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热毒浸淫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_2

文档序号:83280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步获得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 分装。
[0019]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毒浸淫型褥疮的药物的制备 方法,当药物的剂型为擦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筛,使能通过100目筛 的细粉量至少达到40%,收集通过1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1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粗粉8-10 倍量水煎煮1-3小时,第二次加粗粉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 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占 a和b混合物总质量10%的甘油制成擦剂。
[0020] 为了更好地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热毒浸淫型褥疮的药物的制备 方法,当药物的剂型为喷雾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按所述比例称取所有原料药材,加相对于获得的混合物质量3-5倍的水浸泡3-10小 时,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煎煮3次,合并煎煮 液过滤,滤液加热得浸膏1,药渣备用; b、 将步骤a的药渣加60-90 %乙醇浸泡0. 5-1. 5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2小时, 合并提取液,80-160目滤过,取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 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80°C时1. 35的浸膏2 ; c、 将浸膏1和浸膏2混合,加水稀释即得喷雾剂。
[002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利用我国传统 的中医理论,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兼以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为辅,护理预防并治疗热毒 浸淫型褥疮。本发明制作工艺简便,疗程较短,治愈后不易复发,直达病患部位,采用不同药 性的中药材进行科学配伍,靶向性强,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等 优点。本发明对组份药品的各有效成分科学配伍,是一种见效快、效果持续久的药物,且内 外结合,标本兼治,能较大程度上解决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现代医学认为褥疮是因局部长期受压,而致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 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西医主要使用的药物是抗生素软膏、新霉素 溶液等,但西医治疗褥疮疗程较长、效果不理想,病情不易控制,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0023] 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热毒浸淫型褥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 法。本发明药物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兼以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为辅,护理预防并治疗褥 疮的同时,提高人免疫力。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治疗热毒浸淫型褥疮的药物,包括以下原料药 材:鱼腥草、白药子、三颗针、石蝉草、金果榄、爵床、岗梅根、古羊藤、苦蒿、升麻、虎尾兰、宭 送菜、爬树龙、豆瓣绿、苏木、茜草、赤芍、倒扣草、马蹬草、牡丹皮、鸡血藤、石见穿、四叶草、 山筠、千层塔、香茅、四方麻、鹩哥舌、厚朴、酸枣仁、玉竹和甘草。
[0024] 其中鱼腥草、白药子、三颗针、石蝉草、金果榄、爵床、岗梅根、古羊藤、苦蒿、升麻、 虎尾兰、宭送菜可以清热解毒;爬树龙、豆瓣绿、苏木、茜草、赤芍、倒扣草、马蹬草、牡丹皮、 鸡血藤、石见穿活血化瘀;四叶草、山茜、千层塔、香茅、四方麻、鹩哥舌消炎止痛;厚朴行气 消积;酸枣仁补肝生津;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之功。
[0025]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鱼腥草:辛,微寒。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 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0026]白药子:为防己科植物金线吊乌龟的块根。苦、寒。归脾、肺、肾经。清热解毒,凉 血止血,散瘀消肿。用于急性肝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阑尾炎,胃痛,内出血,跌打损伤,毒蛇 咬伤;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淋巴结炎,神经性皮炎。
[0027] 三颗针:苦;性寒;归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痢利;腹泻; 黄疸;湿疹;疮疡;口疮;目赤;咽痛。
[0028] 石蝉草:辛;凉。归肺;脾;肝;肾经。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水消肿。主肺热咳 喘;麻疹;疮毒;癌肿;烧烫伤;跌打损伤;肾炎水肿。
