盖板至第二投料口与第一投料口重合,实现将碎骨加入漏斗本体中,添加完毕后通过转动活动盖板将第二投料口与第一投料口错开,实现了碎骨不会掉出的效果,由于活塞与套管密封滑移连接,因此在需要添加碎骨时,将活塞从套管中移出,等添加完毕后,再次下压连接杆将活塞压入套管中,由于活塞上开设有透气孔,因此下压过程中,套管内的气体能够被排出,通过手柄下压活塞,当活塞与套管内的碎骨接触后继续下压起到将碎骨压紧的效果,由于套管下端连接有封盖,且封盖上设置有阻挡片,能够起到压紧套管内碎骨的效果,当压紧完毕后,拔出封盖,由于套管内的碎骨被压紧压实,因此打开封盖后,碎骨不会掉落,再将套管插入植入碎骨处,通过把手固定漏斗本体,并通过下压手柄将套管内的碎骨压入植入碎骨处,完成对病人的植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盖板开设有与所述漏斗本体同轴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壁与所述连接杆外壁相同,所述活动盖板与所述连接管外壁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杆与连接管设置成滑移连接,使得操作手柄向上移动将活塞从套管中抽出时,由于连接管与连接杆的配合设置,使得活塞始终处于套管的正上方,便于将活塞再次压入套管中。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阻挡片一端均处于所述封盖轴线位置,所述阻挡片为八个,且组成米字型。

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沿其长度方向嵌设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条,所述观察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套管上设置观察条,便于观察套管内碎骨的情况,以了解对碎骨的压紧状态,同时在将碎骨压入病人植骨处的同时,也能够实时了解压入量,便于医护人员的准确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与所述连接杆错开设置,且多个所述透气孔沿所述活塞轴线圆周阵列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透气孔设置在连接杆的外侧,且呈圆周阵列分布,即能起到连通套管内位于活塞上下端的空气流通,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特点。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本体下端内壁与所述套管上端外壁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植骨器进行清洗消毒时,可以将手柄与连接杆拆卸,并将漏斗本体与套管之间进行拆卸,此时能够将连接杆与活塞从漏斗本体与套管中取出,并将漏斗本体与套管分离,方便清洗灭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漏斗本体、固定盖板、活动盖板、活塞、套管、封盖,起到便于压紧碎骨并植入病人植骨处的效果;

2、通过设置连接管与连接杆的配合设置,起到活塞一直处于与套管同轴,从而便于将活塞压入套管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骨科植骨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骨科植骨器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斗本体;2、手柄;3、套管;31、封盖;311、阻挡片;32、观察条;4、活塞;5、连接杆;6、把手;7、固定盖板;71、第一投料口;8、活动盖板;81、第二投料口;9、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骨科植骨器,如图1-3所示,包括漏斗本体1、手柄2、套管3、活塞4,连接杆5、把手6,漏斗本体1呈圆锥形,呈下窄上宽,且下端有一段直筒圆管,漏斗本体1外侧壁设有把手6,漏斗本体1下端与套管3上端连接,活塞4与套管3密封滑移连接,活塞4上开设有多个通气孔(图中未示出),用于连通套管3两端的气流,活塞4的滑移方向为套管3的长度方向,连接杆5下端伸入套管3中并与活塞4连接,连接杆5上端伸出漏斗本体1上端,并与手柄2连接,漏斗本体1上端设有固定盖板7,固定盖板7上开设有第一投料口71,漏斗本体1上端还转动连接有活动盖板8,活动盖板8位于固定盖板7上方,活动盖板8上开设有与第一投料口71相同的第二投料口81,套管3下端外壁卡接有封盖31,封盖31底部内壁设有多个竖直的阻挡片311,多个阻挡片311沿封盖31轴线圆周阵列分布。

需要添加碎骨时通过转动活动盖板8至第二投料口81与第一投料口71重合,实现将碎骨加入漏斗本体1中,添加完毕后通过转动活动盖板8将第二投料口81与第一投料口71错开,实现了碎骨不会掉出的效果,由于活塞4与套管3密封滑移连接,因此在需要添加碎骨时,将活塞4从套管3中移出,等添加完毕后,再次下压连接杆5将活塞4压入套管3中,由于活塞4上开设有透气孔,因此下压过程中,套管3内的气体能够被排出,通过手柄2下压活塞4,当活塞4与套管3内的碎骨接触后继续下压起到将碎骨压紧的效果,由于套管3下端连接有封盖31,且封盖31上设置有阻挡片311,能够起到压紧套管3内碎骨的效果,当压紧完毕后,拔出封盖31,由于套管3内的碎骨被压紧压实,因此打开封盖31后,碎骨不会掉落,再将套管3插入植入碎骨处,通过把手6固定漏斗本体1,并通过下压手柄2将套管3内的碎骨压入植入碎骨处,完成对病人的植骨。

固定盖板7开设有与漏斗本体1同轴的连接孔,连接孔也贯穿活动盖板8,连接孔上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内壁与连接杆5外壁相同,活动盖板8与连接管9外壁转动连接。使得活塞4从套管3中拔出后,活塞4能够处于套管3的正上方,两者依然能够保持同轴状态,便于后续将活塞4压入套管3中。

多个阻挡片311一端均处于封盖31轴线位置,阻挡片311为八个,且组成米字型。

套管3沿其长度方向嵌设有由透明材料制成的观察条32,观察条3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刻度线。在套管3上设置观察条32,便于观察套管3内碎骨的情况,以了解对碎骨的压紧状态,同时在将碎骨压入病人植骨处的同时,也能够实时了解压入量,便于医护人员的准确操作。

透气孔与连接杆5错开设置,且多个透气孔沿活塞4轴线圆周阵列分布。将透气孔设置在连接杆5的外侧,且呈圆周阵列分布,即能起到连通套管3内位于活塞4上下端的空气流通,同时也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的特点。

漏斗本体1下端内壁与套管3上端外壁螺纹连接,手柄2与连接杆5螺纹连接。在需要对植骨器进行清洗消毒时,可以将手柄2与连接杆5拆卸,并将漏斗本体1与套管3之间进行拆卸,此时能够将连接杆5与活塞4从漏斗本体1与套管3中取出,并将漏斗本体1与套管3分离,方便清洗灭菌。

工作原理:

向上移动手柄2,将活塞4从套管3中移出,转动活动盖板8至第二投料口81与第一投料口71重合,将碎骨加入漏斗本体1中,添加完毕后通过转动活动盖板8将第二投料口81与第一投料口71错开,下压手柄2,将活塞4冲洗压入套管3中,下压过程中,当活塞4与套管3内的碎骨接触后继续下压起到将碎骨压紧的效果,当压紧完毕后,拔出封盖31,再将套管3插入植入碎骨处,通过把手6固定漏斗本体1,并通过下压手柄2将套管3内的碎骨压入植入碎骨处,完成对病人的植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