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强的稳定性和弹性能恢复的假足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75268阅读:来源:国知局
性构件)。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三个可旋转的连接部14、16、22可以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弹性部的三角形,所述弹性部既是第一弹性构件30又是第二弹性构件40并且位于第四连接部22与第三连接部16之间。
[0059]可旋转的连接部14、16,22与弹性构件30、40可以为附接构件10的旋转提供挠性阻力。有利地,第一弹性构件30和第二弹性构件40 二者的使用可以在站立期间提供自然的摇摆运动,该自然的摇摆运动可以为假足I提供改善的稳定性。在包括致动器20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当致动器20被锁定在特定的位置中或基本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也可以提供这种稳定性。
[0060]图9至图15描绘了假足IA的第二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图中的假足IA具有与上述假足I类似的特征,并且因此将对其差异进行描述。如所示出的,假足IA包括第一弹性构件30A,第一弹性构件30A具有与先前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的C状部类似的C状部32A。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C状部32A可以被颠倒以具有面向后的开口(例如,C状部32A具有面向假足IA的后部的凹形形状)。此外,如所示出的,第一弹性构件30A可以包括两个平行的弹性件。此外,如所示出的,第一弹性构件30A可以在不能够旋转的第二连接部16A处附接至附接构件10A,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6A能够旋转(例如,经由如先前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枢转位置)。此外,如所示出的,第一弹性构件30A可以被缩短成不包括像先前实施方式中的足部34那样的足部。代替地,第一弹性构件30A还可以经由不可旋转的连接部附接至第五连接本体38A。然而,第五连接本体38A可以如图中所示的经由补充连接本体39A提供与第二弹性构件40A的可旋转连接,补充连接本体39A可以被认为是第五连接本体38A的一部分。
[0061]应当指出的是,图9至图15中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也形成了具有至少一个弹性部和三个可旋转连接部的三角形,该三角形与上面在先前实施方式中所论述的三角形类似。例如,如图15中最佳地示出的,假足IA包括附接构件1A与致动器20A之间的第二连接部14A。致动器20A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二弹性构件40A的第四连接部22A。第二弹性构件40A可以通过第五连接本体59A连接至第一弹性构件30A。第一弹性构件30A可以附接至附接构件10A,从而完成三角形。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角形的仅一部分可以具有弹性部。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构件40A可以是无弹性的或刚性的构件。
[0062]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C状部32A可以与图9至图15中所示的C状部大致类似,但其包括与C状部32A大致对准的附加弹性构件66A,如图15A中最佳地示出的。附加弹性构件66A可以以与第一弹性构件30A类似的方式连接至附接构件10A。附加弹性构件66A此时可以沿着C状部32A切向于第一弹性构件30A延伸并且在未附接至第五连接本体39A的自由端处终止。此时可以在C状部32A与附加弹性构件66A之间设置与刚度控制构件60类似的刚度控制构件。例如,如所示出的,可以在C状部32A和附加弹性构件66A中设置用以接纳下述固定构件的缝:该固定构件可以沿着该缝的长度移动以调节C状部32A的挠性和阻力。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对弹性构件30A、40A、50A的挠性和阻力的这种可调性可以通过其他合适的机构来提供。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五连接本体38A(包括补充连接本体39A)能够沿着第二弹性构件40A沿前-后方向移动以改变第五连接本体38A在第二弹性构件40A上的位置。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弹性构件40A可以包括槽,该槽可以接纳用以使第五连接本体38A沿着第二弹性构件固定就位的紧固件。然而,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机构(例如,轨道和蜗轮装置)来调节第五连接本体38A相对于第二弹性构件40A的位置。
