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针灸针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4098发布日期:2019-12-17 14:5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针灸针的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针灸针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毫针是针灸针最细的针;其结构可分为5个部分,即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针尖和针身较细,医生在使用时需要时刻查看针尖和患者穴位的位置。

目前,为了便于使用毫针,通常将毫针放置在透明管中;针灸针的长度大于透明管的长度,针尾从透明管内伸出。通过透明管的放大作用,能够便于观察到针尖的位置,在寻找穴位的过程中,通过将透明管沿着患者的皮肤移动,针尖随着透明管也贴着患者的皮肤移动。最后通过按压针尾,使针尖穿入皮肤中。

目前,该种方法将一个针灸针刺入皮肤后,通过将另一个针灸针置于透明管内,重复上述过程,造成治疗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针灸针的输送装置,通过驱动杆旋转,将针灸针依次导出,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针灸针的输送装置,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上开设有用于存放多个针灸针的储存腔,所述主体上开设有与储存腔连通的弧形引导槽,所述的弧形引导槽与储存腔的连接处开设有用于放置一个针灸针的凹槽,所述储存腔往靠近凹槽的一端开设有引导斜面,所述的弧形引导槽远离储存腔的一端的内壁上铰接有用于与针柄抵触的倾斜设置的夹板,所述的夹板通过第一弹性件与弧形引导槽的内壁连接,所述的主体上转动连接有驱动杆,所述的主体上开设有容纳腔,所述的容纳腔内转动连接有与驱动杆固定连接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外缘上固定有用于与针柄抵触的推移组件,所述储存腔远离弧形引导槽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动针灸针往靠近弧形引导槽移动的弹力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多个针灸针一次性放置在储存腔中,通过弹力机构将针灸针往靠近弧形引导槽的方向推动并将一个针灸针嵌入到凹槽中,旋转驱动杆并带动支撑盘旋转,推移组件与位于凹槽中的针灸针抵触并推入到弧形引导槽中,使针灸针沿着弧形引导槽移动并与夹板抵触,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夹板对针灸针夹持并定位,对针灸针的针尾施加压力,即可使针灸针与夹板分离并刺入人体,从而实现旋转驱动杆即可将一个针灸针导出并定位以准备针灸,免去了将每个针灸针依次穿入透明管的过程,达到有效提升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力机构包括压缩弹簧、引导组件和滑板,所述的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滑板、储存腔的内壁连接,所述的滑板通过所述引导组件滑动连接于储存腔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对滑板施加压力,使滑板通过引导组件的引导作用能够移动更为平稳,使滑板将所有针灸针往靠近弧形引导槽的方向推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引导组件包括滑槽和滑杆,所述的滑槽开设于滑板的侧壁上,所述的滑杆固定于储存腔的内壁上,所述的滑杆滑动连接于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滑杆沿着滑槽移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夹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移组件带动针灸针与放置斜面抵触,使夹板能够顺利沿着铰接处翻转,避免针灸针严重弯折而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体上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存放腔,所述的存放腔内设置有消毒酒精棉,所述的存放腔靠近容纳腔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与推移组件抵触的抵触板,所述的抵触板上开设有多个供酒精导出的连通孔,所述的抵触板通过第二弹性件与存放腔的内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移组件随着支撑板旋转并带动一个针灸针沿着弧形引导槽移动的过程中,推移组件与抵触板抵触,使抵触板往靠近存放腔的方向移动以便于使消毒酒精棉从连通孔中漏出,使针灸针能够与消毒酒精棉抵触以对针灸针消毒,同时,抵触板对消毒酒精棉挤压,使一部分消毒酒精能够连通孔流出,在针灸针经过连通孔时能够沾上消毒酒精,从而进一步提升消毒效果;免去了医生对人体消毒的繁琐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抵触板远离存放腔的一端开设有引导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弧面的设置,使抵触板的移动能够更为平稳,同时不易造成推移组件损坏。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推移组件包括支撑板、刮板和第三弹性件,所述的支撑板一端与支撑盘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用于与针灸针抵触的刮板铰接,所述的支撑板与刮板之间通过第三弹性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杆带动支撑盘旋转,支撑盘带动支撑板和刮板移动,刮板将一个针灸针从凹槽中移入至弧形引导槽中,在针灸针通过夹板夹持后产生阻力,刮板通过该阻力作用沿着铰接处翻转并与针灸针脱离,在刮板与针灸针分离后通过第三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刮板复位,操作简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通过定位机构与主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机构的定位作用,使驱动杆不易随意转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安装孔、定位凹孔和弹片,所述的安装孔开设于主体上,所述的弹片弯折成u形并将两端固定于安装孔上,所述的定位凹孔开设于驱动杆的外壁上,所述的弹片的中部用以嵌入于定位凹孔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片弯折成u形后在中部形成凸起,通过该凸起嵌入到定位凹孔中产生摩擦力,通过该摩擦力的作用使驱动杆定位,对驱动杆施加旋转力以克服该摩擦力时即可实现驱动杆旋转,操作简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远离主体的一端开设有防滑长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长槽的设置,使医生用手旋转驱动杆能够更为便利。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通过将多个针灸针一次性放置在储存腔中,通过弹力机构将针灸针往靠近弧形引导槽的方向推动并将一个针灸针嵌入到凹槽中,旋转驱动杆并带动支撑盘旋转,推移组件与位于凹槽中的针灸针抵触并推入到弧形引导槽中,使针灸针沿着弧形引导槽移动并与夹板抵触,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夹板对针灸针夹持并定位,对针灸针的针尾施加压力,即可使针灸针与夹板分离并刺入人体,从而实现旋转驱动杆即可将一个针灸针导出并定位以准备针灸,免去了将每个针灸针依次穿入透明管的过程,达到有效提升效率的目的;

