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叶的发酵物用于调控基因表现量及抗老化、美白、提升免疫力与降低脂肪累积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5088发布日期:2020-11-25 17:3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物领域,尤其是有关于茶树叶的发酵物用于调控基因表现量及抗老化、美白、提升免疫力与降低脂肪累积的用途。
背景技术
::自古人类总梦想着追求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之道,近年来随着医学及生物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不但可藉由前端的医学技术来对抗疾病,许多要求能抗老的产品也陆续地研发问世,近年来抗老化的风潮慢慢地向全球蔓延开来,此股抗老化趋势将带动抗老化相关产品市场销售,预期全球市场也将持续扩张。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与端粒的调控机理密切相关。端粒酶可延长端粒修复能力,减少端粒因细胞分裂而损耗,让细胞分裂复制的次数增加。端粒酶活性(telomeraseactivity)亦与细胞增生及存活有关,细胞会持续失去端粒酶活性,且dna修补过程中,也会失去端粒dna,因此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老化有关联性。皮肤组织是由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所构成,其中真皮含有大量胶原蛋白及玻尿酸,而与皮肤的保水性及弹力息息相关。人类皮肤会随着年纪、生理因素或环境因素,而有老化、肤质粗糙或产生皱纹等现象,如正常年轻人的皮肤都具一定的弹性和张力,当表情肌松弛后,皮肤会很快复原,使皱纹消失;但进入中年后,皮肤开始明显老化,皮肤变薄、变硬、干燥、张力降低;真皮胶原蛋白减少、弹力纤维变性、断裂,使皮肤的张力和弹性降低,因此,当表情肌松弛后,皮肤不能很快复原,久之则使皱纹成形;且随年龄的增大,皮肤和皮下组织更加松弛,加上面部支持组织的萎缩或缺失,以及肌肉的松软,皮肤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滑坠,形成更深的皱纹。而肌肤粗糙是由于干燥、紫外线、清洁剂或化学物质等刺激性物质等外在重要因素,或激素平衡的紊乱等内在重要因素而产生的肌肤困扰,并伴随角质层屏障功能的下降、角质层水分量的下降、表皮代谢回转的亢进、鳞屑的产生而角质粗糙化等现象。因此皮肤上的细胞若失去弹性及保湿功能,会引起皮肤褶皱、干燥、失去光泽及老化等现象。黑色素生成(melanogenesis)(亦即黑色素合成(melaninsynthesis))是指当皮肤黑色素细胞(dermalmelanocyte)在受到环境因素(诸如紫外线(ultraviolet,uv))或生理因素(诸如疲劳(fatigue)、压力(stress)、慢性发炎(chronicinflammation)以及体内不正常的α-促黑素细胞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hormone,α-msh)的释放)的诱发之后,在黑色素细胞内的酪胺酸(tyrosine)经由酪胺酸酶(tyrosinase)的催化(它是黑色素生成的速率-限制步骤(rate-limitingstep))以及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被转化为黑色素(melanin)的过程。黑色素可以保护皮肤的下皮层(hypodermis)免于紫外线所造成的光损害(photodamage),但是当黑色素被大量地累积于皮肤上或不正常地分布时可能会导致皮肤疾病(skindisorders),诸如雀斑(lentigines)、斑点(freckle)、黑皮病(melasma)、老人斑(agespots)以及色素过多(hyperpigmentation)等。为了达到皮肤美白(skinwhitening)的目的,目前已有许多黑色素生成抑制剂(melanogenesisinhibitors)被使用来淡化或去除累积于皮肤上的黑色素或是黑斑,而这些黑色素生成抑制剂大多是经由下列的作用机制来调控黑色素的生成:(1)在黑色素生成之前:例如抑制酪胺酸酶的mrna转录(mrnatranscription)(诸如c2-神经酰胺(c2-ceramide)、维生素a酸(tretinoin)以及香草酸(vanillicacid))与醣化(glycosylation)(诸如泛硫醇磺酸钙(calciumd-pantetheine-s-sulfonate,passo3ca));(2)在黑色素生成的期间:例如抑制酪胺酸酶的活性(诸如对苯二酚(hydroquinone)、熊果苷(arbutin)以及曲酸(kojicacid))、加速酪胺酸酶的降解(degradation)(诸如亚麻油酸(linoleicacid)以及苯硫脲(phenylthiourea)),以及促进多巴醌(dopaquinone)的还原(reduction)(诸如抗坏血酸(ascorbicacid));以及(3)在黑色素生成之后:例如促进黑色素分解(诸如亚麻油酸(linoleicacid))、抑制黑色素体运输(melanosometransfer)(诸如烟碱酰胺(niacinamide)以及丝胺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proteaseinhibitor)),以及加速皮肤更新(turnover)(诸如甘草甙(liquiritin)以及乙醇酸(glycolicacid))。脂肪为人体内的必要成分,但过度的脂肪成分对人体会造成损害。国家经济愈来愈起飞的国家,肥胖(又称为代谢症候群)问题只增不减,因此以亚洲区来看,中国会是下一波肥胖问题增加幅度大幅上升的国家。因此肥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对于生物体健康的维持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免疫是统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可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对外,其可在外来致病原(例如:细菌、霉菌、病毒、微生物、及各种抗原)入侵时,帮助身体抵抗致病原;对内,则可分解体内老化无法正常运作的细胞、或是基因突变所产生的不正常癌细胞,因此,免疫力的提升是有助于生物体维持在健康状态。其中,免疫细胞的功能会随着细胞老化而逐渐降低,此乃造成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若能推迟免疫细胞的老化,则可有效地提升免疫力。免疫细胞的功能异常,又称为免疫功能紊乱,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过敏反应、及自体免疫反应等状况,该等状况会对生物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其中,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较易受到外来致病原的感染,且可能因为体内的癌细胞无法及时清除而导致癌症发生。因此,若能有效提升免疫力,则可达到改善免疫系统功能以维持个体健康的目的。然而,目前用来解决上述问题的医药品、食品产品或保养品大多由化学成分所制成,长期使用不但对人体健康有害无益,且这些产品往往价格昂贵,并非为一般使用者所能负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出具有抗老化、降低脂肪累积、美白、及提升免疫力功效的新颖医药品、食品产品或保养品以造福有此需求的广大族群。