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复合收缩构件的穿戴物品以及该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268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体6或保护片4上存在不与复合收缩构件2重叠的部分HR。该部分HR不容易受到由复合收缩构件2引起的伸缩的影响。因此,如果在该部分HR上形成附着图案和文字等的显示要素(图2的符号63)的显示区域,则容易看见该显示要素63。另外,在图2中,作为显示要素63,示出星形,但是这只是例示,并不限于此。
[0025]在本实施形态中,成为腰部褶皱部10的复合收缩构件2与成为合身褶皱部11的板材3是独立的构件。因此,可以使腰部褶皱部10与合身褶皱部11具有不同的特性、如肌肤触感、色彩和通气性等。在这里,板材3由伸缩性无纺布形成,但是也可以在伸缩性薄片上层叠无纺布而形成,又可以在无纺布上贴合绳状的弹性构件、如橡胶线而形成;
(板材的制造方法)
如图4的步骤3所示,板材3通过在基材30上设置缺口部31而构成。在这里,在形成板材3时,假设在基材30上直接形成缺口部31,则与该缺口部31对应的部分的无纺布被浪费。申请人鉴于这一点而提出以下示出的板材3的制造方法。
[0026]图6 Ca)是示出板材3的制造工序的图。首先准备伸缩性无纺布的带材32,在该带材3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通过刀具等设置正弦波状的刻痕35。将与带材32的宽度方向平行且连接刻痕35的波峰与距该波峰的顶部较远的一侧的带材32的端缘的假想线设定为Wlo刻痕35是波状,因此假想线Wl设定有多条。在将带材32沿着与一条假想线Wl隔着一条假想线Wl相邻的假想线Wl进行切断时,由该假想线Wl上的切断线以及刻痕35包围的部分Rl成为板材3。S卩,刻痕35成为缺口部31的端缘。
[0027]像这样形成板材3,以此不会浪费缺口部31部分的无纺布。因此,可以减少板材3的制造成本。又,由于能够减少废弃的无纺布,因此成为对环境也友好的制造方法。另外,虽然将刻痕35设置为正弦波状,但是刻痕35的波形由腿洞12的周缘形状决定,不限于正弦波状。例如也可以是将山形在横方向上连接的形状。
[0028]又,如图6 (b)所示,也可以将与带材32的宽度方向平行且通过刻痕35的波峰的顶部的假想线设定为W2,并且沿着该假想线W2切断带材32。由该假想线W2上的切断线以及刻痕35包围的部分R2成为板材3的半体。将两个该半体以使波峰对齐的形式在横向上排列并接合便成为板材3。
[0029]作为使用于板材3、保护片4以及构成复合收缩构件2的片材20的无纺布,从外观上的美观以及肌肤触感良好的观点出发,可以使用透气性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无纺布。此外,使用于板材3、保护片4以及构成复合收缩构件2的片材20中的无纺布的形成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
[0030]又,使用于复合收缩构件2中的弹性构件21,可以举出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橡胶等的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又,弹性构件21不仅是橡胶线,只要是橡胶带等的绳状体即可,截面可以是矩形、正方形、圆形、多角形中的任意一种;
(纸尿布的变形例)
如图7中放大示出那样,也可以在复合收缩构件2上,在与吸收体6或保护片4重叠的部分上设置不产生弹性构件21的收缩力的非收缩区域RY。借助于此,设置于吸收体6或保护片4的非肌肤面上的图案等的显示要素不会收缩,而容易看见。
[0031]该非收缩区域RY可以形成为不设置弹性构件21的空区域。具体而言,在配置吸收体6之前,通过对复合收缩构件2的吸收体6或保护片4所重叠的部分进行加压或加热,以此去除弹性构件21的长度方向上的收缩力,从而可以形成非伸缩区域RY。此时,作为用于加压或加热的手段,可以使用在周面具有沿着轴方向和/或周方向隔着间隔以规定图案形状设置的突起或刀刃等的辊(未图示)。优选的是在该辊以及与该辊对置的辊之间,将复合收缩构件2进行加压或加热,将弹性构件21精细地切断,以此实质上去除收缩力。
[0032]在纸尿布I中不使用保护片4时、或者将保护片4预先层叠在吸收体6的底层片62的非肌肤侧表面上时,变成省略图4的步骤I的工序。S卩,如图8的步骤3所示,将成为腰部褶皱部10的长尺寸的两片复合收缩构件2相互平行排列。接着,在各复合收缩构件2的内侧端部上,沿着复合收缩构件2的长度方向排列成为合身褶皱部11的多个板材3,并且将其与该复合收缩构件2的内侧端部接合。在板材3的内端部上形成缺口部31。
[0033]接着,如步骤4所示,在两个复合收缩构件2之间且相邻的板材3上架设吸收体6,并且对该板材3与该吸收体6的重叠部分进行接合。之后,对折吸收体6并且在相邻的吸收体6的中间部分上切断复合收缩构件2以及板材3的过程与前述相同而省略说明。
