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用开启即毁帽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99893发布日期:2020-05-12 15:32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用开启即毁帽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用开启即毁帽盖。



背景技术:

无菌药液制剂在离开药房保管时,其风险很大,如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如喂食器)在吸取无菌药液制剂后运输至病房过程(药房到病房运输),使用传统的帽盖进行密封,由于所有帽盖是一样的,因此在没有记录的情况下,病房授权医生无法确定运输来的喂食器是否已经被使用过或被篡改过,因此这种传统帽盖会使喂食器有交叉使用或者多次使用的风险,甚至有药液被转移、更换、滥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用开启即毁帽盖。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用开启即毁帽盖,包括顶盖和帽盖主体,所述顶盖盖在所述帽盖主体上并与所述帽盖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帽盖主体未与所述顶盖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胃肠道应用喂食器头部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帽盖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外壳未设置所述连接结构的一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外壳内,并且顶面周向设置有锯齿状的凸起;所述第二外壳未设置所述连接结构的一面通过肋条或接触点与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锯齿状的凸起配合的若干个凹槽,且所述锯齿状的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呈凹陷的斜坡面结构,周向一个方向为坡面顺齿状,另一个反向周向为倒齿状,当开启即毁帽盖旋紧于胃肠道应用喂食器小口径连接器时,顶盖的凹槽与第二外壳的顶面锯齿状的凸起形成相互咬合、锁死,当反方向旋下开启即毁帽盖时,顶盖的凹槽与第二外壳的顶面锯齿状的凸起形成顺齿状并滑行。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为螺纹锁定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胃肠道应用喂食器用开启即毁帽盖,当喂食器吸取无菌药液制剂后,就需要使用帽盖与其头部连接旋转密封再运输到病房使用,在帽盖与喂食器头部旋紧过程中由于帽盖的顶盖的凹槽与第二外壳的顶面锯齿状的凸起形成相互咬合、锁死,旋紧过程的作用力重点作用在第二外壳和顶盖上,而非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套的连接肋条上(或连接接触点上),因此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不会有相对移动、不会因为旋转而分离,所以密封于喂食器头部上的帽盖在旋紧过程和旋紧之后仍会保持完好无损;当使用帽盖密封的喂食器向病房的运输过程中,有故意行为打开密封帽盖的,则帽盖在被反方向旋出喂食器头部的过程中由于帽盖的顶盖的凹槽与第二外壳的顶面锯齿状的凸起形成顺齿状,齿状凸起与底盖的凹槽分离,而且在分离时两者接触的斜面会产生一个滑行推力,这个滑行推力和旋转力同时作用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连接肋条上(或接触点上),脆弱的连接肋条或接触点断裂,使得第一外壳连同顶盖脱离第二外壳,只留下第二外壳密封在喂食器头部上,这样当喂食器被运输至病房时,病房被授权喂食操作的临床医生很容易辨别喂食器是否被篡改过,当帽盖的第一外壳破损或丢失,临床医生会立即发现其被篡改而不使用,从而杜绝了交叉使用或重复使用的风险,以及杜绝了药液被转移、更换或滥用,有效保证了无菌药液制剂和喂食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用开启即毁帽盖,包括顶盖和帽盖主体,所述顶盖盖在所述帽盖主体上并与所述帽盖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帽盖主体未与所述顶盖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胃肠道应用喂食器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帽盖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顶盖固定连接;所述顶盖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锯齿状的凸起;所述连接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外壳未设置所述连接结构的一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外壳内,并且顶面周向设置有与所述锯齿状的凸起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二外壳未设置所述连接结构的一面通过肋条或接触点与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且所述锯齿状的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