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茶树(camelliasinensis)叶的发酵物用于制备一调控含有t-复合物蛋白质1次单元α(tcp1)复合物的伴随蛋白(chaperonincontainingt-complexprotein1subunitalpha(tcp1)complex,cct)基因、第一型pten诱发激酶(pten-inducedkinase1,pink1)基因、聚[adp-核糖]聚合酶2(poly[adp-ribose]polymerase2,parp2)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transcriptionfactor,mitf)基因、尿嘧啶dna醣苷酶(uracildnaglycosylase,ung)基因、ercc裁除式修复6,内核酸酶非催化次单元(erccexcisionrepair6,endonucleasenon-catalyticsubunit,ercc6)基因、端粒酶rna组分(telomerasernacomponent,terc)基因、cd40基因、微管蛋白,轻链,第2型lc8(dynein,lightchain,lc8-type2,dynll2)基因、g蛋白偶合受体激酶5(gprotein-coupledreceptorkinase5,grk5)基因、转录因子relb(relb)基因、肿瘤坏子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necrosisfactorsuperfamilymember14,tnfsf14)基因、介白素-4受体(interleukin-4receptor,il4r)基因、及转录因子p65(rela)基因的表现量的组合物的用途,其中该茶树叶的发酵物是藉由一包含下列步骤的方法而制得:以一溶剂萃取茶树叶而得到一茶树叶萃取物,再以一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一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lactis)、一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asseri)及一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xylinus)对该茶树叶萃取物同时进行发酵而获得该茶树叶的发酵物,其中该溶剂为水、醇、或醇水混合物。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cct基因是含有tcp1次单元2的伴随蛋白(chaperonincontainingtcp1subunit2,cct2)基因、含有tcp1次单元5的伴随蛋白(chaperonincontainingtcp1subunit5,cct5)基因或含有tcp1次单元8的伴随蛋白(chaperonincontainingtcp1subunit8,cct8)基因。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cct基因、该pink1基因、该parp2基因、该ung基因、该ercc6基因、及该terc基因的表现量被向上调控,该mitf基因、该cd40基因、该dynll2基因、该grk5基因、该relb基因、该tnfsf14基因、该il4r基因、及该rela基因的表现量被向下调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茶树(camelliasinensis)叶的发酵物用于制备一降低脂肪累积的组合物的用途,其中该茶树叶的发酵物是藉由一包含下列步骤的方法而制得:以一溶剂萃取茶树叶而得到一茶树叶萃取物,再以一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一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lactis)、一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asseri)及一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xylinus)对该茶树叶萃取物同时进行发酵而获得该茶树叶的发酵物,其中该溶剂为水、醇、或醇水混合物。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茶树叶的发酵物进一步用于制备一抗老化、美白及提升免疫力的组合物。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美白是抑制黑色素生成。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抗老化是提升端粒酶活性、提升dna修复能力、提升肌肤含水量、提升肌肤弹性、及减少肌肤皱纹。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溶剂与该茶树叶的比例为50~125:1(w/w),且该萃取步骤是在50~100℃进行。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啤酒酵母菌的浓度介于0.01~0.5%(v/v),该雷特氏b菌的浓度介于0.01~0.25%(v/v),该格氏乳酸杆菌的浓度介于0.01~0.25%(v/v),及该木质醋酸菌的浓度介于10~15%(v/v)。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啤酒酵母菌、该雷特氏b菌、该格氏乳酸杆菌及该木质醋酸菌的发酵时间为12至25天。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茶树叶是一红玉红茶的茶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茶树叶的发酵物的有效浓度为至少0.5μg/ml。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组合物是一医药品、一食品产品或一保养品。综上所述,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功效在于:可藉由调控cct基因、pink1基因、parp2基因、mitf基因、ung基因、ercc6基因、terc基因、cd40基因、dynll2基因、grk5基因、relb基因、tnfsf14基因、il4r基因与rela基因的表现量来达到抗老化、美白、提升免疫力与降低脂肪累积的功效。此外,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还具有提升肌肤含水量、弹力达到抗皱抚平纹理功效,实验也证实茶树叶的发酵物具有减肥、美肌功效,同时有效降低体脂肪与体重、减少腰围,又可澎润抗皱,达到减肥又美丽的效果。