[0034]复合收缩构件2是在两片的片材20之间夹着弹性构件21而构成。然而,存在两片的片材20相互错开的可能性。因此,如图9 (a)所示,将沿着片材2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条弹性构件21相互大致平行地接合在一片的片材20的下半部分上。之后,如图9 (b)所示,从片材2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C对折片材20,以使弹性构件21位于内侧的形式将片材20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接合,从而得到复合收缩构件2。借助于此,可以减少夹持弹性构件21的片材20相互错开的可能性。
[0035]图9(C)是将图9 (b)的复合收缩构件2在包含D-D线的面上剖切的剖视图。在上述复合收缩构件2中,折痕部分(图9 (c)的上端部)带有圆角。借助于此,在将该复合收缩构件2使用于腰部褶皱部10时,可以改善对穿戴者的腰部的肌肤触感。
[0036]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使用复合收缩构件2的穿戴物品,例示纸尿布,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生理用短裤等。
[0037]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应用于纸尿布等的穿戴物品时有用。
[0038]符号说明:
1纸尿布;
2复合收缩构件;
3板材;
4保护片;
6 吸收体;
10腰部褶皱部;
11合身褶皱部。
【主权项】
1.一种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是具备腰部褶皱部和合身褶皱部的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 将成为所述腰部褶皱部的长尺寸的两片复合收缩构件以相互平行的形式排列的工序A; 在各复合收缩构件的内侧端部上,将成为所述合身褶皱部的多个板材沿着所述复合收缩构件的长度方向排列并与该复合收缩构件的内侧端部接合的工序B ; 在两个复合收缩构件之间且相邻的板材上架设吸收体,并且对该板材与该吸收体的重萱部分进彳丁接合的工序C ;和 对折所述吸收体,将两个复合收缩构件重叠,并且在相邻的吸收体之间沿着与所述复合收缩构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两个复合收缩构件的工序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收体上,至少在不与所述复合收缩构件和/或板材重叠的部分上形成附着显示要素的显示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序A和工序B之间具有在两个复合收缩构件上架设保护片的工序,所述吸收体载置于该保护片上,所述板材的一部分盖住该保护片,该保护片与所述吸收体夹持所述板材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合身褶皱部上开设有使穿戴者的腿部伸入的腿洞,在所述板材上设置有成为该腿洞的缺口部; 该板材通过如下工序形成: 在长尺寸的带材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成为所述缺口部的周缘的波状的刻痕的工序; 设定多条与该带材的宽度方向平行且通过刻痕的波峰的假想线的工序;和 沿着假想线切断带材的工序。
5.一种穿戴物品, 具备腰部褶皱部和合身褶皱部,在该合身褶皱部的下端部上设置有对折且使折痕朝向下方的吸收体; 该吸收体的两端部与腰部褶皱部接合,合身褶皱部与腰部褶皱部由独立构件形成。
【专利摘要】具备腰部褶皱部(10)和合身褶皱部(11)的穿戴物品的制造方法具有:将成为腰部褶皱部(10)的长尺寸的两片复合收缩构件(2)以相互平行的形式排列的工序A;在各复合收缩构件(2)的内侧端部上,将成为合身褶皱部(11)的多个板材(3)沿着复合收缩构件(2)的长度方向排列并与该复合收缩构件(2)的内侧端部接合的工序B;在两个复合收缩构件(2)之间且相邻的板材(3)之间架设吸收体(6),并且对该板材(3)与该吸收体(6)的重叠部分进行接合的工序C;和对折吸收体(6),将两个复合收缩构件(2)重叠,并且在相邻的吸收体(6)之间沿着与复合收缩构件(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切断两个复合收缩构件(2)的工序D。
【IPC分类】A61F13-496, A61F13-49, A61F13-15
【公开号】CN104582651
【申请号】CN201380046099
【发明人】梅林丰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瑞光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3年9月4日
【公告号】WO2014041765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