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戈非尼片剂药物组合物和制法

文档序号:8233265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瑞戈非尼片剂药物组合物和制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瑞戈非尼片剂药物组合 物,其可用于治疗由异常的VEGFR、roGFR、raf、p38、和/或flt-3激酶信号介导的疾病和疾 病症状。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抗肿瘤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ras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意味着对细胞增殖、分化和转化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的 级联反应。作为Ras下游效应子的Raf激酶是将这些信号从细胞表面受体传递到细胞核的 一个关键递质。已经证明,通过使用raf激酶的灭活抗体或显性失活raf激酶或显性失活 MEK (raf激酶的底物)的共表达抑制raf激酶信号途径而抑制活化ras的作用会导致转化 的细胞恢复为正常的生长表型。Kolch等进一步证明了通过反义RNA对raf表达的抑制阻 断了膜相关致癌基因引起的细胞增殖。同样地,在试管实验和体内实验中已经证实raf激 酶的抑制(通过反义寡核苷酸)与多种人类肿瘤类型的生长抑制是相关的。
[0003] 维持大小超过l_2mm3的肿瘤细胞的持续肿瘤生长需要功能性间质,这是包括成 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质和可溶因子的支持结构。肿瘤通过分 泌诸如TO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等可溶性生长因子引起间质组织的形成,所述生 长因子各自刺激宿主细胞分泌诸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 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互补因子。这些刺激因子引起新的血管生成,这向肿瘤提供氧和 营养物质并使其生长以及为肿瘤转移提供路线。相信针对抑制间质形成的一些治疗方法会 对源自多种组织学类型的上皮肿瘤的生长加以抑制。然而,由于其性质的复杂性以及多种 生长因子参与血管生成过程和肿瘤恶化,一种针对单一信号途径的物质可能仅有有限的功 效。希望能对肿瘤在宿主间质中用于引发血管生成的多个关键信号途径提供治疗方法。这 些途径包括I 3DGF (间质形成的有效刺激因子)、FGF (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化学趋化因 子和促有丝分裂素)和VEGF(血管形成的有效调节因子)。
[0004] TOGF是间质形成的一种关键调节因子,它由多种肿瘤以旁分泌形式分泌并促进成 纤维细胞、平滑肌及内皮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间质形成及血管生成。TOGF最初是作为猿 猴肉瘤病毒的v-sis致癌基因产物得以鉴定。该生长因子由被称为A链或B链的2条肽链 构成,肽链一级氨基酸序列具有60 %的同源性。肽链经二硫键相连形成由AA、BB或AB同 源或异源二聚体组成的30kDa的成熟蛋白。在血小板中发现了高水平的TOGF,并且TOGF 可由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此外,在诸如血管形成不足的肿瘤组织中所发现的 低氧条件下I3DGF的产生得以上调。TOGF以高亲和力与TOGF受体(PDGFR)结合,该受体 是1106个氨基酸构成的124kDa的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TOGFR是同源或异源二聚体肽 链形式的,肽链在其氨基酸序列上总地具有30%的同源性,并且在其激酶结构域之间具有 64%的同源性。TOGFR是具有分开的激酶结构域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的成员,该家族包 括VEGFR2 (KDR)、VEGFR-3 (flt-4)、c-Kit和f lt-3。TOGFR主要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 和周细胞(pericyte)上表达,并在神经细胞、肾小球细胞、Leydig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 Schwann细胞上少量表达。一旦与受体结合,F1DGF引起受体二聚化并经历酪氨酸残基的自 我磷酸化和相互磷酸化,这能提高受体的激酶活性并促进下游效应因子通过激活SH2蛋白 结合结构域的募集。包括PI-3激酶、磷酯酶C-γ、src和GAP (针对p21-ras的三磷酸鸟 苷酸酶激活蛋白)在内的多种信号分子与激活的TOGFR形成复合物。通过激活PI-3激酶, I3DGF激活Rho细胞途径从而引起细胞运动和迀移,并通过激活GAP引起通过p21-ras和 MAPK信号途径激活的有丝分裂。
[0005] 在成人中,TOGF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并提高伤口愈合的速度并保持血管的体内平 衡。在血小板中发现了高浓度的roGF,它对于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巨 噬细胞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化学趋化因子。除了其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之外,PDGF帮助保持 血管的体内平衡。在新生血管发育过程中,PDGF募集血管结构完整性所需要的周细胞和平 滑肌细胞。TOGF被认为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相似的作用。作为其在血管生成中所起 作用的一部分,PDGF通过其对结缔组织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调节调节血管的 渗透性而控制组织间隙的流体压力。抑制TOGFR的活性可以降低组织间隙的压力并促进细 胞毒素流入肿瘤而提高这些物质的抗肿瘤功效。