以下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下述所列举的实施例是用以阐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做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脂肪累积上的功效的数据图,其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图2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脂肪累积上的功效的染色图;图3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抗老化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其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图4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其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01;图5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dna修护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其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图6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terc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其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图7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诱发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其中“*”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1;“***”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01;图8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数据图;图9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图10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图11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图12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其中“**”表示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p<0.01;图13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其中“**”表示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p<0.01;图14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其中“**”表示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p<0.01;图15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其中“*”表示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p<0.05;图16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其中“**”表示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p<0.01;图17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图18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本文中所使用数值为近似值,所有实验数据皆表示在20%的范围内,较佳为在10%的范围内,最佳为在5%的范围内。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偏差(sd)表示,个此之间的差异以学生t检验(student'st-test)分析。依据本发明,茶树(camelliasinensis)是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的一种,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落叶灌木或乔木。在热带地区也有乔木型茶树高达15~30米,基部树围1.5米以上。栽培茶树往往通过修剪来抑制纵向生长,所以树高多在0.8~1.2米间。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抗老化(anti-aging)」意指预防、减缓人类皮肤外观的老化现象,例如:皱纹的产生及失去弹性等。评量实现此目的的程度将根据熟悉此项技艺者已知的诸多因素来决定,诸如消费者的全身状态、年龄、性别等。依据本发明,有关发酵培养的操作程序与参数条件等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lactis)」、「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asseri)」以及「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xylinus)」分别意欲涵盖那些为熟习此项技术人士可易于获得的啤酒酵母菌、雷特氏b菌、格氏乳酸杆菌以及木质醋酸菌(例如,可购自于国内或国外寄存机构者),或者利用本技艺中所惯用的微生物分离方法而从天然来源中所分离纯化出的啤酒酵母菌、雷特氏b菌、格氏乳酸杆菌以及木质醋酸菌菌株。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语「抑制黑色素生成(inhibitionofmelanogenesis)」与「抑制黑色素合成(inhibitionofmelaninsynthesis)」、「去色素(depigmenting)」、「淡化黑色素(lighteningthemelanin)」、「美白(whitening)」、「肤色淡化(skincolorlightening)」、「漂白(bleaching)」、「净白」、「增白(brightening)」、「退黑」以及「驱黑」可被交换地使用。依据本发明,医药品可利用熟习此技艺者所详知的技术而被制造成一适合于非经肠地道(parenterally)或口服地(orally)投药的剂型,这包括,但不限于,注射品(injection)[例如,无菌的水性溶液(sterileaqueoussolution)或分散液(dispersion)]、无菌的粉末(sterilepowder)、锭剂(tablet)、片剂(troche)、丸剂(pill)、胶囊(capsule)以及类似物。依据本发明,医药品可以一选自于下列所构成的群组中的非经肠道途径来投药:腹膜内注射(intraperitoneal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injection)、肌肉内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静脉内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舌下投药(sublingualadministration)以及穿皮投药(transdermaladministration)。依据本发明,医药品可进一步包含有一被广泛地使用于药物制造技术的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pharmaceuticallyacceptablecarrier)。