本发明提供的胃肠道应用喂食器用开启即毁帽盖,当喂食器吸取无菌药液制剂后,就需要使用帽盖与其头部连接旋转密封再运输到病房使用,在帽盖与喂食器头部旋紧过程中由于帽盖的顶盖的锯齿状的凸起与第二外壳的顶面凹槽形成相互咬合、锁死,旋紧过程的作用力重点作用在在第二外壳和顶盖上,而非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套的连接肋条上(或连接接触点上),因此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不会有相对移动、不会因为旋转而分离,所以密封于喂食器头部上的帽盖在旋紧过程和旋紧之后仍会保持完好无损;当使用帽盖密封的喂食器向病房的运输过程中,有故意行为打开密封帽盖的,则帽盖在被反方向旋出喂食器头部的过程中由于帽盖的顶盖的锯齿状的凸起与第二外壳的顶面凹槽形成顺齿状,齿状凸起与凹槽分离,而且在分离时两者接触的斜面会产生一个滑行推力,这个滑行推力和旋转力同时作用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连接肋条上(或接触点上),脆弱的连接肋条或接触点断裂,使得第一外壳连同顶盖脱离第二外壳,只留下第二外壳密封在喂食器头部上,这样当喂食器被运输至病房时,病房被授权喂食操作的临床医生很容易辨别喂食器是否被篡改过,当帽盖的第一外壳破损或丢失,临床医生会立即发现其被篡改而不使用,从而杜绝了交叉使用或重复使用的风险,以及杜绝了药液被转移、更换或滥用,有效保证了无菌药液制剂和喂食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胃肠道应用小口径连接器用开启即毁帽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帽盖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顶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顶盖1、凹槽1-1、帽盖主体2、第一外壳2-1、第二外壳2-2、锯齿状的凸起2-3、接触点2-4、连接结构2-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了的胃肠道应用喂食器用螺旋型开启即毁帽盖,参见图1-图5,包括顶盖1和帽盖主体2,所述顶盖盖在所述帽盖主体上并与所述帽盖主体固定连接,一般通过超声波热合方式制作为一体,所述帽盖主体未与所述顶盖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胃肠道应用喂食器连接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可使用现有的连接结构,所述帽盖主体包括第一外壳2-1和第二外壳2-2,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顶盖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结构2-5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外壳未设置所述连接结构2-5的一面延伸至所述第一外壳内,并且顶面周向设置有若干个锯齿状的凸起2-3;所述第二外壳未设置所述连接结构的一面通过2至4个肋条或接触点2-4与所述第一外壳固定连接,肋条也可通过超声波热合方式与两个外壳制作为一体,或者一体成型;所述顶盖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锯齿状的凸起配合的若干个凹槽1-1,所述锯齿状的凸起2-3位于所述凹槽1-1内。

上述连接结构可以使用现有的连接结构,比如iso80369-3标准规定的螺纹结构。

上述帽盖使用时,在帽盖与喂食器头部旋紧过程中由于帽盖的顶盖的凹槽与第二外壳的顶面锯齿状的凸起形成相互咬合、锁死,旋紧过程的作用力重点作用在在第二外壳和顶盖上,而非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套的连接肋条上(或连接接触点上),因此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不会有相对移动、不会因为旋转而分离,所以密封于喂食器头部上的帽盖在旋紧过程和旋紧之后仍会保持完好无损;当帽盖从喂食器头部旋开时,帽盖被反方向旋出喂食器头部的过程中由于帽盖的顶盖的凹槽与第二外壳的顶面锯齿状的凸起形成顺齿状,齿状凸起与顶盖的凹槽分离,而且在分离时两者接触的斜面会产生一个滑行推力,这个滑行推力和旋转力同时作用在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的连接肋条上(或接触点上),脆弱的连接肋条或接触点断裂,使得第一外壳连同顶盖脱离第二外壳,只留下第二外壳密封在喂食器头部上,这样病房被授权喂食操作的临床医生很容易辨别喂食器是否被篡改过,当帽盖的第一外壳破损或丢失,临床医生会立即发现其被篡改而不使用,从而杜绝了交叉使用或重复使用的风险,以及杜绝了药液被转移、更换或滥用,有效保证了无菌药液制剂和喂食器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当病房被授权医生拿到保持完好的密封帽盖的喂食器后,在授权医生的受控管理下,开启帽盖后只留下的第二外壳的帽盖仍可保证喂食器头部密封,这样的开启即毁帽盖不仅有利用辨别是否篡改,同时也方便授权医生实施临床操作。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顶盖的内侧面周向设置有锯齿状的凸起;第二外壳上设置与所述锯齿状的凸起配合的凹槽,其原理与实施例1中的帽盖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