第二、在将针灸针移入至夹板处的过程中,消毒酒精棉能够对针灸针消毒,免去了医生对人体各处先消毒再针灸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有效提升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推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本发明的使用情况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本发明的使用情况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体现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体现消毒酒精棉置于存放腔中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11、弧形引导槽;12、凹槽;2、储存腔;21、引导斜面;3、夹板;31、夹持区;32、放置斜面;41、转动孔;42、驱动杆;421、防滑长槽;5、容纳腔;51、支撑盘;6、推移组件;61、支撑板;62、刮板;63、第三弹性件;7、弹力机构;71、压缩弹簧;72、引导组件;73、滑板;74、滑槽;75、滑杆;8、存放腔;81、抵触板;811、连通孔;82、第二弹性件;83、引导弧面;84、塞块;9、定位机构;91、安装孔;92、定位凹孔;93、弹片;101、针柄;102、针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针灸针的输送装置,包括主体1。在主体1的手柄部分上开设有一个用于存放多个针灸针的储存腔2,储存腔2呈长条状设置。在主体1上开设有与储存腔2连通的弧形引导槽11,弧形引导槽11与储存腔2的连接处开设有用于放置一个针灸针的凹槽12。在储存腔2往靠近凹槽12的一端开设有引导斜面21。在储存腔2远离弧形引导槽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推动针灸针往靠近弧形引导槽11移动的弹力机构7。

将多个针灸针错位设置并放置在储存腔2中。通过该弹力机构7将位于储存腔2内的所有针灸针往靠近弧形引导槽11的方向推动,通过引导斜面21的引导作用,将一个针灸针嵌入于凹槽12中。

在弧形引导槽11远离储存腔2的一端的内壁上铰接有用于与针柄101抵触的倾斜设置的夹板3。并将夹板3通过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与弧形引导槽11的内壁连接。夹板3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并且均倾斜设置。两个夹板3之间形成夹持区31。第一弹性件为卷簧。在夹板3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斜面32,放置斜面32位于夹板3靠近弧形引导槽11的一侧。

在主体1上开设有转动孔41,在转动孔41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驱动杆42。在主体1内开设有与转动孔41连通的容纳腔5,容纳腔5内转动连接有与驱动杆42固定连接有支撑盘51。支撑盘51呈圆盘状,使驱动杆42与支撑盘51同轴设置。在支撑盘51的外缘上固定有用于与针柄101抵触的推移组件6。

推移组件6包括支撑板61、刮板62和第三弹性件63。支撑板61一端与支撑盘5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用于与针灸针抵触的刮板62铰接。支撑板61与刮板62之间通过第三弹性件63连接。第三弹性件63为弹簧。支撑板61可设置两个并沿着支撑盘51的轴心均匀分布,同时使弧形引导槽11的张角幅度小于180°。