例如,该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可包含一或多种选自于下列的试剂:溶剂(solvent)、缓冲液(buffer)、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agent)、分解剂(decomposer)、崩解剂(disintegratingagent)、分散剂(dispersingagent)、黏结剂(bindingagent)、赋形剂(excipient)、安定剂(stabilizingagent)、螯合剂(chelating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agent)、防腐剂(preservative)、润湿剂(wettingagent)、润滑剂(lubricant)、吸收延迟剂(absorptiondelayingagent)、脂质体(liposome)以及类似物。有关这些试剂的选用与数量是落在熟习此项技术的人士的专业素养与例行技术范畴内。依据本发明,该医药上可接受的载剂包含有一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中的溶剂:水、生理盐水(normalsaline)、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含有醇的水性溶液(aqueoussolutioncontainingalcohol)以及它们的组合。依据本发明,组合物可被当作食品添加物(foodadditive),藉由习知方法于原料制备时添加,或是于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添加,而与任一种可食性材料配制成供人类与非人类动物摄食的食品产品。依据本发明,食品产品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饮料(beverages)、发酵食品(fermentedfoods)、烘培产品(bakeryproducts)、健康食品(healthfoods)以及膳食补充品(dietarysupplements)。实施例1.茶树(camelliasinensis)叶的发酵物的制备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是使用的茶叶为红玉红茶(购自于中国台湾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茶叶。首先,将红玉红茶的茶叶以1:50~125的比例跟水混合,在50~100℃下灭菌萃取0.5~3小时。接着,冷却至室温供后续发酵使用。之后,同时殖入0.01~0.5%(v/v)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bcrc20271、0.01~0.25%(v/v)雷特氏b菌(bifidobacteriumlactis)bcrc910887、0.01~0.25%(v/v)格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gasseri)bcrc910886、及10~15%(v/v)木质醋酸菌(gluconacetobacterxylinus)bcrc12335发酵12~25天(以上菌株皆是购自于中国台湾的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foodindustryresearchanddevelopmentinstitute,firdi)的生物资源保存及研究中心(biosourcecollectionandresearchcenter,bcrc))。之后,于45℃~70℃下减压浓缩,并以200~400网目(mesh)的网筛过滤,得到茶树叶的发酵物。实施例2.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脂肪累积上的效用评估本实施例以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op9进行本发明的茶树叶的发酵物于降低脂肪累积的功效测试。该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是购自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美国),编号crl-2749tm。该细胞于分化前是培养于前脂肪细胞扩增培养液(pre-adipocyteexpansionmedium),其中包含90%的最低必需培养基alpha培养基(minimumessentialmediumalphamedium,购自gibco,美国,12100-046)、20%的胎牛血清(fetalbovineserum,购自gibco,美国),且加入1%的青霉素/链霉素(penicillin-streptomycin,购自gibco,美国);并使用分化培养液(differentiationmedium)使小鼠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分化,其中包含90%最低必需培养基alpha培养基、20%的胎牛血清,且加入1%的青霉素/链霉素。细胞中的脂质以油红o染色试剂(购自sigma,美国),其中以100%的异丙醇配制3mg/ml的油红o储备溶液,并将储备溶液以ddh2o配制成60%的作用溶液。为证实本发明的茶树叶的发酵物具有降低脂肪累积的功效,首先将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成脂肪细胞,首先,将8×104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与500μl的前脂肪细胞扩增培养液接种于24孔培养盘中,并于37℃下培养7天,每3天更换新鲜的分化培养基。接着,使用显微镜(zeiss)观察脂滴(lipiddroplet)的形成,确保细胞已完全分化。之后,将op9细胞分成2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及实验组。将0.0625%茶树叶的发酵物添加至实验组的细胞中,至于对照组的细胞则不做任何处理。接着,将各组细胞培养7~10天,每3天更换培养基。接着,使用油红o将细胞内的脂质染色,以评估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是否确实能降低脂肪累积,首先将培养基轻轻地取出,并以1m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清洗细胞两次,再加入1ml的10%甲醛(购自echochemical,中国台湾,cat.tg1794-4-0000-72ni)并于室温下反应30分钟以固定细胞,接着移除甲醛后以1ml的pbs轻轻地清洗细胞两次,接着于每孔细胞内加入1ml的60%异丙醇(购自echochemical,中国台湾,ph-3101)反应1分钟后,移除异丙醇并加入1ml的油红o作用溶液,于室温下反应1小时,接着移除油红o作用溶液并迅速地以1ml的60%异丙醇进行脱色5秒钟,再使用显微镜拍照并进行量化。接着,加入100%异丙醇于染色的细胞中,并置于振荡器上反应10分钟以溶解油滴,接着取100μl至96孔培养盘中,以测量elisa读取仪(biotek)读取各组的od510nm读值,以量化油红o。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于图1及图2。图1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脂肪累积上的功效的数据图。图2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脂肪累积上的功效的染色图。