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救护车、救护飞机的救援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76144发布日期:2020-03-27 13:2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救护车、救护飞机的救援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担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救护车、救护飞机的救援担架。



背景技术:

救援担架主要用于搬运伤员。现有的救援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手扶杆以及固定于两根手扶杆之间的内套。

现有的救援担架在使用时存在一个问题,其在使用时内套是接触地面的,当将伤员搬到内套上时,伤员的身体容易和地面发生撞击,出现二次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救护车、救护飞机的救援担架,它通过结构改进,使得在使用时,内套和地面之间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伤员不易直接碰触地面,降低了伤员二次受伤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救护车、救护飞机的救援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手扶杆以及固定于两根手扶杆之间的内套,在每根手扶杆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环,支撑环呈矩形环状结构,支撑环的下边沿长出手扶杆的下边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四个支撑环可以支撑在地面上,将内套撑离地面,使得内套和地面之间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伤员不易直接碰触地面,降低了伤员二次受伤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连接组件,支撑环连接于连接组件上,连接组件连接于手扶杆上,连接组件包括沿着手扶杆长度方向固定于手扶杆上的套筒以及固定于套筒侧壁顶部的定位件,支撑环的一个杆部穿入套筒中且能在套筒中转动,支撑环的上述杆部在对应定位件的位置处开设有竖向定位孔和横向定位孔,竖向定位孔的轴线和横向定位孔的轴线垂直,当支撑环转动至竖向位置时,定位件中有部件能穿透套筒侧壁并插入竖向定位孔中;当支撑环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定位件中有部件能穿透套筒侧壁并插入横向定位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工作人员主要从手扶杆的两端抬起救援担架,但是有时候伤员体重较重,或者道路较为难行,这时多余的工作人员也会从支撑环处帮助一起抬起救援担架。支撑环的抓持部位在支撑环下部的杆上,其位置低于手扶杆的位置,需要救援人员长时间弯腰施力;同时支撑环上部的杆也容易压迫人的手背,影响救援人员施力,两方面的问题使得支撑环的使用较为不便。

为此对支撑环与手扶杆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支撑环可以在竖向方向上固定,也可以转动至水平方向上,并得到固定,当支撑环处于水平时,其上原有下部的杆位置会升高,接近手扶杆的高度,利于救援人员直起腰施力;同时也不存在压迫人手手背的问题,使用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定位件包括呈一端开口结构的扣盖、固定于扣盖开口端的封盖、穿设于于扣盖中且两端外漏的顶杆、滑移连接于扣盖中且与顶杆固定连接的挡板、设置于扣盖中且向接近封板方向推动挡板的弹簧以及固定于顶杆上背离封板一端的提手,封板与套筒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弹簧推动挡板,挡板带动顶杆插入相应的竖向定位孔或横向定位孔中,对支撑环的转动进行限定;当需要转动支撑环时,用手拉拔提手,使得顶杆脱离竖向定位孔或横向定位孔,去除对支撑环转动的限定,这时可以转动支撑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手扶杆的两端为中空结构,在手扶杆端部插接有延伸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部分伤员身高较高,头部和脚步会占用手扶杆的抓持位置,影响救援人员的施力,增加延伸杆后,使用时可以将延伸杆拉出一部分,便于抓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手扶杆端部套设有套环,套环内圈与手扶杆端部外壁紧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延伸杆会给手扶杆端口一个撕扯的力量,造成手扶杆端口变形,影响后期使用;增加套环后,可以加强手扶杆端部的强度,使其不易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套环侧壁上设置有顶丝,顶丝拧紧时,其端部可以依次穿透套环和手扶杆的侧壁并抵接于延伸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际使用中,延伸杆抽出过量时会完全脱离手扶杆,给使用带来安全隐患;设置顶丝后,顶丝拧紧时,其端部可以依次穿透套环和手扶杆的侧壁并抵接于延伸杆上,限制延伸杆非正常抽出,使用较为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时,四个支撑环可以支撑在地面上,将内套撑离地面,使得内套和地面之间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伤员不易直接碰触地面,降低了伤员二次受伤的可能性;

2.设置连接组件,使得支撑环可以在竖向方向上固定,也可以转动至水平方向上并得到固定,使得支撑环便于支撑,也便于辅助抬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支撑环处于竖向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支撑环处于水平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显示支撑环上竖向定位孔和横向定位孔的示意图;

