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366605阅读:来源:国知局
、高吸水性材料(例如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纤维等)。吸收体4可以根 据需要含有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中和剂、成核剂、环氧稳定剂、润滑剂、抗菌 齐?、阻燃剂、抗静电剂、颜料、增塑剂等添加剂。
[0112] 作为吸水性纤维,可列举出例如以针叶树或阔叶树作为原料得到的木材浆柏(例 如碎木浆柏、精制磨木浆、预热磨木浆、预热化学机械浆等机械浆柏;牛皮纸浆、亚硫酸盐纸 浆、碱法浆等化学浆柏;半化学浆柏等);对木材浆柏实施化学处理得到的丝光化浆柏或交 联浆柏;甘蔗渣、洋麻、竹、麻、棉(例如棉绒)等非木材浆柏;人造丝、原纤化人造丝等再生 纤维素;乙酸酯、三乙酸酯等半合成纤维素等,但是从成本低、容易成型的观点考虑,优选为 粉碎浆柏。
[0113] 作为高吸水性材料,可列举出例如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的高吸水性材 料。作为淀粉系或纤维素系的高吸水性材料,可列举出例如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 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等,作为合成聚合物系的高吸 水性材料,可列举出例如聚丙烯酸盐系、聚磺酸盐系、马来酸酐盐系、聚丙烯酰胺系、聚乙烯 醇系、聚环氧乙烷系、聚天冬氨酸盐系、聚谷氨酸盐系、聚海藻酸盐系、淀粉系、纤维素系等 高吸水性树脂(Superabsorbent Polymer :SAP)等,它们之中,优选为聚丙烯酸盐系(特别 是聚丙烯酸钠系)的高吸水性树脂。作为高吸水性材料的形状,可列举出例如颗粒状、纤维 状、鳞片状等,颗粒状的情况下,粒径优选为50~1000 μ m、进一步优选为100~600 μ m。
[0114] 吸收体4含有高吸水性材料(例如高吸水性树脂、高吸水性纤维等)的情况下, 高吸水性材料的含量为吸收体4的通常5~80质量%,优选10~60质量%,进一步优选 20~40质量%。
[0115] 吸收体4可以含有银、铜、锌、二氧化硅、活性炭、铝硅酸盐化合物、沸石等。由此, 可以对吸收体赋予消臭性、抗菌性、吸热效果等功能。
[0116] 吸收体4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可以根据生理用卫生巾1应该具备的特性(例 如吸收性、强度、轻量性等)适当调整。吸收体4的厚度通常为0. 1~15mm、优选为1~ 10mm、进一步优选为2~5mm,单位面积重量通常为20~1000g/m2、优选为50~800g/m 2、 进一步优选为100~500g/m2。需要说明的是,吸收体4的厚度、单位面积重量等可以在全 部吸收体4固定,也可以部分地不同。
[0117] 吸收体4可以具有含有吸收性材料的芯、和覆盖芯的芯材包套。芯材包套只要具 有透液性和吸收体保持性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芯材包套,可列举出例如无纺布、织布、形 成有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薄膜、具有网眼的网状片材等,但是从低成本性等观点考虑,优选为 以粉碎浆柏作为主要材料、用湿式法成型而成的薄纸。
[0118] 关于生理用卫生巾1,作为透液性层除了表层2之外,还可以具备配置于表层2与 吸收体4之间的第二片。此时,血液润滑性赋予剂也可以涂布于第二片。
[0119] 第二片只要能够透过经血等液态排泄物则没有特别限定,第二片的厚度、单位面 积重量、密度等可以在能够透过经血等液态排泄物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0120] 作为第二片,可列举出例如无纺布、织布、形成有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薄膜、具有网 眼的网状片材等。作为无纺布,可列举出例如透气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点粘合法无纺布、水 刺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以及它们的组合(例如SMS等)等,作为构成无纺布的 纤维,可列举出例如天然纤维(羊毛、棉花等)、再生纤维(人造丝、乙酸酯等)、无机纤维 (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合成树脂纤维(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 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聚物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 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乳酸等聚酯;尼龙等聚酰胺) 等。无纺布中可以混合芯?鞘型纤维、并列型纤维、岛/海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类型的 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曲或显在卷曲的立体卷曲纤维;通过水流、热、压 花加工等物理上的负荷分割而成的分割纤维等。
[0121] 以下以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为例子,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 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22]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包括:形成吸收体4的工序(工序1)、在吸收体4层叠表层 2的工序(工序2)、在层叠体形成压缩凹沟的工序(工序3)、层叠底层3的工序(工序4)、 切出生理用卫生巾1的工序(工序5)、和在生理用卫生巾1涂布血液润滑性赋予剂的工序 (工序6),使用图7所示的制造装置200。
