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7348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部114配置在内部弹性软管135的延长线上。由此,能够顺畅地连续配置内部弹性软管135和连接部114,能够从内部弹性软管135遍及连接部114顺畅地输送药液。
[0035]多个指状部件106配置在相对于无线天线141在水平方向上邻接的空间内。由于指状部件106也可能成为对无线天线141的噪音源,因此远离无线天线141配置。具体而言,相对于凸轮旋转中心配置在无线天线141的相反方向。多个指状部件106从旋转中心呈放射状且等间隔排列在内部弹性软管135与第一凸轮103及第二凸轮104之间设置的指状部件引导槽上。尤其,多个指状部件106各自均整体配置在外壳体101的水平方向上。配置在宽度较宽的水平方向上,而不是与水平方向的水平面垂直的、外壳体101的宽度狭小的垂直方向,由此能够避免因指状部件106的长度造成外壳体101大型化。指状部件106在指状部件引导槽内以在放射方向上能够移动地排列,并被第一凸轮103及第二凸轮104按压来阻塞内部弹性软管135。
[0036]具体而言,若第一凸轮103及第二凸轮104沿图3中顺时针旋转,则其凸轮面按顺时针的顺序推压多个指状部件106。由此,这些指状部件106从外侧按压内部弹性软管135的侧面来进行阻塞,使流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并且,若进一步使第一凸轮103及第二凸轮104旋转,则凸轮面向背离指状部件106的方向移动,因此通过内部弹性软管135的弹性,每个指状部件106同样以顺时针顺序依次向接通内部弹性软管135的方向移动。通过重复该动作,内部弹性软管135反复进行阻塞和接通,使流体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蠕动运动,并向连接部114流动。连接部114的一端连接内部弹性软管135,另一端连接外部弹性软管105。作为外部弹性软管,可以使用具有生物整合性的某种烯烃类软管。此外,也可以通过透明部件形成外壳体101的下表面侧,即下部壳体202。在该情况下,如果是埋入体内之前,能够从外壳体101的下表面侧观察上述的微型栗102的各组成要件。
[0037]图4为流体输送装置100的立体图。如上所述,贮存器110与注液口 107邻接配置。由于注液口 107不会成为无线天线141的噪音源,因此配置在贮存器110的附近。详细内容进行后述,药液经由注液口 107补充到贮存器110中。药液的补充是在流体输送装置100已埋入体内的状态下进行。在该状态下,无法肉眼观察贮存器110内药液的剩余量,因此使用者通过接触等方式掌握贮存器110内药液的余留。因此,在流体输送装置100已埋入体内的状态下,将贮存器110配置在流体输送装置100的上表面(皮肤侧),以能够接触到贮存器110。并且,流体输送装置100配置在皮肤的正下方,以使外壳体101的上表面成为被埋入体的皮肤表面侧。由于贮存器110配置在皮肤的正下方,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按压贮存器110确认是否贮存有流体。
[0038]对在埋入皮下后补充药液等流体的方法进行说明。使用注射器将流体补充到贮存器110中。将填充有所补充流体的注射器的注射针刺进流体注入栓108中进行注入。注入的流体经由流体注入口部111贮存到贮存器I1中。由于流体注入栓108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因此即使拔出注射针也实现自行阻塞。因此,流体的补充能够通过该方法,反复进行足够次数。
[0039]如上所述,由于药液的补充是在流体输送装置100已埋入体内的状态下进行,因此使用者无法肉眼观察到注液口 10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注液口 107相对于上部壳体201的表面稍微突出。因此,由于在将流体输送装置100埋入到皮下时,该部分上推皮肤而隆起,因此形成流体补充位置的记号。因此,使用者能够通过例如接触皮肤的隆起来掌握注液口 107的位置。
[0040]另一方面,若注液口 107从上部壳体201的表面突出,则增加刺破皮肤的可能性。因此,使注液口 107以不刺破皮肤且能够肉眼观察到皮肤的凸起的程度突出。这样,以降低刺破皮肤的危险性的目的,限制注液口 107的突出量。因此,注液口 107具备从周围的外壳体101表面突出形成的镶边部172,对开口部171进行镶边。S卩,可以说通过镶边部172形成开口部171。由此,由于皮肤凸起面积增加,因此使用者容易肉眼观察到皮肤的凸起。因此,在进行接触等的情况下,更加容易确认注液口 107。进而,在与注液口 107邻接的外平面上,另外形成有从周围的外壳体101突出形成的引导部173,来表示注液口 107的位置。使用者即使在不能仅通过注液口 107的隆起掌握注液口 107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感知该引导部173确认注液口 107。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掌握注液口 107位置的容易程度及刺破皮肤的危险性取得了平衡。