由图1及图2可见,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的相对脂肪油滴量有降低的情形。其中,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相对脂肪油滴量减少约33.8%。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具有降低脂肪累积的功效。实施例3.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抗老化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评估首先,以人体外围血液白血球细胞(pbmc)(购自pcs-800-011tm)进行本发明的茶树叶的发酵物于提升抗老化相关基因的表现量的功效测试。将1.5×105个人体外围血液白血球细胞培养于含有2ml的x-vivotm10细胞培养的六孔培养盘中。接着,将经培养的细胞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将0.5μg/ml茶树叶的发酵物添加至实验组的细胞中,至于对照组的细胞则添加培养液。各组细胞处理6小时后,将各组细胞以细胞裂解液(购自geanaid公司,中国台湾)回收细胞并拿来进行基因表现分析。在本实施例中,用来分析抗老化相关基因包括含有tcp1次单元2的伴随蛋白(chaperonincontainingtcp1subunit2,cct2)基因、含有tcp1次单元5的伴随蛋白(chaperonincontainingtcp1subunit5,cct5)基因、含有tcp1次单元8的伴随蛋白(chaperonincontainingtcp1subunit8,cct8)基因、第一型pten诱发激酶(pten-inducedkinase1,pink1)基因、及聚[adp-核糖]聚合酶2(poly[adp-ribose]polymerase2,parp2)基因。使用rna萃取试剂套组(购自geneaid公司,中国台湾)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内的rna,接着使用nanostringncounter(购自nanostring公司,美国)以75ng的萃取rna为模板,搭配客制化条形码(barcode)(共157个基因)进行直接数字侦测(directdigitaldetection)直接定量,各基因的表现量、质量管理(qualitycontrol,qc)、背景值校正、资料正规化(datanormalization)、比例(ratios)、倍数变化(fold-changes)、差异表现量(differentialexpression)由nsolvertm分析软件(nsolvertmanalysissoftware)(4.0版)自动计算,表现改变的倍数利用excel软件的stdev公式计算标准偏差,并在excel软件中以单尾学生t检验分析是否具有统计上显着差异。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于图3。图3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抗老化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由图3可见,无论是cct2基因、cct5基因、cct8基因、pink1基因或parp2基因,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测得的基因相对表现量有显着提升。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可藉由提升抗老化相关基因的表现量来达到抗老化的功效。实施例4.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评估本实施例以人体外围血液白血球细胞(pbmc)进行本发明的茶树叶的发酵物于降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现量的功效测试。实验流程大致上与实施例3所述者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来分析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为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transcriptionfactor,mitf)基因。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于图4。图4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由图4可见,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测得的mitf基因相对表现量有显着降低。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可藉由降低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现量来达到美白的功效。实施例5.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dna修护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评估本实施例以人体外围血液白血球细胞(pbmc)进行本发明的茶树叶的发酵物于提升dna修护相关基因的表现量的功效测试。实验流程大致上与实施例3所述者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来分析dna修护相关基因包括尿嘧啶dna醣苷酶(uracildnaglycosylase,ung)基因及ercc裁除式修复6,内核酸酶非催化次单元(erccexcisionrepair6,endonucleasenon-catalyticsubunit,ercc6)基因。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于图5。图5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dna修护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由图5可见,无论是ung基因或ercc6基因,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测得的基因相对表现量有显着提升。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可藉由提升dna修护相关基因的表现量来达到抗老化的功效。实施例6.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端粒酶rna组分(telomerasernacomponent,terc)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评估本实施例以人体外围血液白血球细胞(pbmc)进行本发明的茶树叶的发酵物于提升terc基因的表现量的功效测试。实验流程大致上与实施例3所述者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来分析的基因为terc基因。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于图6。