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15458阅读:来源:国知局
件26为线状结构元件。另外,设于支架10的另一端侧的螺旋状体21及与该螺旋状体21相邻的环状体24通过连杆部件27—体连结,所述连杆部件27为线状结构元件。在支架基体20的两端部具备形成为环形的环状体23、24,由此,即使连接部件40降解后,支架10的两端部的血管扩张维持力也高。
[0042]连接部30如图3、图4所示,具有第I连接部31和第2连接部32,所述第I连接部31 —体形成于在支架基体20的轴向X上排列的相邻的螺旋状体21的一侧,所述第2连接部32—体形成于相邻的螺旋状体21的另一侧。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分别形成于折回部25,所述折回部25与相邻的螺旋状体21相对。连接部30优选在各个螺旋状体21 (螺旋的360°的范围内)设有I个以上。在轴向X上相邻的螺旋状体21之间以构成同一螺旋的方式在周向Y上连接并一体形成,若除了在周向Y上连接的部位,则仅由经由连接部件40连接的连接部30在轴向X上连接。即,在轴向X上相邻的螺旋状体21之间,并非以通过像连杆部件26、27那样与支架基体20—体的构成在轴向X上架设的方式连接,而是仅由经由连接部件40连接的连接部30在轴向X上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部分在轴向X上相邻的螺旋状体21彼此以通过像连杆部件26、27那样与支架基体20—体的构成在轴向X上架设的方式连接。
[0043]第I连接部31具有第I突出部33和形成为凹状的第I收容部34,所述第I突出部33从支架基体20的形成波状的之字形状突出而形成,第2连接部32具有第2突出部35和凹状的第2收容部36,所述第2突出部35从支架基体20的形成波状的之字形状突出而形成,并收容于第I收容部34,所述第2收容部36收容第I突出部33。第I突出部33以与第2收容部36之间具有空隙的方式被收容,第2突出部35以与第I收容部34之间具有空隙的方式被收容。需要说明的是,第I突出部33可以局部地接触第2收容部36,第2突出部35可以局部地接触第I收容部34。
[0044]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在收缩的状态下,在支架10的轴向X上的位置仅重叠轴向重复长度LI。轴向重复长度LI可以在将支架10扩张时变化,但优选轴向重复长度LI在从收缩状态到扩张状态(参见图5、图6)的全部状态下存在(重叠)。
[0045]此外,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在收缩的状态下,在支架10的周向Y上的位置仅重叠周向重复长度L2。周向重复长度L2可以在将支架10扩张时变化,但优选周向重复长度L2在从收缩状态到扩张状态(参见图5、图6)的全部状态下存在(重叠)。
[0046]这样,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在支架10的轴向X及周向Y上的位置重叠,由此,使支架10扩张时,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的连接挂钩而良好地维持连接状态,可以抑制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脱离。
[0047]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而言,使支架10扩张时,在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上,拉伸力向相对于轴向X以角度Θ倾斜的拉伸方向T作用。作为该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可以举出以下原因:例如,像图7的虚线表示的范围内那样,以I个连接部30为中心,在与相邻的其他连接部30之间设置的折回部25的数量在第I范围Al中为2个,与此相比,在第2范围A2中为4个,因此,扩张时,折回部25的数量少的第I范围Al与第2范围A2相比,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并且,在使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扩张时作用于连接部30的拉伸力的拉伸方向T朝向支架基体20的螺旋旋紧的方向以角度Θ倾斜。就角度Θ而言,可以为例如30?80度。这样,支架10通过结构等条件,规定了作用于连接部30的拉伸力的拉伸方向T。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方向T可以通过解析、实验确定。
[0048]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的相互连接的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配置为以彼此在向螺旋旋紧的方向扭转时接近的方式重叠。因此,使支架10扩张时,即使拉伸力在连接部30中向螺旋旋紧的方向作用,由于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受到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的力,因此,连接难以脱离。
[0049]另外,对于第I连接部31而言,在第I突出部33上形成有第I贯穿孔37,所述第I贯穿孔37朝向支架10的中心轴贯穿,对于第2连接部32而言,在第2突出部35上形成有第2贯穿孔38,所述第2贯穿孔38朝向支架10的中心轴贯穿。