图5是定位件的剖视图。

图中,1、手扶杆;2、内套;3、支撑环;30、竖向定位孔;31、横向定位孔;4、连接组件;40、套筒;41、定位件;410、扣盖;411、封盖;412、顶杆;413、挡板;414、弹簧;415、提手;5、延伸杆;6、套环;7、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图2,一种用于救护车、救护飞机的救援担架,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手扶杆1以及固定于两根手扶杆1之间的内套2,在每根手扶杆1上设置有两个支撑环3,支撑环3呈矩形环状结构,支撑环3的下边沿长出手扶杆1的下边沿。

使用时,四个支撑环3可以支撑在地面上,将内套2撑离地面,使得内套和地面之间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伤员不易直接碰触地面,降低了伤员二次受伤的可能性。

实际使用中,工作人员主要从手扶杆1的两端抬起救援担架,但是有时候伤员体重较重,或者道路较为难行,这时多余的工作人员也会从支撑环3处帮助一起抬起救援担架。支撑环3的抓持部位在支撑环3下部的杆上,其位置低于手扶杆1的位置,需要救援人员长时间弯腰施力;同时支撑环3上部的杆也容易压迫人的手背,影响救援人员施力,两方面的问题使得支撑环3的使用较为不便。

为此对支撑环3与手扶杆1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支撑环3可以在竖向方向上固定,也可以转动至水平方向上,并得到固定,当支撑环3处于水平时,其上原有下部的杆位置会升高,接近手扶杆1的高度,利于救援人员直起腰施力;同时也不存在压迫人手手背的问题,使用较为方便。

参照图3、图4,具体的,救援担架还包括连接组件4,支撑环3连接于连接组件4上,连接组件4连接于手扶杆1上,连接组件4包括沿着手扶杆1长度方向固定于手扶杆1上的套筒40以及固定于套筒40侧壁顶部的定位件41,支撑环3的一个杆部穿入套筒40中且能在套筒40中转动,支撑环3的上述杆部在对应定位件41的位置处开设有竖向定位孔30和横向定位孔31,竖向定位孔30的轴线和横向定位孔31的轴线垂直,当支撑环3转动至竖向位置时,定位件41中有部件能穿透套筒40侧壁并插入竖向定位孔30中;当支撑环3转动至水平位置时,定位件41中有部件能穿透套筒40侧壁并插入横向定位孔31中。

使用时,支撑环3需要起到支撑作用时,将支撑环3转动至竖向位置,并将定位件41中的部件插入竖向定位孔30中,限制支撑环3的转动;支撑环3需要起到施力部的作用时,将支撑环3转动至水平位置,并将定位件41中的部件插入横向定位孔31中,限制支撑环3的转动。支撑环3的调节较为方便,且定位较为可靠。

结合图5,定位件41包括呈一端开口结构的扣盖410、固定于扣盖410开口端的封盖411、穿设于于扣盖410中且两端外漏的顶杆412、滑移连接于扣盖410中且与顶杆412固定连接的挡板413、设置于扣盖410中且向接近封板411方向推动挡板413的弹簧414以及固定于顶杆412上背离封板411一端的提手415,封板411与套筒40侧壁固定连接。

使用时,弹簧414推动挡板413,挡板413带动顶杆412插入相应的竖向定位孔30或横向定位孔31中,对支撑环3的转动进行限定;当需要转动支撑环3时,用手拉拔提手415,使得顶杆412脱离竖向定位孔30或横向定位孔31,去除对支撑环3转动的限定,这时可以转动支撑环3。

参照图2,实际使用中,部分伤员身高较高,头部和脚步会占用手扶杆1的抓持位置,影响救援人员的施力。为此将手扶杆1两端设置为中空结构,在手扶杆1端部插接有延伸杆5。使用时可以将延伸杆5拉出一部分,便于抓持。

实际使用中,延伸杆5会给手扶杆1端口一个撕扯的力量,造成手扶杆1端口变形,影响后期使用。为此在手扶杆1端部套设有套环6,套环6内圈与手扶杆1端部外壁紧配合,可以加强手扶杆1端部的强度,进而使得其不易被损坏。

实际使用中,延伸杆5抽出过量时会完全脱离手扶杆1,给使用带来安全隐患。为此在套环6侧壁上设置顶丝7,顶丝7拧紧时,其端部可以依次穿透套环6和手扶杆1的侧壁并抵接于延伸杆5上,限制延伸杆5非正常抽出,使用较为方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