[0029] 金果榄:苦;寒。归脾;肾经。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主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白 喉;痄腮;热咳失音;脘腹疼痛;泻痢;痈疽疔毒;毒蛇咬伤。
[0030] 爵床:味苦;咸;辛;性寒。归肺;肝;膀胱经。清热解毒;利湿消积;活血止痛。 主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疳积;湿热泻痢;疟疾;黄疸;浮肿;小便淋浊;筋 肌疼痛;跌打损伤;痈疽疔疮;湿疹。
[0031] 岗梅根:苦;甘;寒。归肺;肝;大肠经。清热;生津;散瘀;解毒。主感冒;头痛; 眩晕;热病烦渴;疲气;热泻;肺痈;百日咳;咽喉肿痛;痔血;淋病;疔疮肿毒;跌打损伤。
[0032] 古羊藤: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蘑科植物马连鞍的根。苦,微甘;凉。归脾;肾;膀胱 经。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感冒发热;痢疾;胃痛;腹痛;跌打瘀痛;毒蛇咬伤。
[0033] 苦蒿:味辛;苦;性平微寒。祛风湿;解热毒。主风湿关节炎;痈肿疮毒。
[0034]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 主时疫火毒;口疮;咽痛;斑疹;头痛寒热;痈肿疮毒;中气下陷;脾虚泄泻;久痢下重;妇女 带下;崩中。 虎尾兰:凉;酸。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感冒;肺热咳嗽;疮疡肿毒;跌打损伤,毒蛇 咬伤;烫火伤。1.《陆川本草》:解毒,消炎。治跌打,疮疡,蛇咬伤。2.《广西中草药》:清 热解毒,去腐生肌。治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跌打损伤,痈疮肿毒,毒蛇咬伤。
[0035] 宭送菜:甘;苦;性寒。归肺;肾;大肠经。清热解毒;行瘀止血。主时行热病;痔 疮;麻疹透发不畅;吐血;热毒下痢;闭经;淋浊;痈肿;跌打损伤;蛇虫伤。
[0036] 爬树龙:为葡萄科植物菱叶崖爬藤和支南崖爬藤的根或藤茎。辛;温。祛风湿; 散瘀肿;续筋骨。主风湿关节炎;跌打瘀肿;骨折;烧伤;痈疮红肿。《云南中草药选》:活血 散瘀,除湿止痛。《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接骨消肿,清热解毒,止血止痛,镇咳。
[0037] 豆瓣绿:辛;苦;微温。归肺;肝;脾经。舒筋活血;祛风除湿;化痰止咳。主风 湿筋骨痛;跌打损伤;疮疖肿毒;咽喉炎;口腔炎;痢疾;水泻;宿食不消;小儿疳积;劳伤咳 嗽;哮喘;百日咳。
[0038] 苏木:甘;咸;平。归心;肝;胃;大肠经。活血祛瘀,消肿定痛。主妇人血滞经闭, 痛经,产后瘀阻心腹痛,产后血晕,痈肿,跌打损伤,破伤风。
[0039] 茜草:苦;寒;归肝;心;肾;脾;胃;心包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血热咯血;吐 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
[0040]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 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0041] 倒扣草:苦;酸;性微寒。归肝;肺;膀胱经。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热解表。主经 闭;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病;水肿;湿热带下,外感发热;疟疾;咽痛; 疔疮痈肿。
[0042] 马蹬草:淡;平。归心经。活血化瘀;止血;解毒。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瘫;子 宫出血;外伤出血;神经性皮炎;下肢溃疡。
[0043] 牡丹皮:辛苦;凉;微寒。归心;肝;肾;肺经。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 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 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0044] 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心;脾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 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
[0045] 石见穿: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的全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脾经。活血化 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热毒血痢;淋 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伤肿。
[0046] 四叶草: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四叶薄或细四叶薄的全草。甘;苦;平。归 肝;脾经。清热;利尿;解毒;消肿。主尿路感染;癌肿;赤白带下;痢疾;痈肿;跌打损伤;咳 血;妇女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痈肿疔毒;毒蛇咬伤。
[0047] 山筠:为胡椒科植物山筠的茎叶或根。辛;温。归肺;脾经。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行气止痛;化痰止咳。主风湿痹痛;胃痛;痛经;跌打损伤;风寒咳喘;疝气痛。
[0048] 大驳骨:味辛;微苦;性平。归肝;脾经。活血止痛;接骨续伤;止血。主筋伤骨折; 扭伤;瘀血肿痛;风湿痹痛;腰痛;月经过多;崩漏。
[0049] 千层塔:为石松科石松属植物蛇足石松,以全草入药。辛;甘;微苦;平;温;凉; 酸。归肺;大肠;肝;肾经。清热解毒;燥湿敛疮;止血定痛散瘀;消肿。主肺炎;肺痈;劳伤 吐血;痔疮便血;白带;跌打损伤;肿毒;水湿膨胀;溃疡久不收口;烫火伤。
[0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