[0050]连接部件40由生物降解性材料形成,在覆盖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的同时,填充于以下部位:第I突出部33及第2收容部36之间的空隙、第2突出部35及第I收容部34之间的空隙、第I贯穿孔37及第2贯穿孔38。连接部件40由较之构成支架基体20及连接部30的材料更柔软的生物降解性材料构成,对螺旋状的支架基体20赋予适当的刚性,并对支架1赋予充足的血管扩张保持力,同时,赋予了对于血管等生物体管腔的变形的追随性。另外,连接部件40在覆盖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的同时,填充于第I贯穿孔37及第2贯穿孔38,由此,连接部件40对于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的接合力提高,可以抑制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脱离。另外,连接部件40由生物降解性材料形成,因此,连接部件40在支架10留置于生物体管腔内后被降解,连接部30的连接被解除,由此,支架10发挥高柔软性,并发挥对于生物体管腔的变形的高追随性。
[0051]支架基体20根据留置对象部位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而言,扩张时(非缩径时)的外径为1.5?30mm,优选为2.0?20mm,壁厚为0.04?1.0mm,优选为0.06?0.5mm,长度为5?250mm,优选为8?200mm。螺旋的节距(相邻的螺旋状体21的间隔)为0.5?3mm,优选为0.8?1.5mm。轴向重复长度LI为0.01?1mm,优选为0.1?0.5mm。周向重复长度L2为0.005?0.2mm,优选为0.01?0.05mm。连接部件40的厚度即第I突出部33及第2收容部36之间的空隙的长度以及第2突出部35及第I收容部34之间的空隙的长度为0.005?0.1mm,优选为0.01?0.05mmo
[0052]并且,支架基体20、连接部30及连杆部件26、27优选由以下材料一体形成为大致圆筒形:非生物降解性的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钴一铬合金等钴基合金、铂一铬合金等弹性金属、镍一钛合金等超弹性合金等金属材料。
[0053]支架基体20、连接部30及连杆部件26、27使用金属管,通过除去支架基体20等非构成部分而制作,由此,成为一体形成物。利用金属管的支架基体20、连接部30及连杆部件26、27的形成可以通过切削加工(例如机械研磨、激光切削加工)、放电加工、化学蚀刻等进行,也可以通过合用这些方法进行。
[0054]连接部件40由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或生物降解性金属材料等生物降解性材料形成。作为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例如,优选使用聚乳酸、聚乙醇酸、乳酸一乙醇酸共聚物、聚己内酯、乳酸一己内酯共聚物、乙醇酸一己内酯共聚物、聚γ—谷氨酸等生物降解性合成高分子材料、或纤维素、胶原蛋白等生物降解性天然高分子材料。另外,作为生物降解性金属材料,例如,优选使用镁、锌等。
[0055]将连接部件40填充及覆盖于连接部30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形成连接部件40:利用例如枢轴(pivot)等涂布涂布液,所述涂布液是将连接部件40溶解于溶剂而得的,继而使溶剂蒸发,使连接部件40干燥固化。
[0056]溶剂不受特别限定,优选为甲醇、乙醇、二氧杂环己烷、四氢呋喃、二甲基甲酰胺、乙腈、二甲基亚砜、丙酮等有机溶剂。
[0057]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的变形例,如图8所示,连接部件40可以在不覆盖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的周围的情况下,填充于以下部位:第I突出部33及第2收容部36之间的空隙、第2突出部35及第I收容部34之间的空隙、第I贯穿孔37及第2贯穿孔38。另夕卜,如图9所示,连接部件40可以仅覆盖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的外表面。另外,除了第I连接部31及第2连接部32的外表面以外,连接部件40还可以覆盖支架基体20的外表面整体。
[0058]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支架10的变形例,如图10所示,在支架基体20、连接部30及连接部件40的与生物体管腔接触的一侧的外表面上可以覆盖有含有药物的覆盖体50。
[0059]覆盖体50含有药物和用于载带药物的药物载体。需要说明的是,覆盖体50也可以不含有药物载体,仅由药物构成。覆盖体50可以覆盖支架10的外表面整体,也可以仅覆盖外表面的局部。另外,覆盖体50还可以覆盖夹着连接部件40等的外表面的两个侧面、与外表面相反一侧的内表面。
[0060]作为覆盖体50含有的药物,例如,可以举出抗癌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抗风湿剂、抗血栓药、HMG — CoA还原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ACE抑制剂、钙拮抗剂、抗高脂血症药、整合素抑制药、抗过敏剂、抗氧化剂、GP IIb/1IIa拮抗药、类视黄醇、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脂质改善药、DNA合成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血小板药、抗炎症药、生物来源的材料、干扰素、一氧化氮产生促进物质。
[0061 ]就抗癌剂而言,例如,有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地辛、依立替康、吡柔比星、紫杉醇、多西他赛、甲氨蝶呤。就免疫抑制剂而言,例如,有雷帕霉素、依维莫司、吡美莫司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