[0006] I3DGF可以通过旁分泌或自分泌直接刺激间质细胞或肿瘤细胞上的TOGFR或通过 受体的信号放大或经重组激活受体而促进肿瘤生长。过表达的TOGF可以使人的黑素瘤细 胞和角质化细胞这两种不表达I 3DGF受体的细胞类型可能通过TOGF对间质形成和诱导血管 生成的直接作用而发生转化。在其中肿瘤表达I3DGF但不表达受体的结肠癌、肺癌、乳癌和 前列腺癌等肿瘤中也观察到了这种肿瘤间质的旁分泌刺激。在神经胶母细胞瘤、软组织瘤、 卵巢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肺癌中已经报道了对肿瘤细胞生长的自分泌刺激,其中大部分 经分析的肿瘤细胞表达TOGF配体和受体。非配体依赖型的受体激活发现地较少,但在慢性 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已有报道,其中a染色体易位在类Ets转录因子TEL和TOGF受 体之间形成融合蛋白。此外,在胃肠道间质瘤中已经发现了与c-Kit激活无关的TOGFR中 的激活突变。TOGFR抑制剂能干扰肿瘤间质发育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而没有过度的副作 用。
[000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被称为血管渗透性因子VPF)是另一种在胚胎发育和 有些血管生成依赖的疾病中血管新生和血管发生的主要调节因子。VEGF代表由于选择性 RNA剪接而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的促有丝分裂原异构体家族。VEGF异构体对于血管内皮 细胞来说是高度特异的。
[0008] VEGF表达受缺氧以及诸如白介素1、白介素6、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等 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诱导。目前已经报道,VEGF和VEGF家族成员与以下三种跨膜受 体酪氨酸激酶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VEGF受体1 (也称为fIt-I (类fms酪氨酸激酶1))、 VEGFR-2 (也称为含激酶插入结构域受体(KDR),KDR的小鼠类似物称作胎肝激酶I (f Ik-I)) 和VEGFR-3 (也称为f lt-4)。已经证实,VEGFR-2和f It-I具有不同的信号转导性质。因此, VEGFR-2在完整细胞中经历配体依赖的强酪氨酸磷酸化,而fIt-I表现出弱应答。因此,相 信对于诱导全范围的VEGF介导的生物学应答而言,与VEGFR-2结合是关键要求。
[0009] VEGF在体内血管发生中发挥中心作用,并引起血管新生和血管渗透化。不加调节 的VEGF表达引发多种疾病,其特征是不正常的血管新生和/或高渗透性作用。相信有些物 质对VEGF介导的信号转导级联的调节能对不正常的血管新生和/或高渗透性作用提供有 效控制。肿瘤低氧区域内的肿瘤化细胞通过刺激VEGF生产作出反应,这引起沉默的内皮细 胞的激活以刺激新的血管形成。此外,在没有血管新生的肿瘤区域中的VEGF产生可以推动 ras信号转导途径。原位杂交研宄表明,在包括肺癌、甲状腺癌、乳癌、胃肠道肿瘤、肾及膀胱 肿瘤、卵巢癌、宫颈癌以及血管瘤和几种颅内肿瘤在内的各种人类肿瘤中VEGF mRNA的显著 上调。中和性VEGFR-2单克隆抗体在阻断肿瘤血管新生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0010] VEGF的过表达(例如在极端缺氧条件下)可以引起眼球内血管新生,导致血管过 量增生,最终导致失明。已经在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闭塞和早产儿视网 膜病和老年黄斑病变在内的多种视网膜病中观察到了这样的级联反应。
[0011] 在风湿性关节炎(RA)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可以介导血管翳的内向生长。RA 患者的滑液中具有高水平的免疫反应性VEGF,而在其他形式关节炎或退化性关节疾病患 者的滑液中VEGF水平低下。在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中已经证实,血管生成抑制剂 AGM-170阻碍关节中的新血管形成。
[0012] 在银肩病以及诸如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形红斑和疱瘆样皮炎等与表皮下疱瘆形成 相关的疱瘆类疾病中也表现出VEGF表达的提高。
[001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2、VEGFR3)不仅是肿 瘤血管生成、而且是淋巴管生成的关键调控因子。VEGF、VEGF-C和VEGF-D在大部分肿瘤中 主要在肿瘤生长期间并经常以充分提高的水平表达。VEGF表达受缺氧、细胞因子、诸如ras 的致癌基因或通过肿瘤抑制基因的灭活的刺激。
[0014] VEGF的生物学活性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得以介导。VEGFR3(也称为flt-4)主要 在正常成人组织中的淋巴管内皮细胞上表达。对于新的淋巴管形成需要VEGFR3功能,但 对于维持已存在的淋巴管则不需要。VEGFR3在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上也是上调的。最近, VEGFR3的配体VEGF-C和VEGF-D被确定为哺乳动物中淋巴管生成的调节因子。肿瘤相关 的淋巴管生成因子诱导的淋巴管生成可能促进新的导管生长进入肿瘤,这为肿瘤细胞提供 了进入系统循环的通道。侵入淋巴管的细胞可能通过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肿瘤表达研宄 已经允许对VEGF-C、VEGF-D和VEGFR3表达与同原发肿瘤扩散能力直接相关的临床病理学 因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