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无创呼吸道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9651发布日期:2020-12-11 15:1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大鼠无创呼吸道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大鼠给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鼠无创呼吸道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是不可或缺的。各种生理现象和病理机制大多需要借助动物实验加以阐明或证实。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实验结果准确、真实可靠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动物伦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证实验动物享有应有的福利,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动物痛苦,为其提供舒适、无痛的的实验环境,尊重其为人类生医学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体现动物实验中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之一。

气管滴注是气管内给药或染毒的主要实验方法,目前实验动物气管给药大多数是有创的,并且无法避免食道误入。另外,为保证给药的准确性,实验者往往还采用气管切开,将大鼠颈部皮肤和肌肉切开使气管暴露,药物经由气管暴露的的切口滴注,或用尖锐进样器刺破气管以实现气管滴注给药的目的。此种方法具有开放性伤口,容易损伤实验动物,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动物感染率增加,有可能造成动物死亡,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且不利于长时间反复气管给药;此外,气管切开术方法复杂,需要较大的人力和时间,无法适用于大批量动物实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鼠无创呼吸道给药装置,采用该给药装置不用切开大鼠的气管,直接将药水经由呼吸道给药;它能减少气道损伤,降低大鼠死亡率。方便操作,提高实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鼠无创呼吸道给药装置,包括便于插入口腔的定位机构和与定位机构配合进行给药的给药机构;

所述的给药机构包括一根从底部向顶部延伸的软管,所述的软管的顶部设有两根以上底部分别与所述的软管顶部相连通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的给药机构还包括一根活动设置于第一支管和软管中的钢针,所述的钢针从第一支管顶部向下延伸且通过软管直到软管下部,所述的钢针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支管与软管的长度之和,所述的钢针的顶部设有便于将所述钢针拉出或者推进所述的第一支管和软管中的拉环,所述的第一支管的内径为1-2毫米;

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一个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大的锥形的定位筒,定位筒的上端设有便于软管下端插入的上开口,所述的定位筒的侧壁上设有一个贯通侧壁内外表面的便于软管的底部穿出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使用说明如下:使用时,先将大鼠麻醉,然后将大鼠垂直悬挂于玻璃板上,使大鼠口腔在实验者视野以下;

一位实验人员将大鼠头部固定后将大鼠舌头牵出暴露于口腔外部,另一位实验者将定位器由口腔缓慢插入直至气管会厌处,当观察到大鼠气管呼吸所产生的白色气泡且上下浮动时,表示大鼠气管暴露部位正确,

此时将给药机构的软管底部从定位筒的上端开口插入定位筒,从定位筒侧壁的通孔穿出,然后缓慢插入大鼠气管内部,再拔出钢针;然后在毛细管的外端沾水,如果毛细管的水滴向外移动,则表明该装置插入气管是否成功;

该装置插入气管成功后,使用微量注射器的针头通过软管和第一支管再经由呼吸道注射入大鼠体内。药物滴注完毕后,将定位器移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给药装置,不仅不会对大鼠造成伤害,而且操作方便,能方便地观察到插入是否成功,注射药液也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将定位筒套设于大鼠口腔内:所述的定位筒上部旁侧设有一个便于手持的手柄。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找到大鼠的呼吸道,而不需要额外的手电筒等装置,使操作更加方便:所述的定位筒采用透明材质,所述的定位筒内壁上设有led冷光源及为其提供电的电源装置,且所述led冷光源位于通孔的下方。

进一步地,为了与大部分的大鼠的口腔适配:所述的定位筒的上端开口的内径为1~1.2cm;最下端外径为0.2~0.4cm;所述的定位筒的底部到顶部的距离为5~5.5cm。

进一步地,为了与大部分的大鼠的口腔适配:所述的定位筒的上端开口的直径为1~1.2cm;下端直径为0.2~0.4cm;所述的定位筒的底部到顶部的距离为5~5.5cm。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操作,操作的时候不会接触操作者的手:所述的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外套设有便于手持的外套体。

进一步地,为了与大鼠的口腔适配:所述的软管沿轴向方向的长度为7-10cm。

进一步地,为了不刺伤大鼠的口腔,减少大鼠的创伤可能:所述的软管底部呈光滑的半球状。

进一步地,为了不刺伤大鼠的口腔,减少大鼠的创伤可能:所述的定位筒的底部呈光滑的半球状。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1-2)的内径为3-5mm。

