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36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年,平均年龄33岁,原发性不孕69例,继发性不孕31例。
[0055]2、诊断标准
[0056]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0057]①进行性痛经;②经期下腹痛,腰骶部不适并进行性加剧;③周期性直肠刺激症状;④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及痛性结节;⑤附件粘连、包块、结节感;⑥月经前后附件肿块有明显大小变化。凡有①②③点之一加上④⑤⑥点之一即可诊断为本症。
[0058]3、治疗方法
[0059]选用本发明中药汤剂,给患者服用,每次服用I剂,每天早、晚各服I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0060]4、疗效评定标准
[0061]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0062]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盆腔肿块消失,贫血完全纠正,不孕症患者在2年内受孕或生育。
[0063]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快缩小。
[0064]有效:部分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0065]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ΟΟ??] 5、治疗结果
[0067]100例患者中,痊愈45例(45%),显效40例(40%),有效13例(13%),无效2例(2%),总有效率为98 % ο可见本发明中药能够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68]实施例1
[0069]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0070]败酱草7、吴茱萸10、续断5、旋复花7、半夏8、龙葵10、龙胆草12、小蓟8、女贞子5、白术7、巴戟天10、皂角刺15、藕节炭10、玄参10、雪里青10、莪术8、菟丝子6、紫石英10、八月札
11、虎耳草7、地榆炭10、四季红15、蒲公英15、小二仙草12、追风草15、翻白草6、金樱子10、七叶一枝花15、乌梢蛇15、西河柳15、木通10、紫珠叶5、老鹳草20、岗梅根6、海风藤7、公丁香
15、鹅不食草15、金银花7、使君子6、绞股蓝9、苦参10。
[0071]将上述重量份的中药原料放入煎药器具内,加水浸泡半小时,加水量以超过液面2-3cm为宜;然后用武火煮沸,待煮沸10分钟后,再改用文火煎熬30分钟停止,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0072]实施例2
[0073]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0074]败酱草5、吴茱萸15、续断12、旋复花6、半夏16、龙葵5、龙胆草15、小蓟7、女贞子10、白术6、巴戟天5、皂角刺20、藕节炭5、玄参13、雪里青5、莪术10、菟丝子5、紫石英13、八月札
8、虎耳草15、地榆炭8、四季红20、蒲公英10、小二仙草15、追风草16、翻白草2、金樱子12、七叶一枝花10、乌梢蛇20、西河柳10、木通10、紫珠叶5、老鹳草20、岗梅根5、海风藤10、公丁香10、鹅不食草20、金银花5、使君子10、绞股蓝7、苦参5。
[0075]按常规方法制成丸剂。
[0076]实施例3
[0077]按下述重量份配比称取各中药原料:
[0078]败酱草10、吴茱萸6、续断3、旋复花10、半夏5、龙葵14、龙胆草10、小蓟18、女贞子4、白术10、巴戟天15、皂角刺10、藕节炭15、玄参6、雪里青15、莪术5、菟丝子9、紫石英7、八月札12、虎耳草6、地榆炭15、四季红10、蒲公英20、小二仙草6、追风草9、翻白草8、金樱子6、七叶一枝花20、乌梢蛇10、西河柳20、木通20、紫珠叶10、老鹳草10、岗梅根10、海风藤5、公丁香20、鹅不食草10、金银花10、使君子5、绞股蓝15、苦参12。
[0079]按常规方法制成颗粒剂。
【主权项】
1.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败酱草5-10、吴茱萸6-15、续断3-12、旋复花6-10、半夏5-16、龙葵5-14、龙胆草10-15、小蓟7-18、女贞子4-10、白术6-10、巴戟天5-15、皂角刺10-20、藕节炭5-15、玄参6-13、雪里青5-15、莪术5-10、菟丝子5-9、紫石英7-13、八月札8-12、虎耳草6-15、地榆炭8-15、四季红10-20、蒲公英10-20、小二仙草6-15、追风草9-16、翻白草2-8、金樱子6-12、七叶一枝花10-20、乌梢蛇10-20、西河柳10-20、木通10-20、紫珠叶5-10、老鹳草10-20、岗梅根5-10、海风藤5-10、公丁香10-20、鹅不食草10-20、金银花5-10、使君子5-10、绞股蓝7-15、苦参5-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中药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败酱草7、吴茱萸10、续断5、旋复花7、半夏8、龙葵10、龙胆草12、小蓟8、女贞子5、白术7、巴戟天10、皂角刺15、藕节炭10、玄参10、雪里青10、莪术8、菟丝子6、紫石英10、八月札11、虎耳草7、地榆炭10、四季红15、蒲公英15、小二仙草12、追风草15、翻白草6、金樱子10、七叶一枝花15、乌梢蛇15、西河柳15、木通10、紫珠叶5、老鹳草20、岗梅根6、海风藤7、公丁香15、鹅不食草15、金银花7、使君子6、绞股蓝9、苦参10。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其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败酱草7、吴茱萸10、续断5、旋复花7、半夏8、龙葵10、龙胆草12、小蓟8、女贞子5、白术7、巴戟天10、皂角刺15、藕节炭10、玄参10、雪里青10、莪术8、菟丝子6、紫石英10、八月札11、虎耳草7、地榆炭10、四季红15、蒲公英15、小二仙草12、追风草15、翻白草6、金樱子10、七叶一枝花15、乌梢蛇15、西河柳15、木通10、紫珠叶5、老鹳草20、岗梅根6、海风藤7、公丁香15、鹅不食草15、金银花7、使君子6、绞股蓝9、苦参10。本发明各中药原料经辨证配伍,共奏活血行气、燥湿化痰、滋补肝肾等功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IPC分类】A61K36/9066, A61K33/14, A61P15/00, A61K35/583
【公开号】CN105497815
【申请号】CN201610052655
【发明人】李国华, 陈永庆
【申请人】李国华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