[0063]此外,所描绘的假足IA描绘了用于使第二弹性构件40A与第三弹性构件50A附接的替代性方法。如所示出的,这些构件可以通过位于缝36A的相反两侧上的两个螺栓62A来附接。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使用例如上述附接方法的其他附接方法。此外,可以在缝36A中设置如上所述的可调节固定构件来改变假足IA的挠性和阻力。
[0064]图16至图23描绘了假足IB的又一实施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图中的假足IB具有与上述假足I类似的特征,因此将对其差异进行描述。如所示出的,假足IB提供了致动器20B位于假足的前部中的设计。如所示出的,附接构件1B仍然可以在可旋转的第三连接部16B处附接至第一弹性元件30B。然而,第三连接部16B可以设置在附接构件1B的上后部处。第二连接部14B可以在附接部1B的下前部处连接至致动器20B。致动器20B此时可以从第二连接部14B向上延伸以附接至第二弹性构件40B。第二弹性构件40B此时可以形成依循第一弹性构件30B中的面向前的C状部32B的C状部。
[0065]第三弹性构件50B的连接被描绘为与图9至图15中所描绘的第三弹性构件50A大致类似。还可以提供如上所述的类似的变型。此外,如所示出的,第一弹性构件30B可以延伸至足部34A并且通过相同的螺栓62B附接至第二弹性构件40B和第三弹性构件50B。此夕卜,如所示出的,第二弹性构件40B可以延伸超出第一弹性构件30B和第三弹性构件50B至假足IB的足尖部。
[0066]应当指出的是,图16至图23中的实施方式中的特征也形成了具有至少一个弹性部和三个可旋转连接部的三角形,该三角形类似于上面在先前实施方式中所论述的三角形。例如,如图22中最佳地示出的,假足IB包括附接构件1B与致动器20B之间的第二连接部14B。致动器20B可以包括连接至第二弹性构件40B的第四连接部22B。第二弹性构件40B可以抵接第一弹性构件30B,如上面关于先前的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第一弹性构件30B可以在第三连接部16B处附接至附接构件10B,从而完成三角形。
[0067]此外,如图23中最佳地示出的,第一弹性构件30B和第二弹性构件40B可以通过刚度控制构件60B来连接。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刚度控制构件60B为可调节固定构件60B并且可以允许以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改变阻力和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可调节固定构件60B仅设置在第一弹性构件30B与第二弹性构件40B (而非第三弹性构件50B)之间且位于假足IB的后部部分中。使可调节固定构件60B向下且向前移动导致了第一弹性构件30B和第二弹性构件40B在固定构件60B与附接构件1B之间的相对较长的杆臂,从而使假足IB的挠性增大。替代性地,使可调节固定构件60B向上移动导致了第一弹性构件30B和第二弹性构件40B在固定构件60B与附接构件1B之间的相对较短的杆臂,从而使假足IB的刚度增大。
[0068]有利地,所公开的假足1、1A、IB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步态的站立相期间提供自然的摇摆运动,该自然的摇摆运动可以为假足1、1A、1B提供改善的稳定性(例如,附接构件10、10AU0B可以在站立期间相对于弹性构件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弹性构件移动)。在包括致动器20、20A、20B的实施方式中,例如在致动器20、20A、20B被锁定在特定位置中或基本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也可以提供这种改善的稳定性。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假足可以包括刚度控制构件,该刚度控制构件可以被(例如手动地或自动地)机械致动以改变假足的一个或更多个弹性构件的刚度,从而提供不同水平的刚度(例如,在不同类型的步态期间)。
[0069]除非另有具体地陈述或者另外如所使用的在上下文中理解的,否则本文中所使用的条件语言一一例如除此之外、“能够”、“能”、“可能”、“可以”、“例如”等一一一般意在传达某些实施方式包括而其他实施方式不包括某些特征、元件和/或状态。因此,这种条件语言一般无意于暗示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这些特征、元件和/或状态,或者暗示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必须包括用于在具有或没有用户输入或提示的情况下判断在任一特定实施方式中是否包括或要执行这些特征、元件和/或状态的逻辑。
[0070]尽管以上详细的描述已经示出、描述并指出了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的新颖特征,但可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可以在地面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