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负压集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3943发布日期:2019-11-27 18:06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负压集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负压集尿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来说,不能下床或尿失禁是常有的情况,如何护理这类患者,使他们不被尿浸湿,是急需解决的临床护理问题。市场上有一些集尿装置,但均简单,不能在排尿时报警,不能智能化的及时发现,并且使用不方便。

本申请就是在此基础上,创设的一种新的智能负压集尿装置,使其能智能化的快速有效的解决卧床患者的排尿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负压集尿装置,使其智能化的、快速有效的解决卧床患者的排尿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负压集尿装置,包括负压集尿机构和智能感应机构,

所述负压集尿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尿单元、输尿管、集尿袋和负压单元,所述智能感应机构包括尿液感应器和与其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负压单元连接,所述尿液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接尿单元内部,则在所述尿液感应器感应到所述接尿单元内有尿液时,传递信息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负压单元启动,所述负压单元带动所述集尿袋内形成负压,实现尿液从所述接尿单元、输尿管至集尿袋的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尿液感应器为带有正极和负极的感应装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尿单元包括吸尿层和排尿层,所述排尿层与所述吸尿层的接触面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排尿层内部设有排尿管,所述排尿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排尿层内部,其另一端伸出所述排尿层与所述输尿管一端连接,所述排尿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所述输尿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尿袋连接;

所述尿液感应器设置在所述吸尿层内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负压单元包括用于放置所述集尿袋的腔体和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装置,连接所述输尿管的集尿袋位于所述腔体,且所述集尿袋的上端与所述腔体的开口端密封连接,在所述负压装置的作用下,所述腔体带动所述集尿袋内形成负压。

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尿层采用吸水海绵,所述排尿层采用软材质的高分子材料,所述排尿管和输尿管均采用弹性软管。

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尿层四周设有密封圈或密封胶贴。

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尿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包括所述尿液感应器的接尿单元、输尿管和集尿袋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尿液感应器的连接线与所述控制单元可插拔式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尿单元固定设置在床垫或床单上部。

进一步改进,所述接尿单元设置在一次性尿裤内侧。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负压集尿机构与智能感应机构相结合,能实时的监测尿失禁患者或卧床患者的排尿情况,并及时的快速收集尿液,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良好的解决患者排尿问题,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护理人员负担。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包括尿液感应器的接尿单元、输尿管和集尿袋设置为一体化结构,可一次性使用,能避免交叉感染,干净卫生,利于更换。

3、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将接尿单元固定在床单或一次性尿裤内侧,更方便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负压集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智能负压集尿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排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排尿层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智能负压集尿装置,包括负压集尿机构和智能感应机构。

该负压集尿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接尿单元1、输尿管2、集尿袋3和负压单元4。

本实施例中该接尿单元1包括吸尿层11和排尿层12。该吸尿层11直接位于患者臀部下方,以快速吸收人体排出的尿液。参照附图3和4所示,该排尿层12与该吸尿层11的接触面上开设有若干通孔121,利于尿液通过。该排尿层12内部还设有盘旋设置的排尿管122,该排尿管122的一端位于该排尿层12内部,其另一端伸出该排尿层12与该输尿管2一端连接,位于排尿层12内部的该排尿管122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开口123,用于将尿液从该排尿管122排出。

该输尿管2的另一端与该集尿袋3连接,集尿袋3用于收集尿液。较优实施例为,该输尿管2上设置有单向阀21,用于防止尿液倒流。

该负压单元4包括用于放置该集尿袋3的腔体41和用于提供负压的负压装置42。在连接该输尿管2的集尿袋3位于该腔体41时,该集尿袋3的上端可实现与该腔体41开口端的密封连接,则实现腔体41的密封,则在该负压装置42的作用下,该腔体41带动该集尿袋3内形成负压,实现尿液从该吸尿层11、排尿层12、排尿管122、输尿管2至集尿袋3的收集。当然,也可以通过腔体盖体等形式实现对该腔体41的密封。

为了能及时发现患者排尿,避免患者被尿液浸湿,本实施例中的智能感应机构包括尿液感应器51和与其连接的控制单元53。该尿液感应器51较优采用带有正极和负极的感应装置,其具体设置在吸尿层11的内部,在该吸尿层11内有尿液时,该感应装置的正极和负极被接通,则该尿液感应器51感应到尿液信息。此时该尿液感应器51将感应到的尿液信息通过连接线路52传递至控制单元53。由于该控制单元53与负压装置42连接,则该控制单元53控制负压装置42启动,该负压装置42带动集尿袋3内形成负压,实现尿液从接尿单元1、输尿管2至集尿袋3的收集。在该尿液感应器51感应不到尿液信息,发送信息至控制单元53,控制单元53控制负压装置42停止工作,实现智能化的及时发现尿液和及时收集尿液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该吸尿层11采用吸水海绵材质,该排尿层12采用软材质的高分子材料,该排尿管122和输尿管2均采用弹性软管,这样利于该吸尿层和排尿层位于人体下方时人体的舒适感。

为了更好的防止尿液遗漏,该吸尿层11的四周还可设置密封圈111或密封胶贴,实现尿液的彻底收集,避免沾污床褥。

较优实施例为,该实用新型中该包括尿液感应器51的接尿单元1、输尿管2和集尿袋3为一体化结构,属于一次性使用产品,该尿液感应器51的连接线52与控制单元53为可插拔式连接,干净卫生、成本低还能避免交叉污染。

更优实施例为,可将该包括尿液感应器51的接尿单元1固定设置在一次性尿裤内侧或床垫、床单上部,能更加方便临床使用,方便更换,尽可能的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如上述智能负压集尿装置用于医疗护理床时,固定有该接尿单元的床垫或床单铺设在该护理床的床面上,或固定有该接尿单元的尿裤直接穿在患者身上,即使吸尿层处于患者臀部下方的位置,该集尿袋3和负压单元4以及控制单元53均固定在该护理床的床架上,能解决尿失禁患者或不能移动患者在护理床上的排尿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