图6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提升terc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由图6可见,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测得的terc基因相对表现量有显着提升。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可藉由提升terc基因的表现量来达到抗老化的功效。实施例7.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诱发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评估本实施例以人体外围血液白血球细胞(pbmc)进行本发明的茶树叶的发酵物于降低诱发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现量的功效测试。实验流程大致上与实施例3所述者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用来分析诱发免疫反应相关基因包括cd40基因、微管蛋白,轻链,第2型lc8(dynein,lightchain,lc8-type2,dynll2)基因、g蛋白偶合受体激酶5(gprotein-coupledreceptorkinase5,grk5)基因、relb基因、肿瘤坏子因子超家族成员14(tumornecrosisfactorsuperfamilymember14,tnfsf14)基因、介白素-4受体(interleukin-4receptor,il4r)基因、及rela基因。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于图7。图7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在降低诱发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现量上的效用的数据图。由图7可见,无论是cd40基因、dynll2基因、grk5基因、relb基因、tnfsf14基因、il4r基因或rela基因,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测得的基因相对表现量有显着降低。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可藉由降低诱发免疫反应相关基因的表现量来达到提升免疫力的功效。实施例8.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测试首先,募集8位受试者,每日饮用一瓶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剂量为10ml/日,共饮用4周,并于饮用前与饮用后第4周进行体重、腰围、体脂及肌肤测相的测定。受试者并无做饮食上的调整。受试者条件为24≤bmi<27;体脂肪:男性>25%,女性>30%,20~55岁的女性及男性。检测项目包括:1.体重、腰围及体脂率;2.肌肤(皱纹、纹理、经皮水分散失量(transepidermalwaterloss,tewl)、含水量及弹性);3.问卷。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于图8至图18及表1。图8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数据图。由图8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体重减少0.9kg。图9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9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降低0.3。图10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0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全身体脂率降低0.5%。图11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1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躯干体脂率降低0.6%。图12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2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腰围减少3.8cm。图13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3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经皮水分散失量(tewl)减少16.1%。图14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4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肌肤含水量提升12.7%。图15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5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肌肤弹性提升19.5%。图16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6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肌肤皱纹减少23.9%。图17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由图17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的肌肤纹理改善10.9%。图18是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的人体功效的另一数据图。表1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对于受试者体重、体脂、腰围、小腹或臀围上的改善效果。由图18及表1可见,与饮用前(第0周)比较,饮用后第4周受试者对于体重、体脂、腰围、小腹或臀围的改善效果达50~87.5%。表1项目饮用茶树叶的发酵物四周受试者改善比率体重数值高75%体脂率高75%腰围粗62.5%臀围粗87.5%小腹突出50%本实施例的结果显示,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具有减重、降低bmi、降低全身体脂率、降低躯干体脂率、减少腰围、减少tewl、提升肌肤含水量、提升肌肤弹性、减少肌肤皱纹、及改善肌肤纹理的效果,藉此达到抗老化及降低脂肪累积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可藉由调控cct基因、pink1基因、parp2基因、mitf基因、ung基因、ercc6基因、terc基因、cd40基因、dynll2基因、grk5基因、relb基因、tnfsf14基因、il4r基因与rela基因的表现量来达到抗老化、美白、提升免疫力与降低脂肪累积的功效。此外,本发明茶树叶的发酵物还具有提升肌肤含水量、弹力达到抗皱抚平纹理功效,实验也证实茶树叶的发酵物具有减肥、美肌功效,同时有效降低体脂肪与体重、减少腰围,又可澎润抗皱,达到减肥又美丽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中。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