[0041]即使能够掌握了注液口 107的位置,在流体输送装置100已埋入体内的状态下,也并非能够肉眼观察到注液口 107自身。因此,存在无法顺利使用注射器补充药液的情况。若将注液口 107整体增大则使药液补充变得容易,但导致流体输送装置100的大型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增大注液口 107而应扩大流体注入栓108的面积,沿外壳体101的外曲面倾斜设置有注液口 107。由此,与不与外壳体101倾斜地设置注液口 107的情况相比,能够扩大流体注入栓108的面积。因此,使用者能够更加简单地通过注射器补充流体。
[0042]注液口 107与连接部114相对于外壳体101沿流体补充方向(图纸的上下方向即垂直方向)排列设置。另外,如上所述,邻接注液口 107配置有流体注入口部111,远离该流体注入口部111配置有流体排出口部112。S卩,沿外壳体101的外周配置有注液口 107、流体注入口部111、流体排出口部112。如果是这种配置,能够将从开口部127布置到内部的内部弹性软管135与连接部114相连,并沿外壳体101内的内周面适当配置。
[0043]图5为流体输送装置100的侧视图。如上所述,注液口 107相对于外壳体101稍微突出。机械开关150在外壳体101上配置在配置有贮存器110的面的相反侧面上。机械开关150在流体输送装置100埋入体内之前的状态(开关为关闭状态)下,也相对于外壳体101稍微突出。详细内容进行后述,通过打开机械开关150来向外壳体101内压入。另夕卜,如果是配置有贮存器110的面的相反侧面,不会直接施加使用者的接触等外力。因此,能够降低损伤机械开关150的可能性。
[0044]图6为图2中的流体输送装置100的A-A剖视图。控制与主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控制基板143配置在贮存器110的内侧。无线天线141配置在控制基板143的下部壳体202侧的面上。若这样配置,由于能够使无线天线141远离电池160等噪音源,因此能够降低通信时的噪音影响。控制流体输送机构的控制基板146远离贮存器110的图纸的右方向配置。在控制基板146上配置有控制流体输送机构的CPU147等电子部件。在控制基板146上设置有开口部145。在控制基板146的开口部145的下侧设置有配线基板148。导通部件149经由开口部145配置在上部壳体201与配线基板148之间并进行固定。导通部件149的下端与设置在配线基板148上表面上的电极相接,在导通部件149上位于开口部145内的部分的侧面,与设置在开口部145的左侧的内壁的电极相接。由此,控制基板146与配线基板148电连接。
[0045]导通部件149优选为螺旋弹簧形状。由此,能够增强导通部件149与配线基板148的电极之间的接触压。另外,导通部件149以上端的中心轴1比下端的中心轴¥2更靠左侧偏移的状态被固定。因此,在导通部件149上对位于开口部145内的部分,作用有向左方向的拉伸力。由此,能够增强对设置在开口部145内壁上的电极的接触压。通过这样增强对各电极接触压,能够抑制电连接的不稳定。在控制基板146的下侧,步进马达142及电池160以配置于基板的状态被配置。步进马达142通过CPU147的控制进行驱动。
[0046]在外壳体101中,容纳步进马达142的空间与在上部设置贮存器110的空间相邻,无线天线141配置在贮存器110的配置空间中。在流体输送装置100中通过在占有较大体积的贮存器110的配置空间中配置无线天线141,能够使无线天线141远离配置有步进马达142的空间。因此,能够降低无线天线141通信时带来的噪音。
[0047]图7为图3中的流体输送装置100的B-B剖视图。图7 (a)表示机械开关150打开前的状态。机械开关150是通过由使用者的操作使机构的至少一部分位移,从关闭切换至打开的开关。在本实施方式中,机械开关150仅可以从电力供给路断开状态的关闭,变更到导通状态即打开。即,是单方向位移的,非可逆开关。作为机械开关150,举出以一旦压入而被打开,则无法恢复到关闭的压入开关为例来进行说明。机械开关150具备旋钮部151及O型环156。
[0048]旋钮部151配置在设置于下部壳体202的开口部203中。旋钮部151具有分别具有圆板状形状的上部152、中部153、下部154这三层构造。上部152、中部153及下部154相互间隔形成。由此,在上部152与中部153之间,及中部153与下部154之间形成有空间。支柱155以连接上部152、中部153、下部154各自的中央部分方式配置。其结果为,在旋钮部151上,在压入方向(图纸的上下方向即垂直方向)上形成有两段环状的空间。另外,上部152、中部153及下部154均为相同直径。由于旋钮部151作为整体的宽度恒定,因此能够将旋钮部151从下部壳体202的外侧投入到开口部203中。能够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