承上,通过弹力机构7将所有针灸针往靠近凹槽12的方向推动,并使一个针灸针嵌入于凹槽12中,医生用一个手指带动驱动杆42旋转,使驱动杆42带动支撑盘51旋转,刮板62远离支撑板61的一端与该针灸针抵触并将该针灸针沿着弧形引导槽11移动,针灸针的针柄101与放置斜面32抵触,继而使两个夹板3分开,最终使该针灸针的针柄101嵌入到两个夹板3之间,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夹板3与针柄101的外壁抵触。后续的一个针灸针通过弹力机构7嵌入到凹槽12中。

随着针灸针与弧形引导槽11远离凹槽12的一端抵触,刮板62沿着铰接处翻转并与针灸针分离。在刮板62与针灸针分离后置于到容纳腔5中,通过第三弹性件63的弹力作用使刮板62复位。与此同时,通过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使夹板3实现对针灸针定位。

随后医生对针尾施加压力,即可将针灸针从两个夹板3之间脱出,并使针尖刺入到皮肤中。

为了便于使医生用一个手指带动驱动杆42旋转,在驱动杆42远离主体1的一端开设有防滑长槽421,防滑长槽421沿着驱动杆42的长度方向设置。

上述的弹力机构7包括压缩弹簧71、引导组件72和滑板73。压缩弹簧71的两端分别与滑板73、储存腔2的内壁连接。滑板73通过该引导组件72滑动连接于储存腔2上。引导组件72包括滑槽74和滑杆75。滑槽74开设于滑板73的侧壁上,滑杆75固定于储存腔2的内壁上,滑杆75滑动连接于滑槽74中。滑杆75沿着储存腔2的长度方向设置。

将滑板73往靠近压缩弹簧71的方向拨动,再将多个针灸针置于储存腔2中并位于凹槽12与滑板73之间。松开滑板73,通过压缩弹簧71的弹力作用将多个针灸针往靠近凹槽12的方向推动,并使一个针灸针嵌入到凹槽12中。

主体1上开设有与容纳腔5连通的存放腔8,在存放腔8内设置有消毒酒精棉。在存放腔8靠近容纳腔5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用于与刮板62抵触的抵触板81。在抵触板81上开设有多个供酒精导出的连通孔811。抵触板81通过第二弹性件82与存放腔8的内壁连接。第二弹性件82为弹簧。第二弹性件82的弹性小于第三弹性件63的弹性。

先将消毒酒精棉置于存放腔8内,使抵触板81背对刮板62的一侧与消毒酒精棉抵触。再通过塞块84封堵存放腔8。在抵触板81远离消毒酒精棉的一端开设有引导弧面83,引导弧面83用以与刮板62抵触。

承上,在刮板62带动针灸针沿着弧形引导槽11移动的过程中,刮板62与抵触板81上的引导弧面83抵触,抵触板81往靠近消毒酒精棉的方向移动并将消毒酒精棉挤压,使消毒酒精棉内的酒精从连通孔811内导出,使针灸针的针身102沾上酒精并实现消毒。

为了便于实现驱动杆42定位,将驱动杆42通过定位机构9与主体1连接。定位机构9包括安装孔91、定位凹孔92和弹片93。安装孔91开设于转动孔41的内壁上;弹片93为铜制薄片,弯折成u形并将两端固定于安装孔91上。将弹片93采用铜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延长使用寿命。

将定位凹孔92开设于驱动杆42的外壁上,弹片93的中部具有凸起用以嵌入于定位凹孔92的内壁上。通过凸起与定位凹孔9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驱动杆42定位。

综上所述,医生将多个针灸针同时放置在储存腔2中,通过弹力机构7将一个针灸针嵌入到凹槽12中,用手指拨动驱动杆42旋转并克服凸起与定位凹孔92之间的摩擦力,使驱动杆42旋转。针灸针沿着弧形引导槽11移动,通过酒精对针身102消毒,再使针灸针夹持在两个夹板3之间。随着驱动杆42进一步旋转,使刮板62与针灸针分离,当另一个定位凹孔92与凸起对应时实现驱动杆42定位。后续的一个针灸针通过弹力机构7自行嵌入到凹槽12中,便于下一次针灸。免去了依次将每个针灸针置于透明管内的过程,极大提升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