较之前的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给药装置,不需要切开大鼠的气管能通过口腔将药水沿着气管输送到大鼠的气道组织内;不仅减轻对大鼠的伤害及较少大鼠死亡率,而且操作方便,能方便地观察到插入是否成功,注射药液也方便。

使用时,安全且容易操作,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鼠的创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给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定位机构与给药机构合并使用的状态图。

图5是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大鼠无创呼吸道给药装置,包括便于插入口腔的定位机构1和与定位机构1配合进行给药的给药机构2;

所述的给药机构2包括一根从底部向顶部延伸的软管2-1,所述的软管2-1的顶部设有两根以上底部分别与所述的软管2-1顶部相连通的第一支管2-2和第二支管2-3;所述的给药机构2还包括一根活动设置于第一支管2-2和软管2-1中的钢针2-4,所述的钢针2-4从第一支管2-2顶部向下延伸且通过软管2-1直到软管下部,所述的钢针2-4沿轴向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支管2-2与软管2-1的长度之和,所述的钢针2-4的顶部设有便于将所述钢针2-4拉出或者推进所述的第一支管2-2和软管2-1中的拉环2-4-1,所述的第一支管2-2的内径为1-2毫米;

所述的定位机构1包括一个从底部向顶部逐渐变大的锥形的定位筒1-1,定位筒1-1的上端设有便于软管2-1下端插入的上开口,所述的定位筒1-1的侧壁上设有一个贯通侧壁内外表面的便于软管2-1的底部穿出的通孔1-2。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使用说明如下:使用时,先将大鼠麻醉,然后将大鼠垂直悬挂于玻璃板上使大鼠口腔在实验者视野以下;

一位实验人员将大鼠头部固定后将大鼠舌头牵出暴露于口腔外部,另一位实验者将定位器由口腔缓慢插入直至气管会厌处,当观察到大鼠气管呼吸所产生的白色气泡且上下浮动时,表示大鼠气管暴露部位正确,

此时将给药机构2的软管2-1底部从定位筒1-1的上端开口插入定位筒1-1,从定位筒1-1侧壁的通孔1-2穿出,然后缓慢插入大鼠气管内部,再拔出钢针2-4;然后在毛细管的外端沾水,手按住第一支管孔2-2,如果观察到毛细管的水滴向外移动,则表明该装置插入气管是否成功;

该装置插入气管成功后,使用微量注射器的针头通过第一支管2-2再经由呼吸道注射入大鼠气道内。药物滴注完毕后,将定位器移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给药装置,不仅不会对大鼠造成伤害,而且操作方便,能方便地观察到插入是否成功,注射药液也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将定位筒套设于大鼠口腔内:所述的定位筒1-1上部旁侧设有一个便于手持的手柄1-3。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找到大鼠的呼吸道,而不需要额外的手电筒等装置,使操作更加方便:所述的定位筒1-1采用透明材质,所述的定位筒1-1内壁上设有led冷光源3-1及为其提供电的电源装置3-2,且所述led冷光源3-1位于通孔1-2的下方。本实施例为了方便内设有led冷光源,如果没有设置led冷光源,也可以直接用无影led手电筒找定位。

本实施例所述的定位筒1-1的上端开口的内径为1cm,也可以为1~1.2cm中的任意一个尺寸;最下端外径为0.2cm,也可以为0.2~0.4cm中的任意一个尺寸;所述的定位筒1-1的底部到顶部的距离为5cm,也可以为5~5.5cm中的任意一个尺寸。

本实施例所述的所述的第一支管2-2和第二支管2-3外套设有便于手持的外套4。本实施例为了方便手持操作方便,也可以不设置手持外套。

本实施例所述的软管2-1沿轴向方向的长度为7cm,也可以为7-10cm中的任意一个尺寸。

本实施例所述的软管2-1底部呈光滑的半球状。也可以为弧状或者其它形状。

本实施例所述的定位筒1-1的底部呈光滑的半球状。也可以为弧状或者其它形状。

所述的通孔(1-2)的内径为3-5mm。本实施例优选4mm。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