[0123] [工序 1]
[0124] 在朝向搬送方向MD旋转的吸引鼓220的周面,在圆周方向以所希望的间距形成凹 部224作为装填吸收体材料222的模具。若吸引鼓220旋转而凹部224进入到材料供给部 221,则吸引部226作用于凹部224,由材料供给部221供给的吸收体材料222被凹部224真 空吸引。材料供给部221以覆盖吸引鼓220的方式形成,材料供给部221通过空气搬送将 吸收体材料222供给到凹部224,在凹部224形成吸收体4。形成于凹部124的吸收体4被 转印到朝向搬送方向MD前进的载体片材210上。
[0125] [工序 2]
[0126] 将表层2层叠于吸收体4、形成层叠体262。需要说明的是,表层2的制造方法如 后文所述。
[0127] 然后,在层叠体262根据需要形成压缩凹沟。压缩凹沟通过压花加工装置230形 成。压花加工装置230具有在外周表面设置有凸部(未图示)的上段辊231、和外周表面 平滑的下段辊232。上段辊231的凸部以对应于压缩凹沟的形状、配置图案等的方式形成。 层叠体262通过压花加工装置230的上段辊231与下段辊232之间时,层叠体262在厚度 方向被压缩,在层叠体262形成压缩凹沟。压缩凹沟例如形成于表层2中排泄口接触区域 20的周缘、排泄口接触区域20的周围区域的周缘等。通过压缩凹沟的形成,表层2与吸收 体4 一体化。利用压花加工装置230的压缩凹沟的形成工序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省略。
[0128] [工序 3]
[0129] 将由底层辊240供给的底层3介由粘接剂层层叠于层叠体234的下侧(与表层相 反一侧)的面,形成生理用卫生巾的连续体244。需要说明的是,省略利用压花加工装置230 的压缩凹沟的形成工序的情况下,层叠体234与层叠体262相同。
[0130] [工序 4]
[0131] 使用切刀250将生理用卫生巾的连续体244切断,切出生理用卫生巾。
[0132] [工序 5]
[0133] 使用喷雾器260,将血液润滑性赋予剂261涂布于生理用卫生巾的表层2,在表层2 的表面形成血液润滑性赋予剂层。血液润滑性赋予剂层形成于表层2的肌肤接触面中、至 少排泄口接触区域20。
[0134] 本实施方式中,在切出生理用卫生巾后涂布血液润滑性赋予剂,但是也可以在切 出之前的任意一阶段涂布,也可以在表层的制造工序涂布。为了防止制造中途所涂布的血 液润滑性赋予剂流落,优选在制造工序的下游的阶段、例如即将包装生理用卫生巾之前涂 布血液润滑性赋予剂。
[0135] 生理用卫生巾1的制造方法,除了工序1~5之外,还可以包括形成密封部7a、7b、 8a、8b的工序,形成粘合部9a、9b、9c的工序等。
[0136] 〈表层的制造方法〉
[0137] 以下基于附图对表层2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138] 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图4所示的齿轮拉伸装置100。
[0139] 如图4所示,齿轮拉伸装置100具备一对齿轮拉伸辊120、130。齿轮拉伸辊120、 130的旋转轴与搬送方向MD垂直地设置,通过对任意一旋转轴传递源自驱动装置(未图 示)的驱动力,齿轮拉伸辊120、130啮合来旋转。
[0140] 如图4~图6所示,在齿轮拉伸辊120的外周面设置有许多齿121。如图5的(a) 所示,齿121隔着一定间隔以锯齿格子状设置,没有设置齿121的部分形成槽122。如图5 的(a)所示,齿121和槽122交替配置于MD方向而形成列,各列中,在相邻的齿121之间存 在槽122。
[0141] 如图4~图6所示,在齿轮拉伸辊130的外周面设置有许多齿131。如图5的(b) 所示,齿131隔着一定间隔以锯齿格子状设置,没有设置齿131的部分形成槽132。如图5 的(b)所示,齿131和槽132交替配置于MD方向而形成列,各列中,在相邻的齿131之间存 在槽132。
[0142] 如图6所示,齿轮拉伸辊120、130的齿槽,通过齿轮拉伸辊120的齿轮齿121进入 到齿轮拉伸辊130的槽132、并且齿轮拉伸辊130的齿轮齿131进入到齿轮拉伸辊120的槽 122,从而相互啮合。
[0143] 齿轮拉伸辊120U30的齿121U31的间距P(中心线间的距离)优选为0.2~ 40mm,进一步优选为3~15mm。齿121、131的高度H优选为0· 1~10mm,进一步优选为 0.5~2. 5mm。齿121、131为由底部朝向前端部变细的梯形。齿121、131的底部的宽度Wl 优选为〇· 2~20mm,进一步优选为1~5mm,齿的前端部的宽度W2优选为0· 01~5mm,进一 步优选为0.5~2. 5mm。需要说明的是,齿轮齿121U31的宽度(⑶方向)规定凸部8和 凹部9的宽度(X方向),齿轮齿121、131的长度(MD方向)规定凸部8和凹部9的长度(Y 方向)。
[0144] 齿轮拉伸辊120U30的齿的前端部的角部优选倒角。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宽度W2 的值为倒角之前的值。
[0145] 齿轮拉伸辊120、130的齿槽啮合时的齿121、131的间隔优选为0. 05~5mm,进一 步优选为〇· 1~2. 5mm。齿轮拉伸辊120、130的齿121、131的咬入深度D优选为0· 1~5mm, 进一步优选为〇. 5~3_。需要说明的是,齿的咬入深度D,在由齿轮拉伸辊120、130的旋 转轴方向(CD方向)俯视齿轮拉伸辊120、130的齿槽啮合的部分时,为齿121、131重合的 部分的长度。
[0146] 如图5的(a)所示,在齿轮拉伸辊120的槽122形成吸引孔1220。吸引孔1220与 真空泵等吸引装置(未图示)连接,使得第一层21在与齿轮拉伸辊120的周面密合、保持 凹凸赋形的状态下移动。
[0147] 如图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